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脑梗死发生及其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根据颈动脉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将100例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A组 )和脑梗死无斑块组(B组),每组50例.另选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Hcy,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脑梗死无斑块组及对照组Hcy水平变化,记录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吸烟、血脂、糖尿病等,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比较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和脑梗死无斑块组内膜中层厚度.结果 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的血Hcy水平为(33.80±16.70)μmol/L,高于脑梗死无斑块组(17.39±6.60)μmol/L和对照组(10.74±14.58)μmol/L(P<0.01).脑梗死无斑块组与对照组Hcy水平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为(0.77 mm±0.25 mm),较脑梗死无斑块组颈动脉IMT(0.58 mm±0.29 mm)明显增厚(P<0.01).结论 高Hcy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颈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128例,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长多态性技术检测MTHFR基因多态性。应用彩色超声心动仪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简称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比较两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MTHFR基因多态性。结果斑块组TT基因型(35.8%比17.0%)及T等位基因频率(58.6%比40.4%)均显著高于无斑块组(P<0.05)。斑块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22.42±11.04μmol/L比17.89±5.96μmol/L,P<0.05)。各组内MTHFR 677TT纯合子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均显著高于CT型和CC型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校正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等危险因素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仍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160(95%CI 1.034~1.301),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是脑梗死患...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对临床急性脑梗塞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诊断为急性脑梗塞的122例患者为脑梗塞组,另选择同期入院健康体检的122例非急性脑梗死患者为非脑梗死组。比较两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位置及hsCRP水平,并分析不同IMT厚度及斑块类型与hsCRP水平的关系。结果:与非脑梗死组比较,脑梗死组IMT增厚(1.6%比19.7%)、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5.6%比69.7%)、不稳定斑块比例(8.2%比60.7%)明显升高(P均=0.001);在脑梗死患者中,与IMT正常患者比较,IMT增厚和IMT斑块形成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4.7±1.6)mg/L比(8.5±2.5)mg/L比(12.6±3.9)mg/L],且IMT斑块形成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IMT增厚者(P均=0.001);不稳定斑块患者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患者[(13.7±2.7)mg/L比(9.1±2.1)mg/L,P=0.001]。结论:于脑梗塞组和非脑梗死组,与IMT正常患者比较,IMT增厚和IMT斑块形成患者hsCRP水平明显升高,不稳定斑块患者hsCRP水平又明显高于稳定斑块患者,hsCRP可作为临床颈动脉硬化和急性脑梗塞风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探讨Hcy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3月1日至2014年10月30日于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路桥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其血浆Hcy水平分为普通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组(Hcy10μmol/L,普通高血压组,n=138)、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组(Hcy≥10μmol/L,H型高血压组,n=256);选择同期医院健康体检人群为对照组(n=146)。检测各组受试者血生化和Hcy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各组受试者颈动脉IMT,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血浆Hcy水平与IMT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升高,颈动脉IMT增厚,H型高血压组升高更为显著[Hcy:H型高血压组:(22.5±3.3)比普通高血压组(9.4±1.5)比对照组(8.3±1.4)μmol/L;IMT:H型高血压组(1.38±0.14)比普通高血压组(1.16±0.15)比对照组(0.63±0.20)mm;均P0.05]。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浆Hcy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464,P0.05),H型高血压组相关性更大(r=0.576,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浆Hcy是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B=0.004,P0.01)。血浆Hcy每升高10μmol/L,颈动脉IMT增厚0.04mm。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是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影响因素。H型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更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方法选择327例发病时间≤7 d、首次发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264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63例。采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综合评估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斑块性质。并根据超声结果将患者分为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晨起空腹血浆Hcy浓度。分析血浆Hcy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结果①327例患者中,99例为IMT正常,40例为IMT增厚,188例为粥样斑块形成。在188例斑块形成的患者中,易损斑块组82例,非易损斑块组106例。②IMT正常组、IMT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的血浆Hcy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3.6、22.3、28.6μmol/L,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的发生率分别为40.4%(40/99)、70.0%(28/40)、75.5%(142/188)。除IMT增厚组与斑块形成组间HHcy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3组间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易损斑块组血浆Hcy浓度和HHcy发生率分别为28.9μmol/L和82.9%,高于非易损斑块组的23.4μmol/L和6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浓度增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4,95%CI:1.04~1.25)结论随着血浆Hcy水平的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之升高。HHcy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脑梗死发病危险性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发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200例脑梗死患者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叶酸、维生素B12和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等指标,并与100例健康对照者相比较。结果脑梗死组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高于对照组(18.54±6.28μmol/L比10.35±3.64μmol/L,P<0.001);脑梗死组叶酸与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4.62±2.48μg/L、246.4±86.2ng/L)低于对照组(分别为8.36±1.58μg/L、348.3±58.4ng/L,P<0.001)。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检验发现同型半胱氨酸为脑梗死的独立致病因素。脑梗死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欧洲脑卒中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684,P<0.001),即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正相关。脑梗死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血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呈负相关(r=-0.448,P<0.001;r=-0.264,P<0.01)。结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增加了脑梗死的发病危险性,并可加重其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宁世金  吴月娟  彭富 《内科》2014,(2):143-144,139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与脑梗死的相关性,为脑梗死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0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在我院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依NIHSS评分再分轻、中、重度脑功能缺损组,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研究对象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19.01±2.31)μmol/L、对照组为(11.23±2.91)μmol/L,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中、重度脑功能缺损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4.82±3.22)μmol/L、(18.21±3.14)μmol/L、(23.99±4.05)μmol/L,不同脑功能缺损程度组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生、发展相关,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浓度测定对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选择脑梗死患者181例,根据颈动脉超声检查分为无斑块组59例,稳定斑块组48例,易损斑块组74例。检测血清尿酸水平,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性质。结果易损斑块组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396.26±126.84)μmol/L vs(353.75±126.25)μmol/L,(325.77±94.08)μmol/L,P<0.05]。血清尿酸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TG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P<0.01)。血清尿酸是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06,95%CI:1.0021.101,P=0.002)。结论血清尿酸是脑梗死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是易损斑块形成的可能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脂联素、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水平变化及对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颈动脉是否有斑块筛选该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接诊的ACI患者114例。根据斑块稳定性分为稳定斑块组(62例)和不稳定斑块组(52例)。比较所有两组患者血清Hcy水平、脂联素含量和MMP-9水平。结果稳定斑块组患者Hcy水平和MMP-9水平分别为(15.34±3.55)μmol/L、(274.39±117.34)ng/ml,均明显低于不稳定斑块组(23.56±4.52)μmol/L、(534.59±147.33)ng/ml。而稳定斑块组患者脂联素含量〔(14.38±1.79)mg/L〕明显高于不稳定斑块组〔(7.34±0.68)mg/L〕(均P<0.05)。斑块稳定性与Hcy、MMP-9水平呈负相关,与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r=-0.835,-0.745,0.731,均P<0.05)。结论 ACI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Hcy水平、脂联素含量及MMP-9水平相关。当ACI患者血清内Hcy水平和MMP-9水平低、脂联素含量高表示颈动脉斑块稳定性越高,反之稳定性越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及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23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按中国缺血性卒中亚型分型、神经功能缺失程度(NIHSS评分)进行分组,将各亚组之间以及与179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18.07±10.23μmol/L比7.40±3.48μmol/L,t=16.86,P<0.001);轻、中、重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分别为16.76±6.37、20.41±6.01、24.48±6.29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在脑梗死急性期升高,与脑梗死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但在不同病因和发病机制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