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病因素,探讨如何减低发生。方法对96例70~84岁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病因,类型及处理方法进行分析。结果96例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有心律失常35例,占36.5%。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多样。术后心律失常病因与疼痛、心肺功能不全、应激反应、低血容量、缺氧、水电解质平衡失调等诸多因素有关。结论高龄肺癌患者手术后心律失常类型多样,应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合理方法进行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老年人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发生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53例60岁以上食管癌切除术后心律失常患者,术前合并慢性支气管炎9例,高血压12例,冠心病5例,心律失常2例.全部患者经左胸后外侧切口行根治术,心律失常发生时间:5例发生于术毕,24h以内28例,48h以内11例,>48h9例.分析心律失常发生时间与原因关系,提出治疗原则.结果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术前合并症,②术中麻醉管理,手术操作,③术后1d血浆中肾上腺素含量突然增加,④开胸术后1d~2dPaO2明显降低,⑤术后电解质紊乱,⑥术后血压不稳定⑦术后并发症.心律失常的治疗,首先分析其性质,以便及时找出可能的诱发原因和决定处理方针、需紧急处理者仅占10%,大多数心律失常在充分供氧、维持良好血压、纠治电解质及酸碱失衡后能自行消失.药物治疗主要在于纠正血流动力学紊乱,同时应注意防止毒副作用.结论老年人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以病因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3.
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88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8例肺癌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93例(32.29%)。年龄(≥65岁)、吸烟、1s用力呼气容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70%和(或)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VV%)≤60%、术前ECG异常、血钾≤4.0mmol/L、术后24h失血≥500ml及手术方式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有关(P〈0.05)。结论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为患者年龄、吸烟、心肺功能、低血钾、术后24h失血量及手术方式。术前改善心肺功能、纠正低血钾,术中减少出血,对高龄、吸烟患者和行全肺切除术者加强术后监护,可预防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肺癌手术后呼吸道感染与病理类型相关性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肺癌手术后发生呼吸道感染病例,与不同病理类型之间的相关性,为预防术后感染的高危病理类型患者采取措施。方法回顾254例肺癌手术患者中发生呼吸道感染的46例,结合病理类型分析。结果254例手术患者中46例发生呼吸道感染,感染率18.11%。其中鳞癌31例(占67.39%),腺癌12例(占26.09%),细支气管肺泡癌2例(占0.04%),腺鳞癌1例(占0.02%)。结论肺癌术后呼吸道感染率发生率较高,尤其是鳞癌患者明显增高,术前、术中和术后的准备、治疗及抗生素的使用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5.
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心律失常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直视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方法:12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室间隔缺损86例,房间隔缺损34例)在心脏直视缺损修补术后转入监护室持续心电监护,随时描记标准12导联心电图,了解发生心律失常的类型及预后。结果:59.2%(67/120)的患者术后发生心律失常,其中室缺修补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占47.5%,以右柬支传导阻滞为主;房缺修补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患者14例,占34例的41%,以阵发性室上速和右柬支传导阻滞为主。结论:先心病手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情况与缺损部位,手术方式、路径及术后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状况有极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原因和治疗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高龄肺癌患者(370岁)363例,术后全部于ICU室进行持续监护至少3d,记录术后发生心律失常者234例。结果 高龄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64.5%)明显高于同期非高龄(22-69岁)肺癌患者(34.6%)(P〈0.05);术前心电图异常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73.8%)明显高于术前心电图正常者(46.3%)(P〈0.05);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89.6%)明显高于肺叶切除、肺楔形切除和剖胸探查者(58.8%)(P〈0.05);术前有重度吸烟史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率(77.8%)明显高于无重度吸烟史者(44.9%)(P〈0.05);术前有心血管病史者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71.2%)明显高于无心血管病史者(39.7%)(P〈0.05)。剖左胸与剖右胸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分别为62.9%和65,9%,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高龄、术前心电图异常及术后刀口疼痛、低血容量和肺部并发症是诱发心律失常的主要因素。术前积极改善心肺功能,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术后吸氧及加强护理,预防肺部炎症等是防治高龄肺癌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术中心律失常特点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TCA术中各种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体会,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入选的59例AMI患均进行了冠脉造影及PACT支架术。结果 术中共有48例心电监护发现有心律失常发生(发生率81.4%),属于PTCA再灌注心律失常35例,占全部心律失常的72.9%。非再灌注心律失常13例,占全部心律失常的27.1%,明显低于再灌注心律失常(P<0.01)。结论 AMI急诊PTCA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危险性大,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术中心律失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开胸手术心律失常围手术期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对46例70~85岁肺癌手术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心律失常始发时间出现于术后48h内占69.6%,其中窦性心动过速14例,室上性心律失常24例,室性心律失常3例,有5例表现为不同类型心律失常混合发作。全组无手术死亡。结论:高龄肺癌患者心肺功能储备差,开胸术中、术后易出现心律失常。但术前根据患者身体情况给予积极的处理,手术中注意保护心脏神经,消除术后缺氧和低钾血症等诱因是防止发生心律失常的重要措施,控制心室率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住院期间发生心源性猝死的规律,以减少猝死的发生。方法:对32例AMI患住院期间猝死相关因素(梗死部位、心律失常类型、主要合并症、心电图改变、诱因、血清钾及治疗情况等)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前壁及广泛前壁梗死20例(占62.5%),再发心肌梗死11例(占34.4%),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持续压低24例(占75%),猝死前发生室颤21例(占65.6%)。另外,猝死前诱因、低钾血症、严重合并症及不当治疗也是发生猝死的重要因素。结论:AMI院内猝死的防治应从多方面着手,防治心律失常、感染、电解质紊乱,避免诱因的发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探讨其发生与围手术期血浆脑钠肽水平等多因素的关系。方法连续收集130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按术后早期是否发生心律失常分为心律失常组42例,非心律失常组88例,回顾性调查两组病人相关临床资料,检测术前及术后各时段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为32.3%。两组病人术前心肌梗死病史及左室射血分数有显著性差异,心律失常组病人术前、术后24 h、72 h及1周时的血浆BN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心律失常组。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后血清钾水平有关,而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及桥支数无关。结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术前及围术期心功能状态及术后血清钾水平有关。术前高的血浆脑钠肽水平可能是预测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143例Sigma系列起搏器的临床分析,了解起搏器术后随访的重要性以及起搏器诊断功能对临床的帮助,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与起搏器有关的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43例Sigma系列起搏器患者的临床情况,了解其基础病因、心律失常类型、植入起搏器类型以及并发症。结果 143例患者中更换37例;首次植入起搏器的106例患者中,病态窦房结综合征54例、房室阻滞26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合并房室阻滞l例、心房颤动合并RR长间歇24例、长QT综合征伴尖端扭转性室性心动过速、窦性心动过缓l例。DDD起搏方式占35.7%。术后有2例患者发生心室导线移位,均发生在住院期间。44例新植入DDD起搏器的患者进行了术后定期随访及程控,植入3个月后与植入时比较,心房、心室电压阈值均很低,无统计学差异。14例植入DDD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中有7例发生模式转换,743 d中模式转换次数为14 416次,平均每天19.4次。结论 ①合理应用现代起搏器的自动化功能和诊断功能,有助于临床医生了解病人的心律、心率情况以及起搏器的工作情况,及早发现有关并发症。②术前根据患者的心律失常情况、心脏病变情况选择合适的起搏器及导线系统,并且在术后定期随访、定期程控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永久性起搏器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并发症的发生及处理。方法:为5例病因各异的缓慢性心律失常患植入水久性起搏器。评价其对患临床症状、心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总结其处理经验。结果:5例患术后临床症状缓解,心功能改善;发生并发症2例,分别为囊袋感染,囊袋血肿各1例。分别在抗感染,清创,囊袋抽液处理后缓解。结论:永久性起搏器可改善缓慢性心律失常思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并发症囊袋感染早期可首选保守治疗,囊袋血肿可予抽液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改良Fontan手术后心律失常及其危险因素,以期降低术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方法对1984~1996年间111例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类型及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生率最高,占心律失常的43.9%;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次之,占28.8%。房速者术后中心静脉压显著升高,右房与肺动脉连接者术后房速及非阵发性交界性心动过速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全腔静脉与肺动脉连接者。结论术后中心静脉压明显升高及右房与肺动脉连接术式是影响术后心率失常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慢性收缩期心力衰竭(CHF)死亡患的病因和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2000~2002年共128例CHF死亡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CHF死亡患中,121例(94.53%)心功能为Ⅲ~Ⅳ级(NYHA)。冠心病是CHF死亡病人中最常见病因(64.06%),其次是心肌病(18.75%)和风湿性心脏病(10.15%)。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室性心律失常(78.90%),房性心律失常(60.93%)。另外,亦可发生多种电解质紊乱。结论:心功能、心律失常和电解质紊乱等是CHF患死亡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心脏手术对心脏病人的影响及有关防治措施。方法:对60例心脏病人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进行监护。结果:在围术期出现心律失常57例,心绞痛5例,无症状性心肌缺血10例,心肌梗死2例,血压波动30例,发生心衰6例。经积极处理全部安全渡过手术期。结论:心脏病人进行非心脏手术时通过积极的术前准备,术中心脏监护及术后恰当的护理,能安全渡过围术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并总结临床护理措施.方法 收集近年来于我院普通外科行全肺切除的71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高危因素进行分析,同时总结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术后1~3 d心律失常发生率为52.1%(37/71).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合并心血管基础病、心电图异常、重度肺功能障碍、术中出血量多(≥500 ml)、术后血清钾低(≤4.0 mmol/L)均属于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并发心律失常的高危因素(P<0.05).手术时长及性别与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发生无显著相关性(P>0.05).强化术前健康教育、严格手术适应证、充分供氧、预防并改善缺氧、纠正电解质紊乱、有效止痛及持续心电监护等均是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 高龄肺癌患者全肺切除术后心律失常发生与术前心血管基础病、心电图异常、重度肺功能障碍等有关,在因素分析基础上开展有效的临床护理对预防此类心肺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后心室晚电位(VLP)的变化,评价术前VLP阳性对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价值。方法 采取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40例。其中心肌梗塞(M1)病史组31例,无MI病史组9例。室壁瘤组7例,非室壁瘤组33例。观测冠状动脉搭桥术前及术后2周VLP的变化。结果 1.MI及室壁瘤患者术前FQRS显著高于,LAS显著低于非MI及非室壁瘤患者(P<0.05);VLP阳性率高于非MI及非室壁瘤患者。2.术后VLP阳性率显著低于术前(P=0.025),VLP转阴率为75%。3.术前VLP阳性患者术后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例数显著高于术前VLP阴性患者(P=0.03)。结论:1.M1及室壁榴患者VLP阳性率高提示其存在折返性室性心律失常的电生理基础。2.冠状动脉搭桥及室壁瘤切除术后VLP转阴提示外科手术不仅能够改善梗塞区域局部心肌的血供,而且切断了潜在的折近径路,从而减少了VLP及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3.术前VLP阳性是预测术后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指标(敏感性71.43%,特异性78.79%,阳性准确率41.67%,阴性准确率92.86%),据此指导临床预防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相似文献   

18.
结核性高热的不同发病类型及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结核性高热的不同发病类型及特点,掌握其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分析75例结核患高热的不同发病原因、持续时间、合并症、原发症及激素应用等情况,给予相应有效的治疗。结果:结核渗出性及播散性高热占57%;结核性继发感染性高热占21.3%;激素应用不当诱发结核性高热占17.3%;药物中毒性高热占5.3%。经治疗后退热时间分别为1-4Ws,2Ws ,1d-4Ws,1-2Ws。结论:结核性高热的发生原因不同,治疗措施也不同。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患者在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及治疗。方法通过对我院68例住院低钾血症患者的病因,表现、心电图改变和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低钾血症造成的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为主,占57.3%。结论临床上对原因不明的心律失常患者应及时检查心电冈及血清钾测定,以查明病因,积极治疗,避免延误原发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突发性耳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突发性耳聋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观察36例突发性耳聋患及50例对照组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结果突发生心律失常27例,占75%,对照组仅4例,占0.08%,组有显差异,P〈0.01。认为突发性耳聋与心律失常密切相关,提示缺血性病变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