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胱抑素C(CysC)和尿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的变化与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入选2015年1月-2017年12月诊治的糖尿病患者419例,根据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UAER30 mg/24h,n=148)、早期糖尿病肾病组(UAER为30~300mg/24h,n=137)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UAER300mg/24h,n=134);同期健康体检者105人为对照组。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Hcy、CysC和β2-MG及UAER水平。结果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的血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3组间的空腹血糖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患者血清Hcy、CysC、β2-MG和24hUAER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且临床糖尿病肾病组明显高于单纯糖尿病组、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均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ER与Hcy(r=0.628,P=0.012)、CysC(r=0.633,P=0.013)、β2-MG(r=0.575,P=0.012)呈正相关。以UAER为因变量进行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Hcy、CysC、β2-MG是其影响因素。结论血清Hcy、CysC及β2-MG随着UAER增加不断升高,与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依据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不同,将68例2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组23例,UAER<20μg/min;早期糖尿病肾病组25例,UAER>20~200μg/min;临床糖尿病肾病组20例,UAER>200μg/min。用ELISE法测定血、尿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组血TGFβ1水平轻度升高,无显著差异(P>0.05);而早期糖尿病肾病组、临床糖尿病肾病组血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1);3组糖尿病组尿TGFβ1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0.01)。各组糖尿病患者尿TGFβ1水平与UAER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12,0.572,0.624,P均<0.01)。尿TGFβ1与血肌酐也呈正相关(r值为0.513,P<0.05)。结论尿TGFβ1变化可能更早显示基底膜成份和结构变化,可作为较白蛋白更敏感的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及其结合蛋白(IGFBP)在2型糖尿病肾脏病变中的变化及其相关关系。方法2000-02~2003-05对广东省人民医院的130例(男52例、女78例),年龄在37~75岁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了IGFs、IGFBPs、血脂、空腹和餐后2hC肽(CP0、CP120)等与血、尿α1和β2-微球蛋白(MG)的相关性,比较不同肾脏病变组间的IGFs和IGFBPs改变。结果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血α1-MG主要相关预测因子为IGF-2、TC、年龄(r=0.492,P=0.0001);尿α1-MG为IGF-2、年龄(r=0.307,P=0.007);血β2-MG为IGFBP-1、HDL、年龄(r=0.528,P=0.0001);尿β2-MG为IGFBP-1、CP120、年龄(r=0.407,P=0.0001);血肌酐(Cr)为IGFBP-1、CP0、年龄(r=0.499,P=0.0001)。IGF-2和IGFBP-1在糖尿病肾病组显著升高[IGF-2:(889.48±65.94)μg/L对(711.57±28.73)μg/L,P=0.03;IGFBP-1:(94.91±17.48)μg/L对(54.81±5.04)μg/L,P=0.009]。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BP-1、IGF-2水平与血、尿微球蛋白水平有密切的相关性,糖尿病肾病的IGFBP-1和IGF-2明显升高。糖尿病的胰岛功能改变、IGF与IGFBP系统以及脂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不同严重程度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之间有无差异,探讨它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希望血清胆红素能作为一项有效的检测糖尿病肾病的指标,广泛应用于临床,预测糖尿病肾病的进展。方法收集T2DM患者共120例,2014年8月—2015年8月期间符合入选条件、排除条件的该科住院患者。根据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中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研究对象分为3组:小于20 ug/min为A组,即正常蛋白尿组;20~200μg/min为B组,微量蛋白尿组;大于200 ug/min为C组,大量蛋白尿组。分析3组间血清胆红素水平有无统计学意义、与尿蛋白之间是否存在关系。结果 3组患者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蛋白尿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在3组中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TBIL、DBIL及IBIL均与尿蛋白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62,P0.01;r=-0.65,P0.01;r=-0.53,P0.01)。结论血清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有相关性,且这种关系为负相关,有保护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估尿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uVEGF)能否作为诊断早期糖尿病肾病(DN)生物学标志物。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10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94例,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30),微量白蛋白尿组(n=33),大量白蛋白尿组(n=31),另选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uVEGF水平。各组患者病程、血清肌酐、尿酸、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用Logistic回归分析DN相关临床指标,ROC曲线评估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uVEGF(18.44±0.73 pg/ml)相比,大量白蛋白尿组uVEGF(90.07±7.02 pg/ml,P0.001),微量白蛋白尿组uVEGF(75.88±9.60 pg/ml,P0.001)和正常白蛋白尿组uVEGF(33.11±5.20 pg/ml,P=0.02)均显著升高。uVEGF与尿白蛋白(r=0.748,P0.001)、病程(r=0.714,P0.001)、血清尿素氮(r=0.466,P=0.004)、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r=0.437,P=0.005)、血清肌酐(r=0.412,P=0.013)和总胆固醇(r=0.377,P=0.023)成显著正相关。ROC曲线示:uVEGF早期诊断DN的cut-off值为42.573 pg/ml,敏感度为94.7%,特异度为96.4%。结论:uVEGF可作为早期DN诊断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患者血超敏C反应蛋白和微血管并发症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各种微血管并发症和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以2003年5月至2006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321例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无肾病组(UAER<20μg/min)213例,早期肾病组(20μg/min≤UAER<200μg/min)62例和临床肾病组(UAER≥200μg/min)46例;根据眼底镜检查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238例、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83例;根据肌电图检查分为无糖尿病神经病变组255例和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组66例。观察3种并发症中各组hsCRP的变化。结果只有糖尿病肾病和血hsCRP相关,hsCRP随尿白蛋白的增加而升高。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UAER(r=0.448,P=0.002)、三酰甘油(r=0.385,P=0.008)及体重指数(r=0.261,P=0.004)呈正相关。逐步线性回归表明,UAER、三酰甘油、体重指数是影响hsCRP的主要因素。结论hsCRP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其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程度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检测β_2微球蛋白的临床价值。方法选自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4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79例患者伴糖尿病肾病(研究组),70例患者未并发糖尿病肾病(对照组)。选择同期于该院健康体检者65名作为正常组。检测3组血、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对比分析3组血、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和异常情况。结果研究组血β_2微球蛋白和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β_2微球蛋白和尿β_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β_2微球蛋白异常率和尿β_2微球蛋白异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血β_2微球蛋白异常率和尿β_2微球蛋白异常率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检测β_2微球蛋白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visfatin)与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R)之间的相关性,探讨内脂素在不同阶段糖尿病肾病中的改变。方法收集体重指数(BMI)28 kg/m2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按照尿ACR分为单纯糖尿病组30例(T2DM组,尿ACR30μg/mg),微量蛋白尿组30例(DN1组,尿ACR30~300μg/mg),大量蛋白尿组30例(DN2组,尿ACR300μg/mg),健康体检人员组(对照组)30例,测定血清内脂素及血脂、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非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单纯糖尿病组(P0.01),其中大量蛋白尿组血清内脂素水平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P0.01)。血清内脂素与尿ACR水平呈正相关(r=0.558,P0.01)。结论非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内脂素水平升高,与尿ACR密切相关,随着糖尿病肾病加重,内脂素也逐渐升高。内脂素有希望作为糖尿病肾病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synaptopodin和WT-1在糖尿病肾病患者肾脏组织内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影响.方法 选取1998年1月至2005年9月经解放军二八一医院确诊的3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收集肾脏组织标本,根据病理变化分为弥漫性系膜硬化组(n=20)和结节性硬化组(n=15),另以7例肾脏肿瘤患者瘤旁肾脏组织为对照.应用间接免疫荧光双标记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检测肾脏组织内synaptopodin和WT-1表达水平.收集患者肾脏活检前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q检验、t检验、直线相关分析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结节性硬化组与弥漫性系膜硬化组比较,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升高[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为(3.7±0.9)、(5.6 ±1.6)g,/24 h,t=4.177,P<0.05;血肌酐分别为(92±20)、(135±45)vmol/L,t=10.455,P<0.05] ,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分别为(65±19)、(53±24)ml/min,t=8.921,P<0.05] .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肾病患者肾组织内足细胞数量(F=4.06,P<0.05)、synaptopodin(F=3.79,P<0.05)、WT-1表达显著减少(F=5.68,P<0.05),结节性硬化组较弥漫性系膜硬化组减少更为显著(q值分别为5.80、6.42、5.35,均P<0.05).糖尿病肾病患者synaptopodin 和WT-1表达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4、-0.71,均P<0.05),与评估的肾小球滤过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7、0.62,均P<0.05).结论 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小球内synaptopodin和WT-1表达降低,并且与肾脏损害临床指标存在相关性,提示足细胞损伤可能为糖尿病肾病进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GF-β1 mRNA的转录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RT-PCR和Dot-Blot法定量检测93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PBMC中TGF-β1 mRNA的转录量,并分析其与24小时尿白蛋白排泄量(UAER)的相关性.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TGF-β1 mRNA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1),伴临床糖尿病肾病者明显高于早期糖尿病肾病和无糖尿病肾病者(P<0.01).2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TGF-β1 mRNA的量与UAER呈正相关(r=0.48,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TGF-β1 mRNA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者.糖尿病患者PBMC中TGF-β1 mRNA表达量可以作为DN进展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清β痕量蛋白(β-TP)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5年3月在邯郸市人民医院内科及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30例,根据24h尿白蛋白排泄(UAE)水平,患者被分为尿蛋白正常组(55例),微量蛋白尿组(40例)和大量蛋白尿组(35例)。另选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测定比较各组尿液NAG含量及血清β-TP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患者尿液NAG[(3.4±2.0)U/L比(11.9±3.2)U/L]及血清β-TP水平[(0.53±0.12)mg/L比(0.85±0.24)mg/L]均显著升高(P均0.01);与尿蛋白正常组比较,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尿液NAG[(5.9±3.6)U/L比(9.0±3.9)U/L比(21.0±7.2)U/L]和血清β-TP[(0.64±0.10)mg/L比(0.83±0.23)mg/L比(1.12±0.39)mg/L]水平显著升高,且大量蛋白尿组的显著高于微量蛋白尿组的(P均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患者尿液NAG水平与血清β-T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756,P=0.029)。结论:尿液NAG含量及血清β-TP水平可反映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病情,对其早期诊断及疗效判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肥胖的非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与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8月~2018年5月在扶风县人民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接受治疗的肥胖的非糖尿病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和甲状腺形态功能性评估结果。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算TSH水平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关系。结果 在整个队列中,TSH水平与HOMA-IR(r=0.24,P=0.028)、血清胰岛素(r=0.23,P=0.037)和甘油三酯水平(r= 0.30,P=0.006)均呈正相关,而与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呈负相关(r=-0.25,P=0.002)。HOMA-IR与甘油三酯(r=0.25,P=0.026)、ALT(r=0.37,P=0.001)和γ谷氨酰转肽酶(r=0.32,P=0.003)水平均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β=0.620,95%CI0.482~0.758,P=0.015)、BMI(β=0.147,95%CI0.111~0.184,P=0.034)均与HOMA-IR显著相关。结论 TSH与肥胖的非糖尿病患者出现胰岛素抵抗相关,表明甲状腺功能筛查对肥胖患者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补体C3、C4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方法 T2DM患者107例,健康体检者37例作为对照,检测血清C3、C4水平,测定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及一般临床指标及生化指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血清C3水平随ACR增加而下降(P0.01),ACR与血清C3呈负相关(r=-0.415,P0.05),与SBP呈正相关(r=0.402,P0.05);调整病程、血压、年龄、性别、BMI等因素影响后,其相关性仍有统计学意义(r=-0.37,P0.01)。ACR与血清C4无相关性。结论补体活化在T2DM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补体C3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4.
成人微小病变肾病血管病变与足细胞排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成人起病微小病变肾病(MCD)的血管病变与足细胞排泄的关系.方法 入选2005年10月至2007年10月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肾脏科住院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微小痛变的患者21例.根据肾穿刺病理结果.将这些患者分为有血管病变(8例)与无血管病变两组(13例),比较足细胞排泄及其与致血管病变的临床病症关系.结果 伴血管病变患者尿足细胞排泄水平与肌酐比值或占尿上皮细胞中的构成比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患者(P<0.05);同时伴血管病变患者尿上皮细胞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8).伴血管病变组患者体重指数(BMI)、年龄和三酰甘油均显著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5),而平均动脉压、血尿、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及肝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伴血管病变患者CFR[(83.1±13.9)mL/min对(123.0±16.9)mL/min,P=0.016]和Cystatin C[(1.12±0.16)g/L对(0.631±0.08)g/L,P=0.012]显著降低,而α1-微球蛋白、微量白蛋白、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和肾脏病理损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足细胞排泄与BMI、年龄和三酰甘油无相关关系,但尿上皮细胞排泄与年龄呈正相关(P=0.014,r=0.616),年龄与血液三酰甘油呈正相关关系(P=0.01,r=0.64).结论 尿足细胞排泄与成人起病MCD的血管病变有关;年龄相关的代谢异常是成人起病MCD患者血管痛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作为生物标志物在Ig A肾病诊治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经肾活检证实的Ig A肾病患者82例,由体检中心选取健康志愿者28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抽取空腹血测量血浆ADMA、血脂、尿素氮(BUN)、肌酐(Scr)、尿酸(UA)和蛋白尿(UP)水平。肾组织行HE染色,采用肾小球损伤评分及肾间质、小管损伤评分评价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Ig A肾病组与对照组相比,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明显升高;血肌酐、ADMA水平明显升高,e GFR水平明显减低(均P0.01)。Ig A肾病组ADMA与Scr、UP呈显著正相关,与e GFR呈显著负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显示ADMA与Scr呈正相关(β=0.343,P0.01),与UP呈正相关(β=0.331,P0.01),与e GFR呈负相关(β=-0.346,P0.01)。血浆ADMA与肾小球损伤评分(β=0.050,P0.01)、肾间质小管损伤评分(β=0.358,P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Ig A肾病患者在e GFR未发生明显下降的时期,血清ADMA已出现明显升高,ADMA可能作为评价Ig A肾功能的指标和反映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及尿转铁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了解血、尿转铁蛋白的变化在糖尿病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速率免疫散射法测定 40例 2型糖尿患者及 2 0名健康人血、尿转铁蛋白值 ,并将尿转铁蛋白排泄率 (TRF/Cr)与尿白蛋白排泄率 (UAER)进行比较。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TRF/Cr与UAER成正相关 (r= 0 .788,P <0 .0 1) ,2型糖尿病患者TRF/Cr增高的发生率 (92 .5 % )显著高于UAER增高的发生率 (4 7.5 % ) (χ2 =19.2 9,P <0 .0 1)。但只有在临床蛋白尿组血、尿转铁蛋白才成显著负相关 (r =-0 .67,P <0 .0 1)。结论 测定尿转铁蛋白排泄率的变化 ,能更早、更敏感地反映 2型糖尿病患者的早期肾损害 ,血清转铁蛋白的降低表明肾脏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DN)不同时期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浓度变化与DN的关系。方法: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144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49名正常对照的血清hs-CRP水平。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组:正常蛋白尿组53例、微量白蛋白尿组57例和临床蛋白尿组34例。结果:(1)2型糖尿病组的血清hs-CRP值较对照组显著升高(U=1458.5,P<0.001);(2)hs-CRP值随UAER的增加而增加(H=74.068,P<0.001);(3)hs-CRP值与空腹血糖、血尿酸、纤维蛋白原成正相关(r=0.26、0.33、0.30,P均<0.001),与高密度脂蛋白呈负相关(r=-0.14,P<0.05)。结论:C-反应蛋白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和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尿液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肾损伤分子-1(KIM-1)、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载脂蛋白(NGAL)和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ystatin)C水平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改变以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2011年10月至2012年10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T2DM)的住院患者118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分为正常白蛋白尿组(n=45)、微量白蛋白尿组(n=42)以及大量白蛋白尿组(n=31).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1名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尿L-FABP、KIM-1和NGAL,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ystatin C.所有尿液检测指标经尿肌酐校正,比较各组间各标志物的变化情况及与UACR、估计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相关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各组尿L-FABP和血清cystatin C水平明显升高,(x2=77.959,104.003,P均<0.05);尿KIM-1水平亦明显升高(x2=29.711,P<0.05).微量白蛋白尿组与大量白蛋白尿组尿NGAL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和正常白蛋白尿组明显升高(x2=23.833,P<0.05),但在正常白蛋白尿组与正常对照组间未见明显变化.尿L-FABP、KIM-1、NGAL及血清cystatin C与UACR呈正相关(r=0.719,0.427,0.327,0.726,P均<0.01);仅L-FABP、血清cystatin C与eGFR呈负相关(r=-0.301、-0.791,P< 0.01).结论 尿L-FABP、KIM-1、NGAL和血清cystatin C在糖尿病肾病早期显著升高,其中尿L-FABP和血清cystatin C可能是反映糖尿病肾损伤较好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浆活化蛋白C(APC)水平与动脉粥样硬化(AS)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3月到2015年10月收住的非透析高血压肾病患者110例为高血压肾病组,另入选未伴有肾病的高血压患者为单纯高血压组(n=112),同期行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112),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浆APC水平,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同时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24h尿白蛋白等其他生化指标。结果单纯高血压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和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高血压肾病组升高更显著;单纯高血压组AP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高血压肾病组降低也更为显著(均P0.05)。高血压肾病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4h尿蛋白、血肌酐和颈动脉IMT水平明显高于单纯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均P0.05)。颈动脉IMT和尿蛋白不同水平的亚组分析显示,随着IMT增厚,APC浓度下降,而hsCRP浓度上升(均P0.05);同时,随着尿蛋白的增多,APC浓度下降,hsCRP浓度上升,IMT增厚(均P0.05)。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肾病患者颈动脉IMT水平与hsCRP(r=0.465)呈正相关,与APC(r=-0.588)呈负相关(均P0.05)。以颈动脉IMT为因变量进行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PC(β=-0.502)、年龄(β=0.321)、hsCRP(β=0.356)是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浆APC水平与颈动脉IMT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种微血管并发症和血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探讨hsCRP在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将187例T2DM患者根据尿白蛋白/肌酐比(ACR)分无肾病组(ACR〈30mg/g)137例,早期肾病组(30mg/g≤ACR〈300mg/g)31例,临床肾病组(ACR〉300mg/g)19例;根据眼底镜检查分为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146例,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41例;根据有无神经病变分为无糖尿病神经病变组136例,有糖尿病神经病变组51例。观察3种并发症中各组hsCRP的变化。结果:糖尿病肾病和hsCRP相关,hsCRP随尿白蛋白/肌酐比的增加而升高。相关分析显示,hsCRP与ACR(r=0.438)、TG(r=0.332)及体重指数BMI(r=0.267)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hsCRP与糖尿病肾病相关,其水平与糖尿病肾病的程度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