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病率明显升高,尽管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应用改善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经过20多年来的临床研究,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地位已获得充分肯定,但在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实际应用中仍远未达到预期的临床效果,如何充分有效的阻止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心室重构和预防心原性猝死,仍是困扰临床治疗的难题。  相似文献   

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一个常见临床综合征,预后差,病死率高,需长期药物治疗,目前β受体阻滞剂已成为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础药物.我院2003年4月-2004年4月收治10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使用倍他乐克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神经激素异常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生理密切相关。改善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的成功方法主要是阻断神经激素系统的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拮抗剂和阻断剂显著改善了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心力衰竭时过量分泌的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可能加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病理进程。精氨酸血管加压素受体拮抗剂阻断精氨酸血管加压素的作用,是一种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新方法,可能使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4.
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左旋卡尼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一致的心衰标准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左旋卡尼汀治疗2周.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功能检查方面,每搏输出量、每分排血量、心脏指数、左室舒张早晚期最大血流速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EF),治疗组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左旋卡尼汀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是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安全而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充血性心力衰竭是许多心脏病患者共同的最终转归。随着社会的老龄化,其发病率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死亡率甚高。其原因主要是进行性泵衰竭和心性猝死。因此探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效药物已日益被临床医师所重视。自1994年以来,作者采用参麦注射液与辅酶Q10合用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32例,以此作为治疗组;并随机选用常规综合治疗3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较理想。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所有病例均为急诊科或内科病房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诊断均符合文献[1]判断标准。心功能分级按NYH…  相似文献   

6.
托伐普坦(Tolvaptan)是一种口服的精氨酸加压素(AVP)V2受体拮抗剂.已有临床试验验证了其在心力衰竭和低钠治疗中的有效性[1].我们在常规心力衰竭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托伐普坦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临床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取在我科住院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88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包括强心甙、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利尿剂、硝酸酯类等,对既往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患者应至少停用药物2周以上,控制诱发因素病情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7.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与心功能的关系代政学李兰荪贾国良(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心内科西安710032)关键词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律失常心脏功能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容易合并各种心律失常。西京医院自1993年~1995年收治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联合使用多巴胺与硝普钠治疗伴低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08年10月—2011年7月我院收治的36例伴低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首先给予多巴胺提升血压至90/60mmHg以上,随后小剂量静脉应用硝普钠,随时根据血压和心率的情况调节多巴胺的用量,并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结果 34例患者血压控制良好,28例患者心功能恢复到Ⅱ或Ⅲ级,2例无效,治疗有效率为82.35%。结论硝普钠与多巴胺联合使用,既提高了硝普钠的应用安全性,又提高了治疗效果,是治疗伴低血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贫血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是常见的,发病率从4%到55%不等。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血液稀释、营养不良、肾功能不全、炎症性免疫激活等因素有关。贫血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并被认为是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因子。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和静脉铁剂成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性贫血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0.
充血性心力衰竭(14)心力衰竭与起搏器治疗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孙瑞龙临床所见心力衰竭绝大多数是低心输出量的心力衰竭,治疗目标是增加心输出量。心脏起搏器主要应用于心率缓慢型心律失常,保持某种合理...  相似文献   

11.
贫血在心力衰竭患者中有很高的发生率,其发病机制与血液稀释、铁缺乏、营养不良、慢性肾脏疾病、炎症性免疫激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的应用等因素有关。贫血与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预后密切相关,并被认为是心力衰竭患者临床预后不良的独立因子。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成为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性贫血的新靶点,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1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临床常见的疾病,长期以来认为,休息是防止心力衰竭加重的重要措施。随着运动心脏病学的发展,新近的研究发现,适当运动可以改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并且改善预后。本文观察运动疗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及其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持续静脉速尿并多巴胺微量泵入在老年危重心衰患者中的应用;洛丁新和螺内酯联用治疗老年心力衰竭的疗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65例临床分析;辛伐他汀在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中对心功能及C反应蛋白的影响;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远期疗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心衰方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心衰方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西医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衰计分、心功能等级和中医证候积分的改变.结果 治疗组在心衰计分总有效率为93.3%,心功能等级总有效率为96.7%,中医证候积分总有效率为93.3%,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心衰方治疗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研究培土养心汤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总共80例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使用常规西药联合培土养心汤进行治疗,培土养心汤的药方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加减,对照组只使用常规西药进行治疗,一个疗程以后观察观察两组患者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相关症状的缓解情况,统计实验数据。结果在使用常规西药与培土养心汤的观察组的4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15例,有效的为23例,无效的有2例,总有效率95.00%;在使用常规西药的对照组的40例患者中,治愈的有11例,有效的为22例,无效的有7例,总有效率82.50%,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两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可以得出使用常规西药联合培土养心汤的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比只使用常规西药的对照组的治疗效果好,培土养心汤辅助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具有不错的疗效。结论中医辨证施治可以运用到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面,运用培土养心汤配合常规西药能得到比单用常规西药更好的治疗效果,培土养心汤治疗老年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益气活血利水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不同治疗效果。方法 :将 5 7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治疗组 ) 3 0例和西医治疗组 2 7例 ,两组均以 2 1d为一疗程 ,1个疗程后对病人心功能、水肿、呼吸困难、心律(率 )、肝脏大小、食欲、精神等变化进行组间分析。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7.
异舒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异舒吉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观察张守林,严庆峰,刘德新,刘步珍我院应用二硝酸异山梨醇的静脉制剂──异舒吉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并与硝酸甘油静脉制剂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旨在探讨异舒吉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1对象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益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将49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2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中药益心汤治疗.结果 治疗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9.2%(P<0.01).结论 益心汤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9.
辅酶Q_(10)通过参与细胞的氧化磷酸化及ATP生成的过程,具有代谢性强心作用。利用辅酶Q_(10)治疗多种心脏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已有研究,但是,应用辅酶Q_(10)治疗慢性克山病所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尚无报道,本文对16例慢型克山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了辅酶Q_(10)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总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观察对象16例患者均根据克山病地区居住史、临床表现、X线及超声心动图等多项检查而诊断为慢型克山病病人,年龄36至68岁(平均年龄52岁)男11例,女5例,其中心功能(NYHA分级)  相似文献   

20.
充血性心力衰竭(16)洋地黄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的临床再评价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徐成斌吴彦1洋地黄治疗窦性心律慢性心力衰竭的争议200年前WiliamWithering开始使用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从此,洋地黄在治疗心力衰竭和抗心律失常中得到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