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65例支气管扩张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33)采用对症支持及抗感染治疗,观察组(n=32)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较治疗前肺功能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沙丁胺醇联合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肺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就诊住院的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患者125例,分为支气管扩张症不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n=62),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n=63),比较两组患者在临床资料、超声心动图参数、急性加重期病原学、实验室检查及胸部高分辨CT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BMI、糖尿病、结核病病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不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相比,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病程长,吸烟指数高,呼吸困难评分(mMRC)高(P0. 05),BNP水平、超声估测的肺动脉收缩压力较高(P0. 05),而超声心动图LVEF、血气分析氧分压低于不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组。急性加重病原学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病毒感染在两组急性加重病原学中均占有重要比重(10%)。两组患者胸部CT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较不合并患者的病程长,临床指标偏重,需要临床医生早期预警及筛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应用呼吸康复训练器治疗对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心肺功能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纳入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腹式、缩唇呼吸训练6个月,治疗组患者采用呼吸康复训练器训练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治疗前后肺功能、心功能、运动耐力、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衰弱程度。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6MWD)及支气管扩张症生活质量问卷表(QOL-B)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气管扩张症严重程度指数(BSI)及Fried衰弱表型评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治疗组FEV1、FEV1/FVC、FEV1%pred、LVEF、6MWD及QOL-B评分均高于同期对照组,而BSI及Fried衰弱表型评分均低于...  相似文献   

4.
法乐四联症(TOF)伴肺动脉瓣缺如,其扩大的肺动脉可导致支气管萎缩、气道梗阻、反复肺部感染以及支气管扩张症。心内畸形完全矫治后,残存的肺部病变仍可能会影响患者的心肺功能。但与常见的TOF患者相比较,肺动脉瓣缺如患者的心肺功能是否受到更大的影响?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 研究组共有9例肺动脉瓣缺如患者,术前呼吸道症状:3例无,2例轻度,1例中度,3例重度。测试时全部无临床症状。矫治术后9.2±3.7(3~18)年。选择38例采用  相似文献   

5.
黎晓萍 《内科》2014,(2):186-188
目的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发病情况以及相关的因素,以期为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诊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疑似支气管扩张疾病患儿2 137例,对所有疑似病例进行临床确诊,并收集患者一般资料以及临床症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调查的2 137例疑似病例中,有65例确诊为支气管扩张病,检出率为3.0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咳嗽时间、结核病病史、居住地以及小儿支原体肺炎病史等因素可能是支气管扩张症的相关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支气管扩张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由大到小分别是:居住地(OR=20.950)、咳嗽时间(OR=6.716)、反复呼吸道感染(OR=2.808)、支原体肺炎(OR=2.561)。结论患儿支气管扩张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对于疑似支气管扩张症患儿应注意临床检查,留意患儿的咳嗽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支气管扩张症的临床特点及不同类型支气管扩张症临床特点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期间在四川省人民医院(东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422例非囊性纤维化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比较不同影像学类型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差异。结果422例患者中男性201例(47.6%),女性221例(52.4%),中位年龄60.87±12.66岁,中位患病时间16.63±15.81年,不同影像学类型的支气管扩张症分类:囊状型62例(14.7%),柱状型211例(50%),囊柱状型149例(35.3%)。分析三组数据:柱状型支气管扩张症患病时间最短,平均住院时间最短,咳痰、出现肺部湿啰音及哮鸣音较少,血清CRP水平、外周血中心粒细胞计数水平、动脉血PaCO 2水平较低,较少感染铜绿假单胞菌及较少并发慢性肺源性心脏病(P<0.0167)。结论不同影像类型的支气管扩张症,以柱状型最为常见,其病情较囊状型及囊柱状轻,根据影像学类型,可对支气管扩张症患者进行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7.
翁婷  高蔚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5):948-948,955
目的研究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the stable bronchiectasis patients)气道炎症及下气道细菌定植(lower airway bacterial colonization,LABC)与BODE指数评分的关系。方法随机入选50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门诊患者,采用痰诱导方法留取深部痰液,痰液行超敏感C反应蛋白(hs-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检测,并行细菌定量培养。将其分为LABC阳性组和LABC阴性组。评定两组患者的BODE指数。结果 LABC阳性组痰液中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LABC阴性组(P<0.05)。LABC阳性组的BODE指数评分高于LABC阴性组。痰液中的hs-CRP水平与BODE指数评分成正相关。结论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存在气道炎症与LABC有关,与LABC相关的气道炎症可能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2012年《成人支气管扩张症诊治专家共识》对支气管扩张症的诊断及治疗提出了较为详细的建议,治疗上强调了排痰、抗炎、扩张支气管、康复治疗等长期治疗的重要性,规范了抗菌药物治疗规范,并强调应提高对支气管扩张患者气道定植菌及耐药状况监测意识,重视患者痰细菌培养结果,采用抗菌药物轮换策略预防和改善细菌耐药.  相似文献   

9.
支气管剔除术和膈肌上移术在治疗支气管扩张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的合理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11例确诊多肺叶或双侧支气管扩张症的患者施行肺叶 +肺段支气管剔除术或单纯肺段支气管剔除术 ,3例加做膈肌上移术。结果 :手术平均失血量 340ml,每剔除 1支肺段支气管失血量 10~ 15ml,术后症状消失 ,肺膨胀良好 ,无残腔 ,膈肌活动度恢复。结论 :支气管扩张症需切除较多肺组织时 ,应合并采用肺段支气管剔除术和膈肌上移术 ,以达到防止胸膜残腔 ,减轻纵隔移位 ,减轻肺过度膨胀和最大限度保护肺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高雪萍  古群英  贺咏宁 《山东医药》2007,47(28):110-111
支气管扩张症是常见的慢性支气管感染性疾病,支气管、肺组织感染和支气管阻塞是其主要的发病因素。2006年1月~2007年4月,我们对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吸入性β2受体激动剂和盐酸氨溴索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简称支扩)高分辨率CT(HRCT)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经胸部HRCT诊断的支扩稳定期患者40例.根据CT评分系统对其胸部CT进行评分,并进行肺通气功能检查.结果 CT评分显示,支扩分布范围、扩张程度、管壁厚度分别为:(7.098±4.918)分、(6.540±4.113)分、(4.405±2.477)分.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占预计值%(FEVl%pred)为(56.122±26.335)%,FVC占预计值%(FVC%pred)为(66.857±21.951)%,FEV1/FVC为(64.612±14.890)%.支扩分布范围与FEV1 oApred、FVC%pred、FEV1/FVC均呈明显负相关(r=-0.451~-O.571,P值均<0.01).扩张程度、管壁厚度与FEV1%pred、FVC%pred、FEV1/FVC均无相关性.结论 支扩的分布范围与肺通气功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区域医疗联合体(简称医联体)共管COPD分级诊疗模式对COPD患者的影响.方法 以2015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北京市东城区新中街辖区内收集的COPD患者34例为对照组;以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在该辖区收集的COPD患者53例为试验组,对试验组实行医联体共管分级诊疗.对比分析两组的(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FEV1%pred、年急性发作次数、年度医疗费用.结果 研究前2组患者CAT评分、FEV1%pred及气流受限程度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试验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FEV1%pre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年急性发作次数、年医疗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分层分析显示试验组门诊维持治疗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治疗费用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急性加重门诊、急诊就诊率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组分析显示两组住院患者血气分析PO2、PCO2及FEV1%pre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医联体共管分级诊疗能明显提高COPD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气流受限程度,减低疾病风险及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以肺康复为主的综合管理康复治疗对稳定期 COPD患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8月本院呼吸内科达到出院标准的70例稳定期COPD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2组出院时均给予常规医嘱用药,研究组同时在研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以肺康复为主的综合管理康复治疗,干预时间6个月。结果干预前,研究组和对照组的 FEV1、FEV1%pred、6分钟步行距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自我评估测试(CAT)评分、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BODE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12周、干预结束时,研究组的FEV1、FEV1%pred、6分钟步行距离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的 CAT 评分、mMRC评分、BODE指数均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 <0.05)。干预期间,研究组平均 AECOPD 次数[(0.59±0.22)次]显著的低于对照组的次数[(0.92±0.30)次](t=5.928,P<0.05)。结论以肺康复为主的综合管理康复治疗措施能够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及生活质量,减少 AECOPD次数。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The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assessment test (CAT) is a simple, self-completion questionnaire developed to measure health status in patients with COPD, which is potentially suitable for routine clinical use. Objective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stablish the determinants of the CAT score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Methods: Patients attending the clinic completed the CAT score before being seen. Clinical data, including, where available, plethysmographic lung volumes, transfer factor and arterial blood gas analysis, were recorded on a pro forma in the clinic. Results: In 224 patients (36% female), mean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 (FEV(1)) was 40.1% (17.9) of predicted (%pred); CAT score was associated with exacerbation frequency [0-1/year 20.1 (7.6); 2-4/year 23.5 (7.8); >4/year 28.5 (7.3), p < 0.0001; 41/40/19% in each category] and with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 dyspnoea score (r(2) = 0.26, p < 0.0001) rising approximately 4 points with each grade. FEV(1) %pred had only a weak influence. Using stepwise regression, CAT score = 2.48 + 4.12 [MRC (1-5) dyspnoea score] + 0.08 (FEV(1) %pred) + 1.06 (exacerbation rate/year)] (r(2) = 0.36, p < 0.0001). The CAT score was higher in patients (n = 54) with daily sputum production [25.9 (7.5) vs. 22.2 (8.2); p = 0.004]. Detailed lung function (plethysmography and gas transfer) was available in 151 patients but had little influence on the CAT score. Conclusion: The CAT score is associated with clinically important variables in patients with COPD and enables health status measurement to be performed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肺康复运动用于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患者恢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纳入支气管扩张患者共计60例。患者于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时入院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4天后,依据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配至肺康复运动组(pulmonary rehabilitation group,P组)或标准治疗组(control group,C组)。C组患者进行宣传教育;P组患者在C组基础上进行为期4周的肺康复运动。于支气管扩张急性发作时(T0)、抗菌药物治疗结束(T2)、肺康复运动结束(T6)、肺康复运动结束后4周(T10)评估患者6 min步行试验(6 minutes walk test,6MWT)结果。使用圣乔治呼吸问卷(St.George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评估上述时点患者生活质量。结果P组患者T6时点6MWT明显高于T2时点,而SGRQ评分显著低于T2时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患者T6时点6MWT显著高于C组患者,但SGRQ评分低于C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期4周的肺康复运动能够有效提升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后患者的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但该效果无法长期持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流量湿化氧疗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血气指标、肺部功能,近期、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老年病科收治的82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病人给予高流量湿化氧疗,对照组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2组病人干预后3 d的血气指标、肺功能、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6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6MWD)及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MRC)、COPD评估测试(CAT)评分、Borg评分与BODE指数结果。结果治疗3 d后,观察组病人PaO_(2)、FEV1、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VC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FVC均高于对照组(P<0.05),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92.85%)高于对照组(57.50%),2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观察组6MWD、mMRC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CAT评分、Borg评分及BODE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流量湿化氧疗可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病人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改善疾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简易呼吸训练器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期呼吸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探讨其在呼吸康复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呼吸科门诊及住院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6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镇咳、祛痰、抗感染、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吸入剂、雾化、氧疗等常规治疗的前提下给予简易呼吸训练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两组的治疗前后评估第一秒用力呼气流量(FEV1%)、6分钟步行试验(6MWT)、CAT评分(COPD assessment test)和改良英国MRC呼吸困难指数(mMRC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6MWT、CAT及mMRC评分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6MWT、CAT评分的改善程度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EV 1%值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期对照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对呼吸锻炼的满意度评分为90.45±7.08分。结论采用简易呼吸训练器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是安全有效、满意度高,适用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并比较上海地区部分三级甲等医院就诊的频繁急性加重组(FE)及非频繁急性加重(NFE)组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特征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调查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门诊就诊的113例稳定期COPD患者临床症状评分、肺功能水平、血清学指标及合并症分布特征,将患者分为FE组(n=60)和NFE组(n=53),比较2组间上述结果的差异。结果(1)一般特征:患者年龄为(67.84±8.66)岁,2组患者年龄、病程、吸烟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E组BMI低于NFE组[(22.49±3.32)kg/m2比(24.07±3.58)kg/m2,t=2.431,P=0.017],FE组CAT评分[(17.30±7.59)分比(11.38±6.38)分,t=-4.458,P<0.001]、SGRQ评分[(37.29±14.82)分比(23.18±12.57)分,t=-5.288,P<0.001]、BODE指数[(3.96±1.97)分比(3.05±2.25)分,t=-2.061,P<0.042]、HAMA评分[14(12)分比9(8)分,Z=-2.183,P=0.029]及GOLD3-4级患病率(63.6%比43.1%,χ^2=4.473,P=0.034)均高于NF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肺功能:FE组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前FEV1、FEV1%pred、FVC%pred、FEF25-75、FEF25-75%pred、FEF50、FEF50%pred、DLCO%pred低于NFE组[分别为(1.14±0.47)L比(1.39±0.64)L,t=2.314,P=0.023;(43.82±16.50)%比(53.13±20.88)%,t=2.534,P=0.013;(69.06±17.85)%比(76.65±19.14)%,t=2.110,P=0.037;(0.49±0.29)L比(0.66±0.40)L,t=2.569,P=0.012;(16.50±8.69)%比(21.81±12.58)%,t=2.723,P=0.008;(0.60±0.41)L比(0.84±0.58)L,t=2.374,P=0.020;(15.97±9.72)%比(22.14±13.91)%,t=2.652,P=0.009;(54.35±21.90)%比(65.20±25.67)%,t=2.133,P=0.036],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FEV1/FVC%、FEV1、FEV1%pred、FEF25-75、FEF50%pred均显著低于NFE组[分别为(49.38±12.16)%比(55.57±11.71)%,t=2.508,P=0.014;(1.32±0.52)L比(1.57±0.65)L,t=2.059,P=0.042;(50.12±17.18)%比(60.22±20.57)%,t=2.591,P=0.011;(0.59±0.37)L比(0.75±0.42)L,t=2.026,P=0.046;(19.99±12.12)%比(26.23±14.81)%,t=2.242,P=0.0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血清学指标:FE组血红蛋白浓度显著低于NFE组[142(21)g/L比148(18)g/L,Z=-2.159,P=0.031]、血清总IgE高于NFE组[166(339)U/ml比71(141)U/ml,Z=-2.041,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合并症分布特点:113例患者共涉及33种合并症,存在合并症患者比例为87.6%(n=99),按系统分类中合并症发生率排名前三位的疾病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疾病(52.2%)、过敏性疾病(48.7%)、代谢性疾病(24.8%),组间比较FE组恶性肿瘤发生率显著低于NFE组(11.7%比30.2%,χ^2=5.955,P=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海局部地区COPD频繁急性加重患者营养状态差、临床症状重,可能与BODE指数高、血清总IgE高、肺功能受损更显著有关。  相似文献   

19.
王晓晟  吕静  周丽荣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17):1298-1300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AT)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住院期间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AECOPD的住院患者在出院时进行肺功能检查,并应用CAT问卷进行症状评估,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肺功能指标与CAT分值之间的相关性。根据肺功能对患者进行分级,并与根据CAT评分的分级进行比较,观察其对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一致性。结果CAT总分与FEVt%pred呈显著负相关(r=-0.557,P〈0.01)。CAT评分随患者病情加重而逐渐增加,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的3组COPD患者,其CAT总分分别为(18±6)分、(21±7)分和(25±6)分,组间比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39.368,P〈0.01)。根据CAT分级和根据肺功能COPD严重程度分级比较,两者具有较高一致性。结论在AECOPD住院期间行肺功能检查及CAT评分,有助于病情严重程度的综合评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运动后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HRR)与其CAT评分、mMRC评分及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进而探讨HRR对慢阻肺稳定期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0例慢阻肺稳定期患者。所有患者均完成CAT评分、mMRC评分、记录过去1年的急性加重次数,并行6min步行试验(6MWT),运动结束后,记录即时心率与休息1min后心率差值即为运动后1分钟心率恢复(heart rate recovery after 1 minute,HRR1)。分析HRR1与CAT评分、mMRC评分相关性及其与急性加重风险的关系,并比较慢阻肺稳定期ABCD各组间HRR1差异。结果慢阻肺稳定期患者HRR1与CAT评分、mMRC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611、0.549,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急性加重频繁组患者、急性加重非频繁组患者HRR1分别为14.38±7.02次/分、24.68±7.67次/分,两者平均差值为10.30次/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阻肺稳定期ABCD各组HRR1有显著差异,且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慢阻肺患者运动后心率恢复对慢阻肺病情的评估具有一定价值,有助于评估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