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男性,62岁,主因"间断胸痛9年,加重7h"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年,最高达"150/100mmHg"(1mmHg=0.133kPa);糖尿病病史2年,口服中药(具体不详)治疗,空腹血糖波动在(6~7)mmol/L,餐后2h血糖波动在(8~9)mmol/L。吸烟史30余年,20支/d;间断饮酒史30余年,每日饮酒约200g。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沙格列汀联合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对胰岛β细胞功能较差的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 选取胰岛功能较差的T2DM患者30例,采用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15d,第10天后不再调整胰岛素剂量,第13天晨起开始口服沙格列汀,第11~15天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比较第11~12天和第14~15天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水平标准差(SD-BG)、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平均血糖水平(MBG)、血糖>10.0 mmol/L的时间百分率(PT10.0)、血糖<3.9 mmol/L时间百分率(PT3.9)的变化. 结果 与口服沙格列汀前相比,口服沙格列汀后MAGE [(5.28±1.44)vs(3.27±0.76)mmol/L,P<0.01]、SDBG[(2.43±0.50)vs(1.79±0.45) mmol/L,P<0.01]、MBG[(8.05±1.01) vs (6.94±0.72) mmol/L,P<0.01]、LAGE[(8.91±1.57) vs(6.77±1.13)mmol/L,P<0.01]、PT10.0[(11.69±4.18)%vs (4.03±2.50)%,P<0.01]下降,PT3.9[(4.07±3.00)%vs (4.72±2.66)%,P>0.05]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沙格列汀联合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可改善胰岛功能较差的T2DM患者血糖波动,且不增加低血糖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甘精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建文  孙娟 《山东医药》2009,49(51):56-57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2例血糖控制不良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口服降糖药,观察组加用甘精胰岛素,对照组加用诺和灵N,观察两组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日间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空腹血糖、日间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8.2±2.5)d、(5.0±1.3)mmol/L、(7.1±1.5)mmol/L、5.6%,对照组分别为(11.1±1.8)d、(5.9±1.4)mmol/L、(7.3±1.3)mmol/L、13.9%,两组比较P均<0.01.结论 应用口服降糖药基础上加用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睡前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54例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仍难以控制血糖的患者予以睡前中效胰岛素(NPH)联合口服降糖药的疗效观察。方法54例2型糖尿病随机分为2组,A组使用格列哌嗪5—10mg tid,中效胰岛素(NPH)每日睡前(22:00)皮下注射。B组使用二甲双胍0.5gtid,半效胰岛素(NPH),每13睡前(22:00)皮下注射,治疗过程中监测5次末梢指尖血糖谱(空腹,三餐后2h,睡前)每周2次,糖化血红蛋白每2个月1次,使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0mmol/L。结果2组治疗后FPH,2hPG,HbA1C均显著性下降。2组治疗前后对照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睡前中效胰岛素(NPH)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空腹静脉血糖由10.6mmol/L降至6.06mmol/L,糖化血糖蛋白由8.7%降至7.9%。患者监测餐后2小时指血血糖11~14mmol/L,加用磷酸西格列汀100mg qd治疗3个月。后监测空腹指血血糖5-7mmol/L,餐后2小时指血血糖8~11mmol/L,复查糖化血红蛋白7.2%。无不良反应和低血糖发生。结论: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调整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后可有效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该次研究选择对象共50例,均为该院2012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效果不佳,后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瑞格列奈治疗,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体质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等指标,观察低血糖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50例患者的FPG、2 h PG、Hb A1c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平均血糖绝对差为(1.77±0.23)mmol/L,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为(4.23±0.31)mmol/L;治疗期间有3例(6.0%)低血糖事件,口服葡萄糖后治愈。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不同血糖水平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那格列奈后胰岛素分泌及动态血糖变化,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入选2007年7月至2009年6月在佛山中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36例,男18例,女18例,年龄(44±3)岁.根据空腹血糖水平分为A组(空腹血糖5.0~6.9 mmol/L)、B组(空腹血糖7.0~8.9 mmo/L)、C组(空腹血糖9.0~11.1 mmol/L),每组各12例.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后3 d内开始持续血糖监测,24 h后行那格列奈-口服葡萄糖耐量-胰岛素释放试验(NAT-OGTF-IRT),NAT-OGTY-IRT及之后每餐前10 min 口服那格列奈120 mg.监测服用那格列奈前后胰岛素分泌及动态血糖变化.计算糖负荷后30 min胰岛素和葡萄糖增加的比值(ΔI30/ΔG30)、24 h血糖波动幅度、24 h血糖达标时间.组内治疗前后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口服那格列奈后,与C组相比,A组、B组糖负荷后ΔI30/ΔG30的增量显著增加[分别为(9.6±2.1)、(5.2±1.7)vs(0.6±0.4)U/mol,F=7.431,P<0.01].与持续血糖监测第1天比较,服用那格列奈第3天A组、B组、C组24h血糖波动幅度均明显下降[分别为(4.9±1.5)mmol/L vs(10.5±2.1)mmol/L、(4.9±1.6)mmol/L vs(10.2±1.9)mmol/L、(8.6±1.6)mmol/L vs(10.4±2.2)mmol/L,t值分别为10.827、10.307、5.377,P<0.01];与C组比较,A组、B组血糖波动幅度下降更为明显(F=24.950,P<0.01).A组、B组患者24 h血糖达标时间显著延长[分别为(16.5±1.2)h vs(21.3±0.4)h、(11.3±1.6)h vs(17.7±1.2)h,t值分别为-12.782、-11.296,P<0.01],C组无显著变化.结论 那格列奈通过促进早期胰岛素分泌显著减少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延长血糖达标时间,该药对空腹血糖相对较低的2型糖尿病患者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促泌剂瑞格列奈单一治疗及联合长效胰岛素甘精胰岛素治疗12周后血糖水平的差异。方法纳入2012年1月~2013年1月北京军区总医院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为单药治疗组(n=24)及联合治疗组(n=24),单药治疗组仅餐前口服瑞格列奈(初始计量0.5 mg),联合治疗组除餐前服用瑞格列奈外,每晚8 pm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初始计量6 u)。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用药剂量,治疗12周后观察两组空腹静脉血糖(FBG)水平、餐后2小时血糖(2 hPBG)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及血糖达标时间。结果与单药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FBG[(5.9±1.6)mmol/L vs.(6.8±1.5)mmol/L]、2 hPBG[(8.8±0.9)mmol/L vs.(9.2±0.8)mmol/L]、HBA1c[(7.4±0.5)% vs.(7.8±1.3)%]均更低,且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6.1±1.3)d vs.(8.9±2.5)d]。结论胰岛素促泌剂与长效胰岛素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初始治疗较单独应用胰岛素促泌剂效果更好,并能促使血糖尽快达标。  相似文献   

9.
对54例口服三种降糖药仍难以控制血糖的患者予以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瑞格列奈1~2mg tid,二甲双胍0.5~0.75g tid或阿卡波糖50~100mg tid)治疗过程中监测一日五次末梢指尖血糖谱(空腹、三餐后两小时、睡前)每周两次,糖化血红蛋白每两月一次,使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10mmol/L.结果血糖一周后下降,四周均达到稳定,除诺和龙体重稍有增加外阿卡波糖、二甲双胍均无体重增加,所有入选者无肝肾功能改变.结论睡前中效人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是2型糖尿病有效疗法.  相似文献   

10.
26例应用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组(n=13)和预混胰岛素组(n=13)。原口服药不变,每晚10点注射甘精胰岛素。预混胰岛素组采用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胰岛素,停服原有口服降糖药,若餐后血糖高,加用阿卡波糖片用量(150mg/d)。两组治疗目标为空腹血糖≤6.8mmol/L和餐后2h血糖≤10.0mmol/L。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均良好下降,但甘精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预混组。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物可以良好地控制高血糖,且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1.
1例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不佳,且BMI 29. 4kg/m~2,加用甘精胰岛素治疗3个月,指尖血糖由13. 2mmol/L降至6. 5mmol/L,糖化血糖蛋白由8. 9%降至7. 3%。患者监测餐后2小时指血血糖12~15mmol/l,加用沙格列汀5mg qd治疗4个月。后监测空腹指血血糖5~7mmol/L,餐后2小时指血血糖7~10mmol/L,复查糖化血红蛋白7. 3%。体重由83kg降至80kg,无不良反应和低血糖发生,结论: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调整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后可有效控制血糖,且6月体重无增加。  相似文献   

12.
美吡达引起顽固性低血糖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69岁.病人5年前测空腹血糖14mmol/L,确诊为糖尿病.平时饮食控制,间断口服达美康(每日2片),血糖控制不佳.近2年出现下肢水肿,尿蛋白+~++,FBG12.7mml/L,BUN14.7mmol/L,Cr238.7mmol/L,CO221.6mmol/L,肝功能正常,HbA1C8.7%,肝胆胰CT正常,心电图:S-T段稍降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利用床边血糖监测系统回顾性分析住院T2DM患者睡前血糖与夜间低血糖的主要特点及危险因素. 方法 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接受稳步医院用(SureStep Flexx)床边血糖管理系统连续监测睡前及夜间血糖的2505例T2DM患者共14827次血糖数据行回顾性分析,探讨睡前血糖与夜间低血糖的关系. 结果 (1)夜间低血糖发生率10.8%(271/2505),总夜间低血糖事件393次,其中严重低血糖发生率15.3%(60/393),轻度低血糖84.7%(333/393).(2)睡前血糖<9.0 mmol/L时,预测夜间低血糖敏感性57.7%,特异性62.3%.(3)男性、≥60岁、胰岛素治疗且睡前血糖<9.0mmol/L的住院T2DM患者,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升高(P<0.05). 结论 住院T2DM患者睡前血糖<9.0 mmol/L时,夜间低血糖发生风险升高,应重视睡前血糖监测,预防夜间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14.
69例应用口服降糖药(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空腹血糖(FBG)≥10mmol/L),随机分为Glargine组30例,中效鱼精蛋白锌人胰岛素(NPH)组39例。FBG水平调整用量,口服阿卡波糖控制餐后血糖(PPG)。治疗目标值FBG〈6.1mmol/L,PPG〈8.0mmol/L。治疗12周。结果2组患者FBG、PPG均低于治疗前(P〈0.05);Glargine联合阿卡波糖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NPH组(P〈0.05);两组BMI无明显差异。结论Glargine联合阿卡波糖能较好地控制血糖,低血糖发生率低,体重影响小,安全、方便,是T2DM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新世界》2009,(10):32-33
患者问:我今年53岁,男性,身高170cm,体重85kg。患2型糖尿病已三年。在患病的头两年内,主要采取口服二甲双胍和拜糖苹等口服降糖药控制血糖,由于血糖控制不是很理想,出现了一些并发症,主要是心脏不好,经常感到胸闷、胸痛,心电图提示供血不足,血脂偏高,甘油三酯2.97mmol/L。肝功能也不太好(转氨酶52单位)。我今年改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我使用胰岛素(诺和灵30R)每天32单位,早上21单位,晚上11单位,但空腹血糖仍然高(8.5-9mmol/L)。我自行在晚上追加3个单位胰岛素即(即达到14个单位胰岛素),又13服两片达美康,夜里4点左右心慌、出汗,测血糖29mm0I/L。但第二天早餐前空腹血糖突然达到21mmol/L,我心中非常恐慌,请问我的血糖该如何调整?  相似文献   

16.
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性,63岁.糖尿病史13年,因全身肌痛3 d,以2型糖尿病、肌痛原因待查收入院.患者平时间断口服降糖药物,血糖长期控制不佳.入院前10天化验空腹血糖(FPG)19.0 mmol/L,果糖胺(GSP)4.83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10.8%,甘油三脂(TG)15.75 mmol/L,总胆固醇(TC)11.24 mmol/L,服用调脂药物脂必妥3片,3次/d,微粒化非诺贝特(力平之)0.2,1次/d,以及胰岛素、二甲双胍(0.25,3次/d)治疗,无应用红霉素等相关药物,无剧烈运动、按摩等.1周后最先出现颈部肌肉痛,活动僵硬,后累及全身肌肉痛,夜间痛明显,全身乏力,有时恶心呕吐.既往有高血压、下壁心肌梗死史7年,无药物过敏史.体检:体温36.8℃,脉搏62次/min,呼吸15次/min,血压160/110 mm Hg,体重指数33 kg/m2.眼睑轻度浮肿,双肺无哕音,心音低钝,肝脾未触及,双肾区轻度叩击痛,双下肢中度压陷性水肿.四肢肌肉压痛明显,肌力一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新发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诊断时间<9个月)2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21)和干预组(n=121)。对照组接受常规降糖治疗和血糖监测,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运动干预、饮食干预和心理干预。9个月后比较两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血压、血脂等变化。结果干预组血糖控制达标的比例高于对照组(84.3%vs.71.9%,P=0.017)。对照组干预后FBG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其他指标与干预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组干预后BMI[(22.18±6.30)kg/m2 vs.(24.34±5.76)kg/m2]、FBG[(6.14±1.40)mmol/L vs.(6.75±1.80)mmol/L]、收缩压[(141.25±19.73)mmHg vs.(147.05±21.55)mmHg]及总胆固醇[(1.71±0.69)mmol/L vs.(1.82±0.78)mmol/L]、甘油三酯[(1.69±0.72)mmol/L vs.(1.78±0.91)mmol/L]、低密度脂蛋白水平[(2.82±0.75)mmol/L vs.(2.91±0.92)mmol/L)]均显著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值得在社区慢病管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地特胰岛素与预混胰岛素在口服降糖药继发性失效的老年T2DM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中,对血糖水平及血糖波动的影响. 方法 1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T2DM患者,随机分为地特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A)组与诺和锐30治疗(B)组,每组各80例.治疗前后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进行72 h血糖监测,观察平均血糖(MGB)、日内血糖最高值及最低值、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血糖4.1~11.1 mmol/L时间占日内时间百分比(GTT%). 结果 (1)2组治疗3个月后,FPG、2hPG和HbA1c水平均降低(P<0.05或P<0.01),2组间FPG、2 hPG和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BMI低于B组(P<0.05);(2) CGMS监测结果显示,治疗后A组日内血糖最高值、LAGE低于B组[(9.8±2.0) vs (12.5±2.4) mmol/L;(5.2±1.2) vs (8.7±1.8)mmol/L,P<0.01],日内血糖最低值高于B组[(4.4±0.5)vs(4.0±0.7) mmol/L,P<0.05].A组GTT%高于B组[(86.6±5.4)%vs(75.1±7.3)%,P<0.01];(3)A组低血糖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7.80%vs21.79%,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相对于预混胰岛素,地特胰岛素作为起始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T2DM患者更安全、有效,血糖波动更小,低血糖事件发生率更低,且无明显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9.
罗红凤  方景春  韩文玲 《山东医药》2007,47(24):103-104
1985年WHO认定,妊娠期空腹静脉血糖〈7.8 mmol/ L,口服葡萄糖75g后2h血糖≥7.8 mmol/ml但〈11.1 mmol/L,即糖耐量单项异常,称为妊娠期糖耐量减低(GIGT)。由于GIGT孕妇糖代谢紊乱程度较轻,故对GIGT的治疗。目前在临床上尚未引起关注。2003年7月~2005年1月,我们对54例GIGT孕妇给予适当处理,对其治疗后的妊娠结局作了观察,并与未治疗的46例进行了对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9月~2014年1月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132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66例)和加强护理组(66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护理),观察半年后两组患者护理后的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护理半年后,与常规护理组比较,加强护理组患者的空腹血糖[(6.73±1.39) mmol/L比(5.42±0.79) mmol/L]、餐后2h血糖[(12.07±1.43) mmol/L比(8.26±1.68) mmol/L]及总胆固醇[(194.32±21.07) mg/dl比(167.18±14.29)mg/dl]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的加强护理,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糖及血脂水平,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