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应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ulse_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技术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及护理。方法总结我院应用PICCO监测22例AH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在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下合理用药、精心护理,取得满意疗效,48h后心脏指数(CI)、全心射血分数(GEF)、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I)水平较监测治疗前升高,心率(HR)、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血管外肺水(EVLW)、肺毛细血管通透指数(PVPI)水平下降。在应用PICCO期间均未出现意外拔管、导管堵塞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使用PICCO对AHF患者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加强PICCO相关护理,应用监测值指导液体管理、合理用药,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及中心静脉压(CVP)监测辅助指导老年危重哮喘患者液体管理的临床年龄。方法选择老年重症哮喘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15例,分别在PICCO及CVP监测指导下予以容量复苏。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呼吸机参数、血乳酸、脑钠肽(BNP),病死率变化情况。结果 72 h内治疗组呼吸机参数(PIP,PEEP)、BNP及血乳酸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管活性药物应用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MODS)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PICCO通过对胸腔内血容量指数等指标的监测,能准确、可靠地评估患者血容量状态,对指导老年重症哮喘患者的液体管理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能显著提高该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可替代CVP临床监测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PICCO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容量复苏中的运用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该院接收治疗的76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患者38例,对照组给予CVP监测补液,观察组通过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液体管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容量复苏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容量复苏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用于监测糖尿病酮酸中毒血流动力学变化,指导液体治疗,对维持血流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0例合并CS的AMI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左西孟旦(左西孟旦+常规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各40例,于用药前、用药12、24 h、3、7 d时行PICCO监测。比较两组临床生化资料、治疗前后PICCO血流动力学参数、疗效及预后。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左西孟旦组心指数(CI)、每搏量指数(SVI)、心功能指数(CFI)和全心射血分数(GEF)明显升高,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显著降低,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时间、心内科重症加强护理病房(CCU)住院日及因血流动力学恶化而增加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明显减少(P<0.05)。与治疗前比较,左西孟旦组治疗后24 h谷丙转氨酸(ALT)、谷草转氨酶(AST)和血清肌酐(Scr)略有升高,血压略有下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O可实时、全面、有效、准确地监测合并CS的AMI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状态;应用左西孟旦有助于早期改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心脏功能,减少CCU住院时间及IABP使用时间,对肝肾功能损伤及血压影响较轻,应用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肺热稀释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监测(PICCO)在指导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患者补液治疗的作用。方法入选2012年8月至2014年4月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监护室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38~78(66.2±4.0)岁。均予PICCO及漂浮导管(Swan-Ganz)法同时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对比补液治疗前后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血管外肺水指数、心排量、平均动脉压的变化。结果 20例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肌梗死患者,其中4例行临时起搏器辅助治疗,通过PICCO和漂浮导管监测及液体管理,均病情好转出院。与补液前比较,补液后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楔压、血管外肺水指数、心排量、平均动脉压均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肺动脉楔压及血管外肺水指数监测均可改善急性下壁合并右室心梗患者的血流动力学,但PICCO因其微创、准确、全面、连续监测等优势,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PICCO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病人或研究对象,根据其入院顺序对其进行分组,将9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在PICCO监测下治疗;对照组在中心静脉压监测下治疗,将两组各项治疗指标、再次住院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45例患者和对照组45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各项治疗指标相比较,前者更具有优势(P<0.05)。观察组45例患者和对照组45例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再次住院率相比较,前者更低(P<0.05)。结论PICCO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能够为后期治疗提供有利依据,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PICCO(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对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在治疗中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9月入住ICU的成人(≥18岁)重型颅脑损伤行亚低温治疗患者选取60例,分为PICCO组和常规组,PICCO组通过PICCO监测数据分析指导液体管理来维持脑灌注压,常规组通过检测中心静脉压(CVP)、有创动脉压指导液体管理来维持脑灌注压.结果:PICCO组患者开始降温的6h液体入量比常规组大(P<0.05),在亚低温维持阶段,平均液体入量比常规组小(P<0.05).各时段平均液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ICCO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01);治疗14d后,两组GC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PICCO组GCS评分高于常规组(P<0.01),PICCO组病死率低于常规组(P<0.05),PICCO组脑灌注压高于常规组(P<0.05),PICCO组肺水肿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PICCO通过对容量性指标的监测,能准确地控制重度颅脑损伤亚低温治疗中患者血容量,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死亡率,缩短ICU住院时间,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减轻社会负担.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监测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多发伤导致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的患者42例,分别采用PICCO(PICCO组)和中心静脉压(CVP)监测(CVP组)指导治疗各21例,比较两组治疗48 h后的机械通气时间、氧合指数(PaO2/FiO2)、乳酸值、平均动脉压(MAP)以及APACHEⅡ评分.结果 入院时两组年龄、PaO2/FiO2、乳酸、MAP、APACHEⅡ评分比较,P均>0.05;治疗48 h后,与CVP组比较,PICCO组机械通气时间缩短、PaO2/FiO2升高、乳酸降低、MAP下降、APACHEⅡ评分减少(P均<0.01).结论 PICCO监测失血性休克合并肺水肿患者可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PICCO)监测对调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超滤率的作用。方法:选择52例采用CRRT的脓毒症并ARDS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CVP进行容量监测,并根据所监测的CVP值设置超滤率;观察组给予PICCO监测,根据所监测的数值设置超滤率;评价2种监测方法对反映患者容量状况的效果。结果:治疗96 h后,2组患者相关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以及评估感染相关的指标PCT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及使用时间、CRRT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PICCO容量监测能准确评估脓毒症并发ARDS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在CRRT过程中,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PICCO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率,从而实现个体化的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肺联合超声与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心力衰竭(HF)患者体液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3~10月入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监护室的射血分数减低的HF患者,采用PICCO监测患者心输出量(CO)、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和中心静脉压(CVP),同时使用心肺联合超声监测患者左心室流出道血流的速度时间积分(VTI)、下腔静脉宽度及其变化和肺部超声B线情况,使用以上两种方法进行体液管理指导。结果共入选32例患者,其中男/女为18∶14,平均年龄(66.9±6.6)岁。IVC_(最大值)、IVC_(最小值)分别与CVP呈直线相关趋势,且均呈正相关(r=0.768,r=0.891;均为P<0.01)。肺超B线与EVLWI有直线相关性(r=0.897,P<0.001)。超声心动图和PICCO两种方法同时监测CO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327,P=0.68),有线性相关(r=0.919,P<0.001)。结论重症HF患者体液管理除常规精准的PICCO监测,亦可联合心肺超声指导体液管理治疗,对于不适宜使用PICCO监测的患者或可使用心肺联合超声协助体液管理。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16,(2)
目的探讨利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检测仪(PICCO)检测的容量性指标指导治疗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2月在我院ICU住院治疗的感染性休克患者36例,随机分为PICCO组和对照组各18例。PICCO组患者通过PICCO监测患者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根据中心静脉压指导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液体复苏前后乳酸、乳酸清除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液体复苏后6 h、12 h,PICCO组患者的乳酸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8 h后,两组患者APACHE-II评分显著下降(P0.05),PICCO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PICCO患者氧合指数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CO组患者BNP低于对照组(P0.05)。PICCO组患者48 h内输液总量低于对照组(P0.05),30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ICCO监测数据,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液体复苏治疗,能够快速改善患者组织灌注,避免过度液体输注,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心肺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应用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i CCO)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63例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Pi CCO组(33例)和CVP组(中心静脉压监测,3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液体复苏治疗,比较治疗结局及相关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72h后PICCO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血管活性药物评分、MAP、CI值均优于CVP组(P0.05)。PICCO组住院病死率、机械通气治疗时间低于CVP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 Pi CCO监测下指导液体复苏治疗能够提高第一次液体复苏成功率和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正>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 diac output,PiCCO)监测是一种较新的结合了经肺温度稀释技术和动脉脉搏波型曲线下面积分析技术的微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它可测得单次的心输出量(CO),并结合脉搏波形轮廓分析连续测得重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由于PiCCO监测系统拥有快捷、准确、实时、并发症少及受影响因素少等特点并具备其独特的循环监测指标,使其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pulse-indicator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对调整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超滤率的作用。方法 选择52例采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脓毒症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采用CVP进行容量监测,并根据所监测的CVP值设置超滤率;观察组给予PICCO监测,根据所监测的数值设置超滤率;评价两种监测方法对反映患者容量状况的效果。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血管活性药物的剂量及使用时间、CRRT治疗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PICCO容量监测能准确评估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在CRRT过程中,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结合PICCO容量监测有助于确定合适的超滤率,从而实现个体化的液体管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左西孟旦和米力农对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急性发作时患者血流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 方法 选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心内科监护室2017年10月 ~ 2018年11月入住的HFrEF患者122例,随机分为左西孟旦组(66例)和米力农组(56例),在常规心衰指南用药的基础上,使用左西孟旦或米力农的同时采用脉搏指数连续心排出量(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监测在不同时段监测患者心指数(CI)、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VI)、全心舒张末期容量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左西孟旦组和米力农组在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均衡性检验无统计学差异;在左西孟旦组和米力农组之间0(h)时CI、GEDVI、ITBVI、EVLWI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左西孟旦组CI、GEDVI、ITBVI、EVLWI在0(h)、3(h)、8(h)、24(h)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米力农组0(h)CI与ITBVI除在0(h)与3(h)两结果相比无统计学意义,CI、GEDVI、ITBVI、EVLWI结果在其余各时间段两两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左西孟旦组和米力农组CI、EVLEI在0(h)与3(h)、8(h)、24(h)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TBVI、GEDVI除0 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 结论 左西孟旦组与米力农组均可改善血流动力学,不同时间段其改善效果不同,通过PICCO监测可有效评估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并协助评估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系统(PICCO)监测下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与血浆NTproBNP含量的相关性及干扰因素。方法:利用PICCO记录36例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EDVI)、胸腔内血容量(ITBVI)、血管外肺水(EVLW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在进行液体管理前后测定血浆NTproBNP含量,与相应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结果:36例患者血浆NTproBNP含量与对应的GEDVI无显著相关性(r=0.247,P=0.146),但ΔNTproBNP(2次血浆NTproBNP含量差值)与对应的ΔGEDVI(2次GEDVI差值)存在显著相关性(r=0.444,P=0.007)。非机械通气状态下血浆NTproBNP含量与对应的GEDVI则存在显著相关性(r=0.48,P=0.007)。年龄、APACHEⅡ、HR、ΔEVLWI、ΔSVRI与ΔNTproBNP无显著相关性。ΔITBVI、ΔSVI、ΔCFI、ΔCVP与ΔNTproBNP存在显著相关性。结论:连续监测血浆NTproBNP含量的变化将更能准确反映血容量状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PICCO)监测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行液体复苏及连续性血液净化(CB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观察组18例根据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及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TBI)、血管外肺水指数(ELWI)、心指数(CI)指导液体复苏和CBP期间补液及脱水量的调整。对照组18例根据HR、MAP、CVP指导液体复苏和CBP期间补液及脱水量的调整。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OI)、血乳酸的变化;观察组治疗前后ITBI、CVP、ELWI变化。结果 CBP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血乳酸、OI有显著差异(P0.05)。CBP治疗前后观察组ITBI、ELWI各时点有显著波动(P0.05)。结论 PICCO监测指标较CVP对机体容量负荷变化的反应性更高,PICCO监测适用于指导SAP患者行液体复苏及CBP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PICCO)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因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入住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重症监护病房(CCU)患者56例。其中男性35例,女性21例,年龄28~75岁,平均(56.5±2.3)岁。随机分成PICCO组(27例)及对照组(29例)。对照组入CCU后立即监测血压,心率,呼吸次数,血氧饱和度及心电图,记录体温变化,深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CVP)。PICCO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深静脉置管+股动脉置管+PICCO模块连接。监测心脏指数(C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及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变化情况。结果与PICCO治疗24 h比较,治疗48 h EVLWI[(8.85±0.73)ml/kg vs.(7.41±1.36)ml/kg]下降,CI[(2.21±0.45)L/min·m2 vs.(2.60±0.17)L/min·m2]增加,NT-pro BNP[(4069.48±65.32)pg/ml vs.(3721±20.32)pg/ml]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时间延长,EVLWI下降,CI增加,NT-pro BNP呈降低的趋势。同时,EVLWI与NT-pro BNP呈直线正相关(r=0.78,P0.05)。PICCO组患者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入住C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病死率以及出院时血清NT-pro 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ICCO对于AMI合并CS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应用PICCO对多发伤患者的临床监测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脉波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是一项全新的脉波轮廓连续心排量与经肺温度稀释心排量联合应用的技术,其创伤性与危险性较小,仅用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就能简便,精确,连续监测心排量,心搏量,外周血管阻力,血管外肺水,指导临床用药以及容量复苏。本文就最近2年我院急诊ICU(EICU)35例多发伤患者进行PICCO监测,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脉搏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技术(PiCCO)是一种较新的微创心排血量监测技术,采用经肺热稀释方法测量单次的心输出量,通过分析动脉压力波形曲线下面积来获得连续的心输出量监测,同时进行监测机体容量状况和血管外肺水。临床上熟练掌握并应用该技术有助于提高危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监测的准确性,对于指导临床诊疗决策,改善患者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对PiCCO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旨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