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病人本体感觉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基础上,配合使用肌内效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本体感觉[测试执行时间(Time)、多轴平均轨迹差(ATE)]、下肢运动功能、腓肠肌痉挛程度、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本体感觉、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本体感觉、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00%与66.00%,P<0.05)。结论核心肌群稳定性训练联合肌内效贴能明显改善脑卒中病人的本体感觉、平衡功能、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且肌内效贴操作简便、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膝骨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 52例KOA患者进行本体感觉量化评定、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AS)测试,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KOA患者本体感觉主要指标的测试时间与WOMAC各项评分、VAS无明显相关性(P>0.05);稳定指数、平均轨迹差与WOMAC量表(疼痛、僵硬、功能和总分)、VAS均存在中等程度正相关(P<0.05,P<0.01),其中平均轨迹差与VAS相关性最高(r=0.426);平均力量差与WOMAC各项评分、VAS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KOA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降低与疼痛、功能间具有正向相关性,建议制定康复方案重视改善本体感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股四头肌锻炼对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及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收集接受单侧自体半腱肌及股薄肌腱重建膝关节ACL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后接受早期股四头肌锻炼康复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对比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关节活动度、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Lysholm评分及被动角度重现测试。结果两组患者6个月的关节活动度及髌上10 cm处双侧大腿周径差值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Lysholm评分优于同期常规康复组(P0.05);试验组被动角度重现测试患侧与健侧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早期股四头肌锻炼可以使患者更早地获得良好的膝关节功能,促进本体感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王冠  刘亚  韩桂全 《山东医药》2010,50(39):86-87
目的进一步提高后交叉韧带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行关节镜下半腱肌和股薄肌双束重建术,术后行康复训练。测定术前及术后9个月膝关节被动位置重现偏差值、单足跳距离及Ly-sholm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被动位置重现偏差值明显降低,单足跳距离及Lysholm评分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关节镜下双束重建及术后康复训练对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恢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对术后膝关节深感觉的影响。方法将38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保留残端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保留残端重建ACL,对照组清理髁间窝后重建ACL;术后进行常规康复训练,3个月后对两组患者进行被动关节位置重现测试。结果保残组偏差角度6.45°±2.11°,对照组7.07°±2.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留残端重建ACL有利于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悬吊疗法Neurac技术结合振动器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的应用研究。方法采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大连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Neurac技术结合振动器进行训练。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下肢关键肌积分肌电值(iEMG)、膝关节本体感觉。结果观察组患者干预后BBS评分、FMA评分、下肢关键肌积分肌电值(iEMG)、膝关节本体感觉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悬吊疗法Neurac技术结合振动器在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时,可改善患者躯干的平衡能力、下肢的运动功能和膝关节的本体感觉,增强患者对肢体肌肉控制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肌内效贴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术后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VIP)中关于应用肌内效贴干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2月,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采用Cochrane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运用RevMan 5.4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共计60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在干预1周内、1~2周干预组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SMD=-1.10,95%CI-1.75~0.46,P=0.0007)(SMD=-1.64,95%CI-2.93~-0.34,P=0.01);干预后第5天,干预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优于对照组(SMD=0.84,95%CI 0.16~1.53,P=0.02);干预后1周内及干预后1~2周之间,干预组患肢大腿肿胀程度低于对照组(SMD=-0.99,95%CI-1.82~-0.17,P=0.02)(SMD=-0.84,95%CI-1.64~-0.06,P=0.04);干预组膝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SMD=0.84,95%CI 0.14~1.53,P=0.0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2周后膝关节屈曲活动度、止疼、消肿效果等方面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股四头肌肌力的改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SMD=0.76,95%CI-0.03~1.56,P=0.06>0.05)。结论肌内效贴能在早期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大腿疼痛、肿胀程度,改善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但长期效果不明显,能改善其膝关节功能,但受纳入文献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还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研究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配合间接吞咽训练改善脑卒中后咽期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患者分为2组,即肌内效贴+间接吞咽治疗组(肌贴组),间接吞咽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和改良染色测试评定。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对比,肌贴组饮水试验分级、染色试验残余量测定,观察结果均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咽期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物理治疗对老年人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方法将59例患有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老年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9例、观察组30例。2组病人均给予常规物理因子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肌内效贴治疗。分别于入组时和治疗2、4周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ODI)、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QOL-BREF)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病人VAS、ODI、QOLBR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2周后,观察组VAS、QOL-BREF和ODI评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对照组仅QOL-BREF评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4周后,2组VAS、ODI、QOL-BREF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2周后,观察组VAS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 05)。治疗4周后,2组VAS、ODI和QOL-BREF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物理治疗能够短时间内迅速缓解老年人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改善腰椎功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对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改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肢反应时及关节屈伸肌群峰力矩的临床疗效.方法 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常规局部理疗组(治疗组)及常规局部理疗组(对照组)各20例.在入选时及4w治疗结束时对两组患者的下肢反应时(choice stepping reaction time,CSRT)及下肢关节膝屈伸肌群等速向心峰力矩(peak torque,PT),同时了解治疗的过敏性与安全性情况.结果 (1)患者的一般基线情况具有可比性,治疗前各项评分两组组间没有明显差异;(2)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患者向前、向后的CRST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3)治疗前后组间比较患者的屈、伸肌群PT有显著性差异(P<0.05);(4)治疗组组内前后CSRT及PT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肌内效贴配合振动疗法可改善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下肢反应时与下肢力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疗法对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20例,分为观察组9例和对照组1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康复疗法包括脱敏疗法、肌内效贴布贴扎、关节松动技术治疗、依托考昔片(安康信),对照组患者未行综合康复治疗。结果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关节周径差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脱敏疗法(X1)、肌内效贴布治疗(X2)、关节松动技术(X3)、依托考昔片口服(X4)均为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功能改善(独立下地活动=1)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综合康复疗法对缓解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症状、改善受累关节功能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康复方法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早期功能恢复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10月在我院关节外科行TKA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23例)和对照组(27例)。试验组术后采用虚拟现实技术(VR)康复锻炼,对照组术后采用持续性被动活动(CPM)进行功能锻炼,术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VAS疼痛评分、膝关节肿胀程度、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评分(HSS)、Berg平衡量表评分(BBS)、膝关节本体感觉评分。结果 (1)两组患者在术后3d、5d、7d VAS评分及术后5d、7d肿胀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患者在术后2周、6周膝关节主被动活动度上试验组明显要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术后2周、6周及3个月HSS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发现术后1周、2周、6周及3个月试验组BB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水平(P0.05);(5)术前、术后1周、2周、6周及3个月两组患者膝关节本体感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康复锻炼可以有效的缓解TKA术后疼痛及肿胀程度,同时还可以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但是对膝关节本体感觉的改善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奇诺宁注射液对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肺血管结构重建及肺血管形态学的影响.方法 将36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①对照组:室内空气正常饲养;②低氧组:在常压低氧舱内(氧浓度10.0%±0.5%),每日8h,连续30 d;③治疗组:低氧条件同低氧组,自低氧第1天起每天给大鼠腹腔内注射1 ml/kg奇诺宁注射液.对照组与低氧组每天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量和治疗组相同.于低氧30 d后分别用右心导管法测定肺动脉平均压(mPAP)、颈动脉平均压(mCAP),计算右心室肥大指数(RVHI),光镜下观察肺小动脉肌化程度,肺中、小肌型动脉相对中膜厚度(RMT)、相对中膜面积(RMA)的变化及肺血管形态学改变.结果 ①低氧组mPAP、RVHI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组较低氧组明显下降(P<0.01).②低氧组肺组织中NO含量较对照组降低(P<0.01),治疗组较低氧组升高(P<0.01).③低氧组肺中、小肌型动脉肌化程度、RMT、RMA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或P<0.01),治疗组较低氧组肺中、小肌型动脉肌化程度、RMT、RMA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④mCAP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Weigert弹力纤维染色切片显示,对照组大鼠肺小动脉内外弹力层完整,内外弹力层之间的厚度正常;低氧组大鼠肺小动脉内弹力纤维膜增厚,内外弹力层之间的距离明显增宽;治疗组大鼠肺小动脉内弹力纤维膜明显好转,内弹力层与外弹力层之间的距离增宽程度较低氧组减轻.结论 慢性低氧可引起大鼠肺小动脉内皮损伤、结构重建,导致肺动脉压上升,奇诺宁注射液可部分逆转肺血管结构重建,对HPH有良好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王善俭 《山东医药》2013,(42):79-80
目的针刺联合透明质酸钠(SH)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KOA患者分为针刺组(20例)、注射组(19例)及联合组(19例),分别采用针刺、关节腔内注射SH及二者联合应用治疗。采用日本整形外科学会的《膝关节功能评定表》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及随访24周时,对三组患者膝关节功能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周后及随访6个月时,针刺组、注射组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联合组明显改善(P〈0.01);针刺组与注射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联合组与针刺组、注射组比较治疗后功能改善明显(P〈0.01)。结论针刺及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均能改善KOA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两者联合应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肌内效贴(KT)对脑卒中后病人偏瘫肩痛(HSP)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后HSP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肌内效贴进行训练,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病人HSP发生情况,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问卷表评分、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结果观察组HSP、肩袖损伤、积液或滑囊炎及肩-手综合征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MBI、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McGill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纤维蛋白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肌内效贴能降低脑卒中后偏瘫病人发生HSP的概率,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轻疼痛,改善血液流变学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联合肌内效贴对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 40例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依据病情选择健侧面肌进行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加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侧面肌辅以肌内效贴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 w后测定两组动静态嘴角至门齿中缝的双侧距离差(D1)、眼骨性外眦到嘴角的双侧距离差(D2)及患侧表面肌电图(SEMG)数值。结果治疗4 w后,治疗组静态D1、D2(1.150±0.073、-1.130±0.054)mm及动态D1'、D2'(1.980±0.127、-1.770±0.012)mm与对照组静态D1、D2(1.460±0.042、-1.490±0.141)mm及动态D1'、D2'(2.350±0.091、-2.110±0.072)mm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组静态D1、D2与动态D1'、D2'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SEMG数值[中位频率(MF)(100.98±19.63)Hz、平均功率频率(MPF)(123.62±17.43)Hz、平均肌电值(AEMG)(47.78±27.66)m V]与对照组SEMG数值MF(95.11±17.42)Hz、MPF(110.74±15.31)Hz、AEMG(40.44±16.71)m V较组内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组MF、MPF、AEMG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A型肉毒素局部注射联合肌内效贴可促进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患者面部功能的恢复,可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17,(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束悗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进行束悗治疗的KOA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20例)和常规组(20例),干预组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训练,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14 d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和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VAS显著低于常规组、Lysholm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95.0%)显著高于常规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校正P0.05)。结论对采用束悗疗法治疗的KOA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减轻膝关节疼痛,提高治疗效果以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肌内效贴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术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04~2019-07该院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5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徒手淋巴引流手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贴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双手体积差和Fugl-Meyer上肢功能量表(FMA-UE)评分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双手体积差及FMA-U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双手体积差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FMA-U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肌内效贴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术可以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肿胀及疼痛症状,促进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重建下肢力线在治疗合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及骨质疏松(OP)老年股骨远端骨折中的作用。方法选取合并KOA与OP的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42例,均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进行治疗,按照术中是否重建下肢力线进行分组,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详细记录两组骨折影像学愈合时间及Hass膝关节临床功能评分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骨折均达骨性愈合,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建下肢力线组膝关节功能高于未重建下肢力线组(P<0.05)。结论 LISS在治疗合并KOA与OP的老年股骨远端骨折中,重建下肢力线对改善术后膝关节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ACL)术后神经肌肉本体促进(PNF)技术对本体感觉训练的近期效果。方法选取陈旧性ACL断裂病例33例,所有病例进行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重建,应用PNF技术进行术后本体感觉训练。应用Lachman、轴移实验及KT-1000对膝关节稳定性进行评估,应用IKDC、Lysholm膝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平均随访16.6个月(13~24个月)。所有病例无感染发生,均为Ⅰ期愈合,无神经血管损伤及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重建术后1年与术前结果对比,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KT-1000检查、IKDC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胫骨、股骨独立隧道解剖止点中点单束ACL重建术后利用PNF技术进行本体感觉训练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