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Wallenberg 综合征又称延髓外侧综合征,主要见于小脑后下动脉和椎动脉闭塞时。当延髓外侧损害时,常可出现许多复杂的眼球运动障碍,其病理生理与神经解剖间的关系,国内研究甚少。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外有关文献,拟在眼球位置及运动障碍、眼球震颤、平稳跟踪与持久性凝视障碍及扫视障碍等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分型、治疗及预后判定。方法回顾分析3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以眩晕、恶心、饮水呛咳、构音障碍、Horner征、共济失调、交叉性感觉障碍为常见表现。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对延髓梗死分型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可明确病变部位及程度,为血管介入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分型中LMI型最常位于延髓中部,而MMI型位于上部者最多;LMI较MMI预后相对良好。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临床表现典型,预后良好,头颅MRI和DSA检查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对其治疗病情评价及预后判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Wallenberg综合征,是由于小脑后下动脉或一侧椎动脉闭塞所致延髓背外侧部损害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临床表现有突发头晕、交叉性感觉障碍、Horner征、球麻痹及共济失调等一系列症状。我科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对确诊的15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  相似文献   

4.
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病因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Wallenberg syndrome)的病因、临床特点。方法对2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为眩晕(84%),恶心、呕吐、吞咽困难(75%),顽固性呃逆(32%),Homer征(46%),感觉障碍(46%),共济失调(85%),眼震(64%)。病变主要累及延髓背外侧、小脑。结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主要病因为动脉硬化,临床特点复杂多变,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特征及MRI改变。  相似文献   

5.
Wallenberg综合征(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又称小脑后下动脉梗死综合征,系由小脑后下动脉(posterior inferior cerevbellar arteries,PICA)供血障碍所致。随着磁共振技术的广泛应用,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诊断已不再困难;特别是核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出现后,使人们开始注重导致小脑后下动脉梗塞综合征的原因的探讨,传统的单纯PICA的闭塞病因说受到质疑,椎动脉(vertebral artery,VA)异常导致PICA及延髓背外侧供血障碍开始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6.
小脑下后动脉综合征是指小脑下后动脉循环障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因其损害部位在延髓背外侧,故又称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迄今国内报告此种病例不多。我院自1973~1978年曾遇6例。现结合有关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延髓外侧梗死在临床中发生率较高,主要表现为交叉性感觉障碍,而表现为感觉平面节段性发展的延髓外侧梗死罕见,且易与脊髓病变相混淆。作者报道1例疑似脊髓病变的延髓外侧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既往文献对伴有感觉障碍平面的延髓外侧梗死的分类、梗死部位、责任血管、病因、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分析,为诊治类似病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正>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是急性脑梗死中比较常见的临床症状,病变位于延髓上段的背外侧区,由小脑后下动脉或椎动脉血栓形成所致。具体表现:①眩晕、恶心、呕吐及水平眼震;②病灶侧真性球麻痹,吞咽困难、构音障碍、声嘶,病灶侧软腭低垂及咽反射消失;③病灶侧共济失调;④病灶侧Horner综合征;⑤交叉性偏身感觉障碍,病灶侧面部痛温觉缺失,病灶对侧偏身痛温觉减退或丧失。其中真性球麻痹危害最大,可引起反复唾液呛咳及食物反流,导致吸入性肺炎、营养丢失、脱水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尤瑞克林治疗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干血管病.其发病机制为基底动脉尖端血循环障碍,导致突发意识障碍、瞳孔异常及眼球运动障碍等症状.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致残率高、死亡率高、预后差.2005~2007年,我们应用尤瑞克林治疗2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血管与梗死部位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影像资料。根据影像学方法,将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血管分为椎动脉病变及小脑后下动脉病变。根据磁共振,将延髓背外侧纵向分为上、中及下三部,横向分为A、B、C、D及E五个部位,分析病变血管与梗死部位的关系。结果 26例患者中,椎动脉病变14例,小脑后下动脉病变12例;椎动脉病变中动脉夹层3例,动脉瘤1例。Wallenberg综合征梗死病灶纵向分布最常见部位是延髓中部(84.62%),其次是延髓下部(34.62%),最后是延髓上部(23.08%);在延髓梗死灶的横向分布方面,Wallenberg综合征梗死灶最常见的部位是延髓背外侧的A部(84.16%),其他依次为B部(80.77%)、C部(46.15%)、E部(34.62%)及D部(26.92%)。椎动脉病变组与小脑后下动脉病变组比较,两组患者在出现延髓中段梗死(P=0.033)及延髓A部(P=0.003)和B部(P=0.012)梗死方面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椎动脉病变也是导致Wallenberg综合征的重要原因,动脉夹层是常见的血管病变;椎动脉病变导致的Wallenberg综合征梗死病灶更加容易累及延髓中段,延髓背外侧的A及B部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2例TOB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CT/MRI可发现病变,同时有幕上及幕下多处梗死。结论TOB为一种急性重症脑血管病,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孤立中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病因分型。方法连续回顾性纳入2013年12月至2017年1月间沈阳军区总医院收治的40例孤立中脑梗死患者,并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临床、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动脉供血范围及MRI影像学特点,将中脑梗死分为前内侧、前外侧、外侧及背侧梗死,分析各型患者的基线资料、临床表现、病因分型等的差异。结果 40例患者中,前内侧区梗死患者23例,前外侧区14例,外侧区1例,混合部位梗死2例。常见体征为构音障碍23例(57.5%),肢体和(或)步态共济失调18例(45.0%),眼球活动障碍和(或)上睑下垂15例(37.5%),肢体运动障碍14例(35.0%)。前内侧区梗死患者与其他部位梗死患者中枢性面(或)舌瘫(3/23比8/17)、眼球活动障碍(15/23比0)及病因分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0例患者中,短期预后良好38例(95.0%),预后不良2例(5.0%)。结论孤立中脑梗死主要表现为构音障碍、共济失调及眼球活动障碍。眼球活动障碍发生于前内侧区梗死。前内侧区梗死常见病因为大动脉粥样硬化、小血管病变,而其他部位梗死病因常为大动脉粥样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加深对这种疾病的认识。方法对9例TOBS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现TOBS患者以中老年为主,病因及高危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临床表现多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运动障碍、偏盲,可伴有行为异常等。CT及MRI提示重要的特征是中脑或丘脑梗死合并其他部位梗死,如枕叶、小脑、颞叶。结论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死因主要为脑疝,早期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延髓综合征是由延髓病变引起的以同侧脑神经受损症状合并对侧传导束型感觉障碍或偏瘫为特征的一组症候群.延髓梗死为延髓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熟悉延髓综合征将对延髓血管病的诊治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5.
如何诊断延髓外侧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宁省建平县医院范白阳医师函问:1例脑血栓病有左侧软腭麻痹,左侧霍纳征,左侧指鼻欠准,轻度头晕。右侧偏身痛温觉障碍,吞咽困难,左侧软腭上提无力,咽反射消失,于病后8小时和第5天两次CT仅见脑萎缩,无交叉性感觉障碍、眼震及偏瘫,可否诊断为延髓外侧综合征...  相似文献   

16.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 (TOBS)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 6 5例TOBS患者的原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发现TOBS患者以老年为主 ,病因及危险因素主要为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高血脂等 ,临床表现多以突然眩晕或意识障碍起病 ,合并眼球运动障碍及瞳孔异常、运动障碍、视觉障碍 ,可伴有行为异常等。CT及MRI的重要特征是中脑或丘脑梗死合并其他部位梗死 ,如枕叶、小脑、颞叶。结论 TOBS的诊断主要依赖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早期积极全面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延髓外侧综合征(Latcal Medullary Syndome)由WAllenbcrg氏于1895年首先做出完整的报告,故又称Wallcnbcrg综合征。一般认为系小脑后下动脉血栓形成所致。现将我科近年来收治的4例报告如下。例1:男,65岁,因眩晕、呕吐,呛咳、吞咽困难4天,于1986年6月4日入院。查体:声音嘶哑,眼球水平震颇,左侧软腭运动差,左面部及右肢体痛觉减退,左侧共济运动不良,四肢肌力正常,颅脑CT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波立维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病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延髓背外侧综合征病人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病人波立维治疗,持续治疗30 d。比较2组病人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吞咽功能、住院时间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1周、3周NIHSS评分高于观察组,治疗后吞咽正常构成比(38.8%)低于观察组(57.1%)。观察组病人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波立维联合依达拉奉能够有效治疗老年病人延髓背外侧综合征,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延髓梗死28例临床特点与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玮  胡文立 《山东医药》2011,51(12):73-75
目的探讨延髓梗死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延髓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大部分出现眩晕、呕吐、共济失调、Horner征、感觉障碍等症状。MRI结果显示,患者除出现延髓外侧区受损症状外,还可伴有延髓腹内侧区、小脑、桥脑等多部位病变。血管检查多表现为椎动脉狭窄。结论头晕、感觉障碍、共济失调、Horner征等是延髓梗死的常见表现。MRI检查的诊断敏感性高。CTA能够提供较准确的血管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20.
作者报道 MRI 证实的双侧延髓梗塞1例,男性,71岁,有高血压病史。因右半身轻瘫住院。检查:血压27/15kPa、构音障碍、眼球运动自如。右侧面、舌肌瘫,右半身轻瘫,右侧腱反射稍增强。第5天,右半身轻瘫进行性加重,并发现左半身无力。第9天,双眼球运动障碍,侧向凝视,可见水平眼震。第14天,水平快速扫视和眼球圆滑运动受限。第16天出现垂直眼震。第17天,完全性四肢瘫痪,不久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