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生菌对糖尿病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将6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口服降糖药+复方嗜酸乳杆菌组(A组)、单纯口服降糖药组(B组),每组30例,分别于第1天、第15天进行血糖指标测定和乳果糖氢呼气试验检查,并与同期健康体检20例志愿者(C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B组患者SIBO阳性率分别为76.7%、73.3%,与C组SIBO阳性率(5.0%)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A组血糖指标明显改善、SIBO阳性例数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患者易合并SIBO,口服益生菌有利于控制血糖、清除过度生长的菌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发生的相关性,并初步研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SIBO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6-06-2018-06期间在我科就诊服用常规剂量PPI但不同疗程(分别为4周、8周、12周)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通过乳果糖氢气呼气试验(LHBT)诊断SIBO。所有患者在受试前均完成LHBT检测,比较受试前及应用不同疗程PPI后患者SIBO的发生率,并将48例SIBO阳性者随机分成益生菌组(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及对照组(服用安慰剂淀粉),均为胶囊制剂,3次/d,每次2粒,疗程为28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SIBO阳性转阴率、治疗有效率之间的差异。[结果]80例患者受试前SIBO发生率为13.75%(11/80),38例PPI应用4周患者SIBO发生率为42.11%(16/38),24例PPI应用8周患者SIBO发生率为70.83%(17/24),18例PPI应用12周患者SIBO发生率为83.33%(15/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对照组SIBO阳性者转阴率分别为54.17%、1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益生菌组、对照组临床症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3%、41.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应用PPI可导致SIBO的发生,且PPI使用时间与SIBO阳性率呈正相关,应用益生菌治疗可以纠正SIBO。  相似文献   

3.
背景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的发生与脑-肠轴失调相关.脐针具有缓解痉挛,治疗腹泻的作用.我们假设: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IBS-D)存在脑肠肽分泌紊乱,脐针通过调控脑肠肽分泌改善IBS患者症状.目的探讨脐针治疗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脑肠肽的影响.方法 60例患者符合罗马Ⅳ制定的IBS-D的诊断标准,单盲随机分为2组:脐针组30例,予脐针;益生菌组30例,予地衣芽孢杆菌胶囊治疗,疗程均4周.同时征集30名健康志愿者作基线检测对照.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 SF-36量表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 HAMA)评分,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 5-H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 CGRP), P物质(substance P, SP),一氧化氮(nitricoxide, NO),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VIP)含量的变化.试验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脐针组及益生菌组的临床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0);治疗后脐针组及益生菌组SF-36量表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00),HAMD及HAMA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00);治疗后脐针组及益生菌组患者血清5-HT, CGRP, SP, NO, VIP含量显著下降(P0.0001).结论脐针能有效改善IBS-D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心理精神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降低5-HT,CGRP,SP,NO, VIP水平,调节脑肠肽分泌相关.其治疗效果与益生菌制剂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疗效.方法: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感染科2020年10月-2021年4月收治的68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行葡萄糖甲烷氢呼气试验诊断乙肝肝硬化合并SIBO 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给予保肝、...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中的发病水平,并评价利福昔明对UC合并SIBO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海军总医院就诊,并同时完善甲烷-氢气呼气试验的轻-中度UC患者,共120例。对照组选取同期来院的健康体检者60名。比较两组SIBO阳性率。把UC患者中存在SIBO患者的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给予美沙拉嗪治疗(1 g,4次/d,6周);B组给予美沙拉嗪(1 g,4次/d,6周)和利福昔明(0.2 g,4次/d,14 d)治疗,再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结果试验组SIBO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4.2%vs 21.7%,P0.01)。经过A、B组治疗后,B组的临床疗效、ESR、CRP均优于A组(P0.05)。结论 UC患者的SIBO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利福昔明根除SIBO后可显著提高轻-中度UC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对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行结肠水疗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7年3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患者8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2例。研究组患者给予结肠水疗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麻仁润肠丸治疗,分别经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及SIBO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腹痛、腹胀、排便困难、食欲不振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01)。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5.23%(P0.001)。研究组SIBO阴性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38%(P0.001)。结论采用结肠水疗联合双歧三联活菌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使SIBO情况得到改善,临床疗效显著,在临床中具有重要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HF)程度的关系。[方法]将81例CHB患者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检测SIBO情况,分为SIBO阳性组(56例)、SIBO阴性组(25例),并与同期门诊体检22例健康人群(健康对照组)的SIBO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再分别将CHB患者经肝脏穿刺取肝脏组织进行纤维化程度分期,同时静脉血检测患者的血清肝纤4项,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 CHB组SIBO发生率为61.9%(56/81),健康对照组发生率为4.5%(1/2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 CHB患者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随着HF病理组织纤维化程度加重而呈渐进性增高,SIBO阳性组与SIBO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CHB患者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随着血清肝纤4项指标数值水平增高呈渐进性增高,SIBO阳性组与SIBO阴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患者常合并SIBO,SIBO随着HF程度加重而加重,在临床上对CHB患者诊治SIBO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与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SB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0例肝硬化患者的SIDO和并发SBP情况进行分析,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80例肝硬化患者中27例SIBO阳性,阳性率33.75%(27/80),按Child-Pugh分级分组,分为A级、B级、C级三组,其SIBO阳性率分别为14.8%(4/27)、29.6%(8/27)、57.7%(15/26),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健康对照组25例SIBO全为阴性,与肝硬化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58例肝硬化并发SBP患者中有25例SIBO阳性,阳性率为43.1%;22例未并发SBP患者2例存在SIBO阳性,阳性率为9.1%,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肝硬化并发SBP且SIBO阳性的25例患者,经2周治疗后有20例SIBO转阴,其中并发SBP的有2例,而在治疗后SIBO仍然阳性的5例患者中,并发SBP者有4例。结论肝硬化患者SIBO发生率高,并且随着肝功能损害程度的加重,SIBO发生率也随之增加,肝硬化伴SBP者SIBO发生率增加尤为显著。治疗SIBO能显著减少SBP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阳性患者的回盲瓣舒缩功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97例同期门诊健康体检结肠镜的人群,先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分别检测其SIBO情况,其中SIBO阳性58例(SIBO阳性组)、SIBO阴性39例(SIBO阴性组),再进行结肠镜检查,剔除回肠末端/结肠病变的患者后,SIBO阳性组27例、SIBO阴性组36例,记录2组插镜前、后回盲瓣开放、闭合时间,且对比分析结果。[结果]SIBO阳性组、SIBO阴性组合并回肠末端/结肠病变发生率分别为53.45%(31/58)、7.69%(3/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剔除病变后,SIBO阳性组较SIBO阴性组插镜前的开放时间明显延长,闭合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BO阳性组插镜后回盲瓣开放时间进一步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闭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BO阴性组插镜后回盲瓣开放时间亦延长,闭合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SIBO阳性易合并较高的回肠末端/结肠病变发生率、易伴有回盲瓣舒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与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的关系。方法全面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有关SSc和SIBO的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12月。然后进行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分析。计算SSc患者中SIBO的总发生率以及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同时评估SSc患者中SIBO的预测因素以及SIBO的相关治疗。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SSc患者781例,健康对照者25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SSc患者中的SIBO总发生率为34%(95%CI:27%~42%),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0.77,95%CI:6.15~18.86,P0.05)。亚组分析显示,乳果糖氢气呼气试验(LHBT)组中,SSc患者的SIBO发生率为54%(95%CI:45%~63%),高于葡萄糖氢气呼气试验(GHBT)组(26%,95%CI:18%~33%)和小肠抽吸液培养(JAC)组(35%,95%CI:22%~48%)。不同地区比较,西方国家组中SSc患者SIBO阳性率(38%,95%CI:30%~45%)高于东方国家组(15%,95%CI:9%~21%)。此外,伴有SIBO的SSc患者的腹泻风险高于不伴有SIBO的患者(OR=8.82,95%CI:4.09~19.00,P0.05)。抗生素治疗能有效根除SSc患者SIBO并改善其肠道症状。结论约1/3的SSc患者伴有SIBO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健康对照人群。其SIBO的发生率取决于不同SIBO诊断试验和不同研究地区。SSc患者中,腹泻与SIBO关系密切,可能是其预测因素。对于SIBO阳性的SSc患者,抗生素治疗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患者结肠动力障碍与上消化道动力障碍的关系,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发生率及其与腹部症状的关系.方法纳入符合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标准的F C患者,利用便秘患者症状自评量表(Patient Assessment of Constipation Symptom,PACS Y M)评估其便秘症状,通过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LHBT)检测其SIBO情况及口盲传输时间(orocecal transit time,OCTT),并利用结肠转运实验检测其结肠传输时间(colonic transit time,CTT).比较CTT延长组与正常组之间OCTT延长比例,OCTT延长组与正常组之间SIBO阳性率,及SIBO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的腹部症状评分.结果45例F C患者CTT延长25例,OCTT延长19例,SIBO阳性20例.CTT延长组OCTT延长比例显著高于CTT正常组(P=0.036);OCTT延长组SIBO阳性率显著高于OCTT正常组(P0.001);SIBO阳性组腹部胀满评分显著高于SIBO阴性组(P=0.043).结论FC患者多伴有小肠动力障碍,小肠动力异常可能导致SIBO发生,SIBO可能与FC患者的腹胀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乳果糖氢气结合甲烷气呼气试验检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l overgrowth,SIBO)的发生率,判断SIBO与IBS症状的关系,探讨甲烷呼气试验在不产氢气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纳入符合罗马Ⅲ诊断标准的IBS患者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对照组),进行乳果糖氢气结合甲烷气呼气试验,计算SIBO阳性发生率,对比各时间点呼气氢与甲烷浓度;将IBS患者分为SIBO阳性组和SIBO阴性组,比较其症状评分。结果共纳入70例IBS患者(IBS组,92.86%为腹泻型和混合型)和30名健康人(对照组)。两组SIBO阳性率分别为71.43%和36.67%(P0.05)。两组甲烷呼气试验结果与氢呼气试验结果均呈显著线性相关(IBS组:r=0.999,P=0.000;对照组:r=0.745,P=0.003),仅1例腹泻型IBS患者氢呼气试验阴性而甲烷呼气试验阳性。SIBO阳性(n=50)与SIBO阴性(n=20)IBS患者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BS患者SIBO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人,提示SIBO与IBS有关,但SIBO并不加重IBS患者的症状;在乳果糖呼气试验中,甲烷气与氢气浓度呈显著线性相关,甲烷气对不产氢气的IBS患者合并SIBO的补充检测作用有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益生菌联合奥替溴铵用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将我院治疗的IBS-D患者88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奥替溴铵治疗,观察组联合益生菌治疗,记录2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00%,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8(2.06±0.34)ng/L,肿瘤坏死因子-α(32.14±6.11)ng/L;对照组治疗后白细胞介素-8(3.84±0.87)ng/L,肿瘤坏死因子-α(58.36±8.42)ng/L,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乳杆菌属(9.76±0.94)1gCFU/d,肠球菌属(12.06±1.84)1gCFU/d,酵母样真菌(3.41±0.19)1gCFU/d;对照组治疗后乳杆菌属(9.03±0.48)1gCFU/d,肠球菌属(10.59±1.23)1gCFU/d,酵母样真菌(4.02±0.57)1gCFU/d,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生菌联合奥替溴铵应用在IBS-D患者中可以提升临床疗效,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益生菌治疗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脓毒症合并休克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生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连续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的血清总蛋白、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均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这三个指标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的机械通气及ICU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的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益生菌治疗能显著改善脓毒症休克患者的营养状况,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治疗时间,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表面标志物表达异常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mall intestinal bacteria overgrowth,SIBO)的关系.方法: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47例,健康对照者15例,作为研究对象.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actulose hydrogen breath test,LHBT)评估小肠细菌过生长情况.采集外周血体外诱导、培养DCs,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型.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47例肝硬化中22例有SIBO,患病率(46.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7%(P=0.005).Child-Pugh A、Child-Pugh B、Child-Pugh C的SIBO患病率分别为18.2%、43.8%、65.0%;肝硬化失代偿期(Child-PughB、C级)SIBO患病率55.6%,显著高于肝硬化代偿期(A级)的18.2%(P=0.030).乙型肝炎肝硬化组DCs表面标志物HLA-DR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338),CD80、CD83、CD1a的表达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硬化SIBO阳性组患者CD80、CD83、CD1a表达率(分别为17.22%±2.08%、24.65%±1.47%、14.05%±1.33%)显著低于SIBO阴性组(22.13%±2.34%、34.52%±2.84%、17.40%±3.22%,P0.05),肝硬化SIBO阳性组患者HLA-DR表达率高于SIBO阴性组(81.47%±7.56%vs 70.15%±6.32%,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SIBO发生率明显升高,这种小肠菌群的异常与DCs异常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UC及IBS-D患者粪便中FC及血液中PCT的水平,探索FC、PCT诊断UC、IBS-D的临床意义。方法 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UC患者(缓解期UC 20例;活动期UC全结肠型20例;活动期UC部分结肠、直肠型20例) 60例,IBS-D患者30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 30例。留取受检者粪便5~10 g,进行ELISA检验。空腹8 h后于次晨取静脉血5 mL,用罗氏701生化分析仪测定PCT。结果 UC组FC水平显著高于IBS-D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IBS-D组F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FC与UC内镜下分期高度正相关(rs=0. 806)、与累及范围正相关(rs=0. 593)。UC组PCT水平显著高于IBS-D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IBS-D组PC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PCT与UC内镜下分期呈正相关关系(rs=0. 720)、与内镜下累及范围无显著相关性(P 0. 05)。结论 FC在UC与IBSD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其可作为一种临床上诊断和鉴别UC、IBS-D的辅助指标; FC可作为监测患者治疗期间UC活动、缓解情况的辅助指标;可作为评估活动性UC累及范围的参考指标。PCT在UC与IBS-D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临床意义,但对于活动性UC、累及范围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幽门螺杆菌(HeIicobacterpyIori,Hp)相关性胃炎及体质量指数(BMI)与小肠细菌过生长(small intestine bacterial overgrowth, SIBO)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2年1月在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同时行胃镜及甲烷氢乳果糖呼气试验(lactulose breath test, LBT)检查的156例年龄≥65岁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根据有无Hp感染,分为Hp阳性组、Hp阴性组,分析比较2组SIBO阳性率;根据患者的BMI分为营养不良组(<18.5 kg/m2)、正常体重组(18.5~23.9 kg/m2)、超重组(24.0~28.0 kg/m2)、肥胖组(>28.0 kg/m2),分析BMI与SIBO的关系。结果 156例患者中,SIBO阳性者109例(70%)。Hp阳性组、Hp阴性组的SIBO阳性率分别为80%(76/95)、54%(33/61),Hp阳性组的SIBO阳性率高于阴性组(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克罗恩病、肠结核、淋巴瘤三种常见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小肠细菌过生长(SIBO)的情况.方法 选择近5年在我院首次住院确诊的,且内镜下仅回肠末端或合并回盲部、回盲瓣存在溃疡性病变的克罗恩病组、肠结核组、淋巴瘤组三组患者,治疗前通过葡萄糖氢呼气试验(GHBT)分别检测其SIBO情况,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分析.结果 三组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肠结核组患者的SIBO阳性率及试餐后呼气氢浓度较克罗恩病组和淋巴瘤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回肠末端溃疡性病变患者容易发生SIBO,特别是肠结核患者尤为明显,通过呼气氢浓度检测,有利于针对性地进行下一步诊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甲烷氢呼气试验结果,探讨其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通过超声诊断明确的NAFLD患者94例(NAFLD组),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接受身高、体重及肝功能、血脂等检测,完善以乳果糖为底物的甲烷氢呼气试验,检测SIBO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NAFLD组患者与对照组人员比较,BMI、ALP、TG、LDL、ALT、GGT有统计学差异(P<0.05),TC、AST、TBil、ALB、PT在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NAFLD组SIBO阳性率为58.51%,且口盲传输时间(OCTT)延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AFLD患者SIBO阳性率高于健康体检者,且OCTT延长,存在肠动力异常,SIBO阳性患者的症状可能与OCTT及氢气浓度有关,针对SIBO及肠动力的调节可以为NAFLD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表面Toll 样受体2(TLR2)和TLR4表达及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对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2013年1月~2016年6月我院诊治的47例HCC患者和同期在本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人,所有患者接受TACE治疗。使用CytoFLEX流式细胞仪检测PBMCs表面TLR2和TLR4表达强度,采用乳果糖氢呼气试验(LHBT)法检测和评估SIBO。结果 HCC组SIBO阳性率为66.0%,显著高于健康人的6.0%(P<0.05),PBMC表面TLR2+细胞表达强度为(94.7±12.3) GMF, 显著高于健康人【(26.4±4.2) GMF,P<0.05】,TLR4+细胞表达强度为(43.1±8.7)GMF,显著高于健康人【(16.8±4.5) GMF,P<0.05】;31例SIBO阳性HCC患者PBMCs表面TLR2+细胞为(109.3±16.8) GMF,显著高于16例SIBO阴性组【(71.5±5.6) GMF,P<0.05】,TLR4+细胞为(46.7±7.1)GMF,显著高于SIBO阴性组【(31.5±4.3) GMF,P<0.05】;除1例失访者外,23例长生存HCC患者在治疗后6个月PBMCs表面TLR2+细胞为(45.7±5.8)GMF,显著低于23例短生存组【(65.6±12.5)GMF,P<0.05】,TLR4+细胞为(21.5±4.3)GMF,显著低于短生存组【(30.1±7.4) GMF,P<0.05】,SIBO阳性率为4.4%,显著低于短生存组的62.5%(P<0.05);23例TLR2高表达患者3 a累积生存率和3 a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7.4%和13.0%,显著低于23例TLR2低表达组的52.2%和43.5%(P<0.05),23例TLR4高表达患者3 a累积生存率和3 a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3.0%和8.7%,也显著低于23例TLR4低表达组的56.5%和47.8%(P<0.05),30例SIBO阳性患者3 a累积生存率和3 a累积无事件生存率分别为10.0%和3.3%,显著低于16例SIBO阴性患者的81.3%和75.0%(P<0.05)。结论 HCC患者PBMCs表面TLR2和TLR4表达及SIBO可能影响TACE治疗的HCC患者的预后,其机制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