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脓毒症的实质是失控的炎症反应和凝血紊乱,炎症反应可激活凝血系统,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加速器官 功能障碍的发生。在脓毒症的治疗过程中,抗炎和抗凝即成为关键的靶点,目前对抗炎药物的研究相对集中,但对 患者的生存率改善并不明显,随着对脓毒症凝血功能紊乱发病机制的认识,一些潜在具有“炎症- 凝血- 纤溶”多重 调节活性的生理性抗凝药物在脓毒症凝血功能障碍治疗中逐渐得到关注,包括活化蛋白C、抗凝血酶Ⅲ、重组血栓调 节蛋白等和肝素等,本文就脓毒症的抗凝治疗做一简要回顾。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患者大多存在出凝血障碍,严重程度不同。由于促凝物质增多、生理性抗凝物质减少、纤溶相对抑制,体 内呈高凝状态,因此脓毒症出凝血障碍是血栓形成型。脓毒症病情不同时期,凝血活化程度不同,需要结合患者临床 表现、实验室指标、器官功能等综合评价。多数脓毒症患者在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已经错过了早期“免疫血栓”阶段, 且凝血活化血栓形成是其他器官功能障碍的始动因素,因此早期识别、早期抗凝治疗就显得更加重要。目前合适的 抗凝时机、适合的人群、合适的药物均存在争议,重组人血栓调节蛋白和肝素可能成为有效药物,仍需要大样本随机 对照研究提供证据。脓毒症是临床综合征,单一方面治疗很难降低病死率,需要综合评估和集束化治疗。抗凝治疗 方面,着眼于出凝血功能的改善或者器官功能的改善,可能更符合抗凝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感染中毒症、急性肺损伤与凝血-抗凝-纤溶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感染中毒症和急性肺损伤时机体强烈的炎症反应可诱导凝血-抗凝-纤溶异常.已发现抗凝蛋白活化蛋白C、抗凝血酶-Ⅲ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应用外源性抗凝物质替代治疗,可以改善有关疾病预后(活化蛋白C)或临床表现(抗凝血酶-Ⅲ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为感染中毒症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感染中毒症、急性肺损伤与凝血-抗凝-纤溶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感染中毒症和急性肺损伤时机体强烈的炎症反应可诱导凝血-抗凝-纤溶异常。已发现抗凝蛋白活化蛋白C、抗凝血酶-Ⅲ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调节作用。应用外源性抗凝物质替代治疗,可以改善有关疾病预后(活化蛋白C)或临床表现(抗凝血酶一Ⅲ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为感染中毒症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出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脓毒症是由于炎症反应、微血管内血栓形成和内皮细胞功能失调以及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所致,是导致MODS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理生理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出现促凝状态。炎性细胞因子既可激活凝血级联反应,又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而凝血系统和血纤蛋白溶解系统的成分具有促炎作用。因此,具有抗凝、  相似文献   

6.
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是重症医学领域常用的器官功能支持技术。由于脓毒症患者常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及凝血功能障碍,抗凝技术已成为脓毒症患者CRRT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抗凝技术能延缓或减少管路和(或)滤器的凝血,延长其寿命,提高CRRT治疗效率,减少血液成分的丢失及病理状态下的血栓形成。目前常用的CRRT抗凝药物包括肝素、抗凝酶、低分子肝素和(或)肝素类似物、Ⅱ因子拮抗剂、萘莫斯他、枸橼酸钠及抗血小板药物。CRRT抗凝治疗过程中需动态监测凝血功能等指标。在抗凝禁忌的情况下,可用肝素盐水浸泡、前稀释及选择高亲水性滤器等方法减少管路和(或)滤器凝血。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一旦发生, 往往累及其他器官功能, 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 导致病死率显著增加。如何及时发现并治疗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一直是脓毒症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 主要包括促凝、抗凝、纤溶及内皮功能障碍等,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针对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不同发生机制及各种潜在的治疗药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的常见并发症, 一旦发生, 往往累及其他器官功能, 发展为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 导致病死率显著增加。如何及时发现并治疗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延缓疾病发展进程一直是脓毒症领域的研究重点。然而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病机制复杂, 主要包括促凝、抗凝、纤溶及内皮功能障碍等, 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针对脓毒症相关凝血功能障碍的不同发生机制及各种潜在的治疗药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凝血抑制剂替代疗法:治疗脓毒症的新突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既往对脓毒症 (sepsis)的治疗是基于两个假说 ,分别将内毒素和机体自身产生的炎症介质归结为导致死亡的主要因素[1,2 ] 。本文简要综述凝血抑制剂治疗脓毒症的研究进展。脓毒症时凝血系统的变化体液抗凝机制 主要包括抗凝血酶Ⅲ 硫酸肝素系统、蛋白C系统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tissuefactorpathwayin hibitor,TFPI)三类[3 ] 。抗凝血酶 Ⅲ (antithrombin ,AT Ⅲ )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 ,可灭活Xa和凝血酶等丝氨酸蛋白酶 ;蛋白C系统由蛋白C(PC)、凝血调节蛋白 (throm…  相似文献   

10.
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是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主要患者,也是ICU患者的第二大死因。全身过度炎症反应、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及被异常激活的凝血反应等是脓毒症最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1-2]。而后者则可以导致机体产生高凝状态,微循环内大量微血栓生成,从而加重机体的炎症反应[3]。肝素作为临床中常用的抗凝剂,能有效抑制血栓的形成,同时也具有抗炎作用。近年来,有关普通肝素在脓毒症中的治疗作用逐渐得到实验室的论证及临床上的关注,本文就这一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别是狼疮性肾炎患者经常合并各种动、静脉血栓,其发生机制主要与免疫炎症激活内、外源性凝血途径和损伤内皮细胞有关;抗凝治疗可以阻断炎症与凝血间的正性循环,从而不仅可以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而且可以减轻狼疮性肾炎的肾脏组织炎症反应,减轻,肾脏损害.  相似文献   

12.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创伤、休克、感染等严重疾病过程的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顽固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研究发现,ARDS早期可引起机体强烈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使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引起纤溶系统抑制和抗凝物质减少,造成凝血-抗凝-纤溶异常,使机体处于一种促凝状态,临床上突出的表现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1,2]。既便没有明显的DIC,通过敏感的实验室检查,也可以发现该类患者存在凝血异常。凝血异常与炎症反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参与ARDS的病理生理过程。1 ARDS…  相似文献   

1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创伤、休克、感染等严重疾病过程的急性进行性呼吸困难,顽固低氧血症为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研究发现,ARDS早期可引起机体强烈的炎症反应,这种炎症反应使外源性凝血途径激活,引起纤溶系统抑制和抗凝物质减少,造成凝血-抗凝-纤溶异常,使机体处于一种促凝状态,临床上突出的表现为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既便没有明显的DIC,通过敏感的实验室检查,也可以发现该类患者存在凝血异常.凝血异常与炎症反应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参与ARDS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血必净、乌司他丁联合治疗脓毒症时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血必净、乌司他丁联合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D-二聚体水平及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选择脓毒症患者4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20)和对照组(n=23),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静脉滴注血必净注射液50ml,2次/d;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60万U,静脉滴注,2次/d,连用7d。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既往健康状况Ⅱ评分及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计数的变化。结果:D-二聚体在试验组明显下降,并且在治疗3、7、10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凝血功能也有改善。结论:血必净与乌司他丁联合应用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恶化的全身炎症反应状态和凝血功能,降低脓毒症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正脓毒症是因感染而引发的全身性炎症反应,若患者伴有组织灌注不足或脏器功能障碍,则可明确为严重脓毒症。凝血功能异常、炎症及微循环障碍在严重脓毒症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将连续性血液净化与低分子肝素结合运用,分析其对严重脓毒症患者微循环的影响,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15年1月~2016年2月深圳市人民医院EICU行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严重脓毒症患者41例为对照组(男23,女18),年龄20~73  相似文献   

16.
微粒与脓毒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逯峰  吕长俊 《山东医药》2010,50(9):107-108
脓毒症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内皮损伤、炎症反应、凝血活化及纤溶抑制等诸多因素,目前已成为非心血管重症病房中最常见的死亡原因。近年研究发现,微粒(MPs)在脓毒症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现将微粒与脓毒症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是急危重症医学面临的重大难题,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医疗相关侵入性操作增加等,脓毒症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脓毒症的定义不仅局限于感染与全身炎症反应,更准确地强调机体对感染反应的失控及由此导致的器官功能障碍,其涉及的病理过程还包括神经内分泌、代谢障碍、凝血异常等非免疫方面。脓毒症及脓毒性休克的高血糖状态常见,高血糖得不到有效控制对患者预后不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方法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和疗效的影响。方法 120例脓毒症患者均行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其中有活动性出血者60例行无肝素治疗(无肝素组),有出血倾向者60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肝素组)。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2 d检测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纤维蛋白原(Fg),并于治疗后3 d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Ⅲ评估健康状况,依据APACHEⅢ预测死亡率并统计28 d存活率。结果两组治疗后BUN、Scr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PLT、PT、APTT、TT、INR和Fg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APACHEⅢ评分、死亡率和28 d存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能够改善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不同抗凝方法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和疗效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较大剂量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周前后凝血纤溶指标及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的变化,以了解短期辛伐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抗凝作用和免疫炎症抑制的影响。方法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另设非心血管疾病患者为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凝血纤溶指标、高敏C反应蛋白和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常规治疗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前后血脂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后血浆凝血因子Ⅶ、纤维蛋白原和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物较治疗前明显下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有所升高,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且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下降与血脂变化无相关性。结论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早期予以辛伐他汀治疗,可明显影响血浆炎症因子及凝血纤溶因子的水平,具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以外的抗凝抗炎作用,可能有利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