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左室假腱索与患者心电图异常现象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心电图检查且结果异常的患者180例为观察组,以同期前来体检且心电图无异常患者80例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患者左室假腱索发生率,对比左室假腱索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与健康群体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左室假腱索发生率23.3%与对照组6.3%相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室性前期收缩组患者1条左室假腱索所占比例61.3%与对照组左室假腱索患者比例1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波倒置组患者横型左室假腱索所占比例72.7%与对照组左室假腱索患者比例4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室假腱索与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异常存在密切关系,其中室性前期收缩与左室假腱索数量存在密切关系,而T波倒置则与坐时间检索类型存在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者与临床患者左室假腱索检出率的差别及左室假腱索与临床症状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3642例心脏彩超受检者进行多切面、多角度检查,记录与左室假腱索有关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选3642例心脏彩超受检者,左室假腱索检出率21.25%.健康体检组与临床患者组比较,左室假腱索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临床症状与假腱索附着的位置、数量、形态有关.左室假腱索的存在可能引起心脏杂音、室性期前收缩、胸闷、气短、胸痛.结论 左室假腱索与临床患者的某些临床症状相关联,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490例心阻抗微分图房缩波的临床资料分析,结果发现房缩波(A波)中有8.78%为正向波,经初步分析,正向波临床意义不大。A波时间在疾病组明显延长,与正常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A波振幅在风心病组和慢性支气管炎组明显高而深,与正常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01。而冠心病组及高血压病组变化不明显,与正常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这可能与本文资料来源于疗养患者其病情较轻有关。在心阻抗微分图的应用中,出现异常A波时,血液动力学已出现异常变化,如再结合微分图的形态及其它数据分析,能较早发现心脏受损情况,且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对于早诊断早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钩形R波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发现,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心电图下壁肢体导联R波升支或顶峰常出现明显切迹,使R波形如钩状(伴或不伴有右束支阻滞),并形象地将其称为“钩形R波(”Cro-chetage on R wave)。[心电图特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钩形R波”的心电图特点(图1)包括:①出现的导联:主要见于Ⅱ、Ⅲ、avF导联,可以出现于单个导联,或2~3个导联同时出现;②切迹出现的时间:QRS波群起始80ms内,R波的升支或顶峰;③切迹使R波升支或顶峰呈钩形;④“钩形R波”并非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阻滞的一部分,其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与之共存;⑤…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82年采用日本光电RM—86型多导生理记录仪、RGA—5阻抗仪及微分扩大器,同步记录30例陈旧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阻抗微分波、心音图、颈动脉搏动图及心电图Ⅱ导联,并与100例健康人的正常值相对照,以观察其左室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束支传导阻滞对克山病、心肌炎及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2例小儿克山病、275例小儿心肌炎和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进行心电图检查,并以6117例健康儿童作对照,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分为5型对比分析。结果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克山病为14.8%,先天性心脏病1.8%,心肌炎0.4%,健康儿童0.08%。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克山病为11.5%,先天性心脏病8.2%,心肌炎6.9%,健康儿童5.3%;克山病、心肌炎及先天性心脏病以R波升支切迹越过基线的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见,健康儿童以R波降支切迹不越过基线及S波切迹的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多见。左前分支阻滞的检出率以心肌炎最高。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及左后分支阻滞仅见于克山病。结论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后分支阻滞及左前分支阻滞主要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也可见于健康儿童。  相似文献   

7.
<正> 临床常见心阻抗图收缩期微方波变异,可出现双峰或三峰型,其临床意义报导不多.本文观察109例有心阻抗图收缩期微分波变异的资料(其58例为冠心病、51例为风心瓣膜病变).每例均用心阻抗图与颈动脉搏动图、心音图、心电图同步记录图形.根据颈动脉搏动图U点,向前移20毫秒,作为主动脉瓣开放点的时期(K点).按照K点,把变异心阻抗图收缩期微分波分为IC波(等容收缩波)、C_1波(射血期第一峰)和  相似文献   

8.
根据典型临床表现诊断房缺,往往失之过宽。对象为1560例大龄儿童和成人。A组532例继发孔型房缺。B组266例室缺。C组1的例肺动脉瓣狭窄。D组110例二尖瓣狭窄。E组47例肺心病。F组459例健康人。各组下壁肢导联R波(升支或近顶端处)切迹出现率依次为 73.1%、35.7%、23.3%、6.4%、10.6%和7.4%(P<0.001)。在A组,房缺越大或左向右分流量越大,R波切迹出现率越高(P<0.0001,P<0.0001),即使存在肺动脉高压。多变量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分流量大小和房缺的部位是R波切迹的决定因素(P<0.0006,P<0.0001)。3个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探讨小儿室早的发生与左室假腱索的关系。方法 室早组为30例,年龄3-13岁。其中男18例,女12例。经体检、心肌酶谱、血电解质、全胸片和心电图检查,除室早外临床无其它阳性发现。正常对照组为30例,年龄3-13岁。其中男15例,女15例,为健康体检儿童。经体检和心电图、全胸片检查无心脏疾患和心律失常。用美国DIASONICS公司2DGAIEWAYFX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2.75MHz。在2个以上切面上看到室间隔至左室后壁,室间隔至左室心尖,呈条索状或带状回声,不与二尖辨叶相连,且除外室间隔肥厚、附壁血栓及左室肉柱等,即诊断左室假腱索。结果 室早组30例中发现左室假腱索19例,检出率为63.3%。正常对照组30例中左室假腱索5例,检出率为16.7%。室早组检出率高于正常对照组,经卡方检验,差异有显性(P<0.01)。结论 小儿室早的发生与左室假腱索可能有关系,提示左室假腱索是室早的潜在发生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左室假腱临床意义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根荣  董来宾 《心脏杂志》2003,15(5):442-442
左心室假健是指左心室腔内一些非附着于瓣膜的纤维条索样结构。近年随着超声诊断的应用 ,发现左室假腱很多 ,但其临床意义尚未明了。作者就 30例室性早搏患者发现左室假腱的情况结合有关文献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 男 12例 ,女 18例 ,年龄 2 6~ 5 8岁 ,均无心脏病史 ,2例并发高血压 ,18例心脏杂音 ;30例心电图频发或偶发室性早搏 ,4例全胸导联 T波倒置 ,ST压低 ,并曾误诊为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超声心动图示大腱索 4例 ,分别为 4 ,5 ,5 ,6 m m。2 讨论 结合文献分析左室假腱临床意义有 :1正常腱索的变异 [1 ] :正常腱索起源于乳头肌插入…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心电图下壁导联R波切迹对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的诊断价值,观察比较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30例(Ⅰ组)、其他各类心脏病190例(Ⅱ组)及正常人100例(Ⅲ组)的下壁导联R波切迹及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出现率。结果显示:3个下壁导联均有R波切迹的出现率及至少1个下壁导联有R波切迹伴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出现率:Ⅰ组为30%、40%,Ⅱ组为1%、2.6%,Ⅲ组为2%、0%,组间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意义(P相似文献   

12.
200803 正常人及冠心病患者的高频心电图胡文尧等四川医学4(5):267,1983 正常人99例,高频心电图的特征:三个最大肢导联和V_4、V_5、V_6导联中,QRS波大多光滑无切迹。完全无切迹者占73.7%,1~2个切迹者占18.2%,总数在3个切迹以上者仅占8.1%,切迹数平均为0.66±1.73个,冠心病患者62例,QRS波出现切迹较多,切迹数3个以上者占72.6%;1~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32岁,临床诊断:围产期心肌病。 aVF导联,可见三种形态之QRS波群。第一种为R型(R_(1、6、7)),其前有一窦性P波,P—R=0.20s,为正常窦性下传心搏。第二种QRS形态为rs型,r波顶部有一切迹,其前也有一窦性P波,组“P—R”间期缩短为0.18s,房率、室率相等且均慢于后面正常窦性心搏。第三种QRS形态为RS型,R波升支有切迹,形态介于前二种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8岁。因先天性多指畸形入院,拟行手术治疗,术前给予常规心电图检查(图1)。心电图特征:窦性心律,心率为76次/min。P R间期0.14s,Q T间期0.36s,QRS时间0.08s,电轴+120°,V2、V3导联T波有一明显切迹,心电图诊断:窦性心律,心电图正常。图1T波切迹讨论T波为心室复极波,正常T波形态前肢长、后肢短,顶点靠近后肢,正向T波的前支缓后支陡。本例心电图除V2、V3导联外,均符合此标准,且光滑,无切迹无顿挫。V2、V3导联属于右胸导联,右胸导联第一峰代表左室复极,第二峰代表右室复极,儿童以右室占优势,故V2、V3导联T波可有明显双峰,此双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以及双源CT精确判定室间隔起搏部位,分析体表心电图变化特征。方法 57例植入起搏器患者,术中经DSA图像定位提示起搏导线植入右室间隔部,术后行双源CT确定导线精确位置,分析明确植入到室间隔不同部位及游离壁的起搏心电图特征。结果游离壁12例(21.1%);间隔45例(78.9%)。游离壁起搏的QRS波时限显著宽于高位间隔起搏(150±15 ms vs 121±26 ms,P<0.05);高位间隔起搏Ⅲ导联R波振幅(RⅢ)明显大于低位间隔起搏(1.10±0.55 mV vs-0.27±0.12 mV,P<0.05);高位间隔起搏者44.4%Ⅰ导联出现q波或QS,中位间隔36.8%,低位和游离壁均为0;代表游离壁起搏的肢体导联切迹发生率没有明显差异。结论室间隔起搏心电图往往表现为窄QRS波,I导联形态多变,高位间隔起搏时RⅢ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完全性左未支阻滞(CLBBB)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心电图特征方法分析430例AMI中出现CLBBB的QRS形态改变以及ST—T变化。结果430例中9例伴CLBBB,其中5例出现AMI的QRS形态特征性的变化。结论AMI伴CLBBB时,Rv5上升支可出现切迹、顿挫;前侧壁梗死时,Rv5可出现rS或RS型,S波切迹;Rv6,7急转为R波,此外V1-V4导联可出现振幅递减现象。  相似文献   

17.
心阻抗血流图是近10余年新发展起来的一项反映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无创伤检查方法。我们对100例健康人进行了心阻抗图微分波各项测定,下面报告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并简要分析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钩形R波(29)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学者发现,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心电图下壁肢体导联R波升支或顶峰常出现明显切迹,使R波形如钩状(伴或不伴有右束支阻滞),并形象地将其称为"钩形R波"(Crochetage on R wave).  相似文献   

19.
39份心音图和心尖搏动图均选自临床上典型的二尖瓣狭窄患者,另有4名正常人作对照。利用心电图和心音图测量Q—S_1间期。以心尖搏动图升支起点到升支切迹的垂直距离除以全波高度,求得“切迹比率”。心房纤颤患者则连续测量5个心动周期,取平均数。个别心尖搏动图上的升支切迹不易辨认,此时,从心音图上S_1二尖辨成分引一条垂线,与心尖博动图相交的那一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诊断完全性左束枝阻滞患者的心肌梗塞存在争议。我们选择了15例CLBBB的心肌梗塞患者和20例无心肌梗塞的CLBBB患者的心电图进行了比较,结果以下指标有高度特异性(75%~100%)和阳性预检值(64%~100%):Ⅰ.aVL、V_5或V_6的Q波;V_3—V_5的S波升支切迹:和原发性ST-T改变。但其敏感性较低(26.7%~60%),限制了临床效能;然而,经组合后的标准,即3个指标中只要一个指标阳性的敏感性就大为提高(100%),其特异性(70%)和阳性预检值(71%)亦高。因此,提示以上任一指标的阳性就为CLBBB患者的心肌梗塞的心电图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