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分析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差异,以及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化疗治疗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2例作为病例组,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64例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各组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CD4+(%)、CD4+/CD8+细胞比值差异。 结果病例组化疗前及后的CD3+(%)、CD4+(%)、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CD3+(%)、CD4+(%)、CD4+/CD8+细胞比值均较化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化疗前后病例组患者CD8+(%)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且化疗前后CD8+(%)对比,差异未发现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治疗后,将病例组分为疾病控制组共90例(73.77%),其中完全缓解(CR)0例,部分缓解(PR)25例(20.49%),疾病稳定(SD)65例(53.28%);疾病进展(PD)32例(26.23%)。疾病控制组的年龄、性别与疾病进展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控制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与疾病进展组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疾病控制组治疗后CD3+(%)、CD4+(%)、CD4+/CD8+显著高于疾病进展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R和PD两组治疗后CD3+(%)、CD4+(%)、CD4+/CD8+细胞比值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两组治疗后CD8+(%)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D3+(%)、CD4+(%)、CD4+/CD8+水平在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效果的AUC面积分别为:0.789、0.823、0.758。通过最大约登指数计算得出CD3+(%)、CD4+(%)、CD4+/CD8+指标的最大AUC面积相应参数截止值,其中CD3+(%)截止值为65.95(%)(敏感度=83.30%,特异性=78.60%,P=0.021),CD4+(%)截止值为39.81(%)(敏感度=87.30%,特异性=85.20%,P=0.034),CD4+/CD8+截止值为1.250(敏感度=81.20%,特异性=76.70%,P=0.017)。 结论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细胞免疫功能呈现紊乱状态。化疗治疗的效果可能与机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达状态有关,提示肺癌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状态可能成为预测化疗临床效果的一种标记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DSA引导下TACE联合125I粒子植入对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TK1和DKK1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236例肝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1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DSA引导下TACE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125I粒子植入放射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和2生存率;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量;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检测患者在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和血清中TK1、DKK1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1年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4.55%和55.93%,2年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以及CD4+/CD8+水平明显升高(P<0.01),而对照组患者相同指标在治疗前后变化不明显(P>0.05)。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6.10%和89.8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  相似文献   

3.
自制双腔T形管在老年患者胆道术后行肠内营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自制双腔T形管在老年患者胆道术后行肠内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84例胆道疾病术后老年患者分为两组,使用自制双腔T形管行肠内营养的92例为实验组,使用常规空肠置营养管行肠内营养的92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病人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肠内营养使用量及营养过渡所需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营养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同时观察T形管引流和手术后病人康复情况.结果 胆道疾病术后老年患者经双腔T形管与常规空肠营养管两种不同置管方式行肠内营养在腹痛、腹胀、腹泻、营养管堵塞、胆瘘等并发症发生率、达到肠内营养最大使用量及营养过渡所需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相关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对T管引流无影响(P>0.05).结论 自制双腔T形管具有引流、冲洗、肠内营养及留置支架等多种用途,取材容易,操作简便,胆道疾病老年患者手术后应用自制双腔T形管行肠内营养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内镜下金属钳夹术治疗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08例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行内镜下药物治疗,实验组行内镜下金属钳夹治疗。统计两组有效止血率、即时止血率、治疗效果、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结果实验组有效止血率、即时止血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呕血消失、大便潜血转阴、肠鸣音恢复、引流液变清亮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凝血指标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两组TT、PT、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治疗前,CD8+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CD4+、CD8+、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金属钳夹术治疗老年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可有效止血,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内镜下注射药物治疗,临床症状、凝血功能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9(IL-19)、白细胞介素-21(IL-21)水平,并分析两者与患者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20年4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20例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版)》给予常规治疗,采集患者入院时、入院7 d、14 d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IL-19、IL-21及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分析COPD患者血清IL-19、IL-21与免疫功能的关系。结果:入院7 d、14 d时,患者IL-19、IL-21、CD8+水平较入院时逐步降低,CD3+、CD4+与入院时比较逐步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广义估计方程分析,以入院时作为参照,以IL-19作为协变量,COPD患者入院7 d时CD3+、CD4+分别升高4.790%、14.106%,14 d时CD3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鼻饲能全力营养液对重型颅脑损(SHI)伤患者营养指标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该院2013年19月收治60例SHI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于入院后69月收治60例SHI患者,按分层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于入院后624 h内留置鼻胃管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给予能全力营养液,对照组给予普通全营养匀浆制品,分析比较入院时及出院时患者的营养指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采用牛津残障评分(OHC)进行预后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后各项营养指标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实验组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体重(BW)、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中点处肌围(AMC)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均P<0.05)。经支持治疗后,两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均有增高,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根据GC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实验组良好18例、中残6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对照组良好10例、中残7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4例,实验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SHI伤患者早期鼻饲能全力营养液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病残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对肺结核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诱导性T细胞(CD4+)水平的意义。 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肺结核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异胭肼片+利福喷丁胶囊+乙胺丁醇片+吡嗪酰胺片的标准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分散片(4︰1),两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气指标水平及肺功能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CD8+、CD4+/CD8+水平显著升高,CD8+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CD8+、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水平显著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PaO2、FEV1、FVC水平显著升高,PaCO2水平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FEV1、FV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用于肺结核,可利于痰菌转阴,促进结核病变的吸收与好转,可调节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在超声定位导向下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MOJ)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诊治的MOJ患者13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67)和B组(n=67),其中A组患者采用常规导向下PTCD治疗,B组患者采用超声定位导向下PTCD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手术指标、肝功能指标及临床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B组,穿刺次数多于B组,有效带管时间短于B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胆汁引流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C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下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CD8+均明显降低(P<0...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经过营养治疗后,产妇分泌结局情况以及对新生儿免疫功能产生的影响,验证营养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12月内入院的176例妊娠期糖尿病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8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帮助产妇控制饮食,提供心理辅导、运动指导等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采取系统性的营养治疗,制订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控制产妇血糖水平,维持产妇体重正常,通过对比两组产妇血糖水平、分泌结局以及新生儿免疫功能,分析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分泌结局明显优于对照组,羊水过多、产后出血、剖宫产、胎膜早破、高血压等情况的干预都较为全面;新生儿免疫功能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CD8+、CD3+、CD4+、CD4+/CD8+4项指标是反馈人体免疫功能的主要指标,采取营养治疗后产妇分娩新生儿的免疫功能指标有了明显升高。两组数据统计结果均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营养治疗对于妊娠期糖尿病产妇的分娩有着重要的帮助,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母婴结局,减少不良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背景:肠内营养一直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治疗的研究热点,如何选择有效的肠内营养方式以提高患者耐受性值得探讨。目的:探讨经三腔喂养管同时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对SAP的治疗价值。方法:43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22)和对照组(n=21),对照组予胃肠减压管和螺旋型鼻空肠管.治疗组置入三腔喂养管。两组均予胃肠减压并在入院后48h内行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的置管成功率、耐受性、胃液引流量以及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恢复正常的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和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置管成功率、耐受性、胃液引流量、肠道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淀粉酶、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的时间无显著差异,血清白蛋白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SAP的治疗过程中.以三腔喂养管行胃肠减压和早期肠内营养,具有置管成功率高、耐受性好、胃液引流量大等优点,并有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胃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发生吻合口-横结肠瘘非常罕见,患者早期症状不明显且容易漏诊和误诊,典型三联征包括腹泻、体重减轻、粪性呕吐或粪性嗳气,确诊方式主要依据消化道造影和胃肠镜检查,对于明确诊断的患者需在营养状况改善的前提下尽早行手术治疗。本例患者通过行上消化造影及胃镜检查确诊该疾病,经过积极的术前准备和一期手术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现将本中心对该疾病的诊疗过程及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三腔胃肠管辅助治疗内镜操作后上消化道穿孔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对112例内镜操作后出现上消化道穿孔的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对实验组(留置三腔胃肠管及肠内应用雷贝拉唑片剂)与对照组(留置传统胃管及静脉使用奥美拉唑针剂)之间腹痛、腹胀的缓解率、胃液pH值、创面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及保守治疗成功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6h内腹痛缓解率61.3%、12h腹痛缓解率83.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钛夹未夹闭创面病例的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2组的胃液pH值及保守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腔胃肠管辅助治疗内镜术后消化道穿孔的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3.
重型脑损伤上消化道溃疡出血的防治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应用氢氧化铝凝胶与山莨菪碱注射剂等混合后早期鼻饲,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113例分为3组。对照组410例,伤后72d内无任何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措施;A组540例使用胸脉或管喂甲氰咪胍,雷尼替丁,奥美拉唑;B组163例,管喂氢氧化铝凝胶和山莨菪碱混合剂163例。比较3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B组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为1.25%,与A组和对照组比较(P<0.01)均明显降低,需输血治疗例数及其用血量和死亡率也有同步下降。全组未发现管喂药物后所导致的胃肠返流。结论 氢氧化铝疑胶与山莨菪碱注射剂等混合后早期鼻饲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消化道出血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Esophagogastric abnormalities are recognized prior and after bariatric procedures, but frequency and severity are debated. Liver and biliary tract findings are also of clinical importance, especially gallstones and liver steatosis. AIM: To compare pre-operative findings of hepatobiliary ultrasound and upper digestive endoscopy with post-operative results in patients submitted to open Roux-en-Y gastric bypass for morbid obesity.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ere enrolled 16.8 +/- 12.1 months after operation, all of them on routine follow-up program, and 8 were excluded. Retrospective analysis aimed at pre-operative clinical, endoscopic and ultrasonographic examinations and were prospectively repeated. RESULTS: Pre-operative endoscopical report was available in 42 cases, and 52 examinations were performed post-operatively. Frequency of esophagitis changed from 16.7% (7/42) to 15.4% (8/52), and of gastritis from 45.2% (19/42) to 21.2% (11/52). Gastric or gastrojejunal ulcers were initially present in 4.8% (2/42) and increased to 9.6% (5/52). Post-operatively, an unusual abnormality was silastic band erosion: 7.7% (4/52). Helicobacter pylori was present in 50.0% (21/42) before and 3.5% (2/52) after operation. Ultrasonographic study had been done before intervention in 63 subjects, and 57 were executed on follow-up. Liver steatosis occurred previously in 58.7% (37/63) and in 43.9% (25/57) later on. Only 12.7% (8/63) of the patients had undergone cholecystectomy before bariatric operation, 29.1%(16/55) suffered simultaneous resection of gallbladder because of stones during Roux-en-Y gastric bypass, and an additional 26.8% (10/36) developed gallstones post-operatively. CONCLUSIONS: Liver steatosis did not statistically improve, nor did inflammatory conditions of the upper digestive tube, despite reduction of H. pylori infections; gallbladder stones requiring intervention were commo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泛影葡胺局部注射联合上肢弹力绷带包扎法治疗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积液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腋窝积液患者68例,其中34例(观察组)行泛影葡胺局部注射联合上肢弹力绷带包扎法+负压引流并局部加压包扎治疗,34例(对照组)行单纯负压引流并局部加压包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腋窝引流量、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观察组腋窝引流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89、5.831,P<0.05或0.01)。两组患者均无全身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泛影葡胺局部注射联合上肢弹力绷带包扎法可明显减少腋窝引流量、显著缩短腋窝引流管留置时间,简便易行、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持续低效血液透析滤过(SLEDF)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51例SAP患者随机分为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组25例和SLEDF组2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接受CVVH和SLED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治疗前和治疗第2、4、8、14d血D-乳酸、内毒素(ET)、二胺氧化酶(DAO)、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及血液净化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死亡率、血、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血D-乳酸、ET、DAO、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在治疗前和治疗第2、4、8、14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4、8、14d D 乳酸、ET和DAO水平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第8、14d均较同组治疗第4d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4、8、14d的CD3+、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均较同组治疗前升高,第8、14d均较同组治疗第4d升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第4、8d的CD8+T淋巴细胞水平较同组治疗前降低,第8、14d较第4d降低(P<0.05)。结论 SLEDF和CVVH改善SAP患者肠道屏障功能障碍和免疫功能异常的作用相似,其中SLEDF操作方便,医疗费用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个体化序贯营养支持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病人炎症反应、免疫功能、肺功能及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AECOPD病人112例,根据随机数表分为序贯营养支持组(试验组,n=56)和常规营养支持组(对照组,n=56).检测并比较2组病人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HIV抗体阴性结核性脑膜炎(tuberculous meningitis,TBM)患者抗结核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20年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就诊且符合入组标准的102例TB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临床分期Ⅰ期22例、Ⅱ期37例、Ⅲ期43例。于研究对象抗结核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检测其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T细胞比值。分析研究对象治疗前后外周血CD细胞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TBM临床分期和患者治疗转归的相关性。结果: 抗结核治疗2周后,研究对象CD3+、CD4+ T细胞计数和CD4+/CD8+ T细胞比值[分别为(808.27±183.25)×106个/μl、(413.09±134.53)×106个/μl和1.23±0.29]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分别为(631.38±150.14)×106个/μl、(366.78±98.03)×106个/μl和0.99±0.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541,P=0.000;t=2.809,P=0.005;t=6.548,P=0.000)。抗结核治疗2周后,Ⅲ期TBM患者的CD3+、CD4+T细胞计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613.23±140.29)×106个/μl、(342.53±98.36)×106个/μl、0.95±0.18]明显低于Ⅱ期患者[分别为(753.33±153.47)×106个/μl、(399.57±112.26)×106个/μl、1.22±0.21]和Ⅰ期患者[分别为(989.23±194.35)×106个/μl、(501.11±139.25)×106个/μl、1.42±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0.875、13.372、32.151,P值均为0.000)。抗结核治疗2周后,病情好转患者的CD3+、CD4+ T细胞计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分别为(941.25±204.17)×106个/μl、(487.35±134.25)×106个/μl、1.36±0.31]明显高于病情恶化者[分别为(683.43±155.76)×106个/μl、(389.64±120.38)×106个/μl、1.02±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06,P=0.000;t=2.394,P=0.018;t=3.698,P=0.000)。结论: TBM患者抗结核治疗2周后,免疫功能明显改善,且病情好转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程度好于病情恶化者。TBM患者临床分期越高,免疫功能受损越严重,对调整治疗方案的需求越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保守治疗的体会。方法对2008-01~2009-12接受保守治疗的上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患者96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96例上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患者全部治愈,无出现腹腔脓肿、再穿孔和死亡病例。随访半年,预后良好84例,复发10例,死亡2例。结论对于上消化道溃疡急性穿孔的治疗,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患者采取保守治疗,可以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