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溪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10):1033-1035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偏瘫患儿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05~2017-04该院收治的88例痉挛型脑偏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训练,观察组则实施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总体稳定指数(SI)、粗大运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SI、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6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观察组SI小于对照组,GMFM-6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在痉挛型脑偏瘫患儿康复治疗中效果确切,可提升患儿总体运动平衡能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对患儿病情康复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A型肉毒毒素(BTX-A)肌注联合功能训练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效果。方法痉挛性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行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肌注BTX-A。分别于治疗2周及3、6个月评价疗效,采用修订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Ashworth评分)评定痉挛程度,采用儿童改良巴氏指数量表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结果治疗2周及3、6个月两组Ashworth评分及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各时点Ashwort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3、6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BTX-A肌注联合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电针、推拿联合康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程度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电针、推拿治疗,评估两组患儿痉挛程度和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Ashworth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组Ashwort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粗大运动(GMQ)、精细运动(FMQ)和总运动(TMQ)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治疗配合中医电针、推拿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痉挛程度及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训练(SET)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和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4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20例作为观察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则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增加SET。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运动和平衡功能变化情况、表面肌电图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水平以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结果干预后,试验组粗大运动D区、E区评分及Berg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内收肌、腓肠肌表面肌电图RMS及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SET可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以及平衡功能,同时有利于降低患儿患肢肌肉的肌张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减重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双下肢肌力和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5~5.0岁60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运动治疗、针灸、电疗、站立训练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减重训练,6~8个疗程。治疗前后进行FMA评分和M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0d后FMA和MB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减重训练对脑瘫患儿双下肢肌力训练有明确效果,能提高患儿的康复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药熏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运动发育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2例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熏蒸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利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中的精细运动量表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估两组治疗前后的粗大运动功能及精细运动功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粗大运动能力、精细运动能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治疗前后组内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中药熏蒸配合康复功能训练能显著提高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卒中所致偏瘫合并偏瘫侧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和Barthel氏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定指数评定法,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肌张力及ADL能力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肌张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ADL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1)。结论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偏瘫痉挛有显著的改善作用,可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8.
邹莉 《山东医药》2012,52(35):50-52
目的观察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力及步行功能的疗效。方法将5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及对照组25例,观察组行肌力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6周。采用徒手肌力测定法测定两组治疗前(T0)、治疗后即刻(T1)、治疗6周(T2)下肢肌力(踝跖屈肌、膝伸直肌、髋伸直肌),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对观察组肌张力进行评定,采用GMFM中D和E功能区对两组不同时点进行步行功能评定;采用足印法进行步态分析,计算步速。结果观察组T1、T2时点膝伸直肌和髋伸直肌肌力明显高于同组T0时点及对照组,T1、T2时点GMFMD、GMFME评分明显高于同组T0时点及对照组,T1、T2时点步行速度明显高于同组T0时点及对照组,P均<0.05。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肌力训练能促进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肌力及步态功能的改善,并不增加肌张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在颈髓损伤四肢瘫痪患者下肢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入选的120例颈髓损伤所致四肢瘫痪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MOTOmed训练.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康复训练4、8个疗程后进行下肢功能评估、肌张力评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QIF).结果 两组康复训练后肌张力均增强,QIF评分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MOTOmed运动训练系统用于颈髓损伤四肢瘫患者下肢功能康复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益气复元合剂配合超早期MOTOmed康复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复元合剂及超早期MOTOmed下肢功能训练。采用简易Fugl-Meyer评定法(FM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Ashwarth量表(MAS)评定治疗前后下肢功能、神经系统功能、肌张力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病人FMA、NIHSS、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FMA得分均有提高,MAS及NIHSS评分均减低,同组病人治疗前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FMA、NIHSS、MAS评分比较及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更明显,两组治疗后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早期MOTOmed康复功能训练配合益气复元合剂有助于改善病人下肢功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疗法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脑损伤综合征患儿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脑损伤综合征患儿8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行综合干预疗法,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治疗(连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分、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治疗前及治疗1、3个月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并观察两组患儿随访期间脑瘫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适应性行为评分、大运动行为评分、精细动作行为评分、语言行为评分、个人-社交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适应性行为评分、大运动行为评分、精细动作行为评分、语言行为评分、个人-社交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A区评分、B区评分、C区评分、D区评分、E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A区评分、B区评分、C区评分、D区评分、E区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3个月观察组患儿NBN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期间观察组患儿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疗法联合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可有效促进脑损伤综合征患儿智力发育,改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降低脑瘫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结合有氧康复运动治疗小儿痉挛型脑瘫疗效及对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均给予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有氧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临床疗效、肌张力、生存质量、运功功能,同时检测病人血清BDNF、NSE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81%(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儿童生存质量普适性核心量表(PedsQL)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定量表(PDMS-2)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BDNF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NSE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结合有氧康复运动可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中医证候积分、肌张力、生活质量、运动功能和血清BDNF、NSE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等速训练仪配合镜像疗法对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的康复效果。 方法选取自2017年2月至2019年12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患者14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37例)、上肢组(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疗法,37例)、下肢组(常规康复治疗+等速训练仪治疗,37例)及联合组(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疗法+等速训练仪治疗,37例)。对比治疗前后4组患者上肢及下肢肌力评分、上肢及下肢运动功能、上肢及下肢肌张力,康复效果,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评分。 结果治疗后4组患者上肢肱二头肌、下肢股四头肌肌力评分及上肢、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与总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后上肢组和联合组患者上肢肱二头肌肌力评分、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下肢组(P<0.05),治疗后下肢组和联合组患者下肢股四头肌肌力评分、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上肢组(P<0.05);联合组、上肢组、下肢组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的上肢、下肢运动功能总评分高于上肢组、下肢组(P<0.05);治疗后4组上肢、下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上肢、下肢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评分在4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4组患者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3个月联合组均高于其余3组(P<0.05),上肢组和下肢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等速训练仪配合镜像疗法能够提高脑梗死后痉挛型偏瘫患者上肢及下肢肌力、运动功能,增强康复效果,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张跃  赵晓科  张洪梅 《山东医药》2008,48(46):79-80
36例偏瘫型脑瘫婴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以Bobath技术治疗为主的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加用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CIMT)治疗,健侧上肢配戴连体袖套,限制健侧上肢活动,并诱导患儿患侧行伸手抓、握持、手口协调等运动,每天2h,每周5d,疗程2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脑瘫儿童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及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评定疗效。结果疗程结束时,两组患儿的精细运动及粗大运动能力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且观察组提高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认为早期应用CIMT对偏瘫型脑瘫婴儿运动功能发育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技术在急性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人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7年9月河北省定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病人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实施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比较两组病人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肢体功能参数、平衡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血清神经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Ashworth评分量表(M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简式Fugl-Meyer运动评分法(FMA)、功能性步行量表(FAC)、Berg平衡量表(BBS)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高于Sham组(P0.05);治疗后两组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人采取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配合肌电生物反馈技术进行治疗,可降低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病人肢体运动功能,有效提高其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并能够调节血清神经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引导式健康教育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瘫儿童运动功能、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11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引导式健康教育干预,观察组患儿给予引导式健康教育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两组患儿均干预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运动功能、起立行走时间及移动功能;检测比较两组患儿10 m步行时间及1 min步行距离;比较两组患儿的儿童功能独立评定量表(Wee FIM)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分、儿童残疾评定量表(PED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的10 m步行时间短于对照组,1 min步行距离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儿的Wee FIM评分、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脑瘫患儿进行引导式健康教育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明显改善患儿运动功能、步行功能,提高患儿的自理能力,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将40例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依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给予下肢痉挛肌群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加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综合训练。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 w对两组进行改良Ashworth评级(MAS)、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10 m最快步行速度(MWS)、Berg平衡量表(BBS)、肌表面肌电积分值(IEMG)、生理消耗指数(PCI)评分。结果治疗后4 w,两组MAS、FMA、10 m MWS、BBS、IEMG、PCI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 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结合下肢康复机器人综合训练可改善卒中后下肢痉挛患者的步行能力,可作为一种康复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抗阻训练与平板步行训练在青年脑瘫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择95例脑瘫患者[粗大运动功能分类系统(GMFCS)分级Ⅱ~Ⅲ级],在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分别接受为期3个月的抗阻训练(52例)与平板步行训练(43例)。分别比较训练前(T1)、训练后(T2)、停止训练但继续常规康复训练后6个月(T3)的粗大运动功能评估量表(GMFM)-66、GMFM-88、10 m步行试验、6 min步行试验,分析两组训练效果差异。结果两种训练方式均明显改善了患者的功能,其中抗阻训练组GMFM-66、GMFM-88评分、10 m步行试验提高程度均显著优于平板步行训练组(P<0.05),但T3后,两组GMFM评分、6 min步行试验步数没有明显提升,而10米步行试验扔在提升,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结论两种训练均有效提高了青年脑瘫患者的运动功能及耐受能力,并且抗阻训练更为显著,而在改善患者步行速率方面,两种训练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9.
冯艳  苏桂芬  徐刚  莫先慧  林贤仁 《内科》2022,(1):113-115,封3
目的 探讨基于Bobath疗法的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下肢运动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小儿神经康复科进行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康复训练和常规护理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推拿配合智力训练对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智力发育水平、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脑瘫伴智力障碍患儿11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智力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智力发育水平、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22%与77.97%,P0.01)。治疗后,两组智力测试发育商(DQ)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运动粗分、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推拿配合智力训练治疗脑瘫伴智力障碍临床疗效确切,且可明显提高患儿智力发育水平、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