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奥扎格雷联合持续泵入普通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20例急性进展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奥扎格雷注射液联合普通肝素持续静脉泵入,两组进行血流变、凝血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血流变、凝血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扎格雷联合持续泵入普通肝素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高善霞 《山东医药》2010,50(42):93-94
目的观察静脉微量持续泵入低分子肝素治疗妇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妇科手术后下肢血栓性静脉炎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5例经足背浅静脉微量持续泵入低分子肝素,对照组34例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通率88.3%,对照组67.6%,两组相比,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无明显变化。结论患肢末梢静脉微量持续泵入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血栓性静脉炎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治疗TIA的疗效、安全性等方面的差异.方法 对同一时期收住院符合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TIA患者随机分组,入院后在给予相同的改善脑循环、脑保护药物静脉输液治疗基础上,A组(普通肝素组)给予肝素钠注射液700~1 000 U/h持续静脉泵入,每6 h测定APTT,据此调整剂量,使APTT较正常对照组延长1.5~2.5倍;B组(低分子肝素组)给予速碧林5 000 U经腹部皮下注射,1次/12 h;均连续应用7 d后,改拜阿司匹林100 mg口服1/d维持治疗.观察并记录TIA发作频率的变化、药物不良反应、近期发生脑梗死情况,出院后随访3个月.设治疗1 w、3个月两个观察点.根据临床症状评价疗效.结果 1 w、3个月两个观察点均显示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对于治疗TIA的疗效无差异.结论 在减少TIA临床发作方面,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疗效无差别,出血副作用小,更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肺栓塞抗凝治疗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与华法令的临床疗效与出血风险性。方法 2015年3月—2018年3月,于新疆军区总医院收治的老年肺栓塞患者中选取9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患者单独采用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华法令,治疗时间均为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出血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T(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9%(χ~2=8.295,P0.05);观察组患者出血发生率为20.41%(10/49),稍高于对照组的18.37%(9/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5,P0.05);观察组治疗后aPTT与PT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肺栓塞抗凝治疗中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与华法令联合应用效果更加显著,能降低出血风险性,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5.
陈楠  王介非  肖宏  钱志平  陶慧峰 《肝脏》2011,16(2):103-105
目的 探讨微量肝素在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合并急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临床治疗价值.方法 21例确诊为AFLP合并DIC患者按是否运用微量肝素分为两组,微量肝素组13例,对照组8例.微量肝素组每天普通肝素用量为12~25 mg,经微泵持续静脉输入,两组其他治疗原则相同,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5天检测凝血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钠 (LMWH)对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的治疗作用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老年人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例随机分为低分子肝素钠组 (LMWH 2 5 0 0U皮下注射 ,bid ,连用 7d) ;普通肝素组 (肝素钠 10 0mg ,加入 2 5 0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 ,连用 7d)及对照组等 3个治疗组 ,观察治疗效果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结果 心绞痛发作次数、硝酸甘油消耗量在低分子肝素组和普通肝素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5 )。LMWH组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出血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均未见显著异常改变 (P >0 0 5 )。  结论  LMWH治疗UAP疗效好 ,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以及骨质疏松等副作用大为减少 ,应用时不需持续监测凝血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剂量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4年7月我院收治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36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84例与对照组183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小剂量普通肝素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剂量普通肝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68.3%,小剂量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比普通剂量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纤维蛋白原(FIB)含量下降,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血小板计数(PLT)增多,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D-D)含量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肝素治疗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疗效较一般剂量肝素好,可明显改善FIB、APTT、PLT等实验室检查指标,且无明显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与使用。  相似文献   

8.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频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62例频发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阿司匹林100 mg,3次/d口服,血塞通注射液400 mg,静脉滴注,1次/d,疗程7d。治疗组31例,加用尿激酶30万U+0.9%氯化钠溶液250 m l静脉滴注,1次/d,疗程7 d。对照组31例,加用低分子肝素钙4000 U腹壁皮下注射,1次/12 h,疗程7 d。结果治疗组31例中30例在半个月内发作控制,总有效率为96.7%,1例仍有TIA发作。对照组31例中有25例在半个月内发作控制,总有效率为83.3%,4例仍有TIA发作,2例转为脑梗死。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6,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频发TIA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持续时间及频度对脑梗死后脑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60例TIA后脑梗死病人,根据其TIA发作持续时间及频率分为A组(发作持续<10 min且发作1次者)、B组(发作持续10 min~30 min,发作1次~3次者)及C组(发作3次以上或发作持续30 min以上者),并选择同期不伴TIA的脑梗死病人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病人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脑梗死的体积.结果 A组、C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前的TIA对脑的保护作用与其发作持续时间及频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氯比格雷与阿司匹林及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治疗短暂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及安全性和对血小板活化状态的影响。方法48例TI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低分子肝素钙5000U,1次/12h皮下注射,治疗组加用氯比格雷75mg/次,1次/d,两组患者均根据病情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他汀类药物及活血药物、降糖药物。观察用药前后TIA的控制情况,头颅CT以及血小板活化状态。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63、CD62p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和随访期间,两组均未发生出血和不良事件。结论在阿司匹林与低分子肝素钙基础上加用氯比格雷可进一步改善TIA的治疗效果,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非瓣膜性房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非瓣膜性心房颤动84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达比加群酯组和华法林组,分别予以抗凝治疗。随访观察1年,对比3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栓塞、肺栓塞、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等终点事件,比较3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服药后相关凝血功能指标及药物的安全性。结果 联合用药组TIA、脑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P<0.05),但稍高于达比加群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联合用药组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达比加群酯组患者TIA、脑栓塞、脑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华法林组(P<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不同程度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严重出血、肝肾损害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达比加群酯联合阿司匹林可有效降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卒中、栓塞的风险,但疗效并无优于达比加群酯单药治疗,且出血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早期预后及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TIA患者64例,根据是否发生脑梗死分为7 d脑梗死组16例、30 d脑梗死组9例和无脑梗死组39例,对患者进行ABCD2评分和影像检查,分析影响早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3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病史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无脑梗死组比较,7 d脑梗死组和30 d脑梗死组患者的ABCD2评分明显增高,颈内动脉狭窄或软斑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弥散加权成像阳性合并大血管狭窄或软斑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A后短期脑梗死的发生与ABCD2评分、弥散加权成像阳性及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就诊时间延迟也影响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疏血通注射液对高卒中风险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ABCD2评分6分~7分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的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所有患者诊断后24h内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g)、D-二聚体(DD)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浓度测定,在入院后3d、5d、7d、10d重复测定上述指标。随访时间为3个月。主要转归指标为急性脑梗死和死亡。结果两组患者基线均存在t-PA下降及Fg、PAI水平增高。治疗组患者Fg水平于第5天下降,PAI浓度于第7天下降;对照组观察期内Fg、PAI浓度无显著差异。治疗组短期转归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能有效降低Fg和PAI水平,改善高卒中风险的TIA患者近期转归。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ABCD~2评分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s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继发脑梗死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TIA患者162例,根据ABCD~2评分分为低危组29例、中危组87例及高危组46例,又根据DWI结果分为DWI阳性组73例和DWI正常组89例。结合DWI检查结果和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低危组比较,中、高危组7、30、90 d继发脑梗死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DWI正常组比较,DWI阳性组TIA发作次数≥3次、症状持续时间≥1 h、失语和(或)运动障碍、心房颤动、纤维蛋白原、C反应蛋白以及中重度颈动脉狭窄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WI阳性组7、30、90 d继发脑梗死较DWI正常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BCD~2评分对预测TIA后继发脑梗死的风险有较高的准确性,结合DWI检查结果 ,对其风险的评估,将会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脑梗死的发生率与磁共振的表现以及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对176例TIA病人临床资料与评估进行分析。结粜磁共振检查发现有梗死灶101例。其中单发新鲜梗死灶53例,多发新鲜灶26例。新旧灶并存22例。81例有血管病变,52例为颈内,系统病变.表现为偏侧肢体无力为主。TM症状持续时间超过30min及发作次数〉3次者脑梗死的发生率较高。接受抗凝治疗和抗血小板治疗预后较好。结论TIA可由多种病因引起,反复多旋发作、发作持续时间枝长者容易发生脑梗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血管CT成像(CTA)在颅脑血管Willis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0例颅脑CTA检查,并且部分在24h内做MR平扫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TIA组),14例无症状 (无症状组),15例脑梗死 (脑梗死组).多方位观察Willis环的形态及分型.结果 TIA组和脑梗死组中Willis环I型比例明显下降,Ⅲ、Ⅳ型比例明显增加;而TIA组与脑梗死组之间Willis环构成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TA不但能很好地显示Willis环的结构而且对Willis环代偿潜能进行评估,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和卫生经济学差异。方法59例TIA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口服水蛭素0.32g/次,3次/d,阿司匹林100mg/d;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75mg/d,观察治疗后90d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不同时期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病例数、出血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和治疗费用。结果两组在降低90d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方面无显著性差异。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组的治疗费用为单用氯吡格雷的42%。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水蛭素合用阿司匹林降低TIA患者90d内缺血性脑血管事件风险的疗效与单用氯吡格雷相似,而治疗费用显著低于氯吡格雷,但可能会增加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概念的再探讨(附5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近20年收治的52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①TIA发作时间为偏态分布,其中95%的患者发作时间在2.65小时以内,99%在5.37小时以内;②在198例有CT或MRI资料的TIA病例中,发现62例有与症状一致的梗塞灶,其中58例发作时间持续3小时以上,并且梗塞灶的出现与发作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③在167例有随访资料的病例中,131例发生脑梗塞,其发生机率与TIA发作时间的长短呈正相关。因此认为,传统TIA概念中的发作时间应调整为3小时内为宜,此与现代病理学与影像学结论相符,同时也有利于临床脑梗塞的诊治(特别是溶栓治疗)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脑微出血的临床及与磁共振梯度回波加权成像(GRE-T_2~*WI)的特点。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89例,将其分为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血栓性脑梗死,28例)、脑栓塞(29例)和腔隙性脑梗死(32例)3个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组患者30例,正常对照(正常对照组)31例。所有患者和正常对照者均进行常规MRI和GRE-T_2~*WI检查。结果脑微出血在GRE-T_2~*WI中表现为圆形点状低信号。脑微出血在急性脑梗死患者、TIA组和正常对照组中的阳性发生率分别为38.2%、3.3%和6.5%。脑微出血在血栓性脑梗死和脑栓塞组患者中以轻、中度为主;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以中、重度为主;TIA组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皆为轻度。结论脑微出血在GRE-T_2~*WI中具有特征性,其检测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防治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国人群中脂蛋白脂酶Ser447→终止密码突变(Ser447Stop)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ICVD患者11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6例,脑梗死76例)和对照者105例,用聚合酶链反应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确定其基因型。结果:ICVD组CG GG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161比0·391,OR=3·3,95%CI1·1~7·8,P=0·002)。ICVD亚组分析表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CG GG基因型频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脑梗死与对照组却有显著差异。结论:脂蛋白脂酶基因Ser447Stop多态性与ICVD特别是脑梗死呈显著相关性,可能是ICVD的一种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