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冠脉注射尼可地尔对血浆凝溶胶蛋白(p GSN)与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AMI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通过加压泵及球囊扩张在靶血管向靶病变远端2 mm处注射2 mg尼可地尔溶液,对照组于相同位置注射等容量0. 9%氯化钠溶液。观察2组患者PCI术前、后的梗死相关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比较2组患者的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p GSN及血T3水平,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PCI术后2组TIMI血流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校正后的TIMI血流帧数(c TFC)、无复流现象(NRP)发生率、血浆NT-proBNP、c Tn I、CK-MB水平、WMSI、PCI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5),研究组ST段回落率(STR)≥50%、术后TMPG 3级比例及LVEF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 0. 05)。术后2组患者血清T3及p GSN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 0. 05)。结论:AMI患者PCI术中冠脉注射尼可地尔可显著改善患者心功能和心肌灌注水平,提高血清T3及p GSN表达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电图Tp-Te间期的影响。方法 114例冠心病行PCI患者,根据应用不同药物分为尼可地尔组(A组)、单硝基异山梨醇酯组(B组)、尼可地尔+单硝基异山梨醇酯组(C组)。比较各组患者PCI术前后心电图Tp-Te间期变化及术后4、24 h血清血清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A、C组PCI术后Tp-Te间期均较术前缩短,P<0.01;B组无显著变化。术中B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A组和C组(P均<0.05)。术后4、24 h,A和C组CK、CK-MB水平未见明显变化;B组CK、CK-MB水平升高(P均<0.01)。3组术后cTNT水平无显著变化,B组术后24 h hs-CRP水平升高(P均<0.01)。结论尼可地尔可缩短冠心病患者PCI术后Tp-Te间期,预防室性心律失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尼可地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无复流现象(NRP)、心肌再灌注损伤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7年4月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STEMI患者8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尼可地尔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PCI;尼可地尔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经导管向罪犯血管缓慢推注尼可地尔6 mg,术毕以2 mg/h速度静脉泵注12 h。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6、12、24 h心肌再灌注损伤指标[包括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术前及术后6个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术前及术后7 d、1个月、3个月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12个月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1)两组患者支架植入数量、病变血管支数及术后冠状动脉痉挛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优于对照组,术后NR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2)时间与方法在血清cTnI、CK-MB水平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cTnI、CK-MB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cTnI、CK-MB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6、12、24 h血清cTnI、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3)术前两组患者LVEF和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尼可地尔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短于对照组(P0.05)。时间与方法在血清NT-proBNP水平上不存在交互作用(P0.05);时间在血清NT-proBNP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方法在血清NT-proBNP水平上主效应显著(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术后7 d、1个月、3个月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4)术后12个月内,尼可地尔组患者MACE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HR=0.370,95%CI(0.143,0.958),P0.05]。结论尼可地尔能有效改善STEMI患者PCI后血流灌注和心功能,降低NRP发生率,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减少短期MACE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法舒地尔对冠状动脉(冠脉)无复流患者循环血内皮微粒(EMPs)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的影响,以探讨法舒地尔抑制无复流患者冠脉内皮炎症的机制。方法:选取住院行冠脉介入(PCI)术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90例,其中60例为PCI后发生无复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冠脉内注射法舒地尔(5mg)30例,B组: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500μg)30例,30例未发生无复流患者为C组(对照组),分别于患者入院时、PCI后即刻和PCI后24h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EMPs水平及血清sICAM-1水平。结果:入院时3组患者EMPs、sICAM-1无差别(P0.05);PCI后即刻A组和B组EMPs、sICAM-1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PCI后24hA组和B组EMPs、sICAM-1均明显低于C组(均P0.05)。EMPs和sICAM-1水平呈高度正相关(0.7r1,P0.05)。术后1周A组与B组相比低血压发生率无差别,A组出血及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法舒地尔可明显降低PCI后无复流患者血浆EMPs和血清sICAM-1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无复流,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导引导管注射替罗非班联合尼可地尔或硝酸甘油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出现无复流及慢血流现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及慢血流现象的80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联合尼可地尔组(A组)、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组(B组),每组各40例。术中发生无复流及慢血流现象时,两组分别经导引导管向冠状动脉靶血管迅速注入替罗非班联合尼可地尔(A组)、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B组)。比较5 min和10 min后冠状动脉靶血管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患者低血压(血压90/60 mmHg,1 mmHg=0.133 kPa)的发生率、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率、术前及术后24 h监测血浆脑钠肽前体(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proBNP)浓度、术后1周查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mension,LVEDD)、住院期间并发症、9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绞痛、心源性猝死、心力衰竭)发生率。结果两组住院期间并发症、术前proBNP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5 min和10 min后TIMI 3级血流患者比例明显高,术后出现低血压、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 h proBNP浓度、术后1周LVEF、LVED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A组与B组相比,90 d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联合尼可地尔疗效优于替罗非班联合硝酸甘油,可以快速恢复STEMI患者PCI治疗中无复流及慢血流现象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低血压、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改善心肌缺血,减少患者长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PCI后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受直接PCI的STE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尼可地尔组49例和对照组51例。观察2组PCI术后心肌血流灌注指标,评价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心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尼可地尔组PCI术后TIMI 3级血流(93.9%vs80.4%)、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达峰时间14h(87.8%vs 70.6%)及ST段回落(85.7%vs 68.6%)显著升高,再灌注心律失常比例(40.8%vs 60.8%)、校正TIMI帧计数及CK-MB峰值降低(P0.05,P0.01)。尼可地尔组随访6个月B型钠尿肽(BNP)、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低于对照组,LVEF高于对照组(P0.05,P0.01)。与住院期间比较,对照组随访6个月BNP、LVEDVI、LVESVI升高(P0.05);尼可地尔组BNP降低、LVEF升高(P0.05)。对照组随访6个月MACE发生率高于尼可地尔组(47.1%vs 26.5%,P=0.034)。结论尼可地尔改善老年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多酚酸盐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对比剂肾病的预防作用。方法将择期行PCI患者282例,随机分为常规水化组(A组,94例)、前列地尔+水化组(B组,94例)、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水化组(C组,94例),分别测定并比较各组间患者术前、术后24 h、72 h尿素氮(BUN)、血清β2微球蛋白、血肌酐(Scr)水平及对比剂肾病(CIN)的发生率。结果术后24 h与术前相比,A、B两组BUN、血清β2微球蛋白、Scr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C组BUN、血清β2微球蛋白轻度升高(P0.05),Scr升高不显著(P0.05);术后72 h各组BUN、血清β2微球蛋白、Scr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A组CIN发生率为13.8%,B组为9.6%,C组为3.2%,B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丹参多酚酸盐+水化疗法对PCI术后对比剂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复方丹参滴丸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血管内皮功能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将237例择期行PCI治疗的冠心病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79例。3组均接受PCI治疗,术后A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C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联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观察3组术前及术后1周、2周、4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 C组术后1周、2周、4周NO水平与A组和B组同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ET-1和vWF水平与A组和B组同时间比较均显著降低(P 0.05)。A组和B组术后1周、2周、4周NO、ET-1和vWF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与A组和B组比较显著降低(P 0.05)。3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用于冠心病PCI术后治疗可保护病人血管内皮功能,促进血管功能恢复,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冠脉)闭塞段近端注射地尔硫?及肾上腺素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中无复流的影响。方法:82例诊断为STEMI行急诊PCI患者,随机分为地尔硫组与地尔硫?+肾上腺素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均术中行血栓抽吸,于冠脉支架植入前后冠脉内注射地尔硫?或地尔硫?联合肾上腺素,观察冠脉血流(TIMI)及心肌灌注(TMPG)情况,检测患者PCI术前、术后、术后12h、术后24h静脉血中内皮素-1(ET-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PECAM-1)及内源性一氧化氮(NO)水平,1~2周后记录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ED)、氨基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支架植入前(初次)与支架植入后(末次)造影结果提示,地尔硫?+肾上腺素组达到TIMI 3级血流和TMPG 3级比例显著高于地尔硫组(均P0.05);地尔硫?+肾上腺素组患者术后ET、PECAM-1及内源性NO水平较地尔硫组明显改善(均P0.05),且发生低血压的患者少于地尔硫组(P0.05)。结论:地尔硫联合肾上腺素可改善冠脉血运及内皮功能,有效减少冠脉无复流及术中低血压发生,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预防性冠状动脉内注射尼可地尔对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即刻心肌血流灌注和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3年10月至2015年6月在阜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行PCI的老年STEMI患者79例,随机数字法分为尼可地尔组(在引导丝通过靶病变后,冠脉内注射6 mg尼可地尔)26例、硝酸甘油组(冠脉内注射200μg硝酸甘油)26例、常规治疗组(直接置入支架或球囊扩张)27例。采用门控心肌灌注显像测定患者梗死动脉术后即刻心肌血流灌注,通过校正的TIMI帧数(cTFC)反映心肌血流灌注水平。记录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心血管事件,术后3个月内对三组患者行电话或门诊随访,记录术后药物服用情况和不良心血管事件。结果尼可地尔组c TFC水平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和常规治疗组(P<0.01);而硝酸甘油组与常规治疗组cTFC水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无复流或慢血流比例、2 h内ST段回落比例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常规治疗相比,预防性使用尼可地尔是术后发生无复流或慢血流的保护因素,并可促进术后2 h内ST段回落。尼可地尔组患者住院期间再灌注心律失常、术后1 d内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与常规治疗相比,预防性使用尼可地尔是术后再灌注心律失常、术后1 d内心绞痛的保护因素。随访期间三组患者服用的药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尼可地尔组患者梗死后心绞痛、心力衰竭再入院发生率明显低于硝酸甘油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PCI术前预防性冠脉内注射6 mg尼可地尔可有效改善老年STEMI患者术后即刻心肌血流灌注水平,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同时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前、术后使用黄蛭口服液治疗对心肌血流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中山市中医院收治的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所有病人在急诊PCI术前均口服肠溶阿司匹林300 mg、替格瑞洛180 mg及他汀类药物。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术前30 min以及术后加用黄蛭口服液,疗程为1个月。比较两组病人术前与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3级占比,术后ST段回落率(STR)≥50%占比,术前与术后1周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中无复流现象(NRP)发生率以及术后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TIMI血流分级、TMPG 3级占比、WMSI及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TIMI血流分级、TMPG 3级占比及STR≥50%占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WMSI、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PCI术后30 d MACE发生率分别为24.0%、3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术中NRP发生率分别为10.0%、16.0%,治疗组术中NRP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I术前、术后使用黄蛭口服液治疗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TIMI血流分级及心功能,降低术后无复流现象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口服大剂量尼可地尔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及慢血流的预防效果及远期心脏保护作用。 方法 收集我院心内科监护室收治的AC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3组,包括对照组(A组),术前静脉注射尼可地尔12 mg(B组)及术前口服尼可地尔20 mg(C组)。3组均给予积极的冠心病综合治疗,B组及C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加用尼可地尔5 mg,3次/d,口服6个月,平均随访半年。观察3组患者PCI术前及术后的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及校正TIMI血流帧数(cTFC),血清心肌钙蛋白T(cTnT)及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水平,以及PCI术后1、3及6个月内心脏事件的发生情况(包括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因性死亡、非心因性死亡)。 结果 B组和C组术后慢血流及无复流的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C组和B组之间TIMI血流分级及cTF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和C组CK-MB、cTnT峰值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C组和B组CK-MB、cTn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B组和C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 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 < 0.05),而B组和C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半年B组和C组因慢性心力衰竭入院的比例较A组降低(P<0.05),B组和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ACS患者PCI术前给予大剂量的尼可地尔及术后持续使用可显著改善术中无复流/慢血流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改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后病人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病人91例,随机单盲取法分为A组、B组、C组。A组给予常规+替罗非班治疗方案;B组在A组基础上,术后给予尼可地尔治疗;C组在B组基础上,术前及术后给予曲美他嗪治疗。观察3组治疗前及治疗7d心功能及心肌微循环指标变化,同时观察3组术后3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及出血并发症情况。结果 C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治疗前及A组、B组(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造影剂开始灌注时间(AT)、灌注达峰时间(APT)、灌注的峰值强度(PI)、振幅(A)、曲线上升斜率(β)低于治疗前及A组、B组(P0.05),B组治疗后LVEF高于治疗前及A组(P0.05),LVDs、LVDd、LVESV、LVEDV、AT、APT、PI、A、β低于治疗前及A组(P0.05)。B组、C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A组(P0.05),3组不同出血并发症程度及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尼可地尔及曲美他嗪联合应用于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PCI术,可有效改善病人心功能和心肌微循环。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尼可地尔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左室重构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A组给予依那普利片10 mg 1次/d口服,B组给予依那普利叶酸片10.8 mg 1次/d口服,C组(联合用药组)给予尼可地尔5 mg 3次/d+依那普利叶酸片10.8 mg 1次/d口服。3组均行急诊PCI,并给予积极的心肌梗死综合治疗,均观察12 w。测定治疗前后的N末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水平,对比治疗前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的变化,观察对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测定治疗前、治疗后4、8、12 w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观察对Hcy的影响;记录12 w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再次住院率,病死率及治疗期间药物的不良反应及依从性。结果3组治疗后LVEDd、LVED-VI、Nt-proBNP较治疗前明显降低,LVEF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组治疗后LVEDd、LVED-VI、Nt-proBNP明显低于A、B组,LVEF明显高于A、B组,B组治疗后LVED-VI、Nt-proBNP明显低于A组(P均<0.05)。B、C组治疗4、8、12 w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A组,C组治疗8、12 w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低于B组(P均<0.05)。C组再住院率明显低于A组及B组,B组、C组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C组再发心绞痛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及B组(P均<0.05)。结论尼可地尔联合依那普利叶酸片能够改善心室重构,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同时能够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 w内的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术后ST段回落的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011年1月~2013年9月辽宁省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急诊PCI治疗的150例STEMI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1 h内患者心电图检查ST段回落百分比是否50%分为A组84例(ST段回落百分比50%)和B组66例(ST段回落百分比≤50%),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的心肌酶谱指标、术后2周心功能指标及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术前及术后24 h A组的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c Tn T)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对应时间点的B组患者(P0.05);术前,A、B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A组患者LVEF值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术前及术后24 h A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测定值均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P0.05);术后1年A组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累积发生率9.52%显著的低于B组患者的31.82%(P0.05)。结论急诊PCI术后ST段迅速回落(ST段回落百分比50%)的STEMI患者心功能及心肌酶谱指标恢复更好,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冠脉)内逆向应用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心内科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120例,随机分为直接PCI组(A组)、血栓抽吸+PCI组(B组)、PCI+冠脉内正向溶栓组(C组)及冠脉内逆向溶栓+PCI组(D组),每组各30例。比较4组基线资料、术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TIMI帧数计数(CTFC)、2 h ST段回落率(STR)≥50%的比例、无复流/慢血流(NR/SF)发生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肌钙蛋白I(cTnI)和B型利钠肽(BNP)峰值。记录随访3个月的LVEF、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及TIMI出血情况,对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1)D组与A、B、C组比较,术后TIMI血流≤2级发生率、CTFC、NR/SF发生率、cTnI及BNP峰值显著降低,术后2 h STR≥50%的比例、LVEF显著升高(P<0.05);(2)随访3个月D组心力衰竭再住院发生率显著低于A、B、C组,且LVEF显著升高(P<0.05);(3)随访3个月,4组TIMI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病人冠脉血流分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行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病人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分别给予尿激酶和替罗非班冠脉注射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情况,校正TIMI帧数(CTFC)水平,心脏功能指标水平,术后ST段回落率,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及出血发生率等。结果 B组病人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和CTFC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和A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和A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病人术后ST段回落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后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对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病人可有效提高冠脉血流,促进心脏功能恢复和ST段回落,且未增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中无复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12月至2015年9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行急诊PCI治疗中发生无复流现象的87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患者经冠状动脉注射尼可地尔治疗,对照组患者经冠状动脉注射硝酸甘油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注射5 min后的TIMI血流分级与校正的TIMI帧数,以及术后左心室射血分数、ST段回落率、出血、低血压和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经冠状动脉注射后5 min,观察组患者的TIMI 3级血流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77.27%比51.16%,P=0.000),靶血管的校正的TIMI帧数明显低于对照组(28.3±5.2比40.6±7.3,P=0.003),术后1周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50.78%±4.23%比43.84%±3.62%,P=0.027),术后ST段回落率明显大于对照组(84.09%比69.77%,P=0.016),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36.36%比65.12%,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注射尼可地尔可有效改善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中的无复流现象,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经血栓抽吸导管冠状动脉(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三磷酸腺苷对重度血栓负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心肌灌注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后提示靶病变为重度血栓负荷的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急诊PCI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单纯血栓抽吸组(A组,n=54)、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组(B组,n=54)和血栓抽吸联合冠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和三磷酸腺苷组(C组,n=54)。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急诊PCI前、术后的冠脉造影结果;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发生率;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钙蛋白I峰值、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住院以及随访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和冠脉造影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校正心肌梗死溶栓实验血流计帧(CTFC)分级正常血流的比例C组高于A组和B组(90.7%vs. 68.5%、74.1%,P均0.05)。术后心肌梗死溶栓实验心肌染色分级(MBG)3级的比例C组高于A组和B组(88.9%vs. 70.4%、72.2%,P均0.05)。术后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发生率C组低于A组和B组(7.4%vs. 25.9%、24.1%,P均0.05)。术后3组患者CK-MB和肌钙蛋白I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NT-proBNP水平C组低于A组和B组[(983.8±269.8)ng/L vs.(1145.4±392.5)ng/L、(1125.1±378.1)ng/L,P均0.05]。术后5~7 d LVEF C组高于A组和B组[(52.9±6.7)%vs.(48.9±8.5)%、(49.6±8.3)%,P均0.05]。术后3组患者30 d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和靶血管再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总MACEs发生率C组低于A组和B组(3.7%vs. 18.5%、16.7%,P均0.05)。3组患者术后出血事件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急诊PCI的重度血栓负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和三磷酸腺苷冠状动脉内注射与单纯血栓抽吸及血栓抽吸联合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相比,可以获得更好的心肌再灌注、改善心功能并降低PCI后30 d的总MACEs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_(1c))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的冠心病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PCI的冠心病患者90例,根据糖尿病患病情况和血清HbA_(1c)水平分为A组(合并糖尿病且HbA_(1c)6.5%)、B组(合并糖尿病且HbA_(1c)≥6.5%)、C组(未合并糖尿病且HbA_(1c)6.5%),每组30例。比较3组患者术后6、24个月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6个月心因性死亡率、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高于C组(P0.017)。3组患者术后24个月心因性死亡、支架内血栓形成、靶血管再狭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新发心血管疾病、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率高于C组(P0.017)。结论糖尿病和血清HbA_(1c)水平升高可增加行PCI的冠心病患者术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