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总结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危重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经验。方法 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6例危重冠心病患者在PCI术中使用ECMO辅助,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调查患者基本情况、辅助原因、辅助时间、并发症及预后。结果 6例患者均在ECMO辅助下顺利完成PCI术,辅助时间34~96 min,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平均动脉压(MAP)70~90mm Hg,术中未出现心室颤动、呼吸心搏骤停、心脏压塞等PCI术中严重并发症。6例患者分别置入支架2~4枚。1例患者因肾功能不全于PCI术毕通过ECMO管路连接超滤器行改良超滤以预防对比剂肾病。所有患者术后均顺利停机并撤除ECMO,术后1~3 d心力衰竭的症状得到控制,可平卧,无心绞痛发作。1例患者术前合并肺部感染,因感染加重于术后1个月死亡,其余5例患者康复出院。结论 ECMO可以为危重PCI患者提供有效支持治疗,但需充分评估病情,及时适度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诊断性冠状动脉造影获得的SYNTAX评分,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入选在发病后12h内行PCI治疗的397例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单纯冠状动脉病变心脏外科与介入治疗狭窄冠状动脉研究(Synergy between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with TAXUS and cardiac surgery,SYNTAX)评分的中位数,将患者分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作为无复流的判断标准。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YNTAX评分与急诊PCI后无复流现象的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后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患者共79例(19.9%),其中SYNTAX评分高分组无复流发生率显著高于低分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OR=2.46,95%CI=1.72~3.41;P〈0.001)、入院前服用β阻滞剂(OR=0.62,95%CI=0.41~0.92;P=0.021)、术前Killip分级(4级,OR=3.78,95%CI=2.14~6.48;P〈0.001)、再灌注时间(≥2h,OR=1.37,95%CI=1.02~1.79;P=0.036)、及SYNTAX评分≥15.75(OR=1.16,95%CI=1.01~2.45;P〈0.001)是直接PCI术无复流现象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STEMI患者急诊PCI前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获得的SYNTAX评分对于预测STEMI患者PCI后无复流现象并进行危险分层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探讨左西孟旦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因左心功能不全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患者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4月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患者术后因左心功能不全应用IABP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应用“左西孟旦”为分组变量建立倾向匹配44对病例资料,比较两组术后住院时间,呼吸机应用时间,IABP应用时间,急性肾损伤(AKI)发生及术后30天内死亡等预后差异,通过二分类法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左西孟旦可以缩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因左心功能不全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在呼吸机应用时间(36.7±.32.3 vs 55.6±.37.8,p=0.014 ),IABP应用时间(7.73±5.8 vs 10.5±5.8,p=0.028),ICU住院时间(92.5±59.7 vs 115.5±43.1,p= 0.041)上有统计学差异。术后30天内全因死亡率(5(11.4%) vs 4(9.1%),P=1.000无统计学差异。该类患者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术前糖尿病(OR 2.242 95%CI:0.972~5.287)、LVEF<40% (OR 2.571 95% CI:0.980~6.740)、CPB >3h ( OR 1.874 95% CI:1.238~5.597) (P<0.05);同时左西孟旦应用属于保护性因素:(OR0.275 95%CI:0.112~0.675), (P<0.05。结论 左西孟旦可以缩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因左心功能不全主动脉球囊反搏患者呼吸机应用时间、IABP应用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并对肾功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并不减少术后30天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我院成人心胸外科术后患者应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治疗的临床资料,总结ECMO治疗经验及其相关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术后因心肺功能不全行ECMO治疗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年龄64.5±8.9岁。瓣膜手术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瓣膜合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5例,主动脉手术3例,食管手术3例。19例行静脉-动脉ECMO,4例行静脉-静脉ECMO。结果 ECMO辅助时间106~245h,平均(167±39)h。13例患者顺利撤除ECMO(脱机率56.5%),康复出院9例(39.1%),10例患者不能脱机或放弃治疗而死亡,撤机后院内死亡4例。死亡原因包括感染,继发性多器官功能衰竭,脑梗塞等。ECMO治疗相关并发症发生率82.6%(19/23),出血和肾功能不全是最常见的并发症。结论 ECMO对于心胸外科术后循环呼吸功能衰竭患者是一种重要的支持治疗手段,积极预防治疗并发症,对每个病人进行个体化治疗,精细化管理是提高ECMO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冠状动脉内介入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对CD41水平的影响。方法 测定32例行PCI的患者及26例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2h的分化群(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antigen,CD)41水平。结果 CD41水平在PCI后2h显著高于术前(89%±8%与84%±10%),而在仅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CD41水平无明显变化(74%±18%与82%±14%)。结论 PCI可促进血小板激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急诊入院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胸痛胸闷入急诊科诊断为ACS后由急诊科转入心内科或心内科重症病房(CCU)的15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出院后1个月内是否死亡分成存活组(n=134)与死亡组(n=20),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急诊入院ACS病人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果 与存活组比,死亡组病人年龄明显较大(76.0±11.3 vs.62.5±10.3 岁;P < 0.05),合并糖尿病的比例较存活组明显增加(35% vs. 18.7%;P < 0.05);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存活组(5.0±5.3 vs.12.3±6.0天,P < 0.05);死亡组胸痛就诊时间显著长于存活组(12.3±6.0 vs.5.0±5.3天,P < 0.05)。死亡组舒张压水平较存活组显著下降(P<0.05),死亡组心率较存活组心率增快(P<0.05),死亡组BNP水平及cTnI最高值均较存活组增加。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OR:95%CI, 1.134: 1.061-1.212, P <0.001);院前心脏骤停(OR:95%CI, 8.946: 1.607-49.815, P =0.012);舒张压(OR:95%CI, 0.965: 0.938-0.994, P = 0.016);心率(OR:95%CI, 1.049:1.020-1.079, P=0.001);胸痛就诊时间(OR:95%CI, 1.023: 1.002-1.045, P =0.032)是影响急诊入院ACS病人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结论:年龄较大、院前心脏骤停、胸痛延误时间较长、舒张压、心率均是影响急诊入院ACS病人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慢血流事件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CI治疗的ACS病人95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59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36例,依据其是否发生慢血流事件分为慢血流组(n=32)和血流正常组(n=63)。比较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及尿素氮(BUN)、肌酐(SCr)和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慢血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的年龄、糖尿病史、高血脂、吸烟史及D-dimer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OR=3.618,95%CI:1.337~7.522)、糖尿病史(OR=4.781,95%CI:1.405~7.724)、高血脂(OR=5.026,95%CI:1.520~9.875)、吸烟史(OR=5.155,95%CI:1.596~10.337)和D-dimer(OR=5.547,95%CI:1.662~11.347)与PCI术后慢血流事件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年龄、糖尿病史、高血脂、吸烟史和D-dimer是PCI术后慢血流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讨论主动脉球囊反搏术(IABP)辅助治疗重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30 d死亡的影响因素。方法入选2014年10月~2017年5月于青岛市市立医院行IABP的重症ACS患者239例,其中女性70例(19.3%),根据30 d生存情况,分为30 d存活组198例,30 d死亡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该人群3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与30天存活组相比,30 d死亡组患者中女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源性休克、单纯药物保守治疗患者所占比例更高,心率更快(P均0.05),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治疗、预置入IABP患者所占比例较低(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OR=0.28,95%CI:0.08~0.94,P=0.039)是IABP辅助重症ACS患者30 d死亡的保护因素,女性(OR=2.45,95%CI:1.01~5.92,P=0.047)、心源性休克(OR=7.86,95%CI:2.83~21.81,P0.001)是IABP辅助重症ACS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PCI是IABP辅助重症ACS患者的30 d死亡的保护因素。女性、心源性休克是IABP辅助重症ACS患者30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支持在治疗过程中,尤其是对女性患者,应积极纠正心源性休克并尽可能选择PCI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次血运重建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入选2004年1月至2015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行PCI治疗、年龄≥60岁的患者315例,年龄60~96(72.89±7.80)岁,中位随访时间为62个月。根据部位不同将所有再次血运重建患者分为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target lesion repeat revascularization,TLR)组和非靶病变血运重(non-target lesion revascularization,non-TLR)组,分别与未发生再次血运重建组比较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所有入选患者中共104例(33.0%)发生再次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其中TLR组和non-TLR组分别为32例(10.2%)和72例(22.9%)。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OR 4.560,95%CI 1.935~10.745,P=0.001)和平均置入支架总数(OR 1.549,95%CI 1.049~2.288,P=0.028)与TLR相关,年龄(OR 0.941,95%CI 0.904~0.979,P=0.00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降幅(OR 2.512,95%CI 1.562~3.987,P0.001)、分叉病变比例(OR 2.238,95%CI 1.197~4.173,P=0.014)和残余病变SYNTAX积分(rSS)(OR 1.068,95%CI 1.019~1.109,P=0.004)是non-TL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和支架置入数是老年患者PCI术后TLR的相关危险因素,平均年龄小,LDL-C降幅小、分叉病变和rSS偏高与老年患者PCI术后non-TLR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改良止血法与标准桡动脉压迫法减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后桡动脉闭塞(radial artery occlusion,RAO)发生的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5月至2018年11月佛山市中医院经桡动脉PCI治疗的ACS患者300例:术后通过标准桡动脉压迫(n=150)或改良止血法(n=150)进行桡动脉止血。记录了介入结束时激活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并通过反向Barbeau测验评估24 h内的鞘管去除情况。结果标准桡动脉压迫组的RAO发病率明显高于改良止血法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24/150)vs. 5.3%(8/150),P=0.003]。RAO的单变量预测因素是改良止血法(OR=0.30,95%CI:0.13~0.68,P=0.004),高脂血症(OR=0.46,95%CI:0.21~0.98,P=0.04),目前吸烟史(OR=2.65,95%CI:1.21~5.8,P=0.015)和手术时间长(OR=1.03,95%CI:1.01~1.05,P=0.003)。事件结束时ACT和RAO之间没有关联(OR=1.00,95%CI:0.9~1.01,P=1.00)。校正协变量后,与标准桡动脉压迫比较,改良止血法将RAO的风险减少了70%(OR=0.30,95%CI:0.12~0.77,P=0.12)。模型区分能力的c统计量的值是0.79(95%CI:0.71~0.86,P0.001)。逆处理概率加权分析显示改良止血法是减少RAO的一种独立的预测因素(OR=0.38,95%CI:0.15~0.95,P=0.039)。结论改良止血法对预防ACS患者早期RAO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