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目的调查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1 487名黔南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农村留守老人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城市老年人存在显著差异,他们社会支持的获得呈年龄上的阶段性特征,其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显著相关、年龄与精神性病因子显著相关。他们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3因子的得分差异显著(P0.01),农村留守老人在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3项因子分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P0.01),其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与症状自评量表(SCL-90)除敌对因子外的其他各项得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1),其自责、幻想和合理化与抑郁、人际关系和其他等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人口学变量及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城乡、性别等因素影响着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应对方式,这些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兴义市农村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2013年8月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猪场坪乡8个行政村对249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一对一面访问卷调查。结果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为(26.41±4.22)分,适应维度得分(6.10±2.06)分,低于非留守老年人(P0.05);性格维度得分(4.18±1.30)分,情绪维度得分(4.57±1.38)分,人际维度得分(6.48±1.39)分,认知维度得分(5.07±1.67)分。社会支持、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家庭外支持、就诊方便、心理健康咨询、经济来源、生活困难补助、每周与子女通电话等不同社会支持状况及评价的老年人心理健康总分差异显著(P0.05或P0.01)。结论农村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应加大农村留守老年人社会支持力度,改善其心理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3.
<正>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日益成为不容忽视的研究领域。本文对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现状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进行综述。1老年人互联网使用现状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是指60岁及以上的个体使用互联网的行为[1]。以美国为例,截至2012年4月,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互联网使用者达到53.00%,老年人成为网民中增长最快的群体[2]。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底,60岁以上的人群上网比重由2013年的1.9%  相似文献   

4.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欧美国家广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分段方法,将65岁及以上人群划定为老年人,但我国依然沿用1982年亚太地区老年工作会议所制定的标准将60岁视为老年人的年龄界线,其他方面老年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与一般成年人高血压诊断标准相同[1,2].  相似文献   

5.
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目的 探讨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随机抽取广东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175人,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调查,并与城市离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城市老年人,且心理问题突出。老年人的年龄、性别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不大,而经济状况、有无配偶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结论 农村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忽视,经济收人低、丧偶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
睡眠障碍是老年人群中的高发疾病,虽然它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可造成焦虑、易激惹、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安等精神障碍,同时增加老年人患病风险[1].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60岁以上老年人中睡眠障碍的现患率为30%~40%,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2-3].在美国65岁以上人群中,88%存在入睡困难、觉醒次数多和早醒[4].2002年国际精神卫生和神经学基金会(IFMHN)调查结果显示,我国人群中有45.5%存在睡眠问题,其中老年人占56.7%[5].目前对城市老年人睡眠问题研究较多,但对占老年人口70%的农村老年人睡眠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数据:截止到2016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3 086万人,占总人口16. 7%; 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 003万人,占总人口10. 8%,并且65岁及以上老人有65%分布于农村。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城市化进程逐渐发展的今天,大量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使得部分农村老人成为农村留守老人。关注和重视农村留守老人生命质量,改善其生活方式,培养科学规律的生活习惯,可增强农村留守老人生活幸福感,促进老龄化社会和谐发展。本研究从农村留守老人生命质量定义、测评工具、影响因素、研究展望等方面对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空巢老人(家庭)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老年空巢老人(家庭)的研究,国外研究成果相对丰富,相关文献可以参阅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署人口部2005年报告<世界老年人居住方式>[1].国内学者对空巢家庭及空巢老人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2].迄今为止,农村空巢老人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产生原因、生存状况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天津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 研究城市空巢与非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调查对象为天津市红桥区芥园街道5个社区中≥60岁老人,非空巢组63人,夫妻同住组71人,独居组8人.采用自制量表<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夫妻同住的老人多集中在60~69岁之间,独居老人多集中在70~79岁之间,非空巢的老人在各年龄段分布较均匀.多数老人的经济状况和身体状况较优.独居老人较之其他两组老人显著的希望子女能更多地看望自己.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年龄、性格、文化程度、经济压力、与子女关系有显著的相关.结论 三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均处于中上等.夫妻同住老人的心理状况最好,非空巢老人次之,独居老人较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现场问卷形式对调查对象进行面对面的访谈,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作为评定工具,调查507名农村留守老年人和515名非留守老年人。结果农村留守老年人心理问题的检出率是49.3%,非留守老年人是47.8%,在体化、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精神病性方面,农村留守与非留守老年人存在明显差异(P<0.05);患病、丧偶、在家庭中不受尊敬、不与第三代同住的留守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差于非留守老年人(P<0.05)。结论农村非留守老年人目前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与留守老年人同样严重,需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1.
<正>国内学者对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现况的调查研究对象多为城市老年人〔1,2〕。本研究旨在探讨济宁市城市、郊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差异及其影响因素。1对象与方法1.1研究对象于2013年3月15日至4月15日对济宁市山推社区、人民公园、儿童乐园、郊区常村庄园、李集等地60岁以上老年人进行便利随机抽样调查。纳入标准[3]:(1)无子女或子女长期不在身边者;(2)无交流障碍者。排除标准[3]:(1)有意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留守和空巢老人心理问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我国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社会转型期,农村人口的大规模城市向迁移以及城市中分家、分居现象,造成我国65岁以上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的数量逐年增长.预计到2030年,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将达到90%.届时,我国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1]."空巢化"给老年人群造成的心理影响和该人群所具有的心理问题亟待重视.本文就国内空巢老人和留守老人相关心理问题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认知功能是检验老年人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1].认知功能障碍是老年性痴呆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2].所以,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是严重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目前,在国内中小城市,人们对老人院老人的身心健康的关注还有待加强.本研究旨在了解社会支持与老人院老人认知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从而有利于借助社会力量,促进老人院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由老年人跌倒诱发其他疾病而引起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跌倒在我国全人群的意外伤害死因排在第4位,而在65岁以上者则位居首位,并且随增龄跌倒的死亡率急剧上升[1].平衡功能下降极大增加了老年人跌倒的可能性,也是引起老年人独立生活障碍的主要原因[2].有调查显示1/3以上>65岁的老年人,每年至少跌倒1次[3].其中53%是由于行走或站立不稳造成的[4].本研究提出新的运动组合模式,以防止或减少老年人跌倒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房颤和心衰的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两者严重地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Framingham研究表明,心衰在人群中的平均发生率为1%,80岁以上老年人的发生率超过10%[1]。近期资料显示,美国40岁以上人群中房颤的发生率为2.3%,65岁以上老年人中的发生率为5.9%。70%的房颤病人为65到85岁的老人[2]。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房颤和心衰常在一个患者身上共存,并且两者之间具有相关性。深入了解房颤对老年人心功能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提高对老年人房颤的认识。房颤使心功能恶化已是众所周知[3,4,5]。房颤和心衰之间有互为因果关系。急性房颤可使无症状的左心…  相似文献   

16.
心理社会因素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医学事业的发展,人们的寿命随之增长,而人口老年人的比率也随之增加。世界许多发达国家预计年龄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将会占社会总人口的1/5以上,形成老年人为主的社会,2005年人口统计:新疆乌鲁木齐市65岁以上老年人有15余万人。随着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老年抑郁和老年痴呆成为老年人常见的精神障碍。因此关心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健康教育成为老年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目前全世界老年痴呆症人数已经超过2 000万人,在欧美60岁以上人群患老年痴呆症比率为6% ~ 12%,85岁以上老年人为20% ~ 40%[1].而中国2008年的数据显示[2],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60~69岁为1%~2%,70 ~ 79岁为4% ~8%,80岁以上为15% ~ 20%,痴呆人数已近800万,预计本世纪中叶,患阿尔茨海默病(AD)人数将接近2 000万.目前国内外开始尝试使用回想法[3],音乐疗法[4],运动疗法[5]等非药物性疗法来改善和缓解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及预防.太极拳作为运动疗法之一,其轻缓的四肢运动结合协调的呼吸是一种极好的有氧运动,很适合中老年人锻炼.由于太极拳不受年龄、性别、场所、天气、道具等限制,所以深受国内外老年人的喜爱.针对太极拳在预防跌倒[6~9]、骨质疏松[10 ]等方面的研究有很多,但太极拳对脑功能的变化及预防老年痴呆症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本研究针对社区老年人开展太极拳运动探讨对脑功能及体力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代际关系:老年心理健康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健康老龄化是WHO提出的一个战略目标,也是我国老年心理学的工作目标.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等从不同视角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如教育程度、健康状况、生活方式对实现健康老龄化至关重要[1];性别、职业也是影响老人心理健康的因素[2];经济压力、与子女关系和老人心理健康存在显著相关[3].代际关系通常是指老年人和青年人,如家中祖父辈、父辈与儿女或孙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采取应对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一般人口学调查表、成年人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测评量表(AHSMSRS)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河北省3个城市共6 173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具有心理症状者共1 411人(22.9%),其中轻度心理症状者占20.4%,中重度心理症状者占2.5%。多因素分析显示不同水平的社会支持及自我管理的老年人在九项因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强,老年人的心理状况越好。子女对老年人的关心与交流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子女较关心、与子女交流较多的老年人心理状况较好(P<0.05)。结论改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需从个人、家庭、社会三个层面共同努力,实现我国积极老龄化和健康老龄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辽宁省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现状。方法采用中文版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量表对辽宁省1348名农村留守老人进行目的性抽样调查。结果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患病情况在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和心理状况得分方面差异显著(P0.05)。结论农村留守老人生活质量与心理健康程度有待提高,制定改善措施要有针对性,需要考虑农村留守老人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