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术前三维DSA模拟术中观察角度选择翼点入路侧别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75例翼点入路夹闭的Hunt-HessⅢ级及以下单发前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术前通过三维DSA模拟术中观察角度,选择利于暴露侧手术;收集所有患者性别、年龄、Hunt-Hess分级、动脉瘤大小、手术侧别选择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住院时间、动脉瘤完全夹闭比例及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比较左右侧及血管造影时不同A1优势侧入路动脉瘤夹闭情况及临床预后。结果 (1)左侧A1优势患者56例(74.7%),采用左侧翼点入路夹闭30例,右侧翼点入路夹闭26例;右侧A1优势患者19例(25.3%),采用右侧翼点入路夹闭15例,左侧翼点入路夹闭4例。(2)术中动脉瘤暴露满意,与术前三维DSA影像模拟情况相符;患者术后中位住院时间9(8,11)d;6例(8.0%)术后出现症状性脑梗死,1例(1.3%)并发颅内感染;65例术后复查头部DSA或CT血管成像,完全夹闭62例(95.4%),瘤颈处有残余3例(4.6%);出院时GOS评分5分69例(92.0%),4分3例(4.0%),3分3例(4.0%)。(3)左右侧及是否A1优势侧入路,患者手术并发症、动脉瘤完全夹闭比例、术后住院时间、出院时GOS评分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术前三维DSA模拟术中观察角度,选择利于暴露侧行翼点入路夹闭前交通动脉动脉瘤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Pro-Glide血管闭合装置在再次经股动脉途径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中的临床使用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入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的53例经股动脉入路血管内修复术患者,设为实验组。根据是否有经股动脉介入手术史,将患者分为既往无经股动脉入路手术史患者(A组,n=31)和既往有经股动脉入路手术史的患者组(B组,n=22)。同时以201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采用腹股沟切口经股动脉入路手术患者为对照组(C组,n=33)。 结果 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年龄、性别构成等临床特征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A组和B组各有1例术中转为切开缝合血管穿刺点。三组间术后穿刺处股动脉直径(mm)、术中使用穿刺鞘直径(F)、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的数据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需再次进行股动脉入路的患者来说,Pro-Glide装置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血管闭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导管室行全脑DSA的患者138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69例。桡动脉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DSA,而股动脉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全脑DSA。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低于股动脉组,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DSA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全脑DSA手术时间较短、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但穿刺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4.
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2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TBCA)组278例,采用经右侧肱动脉穿刺途径.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TFCA)组144例,采用经右侧股动脉穿刺途径.观察两组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穿刺插管及冠状动脉成形术成功率分别为94.2% 与100% 及92.3% 与94.3%,两组间P>0.05.两组并发症分别为5.8%与5.6%,P>0.05.术后持续卧床时间两组分别为0与(11.4±4.6)h,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安全、有效,不影响术后患者活动.  相似文献   

5.
两种技术在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两种插管方法在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将85例接受胆管ERCP治疗时反复插入胰管的选择性插管困难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胰管留置导丝组(A组)42例,采用胰管留置导丝技术,胰管预切开组(B组)43例,采用胰管预切开技术.记录两组的成功率、ERCP术后4 h、24 h血淀粉酶、ERCP术前及术后24 h白血球计数、体温、腹痛以及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并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成功率:A组为85.7%(36/42),B组为88.4%(38/43).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A组4.8%(2/42),B组16.3%(7/4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A组7.1%(3/42),B组20.9%(9/43),差异有统计意义.腹痛发生率:A组11.9%(5/42),B组16.3%(7/43).术后发热或血象升高发生率:A组4.8%(2/42),B组4.7%(2/43).结论 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时采用胰管导丝留置法可有效提高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尤其是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腹主动脉瘤腔内治疗(EVAR)时采用微穿刺技术建立股动脉入路与传统穿刺技术建立入路的相关并发症,比较两种技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的49例EVAR修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50条肢体)采用微穿刺技术建立股动脉动脉入路;22例(34条肢体)采用传统18G穿刺针穿刺建立入路,术后采用Perclose ProGlide血管闭合器止血。初期评价终点包括穿刺点局部血肿形成(≥2 cm)、假性动脉瘤形成、以及血管闭合器使用数量和术后CTA股动脉直径以及局部穿刺点组织厚度.结果:微穿刺组较传统穿刺组入路相关总并发症率低(P0.005)。血管闭合器使用数量相比传统穿刺法更少。结论:经皮穿刺EVAR修复术使用微穿刺技术建立动脉入路是安全有效的,其成功率较高,并发症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狭窄支架植入术的常规入路分为桡动脉入路和股动脉入路。桡动脉入路具有穿刺口并发症少, 患者舒适度增加和术后制动时间短等优点, 越来越多的介入医师倾向选择经桡动脉入路行介入治疗。但目前这两种途径的优先选择仍有争议, 因此我们旨在回顾经桡动脉对比经股动脉途径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的文献, 来阐明经桡动脉入路在安全性和可行性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封堵止血系统Exo Seal与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在经股动脉穿刺全脑血管造影术(DSA)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外科行经右股动脉穿刺DSA的患者133例,根据止血方法分为A组57例与B组76例。A组患者采用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止血,B组患者采用封堵止血系统Exo Seal止血。比较两组患者操作时间、肢体制动时间,术后6 h、24 h Kolcaba舒适状况量表(GCQ)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操作时间、肢体制动时间短于A组(P0.05)。B组患者术后6 h、24 h GCQ评分高于A组(P0.05)。B组患者腰背酸痛、睡眠质量降低、局部皮肤损伤发生率低于A组(P0.05);两组患者排尿困难、肢体麻木、血肿形成、皮肤过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封堵止血系统Exo Seal在经股动脉穿刺DSA中的应用效果优于YM-GU-1229型动脉压迫止血器,可有效缩短操作时间和肢体制动时间,且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9.
肾动脉化疗+栓塞在肾癌根治术中的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肾癌根治术前肾动脉化疗 栓塞对肾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 52例经病理证实并获得随访的肾癌患者进行回顾性临床资料分析。 A组 :术前肾动脉化疗 栓塞组 (2 7例 ) ;B组 :单纯根治性肾切除组 (2 5例 )。结果  A组术中出血量 1 60~ 550 ml,平均 355 ml;手术时间 1 .5~ 3.0 h,平均 2 .3h,均少于 B组。A组 1、 3、 5和 1 0年生存率分别为 85.2 %、 74.1 %、 55.6%和 40 .7% ,与 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结论 肾癌根治术前采用肾动脉化疗 栓塞安全有效 ,对肾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血管内介入治疗外伤性颈动脉一海绵窦瘘(TCCF)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探讨避免引起这些问题的技术方法。方法以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68例TCCF患者,共进行栓塞术75次。1例经颈部切开穿刺,以球囊栓塞;2例经眼静脉入路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其余则经股动脉入路栓塞。结果颈内动脉通畅率为66.2%,有3例在瘘口近端闭塞颈内动脉,有5例在栓塞术后3d内球囊过早泄漏,再次行栓塞术,1例栓塞瘘口后出现假性动脉瘤,1例出现眼静脉的动静脉瘘。结论以可脱性球囊栓塞TCCF是可靠的方法,但目前球囊的性能有待提高,以微弹簧圈栓塞海绵窦瘘可提高颈内动脉通畅率.双侧股动脉穿刺置管可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径路对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联合造影(心脑动脉联合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1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老年科行心脑动脉联合造影的老年患者482例,按不同入路随机分为经桡动脉径路组(桡动脉组)241例和经股动脉径路组(股动脉组)241例。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导管超选到位成功例数、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此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全部穿刺成功,桡动脉组有3例因右侧桡动脉环至径路严重纡曲,改穿刺左侧桡动脉成功。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导管超选到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3%vs 99.2%,P0.05)。桡动脉组血管穿刺总并发症比例较股动脉组明显减少(2.5%vs 12.9%,P0.01)。桡动脉组DSA检查临床满意率明显高于股动脉组(81.3%vs 64,3%,χ~2=20.418,P0.01)。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对老年患者行选择性心脑动脉联合造影安全可行,并能提高患者行DSA检查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病人实施心理护理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岛分院心血管科住院行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89例,按入院时间分为A组(46例)和B组(43例),A组行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B组行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常规护理。结果 A组PCI手术时间为(56.43±15.90)min,B组PCI手术时间为(66.37±26.86)min,A组PCI手术时间较B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中,A组血压正常率高于B组,血压增高及血压增高需要处理情况的发生率低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PCI病人桡动脉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失败率低于B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心理护理,可以有效解决病人术前容易出现的心理因素,能够有效缩短手术时间,除低术中血压升高发生率以及桡动脉穿刺失败率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股动脉与桡动脉入路在冠脉介入诊疗术中疗效与并发症情况。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行冠脉介入诊疗的180例患者均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90例,桡动脉组选择左桡动脉入路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股动脉组选择右股动脉入路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比较两组穿刺和冠脉介入诊疗术实施情况、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和冠脉介入诊疗术成功率均较高且并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穿刺操作总时间、术毕加压包扎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选择桡动脉入路实施冠脉介入诊疗术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采取肝动脉栓塞术治疗对高、中和低血供型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2017年8月我院收治的肝血管瘤患者100例,其中高血供型37例(A组),中等血供型34例(B组)和低血供型29例(C组),均行肝动脉栓塞术治疗,经股动脉插管,注射博来霉素碘化油乳剂行栓塞术,随访12个月。结果在术后6个月和12个月,A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4.9%和81.1%,均显著高于B组的61.8%和67.7%或C组的3.5%和10.3%(P0.05);A组、B组和C组患者博来霉素碘化油用量分别为(11.4±2.6) ml、(9.7±1.9) ml和(4.3±1.0) ml,差异显著(P0.05);在术后12个月,C组患者病灶直径为(6.6±0.7) mm,显著大于A组的(2.8±0.2) mm或B组的(3.2±0.3) mm(P0.05);术后A组近期肝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为18.9%,显著高于B组的8.8%或C组的3.4%(P0.05)。结论采取肝动脉栓塞术治疗不同血供类型的肝动脉瘤患者可能疗效不同,对富血供的血管瘤疗效较好,研究提示对乏血供的血管瘤,应采取其他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 LS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20年6月,在遂宁市中心医院行体外预开窗治疗的102例患者,根据LSA重建入路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47例)采用股动脉入路,B组(55例)采用肱动脉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术后脑卒中、截瘫、内漏、伤口并发症及住院时间,并随访24个月观察两组并发症及生存结局。结果:A组的手术成功率为100%,明显高于B组91.9%(P <0.05)。同时,A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B组,伤口并发症明显少于B组(均P <0.05)。两组间卒中、截瘫、内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24个月并发症和生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经股动脉入路重建左锁骨下动脉具有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及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6.
肾动脉栓塞术在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作勤  唐军 《山东医药》1992,32(11):41-43
一、肾动脉栓塞的方法采用Seldinger技术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可先行腹主动脉造影,用7~8F多侧孔导管,其末端置于胸_(12)~腰_1椎体平面,用76%泛影葡胺45ml,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青年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行DSA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解放军第八一医院神经内科行全脑DSA的青年脑血管病患者100例,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桡动脉组50例和股动脉组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选择性造影成功率、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1)桡动脉组穿刺时间明显长于股动脉组,分别为(3.00±0.50)和(1.50±0.25)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7,P0.01);穿刺成功率[98.0%(49例)比100%(50例)]、选择性造影成功率(100.0%比100.0%)及曝光时间[(5.3±2.2)比(4.8±1.7)min]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4.0%,2例)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8.0%,9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1,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全脑DSA在青年脑血管病患者中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51年Bierman等首次报道经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以来,股动脉入路一直被认为是脑血管造影的常规入路。作为脑血管病介入的经典入路方式,股动脉入路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穿刺处血肿、动静脉漏、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等不足[1-4]。因此,许多学者开始尝试其他的入路方式如经桡动脉入路。经桡动脉入路心脏造影,最早在1989年被引入,并作为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及增加患者舒适度而被使用[4-7]。自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技术对经外侧裂岛叶(TS-TI)及颞叶皮质(TC-TT)手术入路的单侧高血压壳核脑出血患者术后锥体束损伤程度进行分级比较,结合日常生活活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判断该两种手术入路优劣。方法连续性前瞻性入选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3例首次发病的单侧高血压基底节区壳核出血患者,入院时血肿体积26~45 ml。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组与B组,A组(31例)患者采用TS-TI入路,B组(32例)患者采用TC-TT入路,术者为同一位医师。排除术后再出血者(A组4例,B组7例),实际纳入患者共52例,A组27例,B组25例。DTI检查为术后5~8 d,影像数据经PHILIPS Extended MR Workspace 2.6.3.4(EMW 2.6.3.4)软件进行后处理,重组双侧锥体束,分别观察锥体束损伤程度及其与血肿、手术入路关系;利用ADL质量标准评价患者术后3个月恢复情况。采用SPSS 17.0软件对两组术后锥体束损伤分级行秩和检验,术区再出血例数、ADL质量标准评价行χ~2检验。结果 A组术后再出血率(12.9%,4/31)与B组(21.9%,7/3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7,P=0.545)。术后A组锥体束损伤程度轻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80.00,P=0.004);术后两组ADL质量评价比较,A组术后预后良好率(81.5%,22/27)优于B组(56.0%,14/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7,P=0.047)。结论利用DTI观察血肿病灶与锥体束的三维立体关系,可判断锥体束受损程度;TS-TI入路治疗高血压壳核脑出血在术后锥体束损伤及ADL质量方面优于TC-TT入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治疗股浅动脉长段硬化性闭塞症的可行性和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因股浅动脉/腘动脉近端完全闭塞接受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患者的资料,总结技术成功率和近期临床疗效,分析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防治方法。结果腘动脉穿刺成功率和手术即时成功率为100%。踝臂指数(ABI)从术前的0.43±0.23上升至0.89±0.26(P<0.01)(出院前),6个月(0.86±0.25)及12个月(0.81±0.23)(P<0.01)时保持改善状态。术后6个月的初次通畅率为94.7%(16/17);12个月时初次通畅率为76.5%(13/17),再次通畅率为100%。并发症(3例,17.6%)主要有腘动脉穿刺点假性动脉瘤、股动脉穿刺点出血及肢体远端动脉急性栓塞,根据情况给予了相应处理。结论对于长段股浅动脉/腘动脉近端闭塞性病变,在腔内顺行开通失败的情况下运用经腘动脉入路逆行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