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血清中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IL-8及降钙素(procalcitonin,PCT)含量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6-06/2017-06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区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检验科确诊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的患者纳入130例,根据是否感染分为未感染组65例和感染组65例,感染组患者依据感染程度分为重度脓毒血症组27例及非重度脓毒血症组38例,记录分析各组患者在不同时间内IL-6、IL-8及PCT含量.结果住院后的1、3、5、10、15 d内感染组患者的IL-6、IL-8及PCT含量较未感染组显著升高(P0.05),与第1天比较,第5天和第10天两组患者的I L-6、I L-8及PC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感染组PCT阳性检出率高于未感染组(P0.05).PCT第1天较3、5、10、15检出率低(P0.05);重度脓毒血症27例患者在住院后的第1、3、5、10、15天内IL-6、IL-8及PCT含量较非重度脓毒血症38例患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继发感染患者血清中IL-6,IL-8和P C T含量可以有效的反应感染的发生与发展,对病情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症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微小RNA-10a(miRNA-10a)及白细胞介素(IL)-35的表达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重症监护室(ICU)100例老年脓毒血症患者中59例合并AKI患者为AKI组,41例无AKI脓毒血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miRNA-10a、IL-35及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指标差异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iRNA-10a、IL-35、SOFA对脓毒血症合并AKI的诊断价值。结果 AKI组miRNA-10a、IL-35及SOF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脓毒血症AKI诊断,miRNA-10a诊断切点为3.01,曲线下面积为0.765;IL-35诊断切点分别为386.25 pg/ml,曲线下面积为0.795;SOFA评分诊断切点分别为35.33分,曲线下面积为0.658。结论 miRNA-10a、IL-35对脓毒血症AKI的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将我院ICU住院的肺炎合并脓毒症104例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36例,严重脓毒症组37例,脓毒性休克组31例,并选择同期单纯肺炎患者40例。同时根据脓毒症患者是否于2周内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三组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血清PCT、APACHEⅡ评分依次增加(P<0.05)。死亡组血清PCT水平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均呈高表达状态,PCT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TNF-α、IL-6和NO在重型肝炎(SH)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肾损害(SBP-RI)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RIA)和比色法检测30例SH并发SBP患者血清及腹水中TNF-α、IL-6和NO含量,其中细菌性腹膜炎伴肾损害(SBP-RI)组11例,非SBP-RI组19例.结果SBP-RI患者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和NO水平均显著高于非SBP-RI患者(P<0.05).30例SH并发SBP患者中,15例痊愈,10例死亡(其中8例死于SBP-RI,2例死于肝性脑病),5例放弃治疗,SBP-RI的发生率为36.7%(11/30),死亡率为72.7%(8/11).SBP-RI死亡组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和NO的初始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NF-α、IL-6和NO水平与肝细胞坏死程度、内毒素血症和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肾损害(SBP-RI)密切相关.检测血清和腹水中TNF-α、IL-6和NO水平变化对SH并发SBP-RI的早期诊断、判断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肝素结合蛋白(HB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02—2017-04治疗的脓毒症患者103例,其中脓毒血症患者63例,严重脓毒血症患者40例。同时选取非脓毒血症患者60例和健康志愿者44例作为对照,检测各组HB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脓毒血症组和严重脓毒血症组PCT、HBP和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非脓毒血症组(P0.05);严重脓毒血症组PCT、HBP和hs-CRP明显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严重脓毒血症组PCT、HBP和hs-CRP分别为(12.20±1.26)ng/ml、(110.27±40.26)ng/ml和(89.74±13.40)mg/L,明显高于脓毒血症组(P0.05);HBP水平诊断脓毒血症和严重脓毒血症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9和0.922(P0.05),截断值为9.30ng/ml时,其诊断脓毒血症的灵敏度为80.21%,特异度为67.31%,截断值为17.08ng/ml时,其诊断严重脓毒血症的灵敏度为90.00%,特异度为92.00%;脓毒血症和严重脓毒血症患者HBP与PCT呈正相关(r=0.771和0.822,P0.05)。结论:HBP在脓毒症诊断中有较高的价值,且在病情严重程度评估中有一定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孙丽  徐刚 《临床肺科杂志》2020,25(8):1180-1183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老年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例重症肺炎并发ARDS老年患者为A组,30例重症肺炎无ARDS老年患者为B组,30例非重症肺炎老年患者为C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D组。比较四组受试者TNF-α、IL-6、IL-10、HMGB1水平,并分析TNF-α、IL-6及IL-10与HMGB1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根据A组患者预后结局将其分为死亡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TNF-α、IL-6、IL-10及HMGB1水平。结果四组受试者血清TNF-α、IL-6、IL-10和HMGB1水平值比较,组间差异明显,且A、B、C组均值均明显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发现,重症肺炎并发ARDS老年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HMGB1水平呈现正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93和0.566(P均0.01)。IL-10水平与HMGB1水平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502(P0.01)。死亡组IL-6及HMGB1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死亡组IL-10水平显著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IL-6及HMGB1的超表达或过度释放可能是导致重症肺炎并发ARDS老年患者不良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 C反应蛋白(CRP)及中性粒细胞CD64对老年烧伤感染患者病情及对创面愈合程度评估的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老年烧伤感染患者50例为感染组,根据感染程度分为脓毒症组(n=27)和局部感染组(n=23),同期选取未发生感染的老年烧伤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64,采用速率比浊法测定CRP,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6、TNF-α,对比分析血清IL-6、TNF-α、CRP及CD64对老年烧伤感染患者病情的诊断价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上述血清因子水平预测创面愈合情况的效能。结果感染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及CD64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脓毒症组患者血清IL-6、TNF-α、CRP及CD64水平均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P<0.05);创面愈合良好组血清IL-6、TNF-α、CRP及CD64水平均显著低于创面愈合不良组(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IL-6、TNF-α、CRP及CD64水平预测老年烧伤感染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具有良好的评估价值。结论老年烧伤感染患者血清IL-6、TNF-α、CRP及CD64呈高水平状态,感染程度及创面愈合不良程度加重,上述因子水平均会增高,提示动态监测上述因子水平变化趋势有助于判断感染的病情程度及评估创面愈合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细胞介素1β(IL-1β)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表达意义及其对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测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6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为对象,根据是否并发ALI,将患者分为ARDS组25例和非ARDS(N-ARDS)组42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HMGB1、IL-1β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ARDS的影响因素。 结果ARDS组烧伤面积、白细胞计数、血清HMGB1、IL-1β水平高于N-ARDS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烧伤面积、SOFA评分、血清HMGB1、IL-1β表达水平是影响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OR=1.579,2.298,6.385,4.632);血清HMGB1、IL-1β水平、二者联合预测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ARDS的AUC分别为0.638(0.512~0.741)、0.657(0.529~0.784)、0.764(0.639~0.871);二者联合预测大面积烧伤患者并发ARDS的AUC大于单独血清HMGB1、IL-1β水平的AUC(P<0.05)。 结论血清HMGB1、IL-1β在大面积烧伤患者中升高,发发ARDS的危险因素,对大面积烧伤并发ARDS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9.
《内科》2020,(2)
目的探讨根据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B型利钠肽(BNP)水平判断老年脓毒血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脓毒血症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时病情的严重程度分为脓毒血症组、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性休克组,比较三组患者的BNP和hs-CRP水平。患者出院后随访28 d,根据存活情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s-CRP、BNP水平。结果三组患者的hs-CRP、BNP水平表现为:脓毒血症组患者严重脓毒血症组脓毒性休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出院后随访28 d,68例患者中存活53例(77.94%),死亡15例(22.06%)。死亡组患者的hs-CRP、BNP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s-CRP、BNP水平与老年脓毒血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对判断患者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脓毒血症致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血清miR210水平及其在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择104例60岁以上脓毒血症患者,根据是否出现AKI分为AKI组(59例)和非AKI组(45例),并选择同期60岁以上老年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C组)。测定各组血清miR210、胱抑素C、血肌酐、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水平。结果非AKI组和AKI组血清miR210、胱抑素C、血肌酐、尿NAG水平显著高于C组(P<0.05);AKI组血清miR210、胱抑素C、血肌酐、尿NAG水平显著高于非AKI组(P<0.05)。与轻度AKI组比较,重度AKI组血清miR210、胱抑素C、血肌酐、尿NAG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AKI存活组比较,AKI死亡组血清miR210、胱抑素C、血肌酐、尿NAG水平显著升高(P<0.05)。AKI组血清miR210与胱抑素C、血肌酐、尿NAG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老年脓毒血症致AKI患者血清miR210水平升高,血清miR210水平在老年脓毒血症致AKI严重程度、预后评价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常用炎症指标[白介素6 (IL-6)、C反应蛋白(CRP)]与老年脓毒症的相关性,以及它们联合重症评分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价值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0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和呼吸危重症医学科(PCCM)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院24h内测定PCT、IL-6、CRP,脓毒症组进一步测乳酸并评估APACHE-Ⅱ、SAPS-Ⅱ评分,统计患者30 d预后。分析脓毒症组和非脓毒症组PCT、IL-6、CRP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PCT、IL-6、CRP诊断脓毒症的效能。根据预后,分析非休克组和休克组、存活组和死亡组患者 PCT、IL-6、CRP、APACHE-Ⅱ、SAPS-Ⅱ评分的差异,绘制 ROC 曲线,评价 PCT、IL-6、CRP 与 APACHE-Ⅱ、SAPS-Ⅱ评分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共纳入脓毒症组患者117例,非脓毒症组58例。与非脓毒症组比较,脓毒症组PCT、IL-6、CRP均升高(P<0.001),PCT、CRP的AUC值相同,高于IL-6。非休克组77例,休克组40例,休克组APACHE-Ⅱ、SAPS-Ⅱ评分高于非休克组(P<0.001),PCT的AUC值高于IL-6、CRP及乳酸,低于两种重症评分标准,SAPS-Ⅱ评分的AUC值高于APACHE-Ⅱ评分。死亡组61例,存活组56例,死亡组PCT高于存活组,APACHE-Ⅱ、SAPS-Ⅱ评分高于存活组(P<0.001),PCT的AUC值高于CRP,但低于IL-6及乳酸,SAPS-Ⅱ评分的AUC值高于APACHE-Ⅱ评分,PCT联合SAPS-Ⅱ评分的AUC则进一步升高,达0.958。结论 PCT是老年感染患者脓毒症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SAPS-Ⅱ评分对老年脓毒症预后评价能力优于APACHEⅡ评分,PCT结合SAPS-Ⅱ评分更有利于对老年脓毒症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血清可溶性髓样细胞表达的激发受体(sTREM)-1、可溶性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水平对老年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31例老年烧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并发脓毒症将患者分为非脓毒症组和脓毒症组。采用血细胞自动分析仪分析患者的血常规指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TREM-1和sCD163。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指标的诊断价值。结果与非脓毒症组相比,脓毒症组的总烧伤面积、sTREM-1和sCD163水平明显升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烧伤面积、血清sTREM-1水平和sCD163水平是并发脓毒症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血清sTREM-1、sCD163水平对老年烧伤患者并发脓毒症的ROC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6、0.82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4%、78.4%,80.3%、83.8%,联合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2%、86.2%。结论老年烧伤并发脓毒症患者血清sTREM-1和sCD163水平明显升高,并且与脓毒症的发生密切关联。血清sTREM-1和sCD163水平对老年烧伤并发脓毒症具有较高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在老年烧伤并发脓毒症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含量与重症脓毒血症、脓毒症休克患者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脓毒血症、脓毒症休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且排除存在肝病史的患者;连续监测72 h内胆红素含量,并取最高值将患者分为胆红素≤ 1mg/dL组(A组)、1~2 mg/dL组(B组)及≥2 mg/dL组(C组);然后分析了高胆红素水平与脓毒血症患者死亡率、重症监护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268例,其中174例胆红素含量≤ 1mg/dL、94例胆红素含量>1 mg/dL(其中26例胆红素含量≥2 mg/dL);A、B、C三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13.4%、 24.6%和51.3%;B、C组患者死亡风险分别高A组患者3.46 (95% CI 1.47-10.60) 和7.49 (95% CI 1.52-32.5)倍。结论:重症脓毒血症及脓毒症休克患者在72 h内胆红素含量升高与死亡风险增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33、IL-35对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老年脓毒症患者86例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n=52)与脓毒性休克组(n=34),并根据28 d预后分为存活组(n=71)与死亡组(n=15)。记录患者入ICU时序贯器官衰竭评估(SOFA)评分,并行血清IL-33、IL-35、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检测;比较不同组别上述指标差异,应用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价各指标对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相比脓毒症组,脓毒性休克组SOFA评分和CRP、IL-33、IL-35水平均显著较高(P<0.05),而两组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比存活组,死亡组SOFA评分及IL-33、IL-35水平显著较高(P<0.05),而两组CRP、PCT无统计学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L-33、IL-35水平均与SOFA评分呈正相关(P<0.05),而CRP与SOFA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IL-33、IL-35预测脓毒...  相似文献   

15.
抗内毒素Fab'对严重烧伤早期小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抗内毒素Fab'对严重烧伤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小鼠肠道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防治烧伤脓毒症的新措施.方法:采用严重烧伤早期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分为对照组(A组)、烧伤组(B组)和治疗组(C组),分别于6、12、24和48 h 4个时相点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的含量;肠黏膜组织病理检测损伤情况.结果:与A组相比,烧伤后血清TNF-α、IL-1β和IL-10含量明显增高,24 h达到高峰(TNE-α:242.06±3.93 ng/L vs 14.98±1.13 ng/L;IL-1β:37.86±5.88 ng/L vs 14.39±2.43 ng/L;IL-10:324.78±65.82 ng/L vs 97.63 ±20.48ng/L,均P<0.01);C组TNF-α、IL-1β、IL-10含量,在6、12、24和48 h 4个时相点时(99.69±10.67 ng/L,19.19±1.17 ng/L,160.44±24.99 ng/L;172.07±22.47 ng/L,22.29±3.32ng/L,185.44±22.30 ng/L;125.98±6.93 ng/L,28.39±2.59 ng/L.237.11±30.28 ng/L;107.88±5.24 ng/L,26.23±2.51 ng/L,207.86±20.35ng/L)较烧伤组显著降低(均P<0.01).病理检查结果提示C组较B组肠黏膜损伤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抗内毒素Fab'能抑制内毒素所诱导的TNF-α、IL-1β产生,同时调节血清中的IL-10水平,减轻内毒素对机体的损害,从而起到对严重烧伤后肠源性脓毒症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18、IL-10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对老年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老年脓毒血症患者89例,根据预后状况将患者分为存活组(48例)与病死组(4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IL-18、IL-10、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指标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估系统Ⅱ(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血清指标对老年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血清IL-18、IL-10与TNF-α水平明显低于病死组,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明显低于病死组(P0.05)。经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IL-18、IL-10、TNF-α与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呈明显正相关(P0.05)。ROC分析显示,IL-18、IL-10、TNF-α的AUC分别为0.723、0.916、0.851(P0.05)。结论血清IL-18、IL-10与TNF-α对老年脓毒血症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其中血清IL-10预测价值最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的动态水平在鉴别脓毒血症及评估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06—2018-06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感染性疾病患者125例,根据是否伴有脓毒血症分为观察组(脓毒血症组)72例和对照组(非脓毒血症组)53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生存状况将脓毒血症患者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所有患者入院后分别在第1,3,5天采集静脉血检测PCT,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进行差异性分析,评估PCT水平变化对脓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判断价值。结果:与对照组\[(12.3±21.7)ng/ml,(8.0±14.2)ng/ml,(6.9±14.2)ng/ml\]比较,观察组第1,3,5天PCT水平均升高\[(53.3±67.0)ng/ml,(34.5±51.1)ng/ml,(22.9±41.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6,P0.01;t=4.19,P0.01;t=3.03,P0.05)。存活组第1天PCT水平为(73.1±74.1)ng/ml,显著高于死亡组(30.0±49.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P0.05),第3天和第5天PC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且存活组PCT水平显著下降。结论:PCT的检测可显著提高脓毒血症的诊断,早期检测对预测脓毒症的预后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脓毒症患者治疗过程中PCT水平持续下降,生存率则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严重创伤后脓毒血症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将87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脓毒血症组51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20例及非SIRS组16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脓毒血症组分为脓毒症组15例(A组)、严重脓毒症组14例(B组)和脓毒性休克组22例(C组)。根据28 d临床转归情况将脓毒血症组分为好转组37例、无效组8例及死亡组6例。观察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脓毒血症组年龄、体温与非SIR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及SIRS组APACHEⅡ评分高于非SIRS组(P0.05)。A、B、C 3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及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第1、3天比较,好转组第5天的CRP水平下降(P0.05)。好转组第1、3、5天的PCT水平逐渐下降(P0.05),而死亡组第1、3、5天的PCT水平逐渐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的ROC下面积为0.863,高于APACHEⅡ、CRP。结论:与CRP比较,PCT血浆水平能更有效地反映严重创伤后脓毒血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严重创伤后脓毒血症诊断及预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中国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2014)将87例严重创伤患者分为脓毒血症组51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组20例及非SIRS组16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脓毒血症组分为脓毒症组15例(A组)、严重脓毒症组14例(B组)和脓毒性休克组22例(C组)。根据28 d临床转归情况将脓毒血症组分为好转组37例、无效组8例及死亡组6例。观察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血浆C反应蛋白(CRP)及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脓毒血症组年龄、体温与非SIRS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血症组及SIRS组APACHEⅡ评分高于非SIRS组(P0.05)。A、B、C 3组入院时APACHEⅡ评分及CRP、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入院第1、3天比较,好转组第5天的CRP水平下降(P0.05)。好转组第1、3、5天的PCT水平逐渐下降(P0.05),而死亡组第1、3、5天的PCT水平逐渐升高(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CT的ROC下面积为0.863,高于APACHEⅡ、CRP。结论:与CRP比较,PCT血浆水平能更有效地反映严重创伤后脓毒血症的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20.
尿IL-6水平监测在脓毒症并急性肾衰竭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尿IL-6水平监测在脓毒症并发急性肾衰竭(ARF)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人住ICU的60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有无合并ARF将患者分成ARF组和非ARF组,入院后每天收集血、尿标本,用酶法测定血清肌酐(Scr),ELISA法测定尿IL-6水平,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采用ROC曲线评价Scr和尿IL-6诊断ARF的临床价值。结果ARF组尿IL-6水平较非ARF组、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ARF组尿IL-6与Sct呈正相关、与GFR呈负相关(r=0.691,-0.783;P均〈0.01);以Scr升高≥50%基础值作为ARF的诊断标准时,ROC曲线分析显示尿IL-6对ARF的诊断准确度高(曲线下面积为0.978)。结论尿IL-6在脓毒症并发ARF的诊断时间上较Scr更早,可作为脓毒症并ARF的早期预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