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增强CT扫描判定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效果。方法 2019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36例,所有患者接受TACE治疗,手术前后行增强CT检查。结果 经DSA检查发现在36例PLC患者中,肝内病灶供血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者22例,来自腹腔动脉者14例;所有患者接受TACE治疗成功;在TACE治疗后经DSA检查发现有18例病灶残余,表现为病灶区域碘油呈片状或斑片状分布,肝动脉期存在局部强化区;以DSA检查作为“金标准”,发现增强CT扫描判定TACE术后病灶残余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9%、83.3%、84.2%和88.2%。结论 应用增强CT扫描判定PLC患者TACE术的治疗效果具有较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LI-RADS超声分类方法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准确性。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9月我院经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60例,均接受超声造影检查。按照LI-RADS分类方法,分别以LR-3(方法1)和LR-4a(方法2)作为为截断点,分析两种方法鉴别良恶性病变的效能。结果 在6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中,综合诊断肝囊肿4例,肝血管瘤16例,肝脓肿8例,肝局灶性脂肪变9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9例,肝细胞癌8例,肝转移瘤6例;以病理学检查诊断为金标准,方法1诊断恶性病变22例,良性病变38例。方法 2诊断恶性病变14例,良性病变46例;方法1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85.7%、78.2%和80.0%,而方法2则分别为78.6%、93.5%(P<0.05)和100.0%(P<0.05)。结论 采用LI-RADS 方法2分辨肝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其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US)、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估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在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术后肿瘤活性的价值。方法 2015年3月~2019年1月我院放射介入科行TACE治疗的60例PLC患者,术后3~5周行 US、CT、MRI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判US、CT和MRI对残余病灶活性检出率的差异。结果 在60例PLC患者,术后DSA 检测出72个病灶,以此为金标准,结果MRI检出65个(90.3%)病灶,US检出34个(47.2%)病灶,CT检出55个(76.4%)病灶,提示US检出率最低(P<0.05);MRI检出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分别为87.5%、95.8%和83.3%,而US检出分别为41.6%、97.9%和39.5%,CT检出分别为75.0%、89.5%和64.5%,提示MRI检出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显著高于US或CT检查(P<0.05),而三种方法检出的特异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介入手术治疗后,需采用影像学方法检查及时评估残余肿瘤活性,以决定后期治疗,以MRI检查的效能最好,但其费用可能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锥形束CT(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用于在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过程中对肿瘤供血动脉的识别价值。方法 2018年1月~2021年1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103例,所有患者接受TACE术治疗,在TACE术前54例接受DSA检查,49例接受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技术检查,寻找肿瘤供血动脉。术后随访3个月。结果 CBCT三维重建组手术时间、辐射照射量和超选择插管成功率分别为(42.3±5.1)min、(209.4±27.6)mGy和93.9%,而DSA组分别为(35.2±3.0)min、(142.3±15.2)mGy和66.7%,差异显著(P<0.05); CBCT三维重建组供血动脉识别达到诊断要求为100.0%,病灶检出为93.9%,碘油完全沉积为91.8%,均显著优于DSA组(分别为74.1%, 70.4%和72.2%,P<0.05);术后3个月复查,CBCT三维重建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3.7%和89.8%,显著高于DSA组的57.4%和68.5%(P<0.05)。结论 相对于DSA检查,在采取TACE术治疗PLC患者术前行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检查能更好地识别肿瘤供血动脉,从而获得更好的手术治疗效果,但基于CBCT的三维重建检查可能延长了手术时间,增大了辐射照射量,也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联合肿瘤切除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诊治的PLC患者95例,其中47例接受TACE治疗,48例在TACE治疗后1月行手术切除肿瘤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病灶根除和生存率情况。结果 联合组术后病灶清除率、术后1 a生存率、2 a生存率分别为100.0%、83.3%和68.8%,均显著高于TACE组的53.2%、61.7%和46.8%(P<0.05),术后复发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1.1%(P<0.05);治疗后联合组肝功能指标改善情况显著优于TACE组(P<0.05);TACE组患者术后出现肺栓塞5例,肿瘤破裂出血2例,肺部感染3例,而联合组出现肺栓塞2例,肝断面胆瘘1例,肿瘤破裂出血1例,肺部感染1例(P<0.05)。结论 在TACE术后再行手术切除肿瘤治疗PLC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超声造影指导肝穿刺诊断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科行肝脏穿刺活检术的80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术前行超声造影检查,30例术前行常规灰阶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诊断效能。结果 与灰阶超声检查比,超声造影检查组显示病灶内部坏死区显著提高(56.0%对30.0%,P=0.024),取材成功率显著提高(100.0%对90.0% P=0.022),两组穿刺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0.8 对2.9±0.8,P=0.590);超声造影组诊断的灵敏度为97.8%、特异度为100%、准确率为98.0%,均显著高于灰阶超声组(分别为80.8%、75.0%和80.0%,P均<0.05)。结论 超声造影检查能够提高超声引导下肝脏穿刺活检术取材的成功率和诊断效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与超声造影(CUES)对肝脏占位性病变性质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诊治的肝局灶性病变患者186例(206个病灶)。所有的受试者均接受超声造影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参照欧洲肝脏超声造影指南(2012版)标准进行肝局灶性病变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应用ROC曲线下面积判断指标诊断的效能。结果 在186例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肝左右叶病灶126例,肝左叶病灶29例,肝右叶病灶31例;超声共发现病灶206个,其中良性病灶78个(37.9%),恶性病灶128个(62.1%)。在78个良性病灶中,血管瘤51个,肝脓肿10个,错构瘤4个,结节性增生5个,炎性假瘤8个。在128个恶性病灶中,原发性肝癌124个,转移癌4个;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7,显著优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0.803(P<0.05),超声造影检查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6%、98.6%和96.8%,显著优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89.1%、76.8%和84.4%(P<0.05)。结论 CUES检查对判断肝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具有协同作用,临床医师可以通过这些检查确定肝内病灶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超微血管成像(SMI)、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和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测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术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肿瘤血供显像的效果。方法 2016年4月~2019年4月我院收治的135例PLC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TACE术治疗,于术后30 d接受SMI、CDFI和增强CT检查。结果 SMI和CDFI病灶血供检出率分别为54.2%和25.0%,均显著低于增强CT检测的84.5%(P<0.05);针对直径<2.0 cm的病灶,SMI和CDFI血供检出率分别为28.1%和0.0%,显著低于增强CT检测的73.7%(P<0.05);针对直径≥2.0 cm的病灶,SMI和CDFI血供检出率分别为67.6%和37.8%,也显著低于增强CT检测的90.1%(P<0.05)。结论 在TACE术后,使用CT检查病灶血供最具有价值,其他检查可能简便,起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与手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比较,观察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肝脏局灶性病变(FLL)的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FLL患者68例,接受Gd-EOB-DTPA增强MRI检查,与术后组织病理学诊断比较检查结果的正确性。结果 68例FLL患者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为肝细胞癌36例,肝内胆管细胞癌6例,混合型肝癌8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2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4例,非FLL 2例,而Gd-EOB-DTPA增强MRI诊断FLL 64例,其中肝细胞癌37例,肝内胆管细胞癌7例,混合型肝癌4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14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非FLL 4例。增强MRI诊断FLL的Kappa值为0.7,其灵敏度为97.1%,特异度为100.0%,阳性预测值为100.0%,阴性预测值为50.0%。结论 采取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对FLL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临床应重视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常规彩超和超声造影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疑似肝泡型包虫病的肝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患者78例,均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并经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诊断。 结果 在78例肝实质性占位性病变患者中,肝泡型包虫30例,原发性肝癌18例,肝血管瘤17例,肝脓肿4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3例,转移性肝癌3例,肝内血肿1例,肝硬化结节1例,局灶性非均匀性脂肪肝1例;超声造影诊断肝泡型包虫病的检出率为94.9%,显著高于常规超声的76.9%(P<0.05)。 结论 超声造影能清晰地显示肝脏病变的血管分布,有利于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在原发性癌(PLC)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2月行TACE治疗的92例PLC患者,在TACE术前后进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肝内病灶密度、强化方式、边界及大小变化,探讨CT检查对术后疗效评估的价值。 结果 在73例肿块型PLC患者,Ⅰ型碘油沉积22例(30.1%),Ⅱ型40例(54.7%),Ⅲ型8例(10.9%),Ⅳ型3例(4.1%),在19例结节型PLC患者,Ⅰ型碘油沉积14例(73.6%),Ⅱ型4例(21.0%),Ⅲ型1例(5.2%);肿块型PLC患者TACE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5%(69/73),结节型为94.7%(18/1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T检查能有效评估PLC患者TACE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提供确切的影像学资料支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采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对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原发性肝癌(PLC)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147例,均行Gd-EOB-DTPA肝脏增强MRI扫描,观察病灶强化特点和各序列信号强度,包括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及动脉期、门脉期、肝胆特异期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病灶的信号强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上述信号特征对PLC的诊断效能。结果 在147例患者中,发现PLC者102例,病灶大小为0.9~2.9 cm,平均为(1.8±0.6)cm,肝脏异型性增生结节45例,病灶大小为0.8~2.5 cm,平均为(1.4±0.2)cm;增强MRI扫描显示,84例表现为动脉期病灶呈低或等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呈低强化,63例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强化,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未廓清;PLC组病灶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DWI高信号、动脉期高强化和肝胆期低信号表现占比分别为50.0%、79.4%、82.4%、52.9%和94.1%,显著高于非PLC组(20.0%、20.0%、26.7%、20.0%和20.0%,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病灶T1WI低信号(AUC=0.670,敏感度=0.451)、T2WI高信号(AUC=0.817,敏感度=0.745)、DWI高信号(AUC=0.754,敏感度=0.863)、动脉期高强化(AUC=0.693,敏感度=0.520)和肝胆期低信号(AUC=0.891,敏感度=0.892)对PLC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P<0.05)。结论 增强MRI扫描在乙型肝炎肝硬化背景下早期发现PLC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临床应不断总结其特点变化,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抗病毒治疗对血清HBV DNA阴性的中晚期肝癌患者中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 82例血清HBV DNA阴性的中晚期肝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在对照组,行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观察组在TACE术基础上联合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治疗48周和96周肝功能指标、2 a和3 a疾病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时间。结果 术后8周,观察组和对照组客观缓解率分别为53.6%和50.3%,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2.9%和85.5% (均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TBIL、ALT、INR、AFP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 a DFS和OS分别为61.0%和7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6%和51.2% (P<0.05);观察组血清HBV DNA转阳率为2.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5%(P<0.05)。结论 血清HBV DNA阴性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在TACE术后应用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可提高生存率,避免HBV DNA转阳,使患者远期获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7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观察组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对照组行单纯TACE治疗,比较总有效率、生存率、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 在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88.9%)显著高于对照组(69.4%,x2=4.12,P=0.04);观察组2 a生存率(66.7%)显著高于对照组(41.7%,x2=4.5,P=0.03);观察组血清AFP下降率(83.3%)显著高于对照组(61.1%,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冷循环微波消融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8年3月~2021年3月安徽省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中晚期PLC患者11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对照组58例和观察组58例,分别给予TACE治疗或在TACE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和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水平,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获得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疾病稳定率、客观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48.3%、29.3%、56.9%和86.2%,而对照组则分别为1.7%、36.2%、31.0%、37.9%(P<0.05)和69.0%(P<0.05);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甲胎蛋白异质体和癌胚抗原水平分别为(86.5±28.7)ng/mL、(183.7±61.4)ng/mL和(9.1±2.6)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85.8±34.9)ng/mL、270.3±71.5)ng/mL和(25.4±3.6)ng/mL,P<0.05];观察组外周血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分别为(38.6±4.1)%和(1.3±0.2),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2.3±3.7)%和(1.1±0.1),P<0.05】;截止到随访结束,观察组和对照组生存率分别为64.3%(36/56)和43.9%(25/57,x2=3.618,P=0.045)。结论 采取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中晚期PLC患者有一定的近期疗效,还需要扩大观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疗效及其对肝组织端粒重复序列结合因子(TRF)1和TRF2表达的影响。方法 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诊治的108例PLC患者,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对照组接受单纯TACE治疗,观察组在TACE治疗的基础上接受125I放射粒子植入治疗。肝穿取得肝组织,采用SP法检测肝组织TRF1和TRF2表达情况。结果 在治疗3 m末,观察组客观缓解率为7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1.1%(x2=4.441,P<0.05);观察组血清CEA和AFP水平分别为(273.7±38.1) ng/ml和(820.4±130.3) μg/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12.5±33.9) ng/ml和(1080.1±121.3) μg/L,P<0.01】;观察组癌旁肝组织TRF1表达量为(9.7±2.3),显著高于癌组织的【(4.2±1.8),P<0.01】,而观察组癌组织TRF2表达量为(9.2±2.2),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的【(3.8±2.6),P<0.01】;观察组1 a生存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3%(52/54)对85.2%(46/54),x2=3.967,P=0.046]。结论 采用TACE联合放射粒子植入术治疗PLC患者安全有效,能够有效降低外周血肿瘤标志物水平,调节肝癌组织TRF1和TRF2表达,抑制肿瘤组织的生长,阻止病情进展,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采用射波刀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的疗效。方法 2016年1月~2019年5月在我院肝病科和上海长海医院诊治的PLC患者58例,被随机分为TACE治疗组29例和TACE联合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9例。结果 术后随访,联合组总有效率为82.8%,显著高于TACE组的58.6%(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为(200.4±20.6)pg/ml,显著低于TACE组【(326.5±31.5)pg/ml,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水平为(30.16±28.9)ng/L,显著低于TACE组【(74.2±7.5)ng/L,P<0.05】,甲胎蛋白(AFP)水平为(632.5±60.3)μg/L,显著低于TACE组【794.6±71.8)μg/L,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为(48.4±2.7)U/L,显著高于TACE组【(35.4±4.0)U/L,P<0.05】;联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8%,与TACE组的48.3%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TACE联合射波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PLC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远期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介入术时加入131I美妥昔单克隆抗体灌注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2016年8月~2017年12月我院治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4例,被分成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2例,分别给予TACE介入术治疗和在TCACE术灌注化疗药物后继续给予131Ⅰ美妥昔单克隆抗体灌注。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疾病缓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3.8%和90.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0.0%和73.8%(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与对照组的33.3%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血清甲胎蛋白水平为(418.7±67.3)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504.7±71.5)ng/ml,P<0.05】,而血清白蛋白水平为(37.7±3.4)g/L,显著高于对照组【(34.2±3.3)g/L,P<0.05】;在治疗后12个月,观察组死亡7例(16.7%),对照组死亡12例(28.6%,P<0.05);经多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存在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 >5 cm和TNM分期Ⅳ期是导致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OR=2.354,P=0.027;OR=2.670,P=0.011;OR=3.071,P=0.004)。结论 在采用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时,加入131I美妥昔单克隆抗体灌注有助于提高近期疗效,但对存在门静脉癌栓、肿瘤直径 >5 cm和TNM分期较晚的患者,治疗效果仍较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超声超微细彩色血管成像(SMI)技术评价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原发性肝癌(PLC)患者病灶血供情况。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TACE治疗的PLC患者45例(56个病灶),术后1个月,接受增强CT、超微细彩色血流成像(SMI)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检查。以增强CT作为对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同一病灶的血供情况。结果 增强CT评估病灶血供的能力优于CDFI(x2=38.205,P<0.001)或SMI(x2=12.010,P=0.001);以增强CT为标准,SMI评估病灶血供的能力优于CDFI(x2=9.583,P=0.002);进一步对不同方法诊断病灶血供的效能显示,SMI检查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于CDFI(P=0.031),SMI判断病灶血供的灵敏度、准确度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2.4%、58.9%和31.5%,均优于CDFI的30.4%、28.4%和21.1%(x2=20.612,P<0.001;x2=10.251,P=0.001;x2=2.956,P=0.041);SMI可以清晰地显示直径<2.0 cm的病灶内部血流,但是CDFI未显示血流信号,SMI评估病灶血供的能力优于CDFI(x2=5.758,P=0.016);对于直径≥2 cm的病灶,SMI和CDFI均可显示病灶血流,但是SMI评估病灶血供的能力优于CDFI(x2=6.560,P=0.010)。结论 SMI技术是一种新型血流成像技术,能较好地检测病灶的血供情况,为临床评价PLC患者在TACE术后疗效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