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红蛋白(Hb)、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骨密度(BMD)、骨代谢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46例T2DM患者,根据BMD进行分组,其中骨质疏松组72例,骨量减少组84例,骨量正常组90例。检测各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Hb、NLR与骨代谢及骨质疏松的相关性。结果 与骨量正常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和骨量减少组女性绝经年限更长,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NLR水平更高,25羟基维生素D[25(OH)D]、股骨颈BMD、腰椎BMD、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Hb水平更低(均P<0.05)。与骨量减少组比较,骨质疏松组女性绝经年限更长,FPG及HbA1c值更高,25(OH)D、股骨颈BMD、腰椎BMD、Hb、CTX及P1NP水平更低(均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Hb与股骨颈BMD、腰椎BMD呈正相关(P<0.001),NLR与股骨颈BMD、腰椎BMD呈负相关(P<0.001)。多因素Logistic...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骨代谢物骨钙素(OC)、Ⅰ型肽原C端肽(CTX-1)、骨源性碱性磷酸酶(BAP)与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12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通过检测BMD值将其分为4组:BMD正常男性、女性组和BMD减低男性、女性组,每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对OC、CTX-1、BAP及BMD进行测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四组患者的年龄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其OC、CTX-1、BAP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且BMD减低组的各项指标均显著低于BMD正常组(P0.05)。在血清各骨代谢指标中,OC、CTX-1、BAP均与骨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血清骨代谢物OC、CTX-1、BAP与老年骨代谢性疾病的BMD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以为骨代谢性疾病的临床诊断、鉴别以及预后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ZOL)联合辛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骨代谢的影响。方法老年T2DM合并OP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年后血磷(P)、血钙(Ca)、碱性磷酸酶(ALP)、血清Ⅰ型胶原C末端肽(s-CTX)、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和骨密度(BMD)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研究组患者TRACP-5b、s-CTX出现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年后研究组患者腰椎L2~L4、左侧股骨颈、股骨粗隆及Ward三角区各部位BMD均出现明显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较治疗前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ZOL联合辛伐他汀在治疗T2DM合并OP患者过程中,能够有效抑制患者骨吸收、促进骨形成,较常规治疗具有更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血清脂联素(APN)与骨密度(BMD)及骨转换生化指标的关系。方法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134例为观察组,老年骨质疏松无骨折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APN、BMD和Ⅰ型胶原β降解产物(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ⅠNP)、骨钙素(OC)、骨碱性磷酸酶(BAP)、25羟基维生素D(25(OH)D3),分析血清APN与BMD、骨转换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及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β-CTX、PⅠNP和BAP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APN、股骨颈BMD、全髋BMD、腰椎BMD、OC和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01);相关分析显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血清APN与全髋BMD、腰椎BMD、OC和25(OH)D3呈正相关(r=0.426、0.478、0.457、0.412,P<0.05),APN与β-CTX、PⅠNP和BAP呈负相关(r=-0.542、-0.389、-0.366,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APN、全髋BMD、腰椎BMD、OC和25(OH)D3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保护因素(P<0.05),β-CTX、PⅠNP和BAP为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血清APN与BMD和骨转换生化指标有密切关系,可作为反映其骨代谢状态的新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老年妇女冠心病与骨质疏松在骨代谢及血黏稠度的相关性,并探讨应用金天格联合苯扎贝特对其影响.方法 老年女性冠心病患者150例,其中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者82例,单纯冠心病患者68例,另选取80例老年女性单纯骨质疏松患者.检测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BMD)、骨代谢指标、血黏度相关指标及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结果 治疗后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组Ca2+水平、血清骨钙素(OC)水平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和冠心病组,β-特殊序列(CTX)水平、血清骨硬化蛋白(SCL)水平显著低于骨质疏松组和冠心病组(P<0.05).治疗后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组腰椎、股骨粗隆和股骨颈BMD水平显著高于骨质疏松组和冠心病组(P<0.05).治疗后,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组血细胞比容、血浆比黏度、低切变率下全血黏度和高切变率下全血黏度水平明显低于骨质疏松组和冠心病组(P<0.05).治疗后,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组Oswestry功能各项水平明显高于骨质疏松组和冠心病组(P<0.05).结论 老年妇女冠心病与骨质疏松有一定相关性,应用金天格联合苯扎贝特可有效治疗老年妇女冠心病合并骨质疏松,提高患者BMD并改善患者血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复方骨肽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对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60例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按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以唑来膦酸静滴治疗,观察组在其基础上联合使用复方骨肽注射液静滴,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以及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变化。结果治治疗后两组VRS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V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相较于治疗前1 d其骨密度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1个月观察组骨密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BGP均有所提高且NBAP水平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BGP水平高于对照组而NB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中实施复方骨肽注射液联合唑来膦酸治疗可缓解患者疼痛程度,提高骨密度,改善患者骨代谢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普伐他汀对老年骨质疏松合并冠心病病人骨密度(BMD)及骨代谢标志物(BTMs)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8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病人80例(年龄≥65岁),其中合并冠心病病人39例为研究组,给予普伐他汀钠片,每日40 mg;非冠心病病人41例为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采用美国Norland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测仪测量对所有病人腰椎L2~L4和左侧股骨近端骨密度,并测定身高、体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Ⅰ型胶原降解产物(CTX)、骨钙素(OC)。结果治疗前,两组年龄、身高、体重、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骨密度代谢标志物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骨密度升高(P0.05),骨形成标志物ALP、OC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伐他汀可以改善骨质疏松,其机制可能是促进骨形成。  相似文献   

8.
选择我院2008年至2010年我院门诊及住院的60岁以上2型糖尿病,同时存在动脉硬化、骨质疏松患者7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伐他汀口服,观察治疗前后骨量改变。结果:氟伐他汀治疗12月后骨质疏松患者腰椎、股骨颈骨密度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氟伐他汀对老年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均有正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老年骨质疏松性骨折及骨关节炎患者应用唑来膦酸抗骨质疏松治疗后自身骨代谢变化特点.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11月北京医院骨科接受唑来膦酸治疗的105例老年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54例,骨关节炎患者51例),其骨代谢生化标志物总Ⅰ型前胶原氨基端肽(tP1NP)、N-MID骨钙素(OCN)和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及治疗后1年的水平,并于治疗前、治疗后1年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患者腰椎及髋部骨密度. 结果 骨折患者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tP1NP升高(P<0.05),骨关节炎患者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1年较治疗前tP1NP降低(P<0.001);所有患者治疗后1周较治疗前OCN降低(P<0.05)、β-CTX降低(P<0.001),治疗后1年较治疗前OCN、-CTX均降低(P<0.001),且骨折患者β-CTX降低幅度更为明显(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1年与治疗前相比,髋部骨密度无明显变化(P>0.05),腰椎骨密度增高(P<0.05). 结论 唑来膦酸作为骨吸收抑制剂能够有效降低骨科老年患者骨代谢水平,对于骨折患者的骨吸收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并能增加患者腰椎骨密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丹杞颗粒联合阿法骨化醇片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强度的影响。方法10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均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对照组给予阿法骨化醇片,联合组给予丹杞颗粒联合阿法骨化醇片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骨密度、骨代谢指标、骨强度。结果联合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8.0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P<0.05)。联合组治疗后股骨颈、腰椎正位、Wards三角区骨密度及桡骨远端和胫骨中段部位的超声声速(SOS)显著高于对照组;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过程中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4.0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P<0.05)。结论应用丹杞颗粒联合阿法骨化醇片对老年骨质疏松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明显提高患者骨密度和骨强度,降低骨代谢指标,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法骨化醇对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骨代谢和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在本院就诊的82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2组患者行内固定手术2周后,对照组加以口服钙尔奇D,每次1片,1次/d;观察组加以口服阿法骨化醇,每次2粒,1次/d,2组疗程均为6月。检测2组治疗前后的腰椎、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的BMD和骨代谢指标包括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CP5b)、Ⅰ型胶原N末端肽(NTX)和Ⅰ型胶原C端肽(CTX),同时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腰椎、股骨颈及Wards三角区的BM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部位的BMD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清中的BALP、BGP、TRACP-5b、NTX及CTX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各骨代谢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7.6%,明显优于对照组(8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法骨化醇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髋部骨折,机制可能与调节骨代谢,增加BMD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T2DM)骨质疏松患者应用阿伦膦酸钠(ALN)联合钙尔奇D治疗后骨密度(BMD)和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对34例老年女性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给予ALN联合钙尔奇D治疗6个月,对比治疗前后腰椎和髋部BMD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变化。结果 ALN联合钙尔奇D治疗6个月后腰椎和髋部T值和BMD均增加,尤其L1、L3、L4及L总部位增加显著;血清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尿羟脯氨酸/肌酐比值和骨碱性磷酸酶水平较治疗前降低,血清降钙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结论 ALN联合钙尔奇D治疗老年女性T2DM患者骨质疏松疗效明显,短时间内可显著改善骨代谢指标和提高腰椎BMD。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骨吸收抑制剂阿仑膦酸钠(ALN)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70岁的骨质疏松患者30例,男女不限,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例,试验组以ALN+Ca+维生素D进行治疗,对照组以Ca+维生素D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6个月的双盲治疗,在治疗前、治疗3个月、6个月时应用双能X线骨吸收仪分别测定腰椎、全髋和股骨颈BMD,并以月为单位随访以评估其安全性。结果治疗3个月后,对照组腰椎BMD显著提高(P<0.05);治疗6个月时,治疗组腰椎、全髋和股骨颈BMD值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而对照组各部位BMD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新发骨折,试验过程没有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单纯补充Ca和维生素D无法明显抑制骨吸收进程,ALN能显著增加老年骨质疏松患者各部位BMD。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骨胶囊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收集240例老年骨质疏松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采用鲑鱼降钙素+钙尔奇D治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对照组;将采用护骨胶囊+鲑鱼降钙素+钙尔奇D治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纳入观察组,两组均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骨代谢标志物〔骨保护素(OPG)、Ⅰ型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骨密度〔髋部骨密度、腰椎骨密度、骨痛情况,并比较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3个月结束时,两组OPG、PINP、BMP-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结束时,两组髋部和腰椎的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结束时,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骨胶囊联合鲑鱼降钙素治疗可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骨代谢情况,提升骨密度,降低患者骨痛程度,且不会增加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中老年男性T2DM合并骨质疏松(OP)的发病机制及与鸢尾素(Irisin)、骨膜素(sPostn)、内脏脂肪面积(VFA)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治疗的≥55岁中老年男性T2DM患者120例,按照T值≤-2.5为OP,-2.5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测量强直性脊柱炎患者(AS)不同部位的骨密度(BMD),探讨其与年龄变化的关系,为临床防治AS患者BMD降低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门诊50例符合纽约诊断标准的AS患者,按年龄≤40岁、年龄> 40岁分为两组,分别检测其侧位腰椎(L1-L4)、股骨颈、髋关节BMD,以T值≤-1.0定义为BMD降低,包括骨量减少(-2.5<T<-1.0)与骨质疏松(T≤-2.5).结果 两组AS患者出现BMD降低的比例均高于正常人,且年龄> 40岁组其腰椎BMD减少的比例高于年龄≤40岁组(P<0.05),而其腰椎平均T值低于年龄≤40岁组(P<0.05),在股骨颈测得的BMD、骨质疏松比例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AS患者早期即可出现骨量减少甚至骨质疏松,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侧位腰椎BMD降低明显,骨折风险增大.临床上应当提高对AS合并骨质疏松的警惕,及时予补钙等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T2DM)人群骨质疏松影响因素及骨转换特点及其防治策略.方法 150例绝经后T2DM住院患者测定骨密度(BMD)后分为骨量正常(NP)、骨量减低(DP)和骨质疏松(OP)组.登记年龄(Age),绝经年限(LOP),糖尿病病程(YSM),计算体重指数(BMI),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2 h Ins),血Ⅰ型胶原C端肽(CTX-Ⅰ)、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雌激素(E2).结果 ①绝经后T2DM人群OP发病率54%;②绝经后T2DM并发OP患者与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组比较绝经年限、糖尿病病程及血糖水平明显增高,胰岛素和E2水平明显降低(P<0.05);③OP组患者与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组比较CTX-Ⅰ、TRACP5b、BALP等骨转换指标明显升高(P<0.05);④CTX-Ⅰ与腰椎2~4、股骨颈BMD呈明显负相关(P<0.05),与大转子、粗隆间BMD无明显相关性;TRACP5b、BALP与腰椎2~4、股骨颈、大转子、粗隆间BMD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 LOP、血糖、YSM、FIns和E2水平可影响绝经后T2DM患者骨量;该人群骨重建特点为高转换型,骨吸收标记物TRACP5b可作为早期预测绝经后T2DM骨量减少及OP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骨形态发生蛋白(BMP)-2、转化生长因子(TGF)-β及骨骼矿物质密度(BMD)水平的影响。方法110例老年性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使用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治疗效果、BMP-2、TGF-β及BMD水平、中医临床症候积分、WOMAC量表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BMP-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GF-β、BM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股骨、腰椎、腕骨、髋部骨密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功能障碍、疼痛、僵硬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患者的康复训练中联合温针灸疗法,能够改善患者脊柱椎间关节活动,缓解骨质疏松症状,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使患者体内的BMP-2、TGF-β及BMD水平趋于正常,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骨质疏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骨质疏松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30例AS患者用双能X线吸收法(DEXA)测定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BMD),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P)及尿脱氧吡啶胶原交联(D-Pyr)。结果 AS早期腰椎及股骨颈BMD均较对照组低,而晚期椎体周围软组织骨化使腰椎BMD增加,但股骨颈BMD仍低于对照组,30例AS患者中,骨质疏松6例,骨量减少10例,AS的股骨颈BMD与病程,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X线分期呈负相关,绝经前女性BMD的变化不如男性明显,HLA-B27阳性与阴性患者BMD无明显差异。AS骨质疏松组,骨形成的指标(BGP,BA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骨吸收的指标(D-Pyr)明显增高。结论 AS继发全身性骨质疏松不少见,其发生与病程,疾病活动性和疾病严重程度相关,AS骨质疏松主要与骨吸收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20.
强直性脊柱炎骨质疏松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强直性脊柱炎 (AS)骨质疏松的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与骨代谢指标的关系。方法  3 0例AS患者及对照组 2 0例 ,用双能X线吸收法 (DEXA)测定腰椎、股骨颈骨密度 (BMD) ,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骨钙素 (BGP)、骨碱性磷酸酶 (BAP)及尿脱氧吡啶胶原交联 (D Pyr)。结果 AS早期腰椎及股骨颈BMD均较对照组低 ,而晚期椎体周围软组织骨化使腰椎BMD增加 ,但股骨颈BMD仍低于对照组。 3 0例AS中共有 6例骨质疏松 ,10例骨量减少。AS的股骨颈BMD与病程、ESR、CRP、X线分期呈负性相关 ,绝经前女性BMD变化不如男性明显 ,HLA B2 7阳性与阴性患者BMD无明显差异。AS骨质疏松组 ,骨形成的指标BGP、BAP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骨吸收的指标D Pyr明显增高。结论 AS继发全身性骨质疏松并不少见 ,其发生与病程、疾病活动指标、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AS骨质疏松主要与骨吸收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