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郑州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郑州社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主要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设计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对郑州城区1200例老年人进行调查评定。结果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在性别、身体健康状况、教育水平和职业方面存在差异,在年龄方面总的差异不显著。结果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应促进老年人身体健康和提高教育水平。  相似文献   

2.
河南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相关因素,为制订卫生保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对河南农村1800名老年人进行调查分析,并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研究不同年龄、性别、职业和教育水平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健康总分在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和职业方面存在差异(P<0.05)。结论改善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应加强健康教育、农村卫生保健,做好老年医疗福利事业。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城市老年心身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老年心理健康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物质生活问卷,对郑州城区96例老年心身疾病患者.96例非心身疾病患者和120例健康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老年心身疾病患者心理健康总分、性格、人际和认知分低予非心身疾病患者和健康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适应与对照组无差别(P〉0.05)。老年心身疾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社区服务、生活环境、经济状况、社会支持等相关。结论 加强老年人社区卫生服务、改善生活环境有助于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并减少心身痰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不同养老方式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研究社会养老与家庭养老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吴振云研究员编制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评定对象为110例60~98岁大连社会养老者和90例60~96岁大连城区家庭养老者。结果不同年龄组的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年龄差异不显著;不同文化程度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总分有随文化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的趋势;不同职业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总分及各分量表分都不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家庭养老者心理健康状况好于社会养老者,但差异不显著。在人口老龄化,家庭结构小型化、养老结构多元化的社会形势下,社会养老功能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老年人危机意识状况及其对情绪和幸福感的影响。方法对北京、济宁、沈阳3所城市共100名60岁以上老年人的危机意识状况、生活满意度、幸福感指数及最近1 w内的心境状态进行问卷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危机意识的总体状况良好,为(61.39±10.69)分,女性老年人的危机意识水平显著高于男性(P=0.008);危机意识越高的老年人心境情绪状况越差(P=0.001),但在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社区工作人员应对老年人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引导其拥有恰当水平的危机意识,在防范危机的同时保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6.
洛阳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洛阳城区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其主要相关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设计的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对洛阳城区1100例老年人进行调查评定.结果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总分在性别、身体健康状况、教育水平、职业方面存在差异,在年龄方面总的差异不显著.结论 发现影响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因素,寻求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河南城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河南省城区空巢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及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以老年心理健康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为工具对399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社会支持与是否空巢对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的主效应显著;空巢与非空巢老年人在性格、情绪状态、人际交往、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存在显著差异;绝对空巢老年人的性格、情绪、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与社会支持有显著相关.结论 提高社会支持水平是改善城区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老年人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量表与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某市区100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性别、身体状况、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形式、生活主要来源、居住环境、生活状态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状况在身体状况、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形式、生活主要来源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客观支持在婚姻状况、居住形式、居住环境、生活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观支持在身体状况、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居住形式、生活主要来源上存在显著差异;对支持的利用度在各个变量上无显著差异。老年人的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其中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社会支持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因此,加大社会支持力度对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2,自引:7,他引:22  
目的 比较不同养老方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老年心理健康问卷,评定对象为441例年龄55~106岁集中养老者和1010倒年龄55~96岁北京城区居家养老者。结果 两类养老方式下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类似特点;心理健康水平有随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改善的趋势;年龄差异不显著,居家养老者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集中养老者。结论 两类养老方式最大区别在于养老机构中亲情纽带作用减弱。老年人缺少天伦之乐,容易产生负性情绪。使心理健康水平下降,这提示当前养老机构应重视对老年人的精神慰藉,物质与精神养老相结合已提到日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非随机取样方法,在福建省福鼎市选取传统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老年人共1 761名,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调查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结果受调查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得分由低到高分别为传统农村(20.84±5.00)分、城乡结合部(22.78±5.75)分和城市(24.72±5.91)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基本一致,在控制其他因素的影响后,传统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老年人与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镇化显著提升了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政府应着力改善农村地区的经济和健康保障水平及老年人的家庭支持和社会参与状况,进一步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研究   总被引:75,自引:16,他引:75  
目的 研究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主要相关因素。方法 以老年心理健康问卷为评定工具,对452位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 绝对空巢组在“孤独感”和“社会支持”因子的评分与非空巢组差异显著,并在“孤独感”和“适应能力”因子的评分与相对空巢组差异显著;心理健康状况与诸多因素相关.结论 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身体健康、家庭人际关系及生活满意度对于调节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北京市高校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主要相关因素.方法 以"老年心理健康量表(城市版)"为研究工具,对304名北京市高校离退休老人进行调查.结果 北京市高校离退休老人整体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全国水平,尤其在高龄阶段,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心理健康总体状况在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婚姻和家庭结构上的差异均不显著;相对空巢组的适应能力好于非空巢组;子女关系、健康、身体锻炼以及经济收入状况对高校离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结论 高文化程度对于高校离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相对空巢的家庭结构可能更加适合该群体;良好的子女关系、健康、身体锻炼以及经济收入状况是促进高校离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城市、农村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利用"北京老化多维纵向研究"1992年基线调查资料,对比分析了1693例城市老年人和850例农村老年人,对夫妻、子女关系、一般生活、经济、住房、健康、休闲活动、医疗等八个方面的满意度,以及由此得出的总体生活满意度的结果。城市老年人中满意度最低的是住房,农村则是健康。满意度最高的都是生活。两地老年人总体生活满意度均在2级左右(1级为很满意,5级计分),农村老年人总体生活满意度较城市高。分析这种差别主要归于受教育水平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福州城市社区老年人的抑郁状况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应用老年抑郁量表(GDS)和SF-36健康调查简表对福州市12个社区共3285例≥60岁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福州城市社区老年人抑郁症状者1981例,发生率为60.3%,老年女性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男性(x2=7.561,P<0...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测量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来比较评价三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对SF-36量表测量的8个维度的生命质量评分和总分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SF-36量表测量的8个维度的生命质量评分和总分在不同治疗方案之间无差别,但在不同测量时间有差别。总体健康(CH)、心理健康(MH)、精力(VT)3个维度得分与总分逐渐提高,躯体疼痛(BP)维度得分逐渐降低。结论 采用一定的治疗方法后,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生命质量逐渐提高。由于条件的限制,尚不能得出何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Chinese elderly in Beijing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present study examined correlates of life satisfaction among 350 Chinese elderly aged 65 or older. Subjects consisted of a clinic sample (n = 200) and a randomly selected community sample (n = 150) recruited from the same area in Beijing.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health, financial status, and family support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gression model explained 38 percent of the variance in life satisfaction in the total sample, 34 percent and 43 percent of the variance respectively in the clinical and community samples. Life satisfaction was significantly predicted by health and financial status among community elderly and by health, financial status, as well as family support among outpatient elderly.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socio-cultural context has exerted important impacts on the Chinese elderly's life satisfaction.  相似文献   

17.
18.
19.
The goals of this study were to identify different life satisfaction trajectory groups among the Taiwanese elderly and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life satisfaction and time-varying physical, mental, social, health, and economic variables. The data used herein were from five waves of a longitudinal study conducted from 1993 to 2007. Those who completed at least three waves were included in the analysis, for a total of 2584 participants. A group-based trajectory model was used to analyze the data. Time-constant variables and time-varying covariates were used as the moderators of changes in life satisfaction trajectories. Four life satisfaction trajectories were identified: low (21.8%), middle (39.7%), increasing (25.9%), and high-declining (12.5%). Having more education and bette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health, social support, and economic satisfaction were predictors of a higher life satisfaction trajectory, and maintaining good physical and emotional health, having a spouse, and having better economic satisfaction were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 in life satisfaction over tim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