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5年来,我们采用经验方调肝益肠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53例,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肠白塞病六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兰 《中华消化杂志》2002,22(12):748-748
肠白塞病是一种原因不明 ,好发于男性青壮年的慢性多系统受累疾病。临床上以复发性口腔、外生殖器溃疡 ,眼色素膜炎及皮肤损害为主要特征 ,胃肠道、关节也常受累。日本学者主张将有消化道症状的白塞病称为肠白塞病。我们总结我院近 3年来收治的 6例肠白塞病 ,旨在探讨肠白塞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 ,提高对肠白塞病的认识。一、资料与方法男 4例 ,女 2例 ,年龄 1 6~ 45岁 ,病程 4个月~ 6年 ,平均 3 .5年。 6例均符合 1 990年白塞病国际标准 ,其中完全型 2例 ,不完全型 4例 ;口腔、外阴溃疡、皮肤痤疮样结节 4例 ,结节性红斑 2例 ,眼色素膜…  相似文献   

3.
肠闭锁30例     
1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986年我院共收治了30例肠闭锁患者,其中男22例,女8例,男女比例为1:0.36,入院日龄2 d~20 d,其中2例女婴术前自动出院,28例接受手术,单发闭锁19例,多发性闭锁9例(肠闭锁合并肠狭窄2例).十二指肠闭锁3例,结肠闭锁2例(其中1例有空肠结肠多处闭锁),小肠闭锁(空回肠闭锁)23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炎性肠病少见的肠外表现的特点。方法对近5年北京协和医院和中日友好医院住院病历中符合炎性肠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有9例(2.6%)少见的肠外表现,累及皮肤、眼、肺、神经系统、骨骼及血液系统,其中支气管扩张、转移性克罗恩病、格林巴利综合征、多发性硬化症、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国外有类似报道,而角膜溃疡、多发性动脉炎及肺组织细胞增多症目前未见报道。结论炎性肠病的少见肠外表现的发现对于提示其发病机制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被认为是肠功能紊乱性疾病。本文应用EGEG-VD型微机处理系统对正常人20名,IBS患者56例测定体表肠电图,旨在探讨IBS患者体表肠电图是否有其特殊性改变,判定体表肠电图对IBS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整肠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应用整肠宁治疗肠易激综合征 86例 ,并与 5 2例应用补脾益肠丸治疗者作对照。结果 :总有效率分别为 94.16 %、73.0 8% ,对腹泻、腹痛、腹胀、肠鸣、纳呆、乏力、失眠等症状的有效率分别为 93.0 2 %、73.0 8% ;89.88%、74.47% ;92 .86 %、6 5 .85 % ;92 .31%、 72 .2 7% ;98.11%、 80 .77% ;84.0 9、45 .83% ;73.91%、35 .71%。结论 :整肠宁对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唐丕斌 《山东医药》2009,49(11):93-94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肠功能紊乱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治疗棘手.2005-2007年,我们应用曲美布汀联合丽珠肠乐治疗腹泻型IBS(IBSD)9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肠外营养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和探讨肠外营养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应用。方法 参照1993年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标准对武汉同济医院消化内科1986年1月至1996年12月的炎症性肠病住院病人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以炎症性肠病的内科治疗,尤其是肠外营养的应用。结果 11年间炎症性脾性病的年平均住院人数有所上升;其内科治疗除以柳氮磺胺吡啶5-氨基水杨酸为主要药物外,合理的肠外营养,明显改善了炎症  相似文献   

9.
肠道感染与肠易激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肠易激综合征 (irritablebowelsyndrome ,IB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 ,约 1/ 3IBS患者在其患病前曾有急性胃肠道感染史 ;部分被肠道病毒、细菌或寄生虫感染的患者 ,在病原体已清除及粘膜炎症消退后 ,可发生IBS样的症状 ,对此称之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1] 。 1994年Mckendrick等[2 ] 对 38例沙门氏菌肠炎患者随访 1年后 ,发现细菌虽已清除 ,12例患者仍有肠功能紊乱。北京协和医院于 1996年对北京地区 2 50 0人进行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明 :痢疾是患IBS的危险因素 (OR :3 0 0 ;…  相似文献   

10.
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的失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pIBS)患者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8和IL-13的表达,探讨Th1及Th2淋巴细胞在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随机抽取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50例,其中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23例,非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non-pIBS)患者27例,另设结肠息肉电切术后复查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和对照组回盲部、直肠黏膜IL-6、IL-18、IL-13的表达。结果感染后IBS患者IL-6、IL-18的黏膜表达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及非感染后IBS组(P0.05);非感染后IBS患者IL-6、IL-18的黏膜表达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IL-13在感染后IBS及非感染后IBS患者回盲部及直肠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以Th1反应为主,促炎细胞因子可能诱发Th1/Th2的平衡失调。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方健肠Ⅰ号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87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197例,采用健肠Ⅰ号治疗;对照组190例,给予马来酸曲美布丁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91%,对照组总有效率72.11%,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痛泻要方的基础上自拟的健肠Ⅰ号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临床疗效,可缓解腹痛、腹泻的症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我国大陆地区炎症性肠病(IBD)肠外表现,为临床医师快速准确诊断本病提供线索.方法:对我国近30年来报道的IBD文献进行计算机CBM与文献追溯检索,对符合标准的肠外病变部位数据进行摘录、登记、统计分析.结果:1979-01/2008-01符合标准的文献169篇.报道UC患者14963例,CD患者3659例,大约15%UC患者与31%CD患者存在多种多样的肠外表现.结论:IBD除累及消化系外,常同时累及多个系统,易导致误诊,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  相似文献   

13.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其肠外表现众多,可累及全身各器官。国内对IBD肠外表现的大规模统计资料较少。本研究对136例IBD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其肠外表现的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14.
姜永胜  孙少川 《山东医药》2005,45(14):37-38
短肠综合征(short bowel syndrome,SBS)是由于小肠消化、吸收面积不足而引起的营养不良综合征,严重时可危及生命。其治疗手段主要为营养支持和小肠移植;1995年,国外学者提出肠康复营养治疗的概念。2002年以来,我们对3例短肠综合征患者行肠康复营养治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胃排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锝^90标记的固体试餐对30例健康者及56例肠是铁激综合征患者的胃排空功能进行了观察。56例肠易激合征患乾按临床症状分为2组,第1组为腹泻为主者,共20例,第2组36例系以腹痛及便秘为主要表现者。  相似文献   

16.
孙孝国  李力  郭瑞英 《山东医药》2002,42(23):23-23
1995~ 2 0 0 1年 ,我们在急症肠切除一期吻合手术中采用螺纹管行肠减压 ,减少了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中的腹腔感染和刀口感染 ,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行急症肠切除肠吻合患者 89例 ,男 5 4例 ,女35例 ;年龄 3~ 84岁 ,平均 5 6 .4岁。原发病为小肠扭转 19例 ,肠套叠 12例 ,粘连性肠梗阻 2 6例 ,肠系膜血管栓塞 3例 ,小肠肿瘤梗阻 6例 ,结肠肿瘤梗阻 18例 ,乙状结肠扭转 5例。均于手术中证实为肠坏死或肠肿瘤 ,行一期肠切除、肠吻合术。手术方法 :取直径 4 cm、5 cm、6 cm螺纹管各 1根 ,长约1m,常规消毒备用。手术中常规游…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肠益清配方颗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治疗组予以肠益清配方颗粒加减治疗,对照组用匹维溴胺和复方嗜酸乳杆菌口服治疗,4周为1个疗程.采用症状尺度表、大便性状表及生活质量量表记录2组患者的症状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7%,对照组为67.9%,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益清配方颗粒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盛证的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缺血性肠病3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罡  张瑛华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4):3259-3261
缺血性肠病好发于老年人,因常无典型的临床表现,故误诊、漏诊及病死率高.本文就我院2001年5月至2008年5月收治的3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9.
肠神经胶质细胞(EGC)是给予肠神经元支持和营养成分的细胞,具有维持肠神经系统(ENS)和上皮黏膜的完整性以及调节神经活动的功能。EGC可能在肠道炎症反应及免疫应答中起积极作用,EGC通过细胞因子和细胞受体的表达充当抗原提呈细胞的角色并与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了解EGC与炎症性肠病(IBD)的关系有助于阐述IBD的病理生理基础,并对新的药理学干预的研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外表现(附20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炎症性肠病(IBD)患者肠外表现的发生情况。方法对1978-01~2003-12期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201例IB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年间共收治IBD患者201例,其中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182例,克罗恩病(CD)患者19例。IBD伴肠外表现发生率为20·9%(42/201),UC患者为21·43%(39/182),CD患者为15·79%(3/19)。女性显著多于男性(P<0·05)。UC患者年龄小于20岁者肠外表现发生率高(P<0·01),年龄大于50岁者肠外表现发生率低(P<0·01)。发生于UC活动期者占89·74%(35/39),而发生在缓解期者仅占10·26%(4/39);CD患者肠外表现均发生在活动期。肠外表现中关节、肌肉损害最为多见,其次为皮肤损害。侵犯泌尿系统、甲状腺及肝胆系统者罕见。伴有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及外周关节炎的患者多易合并其他种肠外表现。结论IBD患者伴有肠外表现者并非少见,女性年轻患者肠外表现发生率高,关节、肌肉及皮肤损害是IBD患者最多见的肠外表现,肠外表现的发生随IBD疾病活动性、疾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的增加有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