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观察降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清瘦素、肝组织瘦素受体mRNA、P-JAK2/P-STAT3蛋白含量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正常饮食)和造模组(高脂饮食).待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降脂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和东宝甘泰组.治疗4 wk后行肝组织生化和病理学检测,并同时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瘦素,RT-PCR法检测肝组织瘦素受体mRNA表达,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P-JAK2和P-STAT3蛋白的表达.结果:低、中、高剂量组降脂颗粒能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脂(TG和TC)水平,改善脂肪变性,降低肝脏炎症反应,并能明显降低血清瘦素高水平状态(193.02±23.8 ng/L,163.97±31.38 ng/L,147.83±17.59 ng/L vs 317.22±39.26 ng/L,P<0.01),改善瘦素抵抗,同时增加瘦素受体mRNA的表达(1.87±0.06,2.20±0.04,2.78±0.04 vs 1.50±0.05,P<0.01),增加肝组织P-JAK2和P-STAT3蛋白的含量(119.88±2.98,123.45±0.68,124.34±3.42 vs 113.15±1.27,P<0.01;94.15±0.78,100.18±3.33,101.94±2.20 vs 89.06±0.69,P<0.01).结论:降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和炎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可能机制是改善瘦素抵抗,增加肝脏瘦素受体mRNA表达及P-JAK2,P-STAT3蛋白含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肝脏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及二者在脂肪性纤维化发展过程中的相关性.方法:采用HE染色,光镜下观察21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NASH组)肝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组标本肝组织的病理改变;RT-PCR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别检测以上两组标本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情况.结果:光镜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出现明显炎症反应和纤维化.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组肝脏TGFβ1和CTGF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肝脏组(109.52±4.50 VS 1 14.47±2.00,117.07±3.60 VS 125.05±3.37,均P<0.01).NASH组TGFβ1和CTGF mRNA的表达水平升高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66±0.07 VS 0.46±0.04,0.59±0.08VS 0.41±0.05,均P<0.05).结论:TGFβ1和CTGF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的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脂肪性肝炎向肝纤维化转变,CTGF可能在诊断和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中扮演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龚作炯  王鲁文  陈瑞  张频 《肝脏》2006,11(3):167-169
目的检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组织内质网分子伴侣糖调节蛋白94的表达情况,探讨酒精性肝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24只SD雌性大鼠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大鼠给予乙醇加鱼油灌胃配合高脂饮食8周,建立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肝组织内质网分子伴侣糖调节蛋白94 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糖调节蛋白9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酒精性肝损伤大鼠存在糖调节蛋白94高表达,这可能是该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贞清方对2型糖尿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疗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高脂高糖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2型糖尿病并发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贞清方治疗组和女贞子治疗组( n= 8),并设立正常对照组( n = 10),灌胃治疗8 wk.比较喂养4、8和16 wk时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的变化.并于喂养16 wk时观察各组大鼠肝脏指数、TG含量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的水平以及病理变化.用PCR法观察大鼠肝X受体(LXRα)及其下游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肝脏LXRα蛋白的表达.结果:灌胃干预8 wk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FBG、血清TG、肝脏指数及肝脏TG含量明显升高(均P<0.01),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降低( P<0.01),肝脏脂肪变明显加重,肝脏LXRα mRNA、SREBP-1c mRNA和LXRα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多(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贞清方治疗组大鼠FBG水平、血清TG水平、肝脏指数及肝脏TG含量明显降低(10.94±3.33 mmol/L vs 16.67±4.33 mmol/L; 0.79±0.27 mmol/L vs 1.33±0.33 mmol/L; 5.72±0.81vs 7.61±1.24; 0.041±0.0110 mmol/g vs 0.059±0.0160 mmol/g,均P<0.01),肝脏脂肪变明显改善,肝脏LXRα mRNA、SREBP-1c mRNA和LXRα蛋白的表达明显减少(0.75±0.11 vs1.23±0.17,0.68±0.16 vs 1.07±0.14,0.220±0.071 vs 0.334±0.037,均P<0.01).结论:贞清方对2型糖尿病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且其治疗作用可能与贞清方能下调非酒精性脂肪肝组织LXR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非洒精性脂肪性肝炎进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选用健康雄性C57BL/6J小鼠,采用胆碱-蛋氨酸缺乏饮食(MCD)4周建立小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以胆碱-蛋氨酸充足饮食设立对照组,并以MCD加HO-1激动剂血晶素或抑制剂锌原卟啉进行干预实验.小鼠血清ALT和AST采用全自动生化仪酶法测定.HE染色观察肝脂肪变、炎症活动及纤维化程度;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Western blot检测HO-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IL)-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结果 MCD喂养小鼠血清ALT及AST明显异常,出现中~重度肝细胞脂肪变性,伴有点状和灶状肝细胞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轻度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及窦周纤维化;HO-1、TNF α和IL-6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强,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3±0.11、1.74±0.05,0.20±0.01、1.92±0.10,0.58±0.02、2.06±0.05对比0.43±0.02、0.75±0.05,0.08±0.00、0.59±0.02,0.22±0.01、0.91±0.02(P<0.01);应用血晶素小鼠随肝脏HO-1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上调及TNF α和IL-6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下调(P<0.01),肝脂肪变及炎症活动度均显著减轻;而应用锌原卟啉小鼠,肝脏HO-1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受抑制,TNF α和IL-6 mRNA及蛋白表达则明显增强(P<0.01),肝脂肪变及炎症亦随之显著加重.结论 抗氧化基因HO-1靶向性激活可阻止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发生及进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中L-FABP、PPAR-α mRNA的动态变化,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 方法:♂大鼠84只,体质量180 g±10 g,随机分为饮食基础饲料的正常对照组和饮食高脂饲料的实验组;各组又随机分为0、2、4、8、12、16、18 wk 7个时相组,其中高脂饲料组在12 wk以后饮食正常饲料,使其脂肪肝处于自然恢复状态.分别于不同时相从心脏取血,测定血清中ALT、TG、CHOL、HDL-C和LDL-C的含量:收集肝脏标本,分别进行病理学检测和L-FABP和PPAR-α mRNA的动态变化检测. 结果:对照组大鼠肝脏L-FABP和PPAR-α mRNA在不同时相间的表达无显著性变化.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第2周时病理切片没有观察到脂肪变性.L-FABPmRNA在第4周升高(0.59±0.06 vs 0.52±0.03,P<0.05),第8、12周显著升高(0.91±0.07,0.92±0.08 vs 0.52±0.03,均P<0.01),正常饮食6 wk后显著下降(0.59±0.04 vs 0.92±0.08,P<0.01),但是与对照组比较仍升高(P<0.05).PPAR-α mRNA在第4周下降(1.05±0.09 vs 1.13±0.07,P<0.05),第8、12周显著下降(0.89±0.04,0.85±0.07 vs 1.13±0.07,均P<0.01),正常饮食6 wk后显著升高(1.04±0.07 vs 0.85±0.07,P<0.01),但是与对照组比较仍下降(P<0.05).脂肪变性面积在第12周时最大,但未见明显的炎症反应,正常饮食6 wk后脂肪变性明显好转. 结论: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模型L-FABP mRNA表达阈值的出现和PPAR-α mRNA表达下调可能在脂肪变性形成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且单纯脂肪变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通过饮食调节自然恢复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降脂复肝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肝功能、血脂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结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血脂康组和降脂复肝汤组,治疗12 w后,通过HE染色、血清生化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观察降脂复肝汤对肝组织病理学、血清酶学、血脂以及TNF-α的影响.结果 血脂康组和降脂复肝汤组体重、肝重、肝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P<0.05).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降脂复肝汤组TNF-α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而且,降脂复肝汤组比血脂康组作用明显(P<0.05).结论 降脂复肝汤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同时,也能降低脂肪肝变性肝组织TNF-α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SCD-1表达及ATP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SD大鼠30只分成正常组、高脂组,在实验的第8,16和24周分批处死,观察肝脏组织学改变,荧光素酶-荧光素法测定肝脏ATP含量,RT-PCR实时荧光分析大鼠肝SCD-1mRNA与β-actinmRNA的比值.结果:肝组织HE染色显示高脂组大鼠肝脏内有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8wk达到脂肪肝诊断标准.8wk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16-24wk进展为脂肪性肝炎.电镜下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增大,部分内膜嵴粒脱落,16wk发现线粒体内有类圆形结晶样物质沉积.实验组肝SCD-1mRNA表达下降,8,16和24wk的测定值分别为0.39±0.18vs0.83±0.28(P<0.05)、0.44±0.17vs0.81±0.30(P<0.05)和0.47±0.23vs0.88±0.22(P<0.01);每克肝匀浆ATP含量(10-8μmol/L)减低(2.40±0.54vs2.96±0.43,P>0.05,2.26±0.55vs3.00±0.42,P<0.05和1.74±0.45vs2.79±0.40,P<0.01).肝SCD-1mRNA表达与ATP含量呈正相关(r=0.46,P<0.05).结论:长期高脂饮食引起肝SCD-1的表达下调,促使脂肪在肝内蓄积形成非酒精性脂肪肝.同时使肝细胞内饱和游离脂肪酸增加,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受损,使ATP的合成和储存下降,加重氧化应激对肝细胞的打击和肝脏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下丘脑瘦素和瘦素受体在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发病中的变化规律,探讨中药降脂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高脂饲料(88%普通饲料+10%猪油+2%胆固醇)制备SD大鼠脂肪肝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和降脂颗粒组,并设空白对照组.治疗4周后,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记录肝指数,作血清TC、TG和肝组织病理学检测,RT-PCR法检测下丘脑组织瘦素和瘦素受体(OB-Rb)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下丘脑磷酸化瘦素受体(p-OB-Rb)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肝指数、血清TC、TG指标明显升高,并出现弥漫性的肝脏脂肪变.药物干预后这些数值都明显下降(P<0.05),肝脂肪变明显减轻,且降脂颗粒组优于辛伐他汀组;大鼠下丘脑瘦素受体mRNA水平和蛋白表达在模型组明显降低,两用药组大鼠下丘脑OB-Rb mRNA水平及p-OB-Rb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5).结论:降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下丘脑瘦素受体表达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维生素E、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细胞色素P4501A1及脂质过氧化的干预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均分为5组: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脂饲料)、VE干预组、Se干预组、VE Se干预组,建模5wk处死全部大鼠.生化方法检测血清及肝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肝细胞色素P4501A1mRNA表达的变化,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及肝组织中SOD显著降低(312.72±49.51kU/Lvs583.23±63.37kU/L;8.13±0.63U/mgprot.vs13.99±2.33U/mgprot.,P<0.01),MDA增高(13.40±4.24mmol/Lvs6.43±1.76mmol/L;9.79±0.94nmol/mgprot.vs6.80±0.97nmol/mgprot.P<0.01),细胞色素P4501A1mRNA表达水平,肝组织TNF-α、NF-κB蛋白表达明显增强(0.628±0.116vs0,0.230±0.013vs0.03±0.006,0.069±0.01vs0.003±0.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VE组、Se组的血清及肝组织中SOD增高,MDA降低,细胞色素P4501A1mRNA表达水平略下降;肝组织TNF-α、NF-κB蛋白表达下降(P<0.05).VE Se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SOD明显增高,其值接近对照组水平;细胞色素P4501A1mRNA表达水平显著下降(0.324±0.070vs0.628±0.116,P<0.05).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脂质过氧化损伤及相关因子的表达可能与肝细胞色素P4501A1表达上调有关.VitE和硒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有保护作用,二者联合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