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排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在评价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2例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人选,分别用16排CT造影方法(CTA)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CAG)评价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以CAG为标准计算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结果:CTA能评价所有627个冠状动脉节段中的546个(87%)。在该546个冠状动脉节段中,CTA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分别是94%、95%、82%和99%;CTA对冠状动脉左主干及其近中段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和NPV均高于冠状动脉远段和分支血管。结论:CTA能较准确地评价胸痛疑似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尤其是近、中段)的病变情况。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临床上诊断冠心病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方法是无创冠状动脉CT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和有创的冠状动脉造影(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ICA)。但二者仅能提供冠状动脉病变的解剖学信息,不能进行功能学评价。而临床上对冠状动脉病变的功能学评估(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导致心肌缺血)决定了病变(特别是临界病  相似文献   

3.
16排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4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并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CTA能显示所有主要的冠状动脉分支及节段,以CAG为金标准,CTA发现76支主干支有病变,其中67支病变部位与CAG一致;75支畅通程度一致.118个节段血管有病变,其中96段病变部位与CAG一致;321段畅通程度一致.CTA检查冠状动脉主干支的敏感性为84.8%,特异性为89.3%,阳性预测值(PPVS)为88.2%,阴性预测值(NPVS)为86.2%. 结论:CTA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较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测量心外膜脂肪(EAT)厚度及CT值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可疑冠心病收入院的患者,住院期间行冠状动脉CT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明确冠心病者194例为冠心病组,冠状动脉未见异常63例为对照组。结果:冠心病组EAT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CT值明显降低(P0.05)。(2)在冠心病患者中,中度病变组(10Gensini积分≤40)EAT厚度高于轻度病变(Gensini积分≤10)及重度病变组(Gensini积分40), CT值低于轻度及重度病变组(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EAT厚度及CT值与是否冠心病具有相关性;Gensini评分与EAT厚度及CT值均相关。结论:CT测量EAT指标与冠心病的发生及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16排螺旋CT评估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对冠状动脉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对 40例冠心病病人进行16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CTA)并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 (CAG)结果进行比较。结果:CTA能显示所有主要的冠状动脉分支及节段,以 CAG为金标准,CTA发现76支主干支有病变,其中67支病变部位与CAG一致;75 支畅通程度一致。118个节段血管有病变,其中96段病变部位与CAG一致;321段畅通程度一致。CTA检查冠状动脉主干支的敏感性为84.8%,特异性为89.3%,阳性预测值(PPVS)为88.2%,阴性预测值(NPVS)为86.2%。结论:CTA是诊断冠状动脉病变较可靠的无创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诊断合并肺部感染的老年冠心病病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接受诊治的120例老年冠心病合并肺部感染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人均经冠状动脉造影术(CAG)、临床表现等相关检查确诊为冠心病,并接受双源CT冠状动脉CTA扫描检查。对冠状动脉CTA相关图像质量、血管病变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双源CT冠状动脉CTA检查结果显示,120例病人均伴有肺部感染症状;CTA图像质量1级84例(70.0%),2级20例(16.7%),3级13例(10.8%),4级3例(2.5%);120例病人中,左冠状动脉优势型11例,右冠状动脉优势型89例,均衡型20例;产生冠状动脉斑块病人主要表现为混合斑,管腔的狭窄程度主要表现为重度狭窄; 15例(12.5%)轻度狭窄,39例(32.5%)中度狭窄,66例(55.0%)重度狭窄;44例(36.7%)主要病变血管为右冠状动脉回旋支(LAD),72例(60.0%)主要病变血管为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4例(3.3%)主要病变血管为左冠状动脉回旋支(LCX)。结论肺部感染易导致冠心病病人症状加重,而采用双源CT冠状动脉CTA能显著减少肺部感染对临床诊断、图像质量的不利影响,为老年冠心病病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光电容积脉搏波(PPG)特征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8~11月解放军总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冠心病患者226例,按CAG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55例、双支病变组74例和多支病变组97例。采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行PPG检测,提取硬化指数(SI)、主峰时间(CT)、标准化主峰时间(NCT)和主峰时间比(CTR)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479±0.819)m/s vs (6.692±1.051)m/s vs (6.943±1.096)m/s,P=0.024];3组CT、NCT和CT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162,P=0.015)。结论 PPG特征参数SI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可能对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老年冠状动脉疾病(CAD)患者血清Wnt(wingless type protein)-1水平,探讨Wnt-1与炫速双源CT造影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和形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5月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且年龄大于60岁的疑似冠心病患者371例,行炫速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术,按管腔狭窄程度分组,≤50%为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50%为严重狭窄病变,根据冠状动脉斑块钙化情况分为非钙化斑块,钙化斑块和混合斑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Wnt-1水平。结果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血清Wnt-1水平明显高于非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组(132.52±40.48)vs.(98.39±28.23)ng/m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Wnt-1水平是预测严重冠状动脉病变的独立预测因子(OR=1.56,95%CI:1.24~2.03,P=0.003)。并且冠状动脉钙化组血清Wnt-1水平(135.56±38.82)ng/ml显著高于非冠状动脉钙化组(96.75±29.13)ng/ml和混合斑块组(102.62±34.64)ng/ml(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Wnt-1水平是预测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预测因子(OR=2.07,95%CI:1.53~2.85,P0.001)。结论血清Wnt-1水平显著与冠状动脉CT造影老年血管斑块严重程度和钙化密切相关。Wnt在老年冠状动脉疾病中的病理生理机制需要进一步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孤立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的不同临床特征。方法从1900例冠状动脉CT检查中连续选择明确诊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95例,根据CT结果将患者冠状动脉病变分为孤立性病变(孤立组,61例)和弥漫性病变(弥漫组,34例),比较2组临床特征、CT积分和预后情况。结果与孤立组比较,弥漫组患者年龄更大,高血压、糖尿病、外周血管病、陈旧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的比例更高(P0.05,P0.01);弥漫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积分、病变节段积分、3支病变积分、左主干病变积分、钙化积分均明显增高(P0.05,P0.01)。随访期间,弥漫组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孤立组(P0.05)。结论以孤立性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区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可作为临床判定病情和评估治疗效果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老年冠心病诊断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老年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460例疑诊老年冠心病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脉成像,2周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进行对比,对64排螺旋CT显示的冠状动脉主支及其主要分支情况进行分级评估.结果 460例患者4255支冠状动脉中,显示病变868支,其中781支与CAG结果 吻合,60支64排螺旋CT诊断狭窄而CAG显示正常,另外有2例CAG确诊存在病变而在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未能显示,2种检查方法 在发现冠状动脉疾病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显示病变程度上,共781支病变在程度上与CAG结果 吻合,准确性为89.98%.结论 64排螺旋CT显示冠脉病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对病变的程度评估较为准确,适合用于临床怀疑冠心病的老年患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对存在胸痛症状的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临床纳入该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住院收治存在胸痛症状的T2DM患者60例(研究组),同时纳入存在胸痛症状非T2DM患者60例作为研究的对照(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胸部DSCT检查,分析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等情况。结果研究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明显多于对照组,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亦明显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胸痛症状T2DM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较非T2DM患者更为严重,且病变的范围更广。而通过DSCT检查,能够有效显示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以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以作为存在胸痛症状T2DM患者的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在冠状动脉造影方面的诊断价值。方法58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分别对左主干、左前降支、回旋支和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的重建图像行影像学评价,所有患者均行常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作为对照。结果58例患者共757(87.0%)节段的冠状动脉(血管直径≥1.5 mm)成像,638节段(84.3%)可用于多层螺旋CT和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冠状动脉造影共发现狭窄101节段,多层螺旋CT发现狭窄104节段,多层螺旋CT对冠状动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为86.1%,特异性为96.8%。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可作为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一种无创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管壁形成粥样斑块造成血管腔狭窄所致的心脏病变.CT检测的钙化与组织学上的钙化和管腔狭窄强烈相关,钙化积分能预测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可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钙化及狭窄程度的定量判定[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TA)与血管内超声(IVUS)诊断冠状动脉钙化病变的效果。方法:选择经我院临床诊断为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CTA、IVUS检查,观察冠状动脉斑块特征、不同类型斑块CT值,以血管内超声为对照,评估冠状动脉CTA诊断效果。结果:两种检测方法在斑块面积、斑块负荷、管腔面积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钙化斑块CT值明显高于纤维斑块和脂质斑块[(725.68±68.42)Hu比(58.12±7.05)Hu、(60.21±6.78)Hu,P均<0.01];冠状动脉CTA诊断钙化斑块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92.86%、92.86%、81.25%、97.50%。结论: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定性定量检测中,具有较高的诊断效果,可以作为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定性、定量分析斑块钙化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准确性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后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224例,共375处明显狭窄病变,其中234处为钙化病变。比较斑块不同钙化程度、钙化斑块血管直径、钙化斑块长度和钙化斑块血管分布对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对轻中度钙化斑块和重度钙化斑块,双源CT分别高估管腔狭窄6.8%(P=0.0028)和18.8%(P0.0001),且高估狭窄在重度钙化斑块中更明显(P=0.002)。对血管直径较小和血管直径较大的钙化斑块,双源CT分别高估管腔狭窄7.2%(P=0.0026)和17.1%(P0.0001),且高估狭窄在血管直径较大时更明显(P=0.001)。对不同长度的钙化斑块,双源CT的诊断准确性未见差异(P=0.792)。结论斑块钙化使双源CT高估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且钙化程度重和血管直径较大时更易出现。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56层冠状动脉CT(CTA)在H型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收治的H型高血压患者1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256层冠状动脉CT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冠脉病变诊断金标准,对CTA诊断H型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计算。结果 150例H型高血压患者中,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合并有冠状动脉病变107例,阳性率为71.33%。256层CTA对H型高血压患者冠脉病变的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26%、93.02%、95.33%、97.17%、90.91%,存在3例误诊、4例漏诊,与冠脉造影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729)。结论采用256层冠状动脉CT对H型高血压进行检查,可有效检出冠状动脉病变,具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析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CTA)对2型糖尿病的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于该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及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2型糖尿病患者38例,评价CTA诊断2型糖尿病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CTA能够对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符合率较高,各程度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较高。结论 CTA诊断2型糖尿病可靠且无创,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多层螺旋CT评价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稳定性心绞痛(SAP)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差异。方法连续性入选诊断为ACS及SAP、并于介入治疗前72h内行多层螺旋CT检查的患者45例,将诊断为ACS的31例作为ACS组,诊断为SAP的14例作为SAP组,将ACS组的病变分为罪犯病变和非罪犯病变,SAP组的病变定义为稳定病变;比较冠状动脉病变性质。结果 2组共有60处病变,ACS组40处,SAP组20处;ACS组罪犯病变非钙化斑块和脂质斑块比例明显高于同组非罪犯病变及SAP组的稳定病变(96.8%vs 55.6%vs 20.0%,83.3%vs 40.0%vs 25.0%,P<0.01);ACS组罪犯病变的血管截面积、斑块面积、重构指数、斑块的偏心指数明显高于同组的非罪犯病变及SAP组的稳定病变(P<0.05)。结论多层螺旋CT作为无创的影像学工具,可识别ACS与SAP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病变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CT技术的飞速发展,64排CT以及更先进的CT设备已广泛应用于心血管检查,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已成为冠心病无创性检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对CCTA的研究,已从评价管腔狭窄发展到评价斑块的易损性,从单纯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解剖发展到评价血管功能和病变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意义,从病变的诊断发展到指导治疗决策和预后的评价[1-6]。随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中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74例病人行冠脉造影或冠状动脉16层螺旋CT,并以冠脉病变程度分组,同时检测空腹血尿酸水平.结果:冠状动脉正常组血尿酸水平为(0.32±0.07)μmol/L,冠状动脉一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为(0.37±0.04)μmol/L,冠状动脉双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为(0.44±0.07)μmol/L,冠状动脉三支病变血尿酸水平为(0.46±0.04)μmol/L.轻度病变的病例血尿酸水平为(0.37±0.05)μmol/L,中度病变的病例血尿酸水平为(0.43±0.06)μmol/L,重度病变的病例血尿酸水平为(0.46±0.07)μmol/L,完全闭塞的病例血尿酸水平为(0.20±0.01)μmol/L.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增加,血尿酸水平也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