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测定肾上腺髓质素(ADM)和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的意义。方法:选择51例经冠脉造影排除冠心病的住院患者(非冠心病组)和124例经冠脉造影确诊为 ACS的患者(ACS组)。测定非冠心病组冠脉造影前后及 ACS组冠脉介入治疗前后 ADM和 hsCRP 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在造影/介入治疗前,与非冠心病组比较,ACS组 ADM [(28.7±1.6)pg/ml比(36.7±2.5)pg/ml]和 hsCRP [(4.74±3.21)mg/L比(27.65±11.76)mg/L]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0.01)。与冠脉介入前比较,ACS组在冠脉介入后 ADM [(36.7±2.5)pg/ml比(47.1±5.3)pg/ml]和 hsCRP [(27.65±11.76)mg/L比(39.53±4.83)mg/L]水平显著上升(P均<0.01),且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0.01)。非冠心病组在冠脉造影前后 ADM和 hs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测定肾上腺髓质素联合超敏 C-反应蛋白水平有助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诊断及其病变严重程度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变严重程度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95例ACS患者,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5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45例,并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单支血管病变(SVL)组48例和多支血管病变(MVL)组47例。另选40例非ACS患者作为非ACS对照组,测定各组hsCRP、纤维蛋白原、血脂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与非ACS对照组比较,UAP组、AMI组hsCRP水平明显升高[(0.85±0.49)mg/L比(10.01±1.73)mg/L比(52.73±2.39)mg/L,P〈0.01],AMI组明显高于UAP组(P〈0.01);MVL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SVL组[(69.11±1.98)mg/L比(10.12±2.01)mg/L,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冠脉狭窄呈正相关(r=0.210,P=0.042),与纤维蛋白原(r=0.516,P〈0.0001)、血脂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100~0.159,P〈0.001~〈0.0001)。结论:高敏C反应蛋白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测定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分层和预测病变严重程度具有较高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尿酸(UA)水平与冠心病(CHD)病变严重程度及与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于我院行冠脉造影40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8例CHD患者[稳定型心绞痛(SAP ,13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171例)],95例非CHD患者(正常对照组),比较各组间UA水平的差异,并进一步分析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再根据UA水平CHD患者被分为低尿酸组(147例)和高尿酸组(161例),经12个月随访,比较两组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ACS组血 U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18.44±69.07)μmol/L比(295.38±80.08)μmol/L ,P=0.003];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及冠脉病变程度的加重(Gensini评分增高),血UA水平呈显著升高趋势[单支(316.58±95.27)μmol/L比双支(335.26±43.26)μmol/L比多支(346.53±86.74)μmol/L ;低分组(312.42±48.26)μmol/L比中分组(346.58±47.36)μmol/L比高分组(363.84±54.68)μmol/L , P<0.05或<0.01], 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血UA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83, P<0.05);高尿酸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尿酸组(58.38%比36.24%, P=0.012)。结论: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能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冠心病(CHD)患者介入治疗前后外周血 C 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s)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入选2009年7月~2011年4月在我院行冠脉支架植入术的CHD 患者278例为介入组,未行支架植入的 CHD 患者234例为 CHD 对照组。根据冠脉造影结果,介入组进一步分为单支(143例)、双支(92例)和三支病变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 CRP、MMP-9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及患者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与入院时比较,支架植入术后24h,48h,介入组患者 CRP [(2.43±0.62)mg/L 比(2.87±0.73)mg/L,(2.98±0.87)mg/L]、MMP-9水平[(12.63±2.68)ng/ml 比(14.62±3.49)ng/ml,(19.62±4.63)ng/ml]显著上升(P <0.05~<0.01);而术后第14d 与患者入院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CHD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 CRP 和 MMP-9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冠脉病变越严重,CRP、MMP-9水平越高,三支病变组的 CRP、MMP-9水平[(2.51±0.64)mg/L,(14.67±2.97)ng/ml]显著高于单支病变[(1.83±0.51)mg/L,(9.68±1.42)ng/ml]、双支病变组[(2.17±0.59)mg/L,(11.62±2.19) ng/ml],P <0.05~<0.01;CRP≥3 mg/L、MMP-9≥15 ng/ml 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3.3%、29.1%)分别显著高于 CRP <3 mg/L、MMP-9<15 ng/ml 者(16.1%、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行支架植入术后48h 内其血清 C 反应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9水平显著升高,并且升高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序贯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ACS患者107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和观察组(57例),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查血脂及hsCRP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hsCRP[(7.85±4.91)mg/L比(5.99±3.23)mg/L]、TC[(4.86±0.95)mmol/L比(4.39±0.81)mmol/L],LDL—C[(2.47±0.77)mmol/L比(2.12±0.68)mmol/L]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改良他汀序贯治疗对调脂及降低超敏C反应蛋白的作用较常规治疗更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脂联素(APN)、血红素加氧酶-1(HO-1)含量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ACS患者78例作为ACS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进一步分为单支病变组(15例),双支病变组(37例)和多支病变组(26例),另选择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非冠心病人员72例作为非冠心病对照组,检测各组的血清APN、HO-1含量,分析血清APN、HO-1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与非冠心病对照组比较,ACS组血清APN[(15.27±2.31)mg/L比(5.73±0.88)mg/L]、HO-1[(55.09±8.63)μg/L比(23.17±3.09)μg/L]含量显著降低(P均0.01)。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双支、多支病变组的血清APN[(9.72±1.13)mg/L比(7.05±0.93)mg/L比(4.23±0.52)mg/L]、HO-1含量[(38.16±7.52)μg/L比(28.17±5.31)μg/L比(20.32±3.28)μg/L]显著降低,且多支病变组的显著低于双支病变组的(P0.05或0.01)。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PN、HO-1含量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B=-2.869,-2.742,P分别0.05,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APN、HO-1含量显著降低,且其水平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有助于对患者的病情判断及治疗指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发病早期应用不同剂量的阿托伐他汀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临床确诊为ACS的老年患者117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10rag组(58例)和20mg组(59例),均为每晚服药一次,患者分别于用药前,用药后1个月、3个月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随访3个月内所有不良反应,观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服药后第1个月、3个月的TC、LDL-C、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3个月后与10mg组比较,20mg组下降水平TC[(4.07±1.03)mmol/L比(5.02±1.08)mmol/L]、LDL—C[(2.24±0.77)mmol/L比(3,03±1.07)mmol/L]、hsCRP[(27.90±1.90)mg/L比(36.00±3.80)mg/L]更显著(P均〈O.05);(2)20mg组累计MACE发生率较10mg组显著减少(5.1%比19.0%,P〈O.05);(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均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应用阿托伐他汀20mg/d,能更有效地降脂,抑制炎症因子,减少心脏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监测冠心病(CHD)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尿酸(UA)浓度的意义。方法:选择159例CHD患者(CHD组),其中稳定型心绞痛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8例,急性心肌梗死46例,另选择7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血清hsCRP、血脂、UA水平检测,并进行比对及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D组hsCRP[(1.4±0.3)mg/L比(8.5±0.4)mg/L]、TG[(1.8±0.5)mmol/L比(2.4±0.6)mmol/L]、TC[(4.8±0.3)mmol/L比(6.2±0.4)mmol/L]、LDL-C[(2.5±0.7)mmol/L比(6.0±0.2)mmol/L]、载脂蛋白B[ApoB,(0.8±0.2)mmol/L比(2.8±0.9)mmol/L]和UA[(278.5±51.4)umo[/L比(418.6±62.1)umol/L]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0.01);而HDL-C[(2.6±0.3)mmol/L比(1.4±0.4)mmol/L]和ApoA1[(2.8±0.4)mmol/L比(2.2±0.5)mmol/L]水平明显降低(P均〈0.01);冠心病各亚组的上述指标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亦有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血脂和尿酸检测对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D-二聚体(D-D)、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a)[LP(a)]含量检测诊断冠心病(CHD)的价值.方法:选择128例CHD患者(CHD组)及4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CHD组又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检测各组血清D-D、hsCRP及LP(a)水平,比较三项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诊断CHD的阳性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HD组血清hsCRP[(2.9±1.8) mg/L比(12.8±6.7) mg/L]、LP(a)[(203.6±95.4) mg/L比(398.7±146.8) mg/L]、D-D[(151.2±59.4) ng/L比(267.3±144.8) ng/L]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1),且AMI组显著高于UAP、SAP组,UAP患者显著高于SAP患者(P均<0.01);hsCRP、LP(a)、D-D联合检测诊断CHD的敏感性(95.3%)均显著优于各项单独检测(85.9%、82.8%、74.2%),P<0.05或<0.01.结论: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及D-二聚体的含量反映了患者病情程度,且三项联合检测更能提高CHD的诊断敏感性,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冠脉病变严重程度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差异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13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至少一支冠状动脉狭窄超过75%的ACS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n=49例)及多支病变组(n=86例),同期15例冠脉造影正常受试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ACS患者12h内及对照组受试者入院时的血浆hs-CRP,比较不同组别hs-CRPP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单支病变、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分别为(0.92±0.75)mg/L、(1.52±0.63)mg/L、(1.71±0.83)mg/L,ACS各组血浆hs-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多支病变组血浆hs-CRP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不同ACS冠脉病变程度患者的血浆hs-CRP水平存在差异,血浆hs-CRP水平对预测ACS患者冠脉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与应激性高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126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的非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住院患者并监测其入院后24 h内血糖水平.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分为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结果:多支病变组入院24 h内血糖值显著高于双支病变组[(9.9±1.0 )mmol/L∶(7.6±1.3 )mmol/L]及单支病变组[(9.9±1.0) mmol/L∶(5.9±0.4 )mmol/L],均P<0.01.双支病变组入院24 h内血糖值同样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7.6±1.3) mmol/L∶(5.9±0.4 )mmol/L),P<0.01.结论:在非糖尿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中,急性期血糖值在一定程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血浆脂蛋白(a)[(Lp(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2月至2011年3月在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共525例,根据冠脉造影术结果分成冠心病组(266例,主干或分支直径狭窄程度〉50%)和正常对照组(259例,主干或分支直径狭窄程度≤50%)。再将狭窄组分为单支组(97例),双支组(97例)和多支(3支或3支以上)组(90例),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测定患者的Lp(a),并将狭窄组和正常对照组以及狭窄组中不同亚组患者的Lp(a)浓度进行比较,明确Lp(a)浓度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患者的Lp(a)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79.5±23.4)mg/L比(138.8±17.8)mg/L,P〈0.013。在冠心病组中多支组与双支组的Lp(a)水平显著高于单支组[(232.98±43.65)mg/L比(196.31±20.7)mg/L比(142.39±18.00)mg/L,P〈0.053;多支组Lp(a)水平显著高于双支组(P〈0.05)。偏相关分析显示,Lp(a)水平与冠脉的病变程度呈明显正相关(r=0.579,P〈0.05)。结论: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呈正相关,检测Lp(a)水平有助于对冠心病的诊断,分层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血清尿酸(SUA)水平及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心血管内科2011年1月至2012年7月住院的121例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59例)和正常对照组(62例),再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组分为单支(30例)、双支(14例)、多支病变组(15例),比较各组SUA及 baPWV,并分析其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SUA浓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正常、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分别为(349.26±96.58)μmol/L、(400.37±70.96)μmol/L、(517.57±85.26)μmol/L、(602.60±77.03)μmol/L (P<0.05或<0.01);baPWV亦随着冠脉病变血管支数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baPWV显著升高[(1499.04±193.82)cm/s比(1885.32±319.73) cm/s、(2036.00±406.40)cm/s、(2171.03±348.53)cm/s],且双支病变组显著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UA、baPWV是冠心病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11,14.008,P=0.000)结论:血尿酸水平及脉搏波速度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合并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肱动脉内皮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FMD)的程度,探讨冠心病患者冠脉病变支数与FMD的关系。方法:选取在我科行冠脉造影检查的高血压患者160例。依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1、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组(冠心病组,98例),并依据冠脉造影(冠脉狭窄≥50%)再分为:①单支病变组(35例);②双支病变组(47例);③多支病变组(16例);2、高血压组(对照组,62例)。通过超声检测肱动脉基础状态,去压30秒、60秒的内径变化(FMD)。以Logistic回归分析:冠脉病变支数与FMD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的FMD(7.41±0.73)显著小于高血压组的(10.51±0.68,P0.05)。冠心病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的FMD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均0.05)病变支数越多,FMD越小,去压60秒的FMD为[单支病变组(7.01±0.29)、双支病变组(6.82±0.35)、多支病变组(6.09±0.29)。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FMD关系密切的依次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去压后60秒(OR=3.158,P=0.000)、双支病变去压后30秒(OR=1.163,P=0.003)、单支病变去压后30秒(OR=1.076,P=0.004)。结论: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随着冠脉病变程度增加,动脉内皮功能损害就越重,呈负相关。检测血流介导的肱动脉扩张有助判断冠脉病变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老年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以及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STEMI患者206例,其中男性124例,女性82例,分析比较老年男性和女性STEMI患者临床基本资料,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等危险因素伴发情况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与老年男性STEMI患者比较,老年女性STEMI患者总胆固醇[(4.41±0.89)mmol/L∶(4.80±1.06)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08±0.26)mmol/L∶(1.26±0.36)mmol/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7±0.68)mmol/L∶(2.88±0.82)mmol/L]水平明显升高(P〈0.05~〈0.01),合并糖尿病(25.0%∶39.8%)、高脂血症(36.3%∶52.4%)比例明显升高(P〈0.05~〈0.01),女性STE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积分较低[(5.56±2.14)分∶(4.93±2.36)分,P〈0.05],三支病变比例明显降低(58.1%∶40.2%),单支病变(15.3%∶26.8%)和双支病变(26.6%∶32.9%)比率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老年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塞患者较多合并高脂血症、糖尿病,而老年男性患者冠脉血管病变多为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冠脉循环中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MCF-6)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4例(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另选冠脉正常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放免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外周、冠状窦、冠状窦与主动脉根部血浆MCF-6浓度,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冠脉循环血浆MCF-6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主动脉根部、冠状窦血浆MCF-6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冠心病组冠状窦血浆MCF-6浓度较主动脉根部及外周血的均显著升高[(402±56)pg/ml比(348±48)pg/ml比(340±51)pg/ml,P〈0.01];多支病变组的血浆MCF-6浓度较单支、双支病变组的显著升高(P〈0.05~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状窦及主动脉根部血浆MCF-6浓度与Gensini积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0.650,P〈0.01;r=0.711,P〈0.01)。结论:线粒体偶联因子-6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