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房棘球蚴病(AE)是一种在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流行、危害程度高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AE通常原发于肝组织,多房棘球蚴在患者体内呈浸润性生长,对累及脏器的形态及生理功能造成严重损伤。研究表明,多房棘球蚴及生发层细胞的增殖、机体免疫应答及免疫细胞的分化均与丝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胰岛素(insulin,Ins)、程序性死亡受体-1 (PD-1)、生长转化因子-β (TGF-β)等细胞信号通路有较为密切的联系。本文从相关细胞信号通路在多房棘球蚴病中对多房棘球蚴及宿主产生的免疫调节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多房棘球蚴感染宿主CD4~+T淋巴细胞缺失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蚴感染宿主CD4~+T淋巴细胞缺失的机制,多房棘球蚴感染与宿主T淋巴细胞亚群凋亡相互关系。方法利用尼龙柱和补体法从多房棘球蚴感染12wk,25wk和正常对照组BALB/c小鼠脾脏分离出纯CD4~+、CDS8~+T细胞,在体外分别经多房棘球蚴抗原(EmAg)、抗CD3抗原(anti-CD3)、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商陆丝裂原(PWM)刺激培养16h,用DNA凝胶电泳分析;透射电镜观察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和碘化丙锭(PI)双染后,流式细胞仪(FCM)分析凋亡细胞数和凋亡发生的细胞周期。结果感染25wk小鼠,CD4~+T细胞DNA电泳图均出现典型“梯形”条带,透射电镜见染色质浓染、胞质出泡、凋亡小体形成;CD8~+T细胞DNA电泳国无梯形带,透射电镜见染色质浓染,电子密度增强。FCM分析,感染12wk小鼠,CD4~+、CD8~+T细胞凋亡数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感染25wk小鼠,CD4~+T细胞凋亡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也显著高于同组CD8~+T细胞(P<0.01)。凋亡主要发生在细胞周期S期。结论多房棘球蚴寄生宿主后期,可诱导宿主成熟CD4~+T细胞发生活化诱导性死亡(AICD),使宿主处于免疫抑制状态。  相似文献   

3.
多房棘球蚴病是一种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多房棘球蚴病免疫逃逸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从改变自身抗原、细胞毒作用、负向调节免疫、改变免疫反应类型、诱导免疫细胞凋亡、免疫抑制作用及宿主的先天免疫及遗传背景等方面综述多房棘球蚴逃避宿主免疫防御攻击机制,为抗击棘球蚴病提供新的临床免疫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4.
王鸿  李文桂 《地方病通报》2006,21(1):98-100
泡型包虫病(Alveolar Echinococcosis, AE)是由多房棘球绦虫(Echinococcus multilocularis, Em)幼虫主要寄生在人体肝脏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泡球蚴多以外生性出芽生殖,如恶性肿瘤生长,泡球蚴还可通过血循环、淋巴等途径转移至肺脑等器官,危害极大,被视为最致命的蠕虫感染之一.泡球蚴对人体来说是感染性外源性物质,具有抗原性,可诱发宿主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1],人们发现宿主腹腔巨噬细胞和肝枯否细胞均可杀伤Em原头节,Playford等发现缺乏功能性T、B细胞的重症联合免疫鼠(SCID)非常容易感染Em原头节,当用正常鼠淋巴细胞重建其免疫功能则抑制泡球蚴生长[2],表明宿主在防御泡球蚴感染过程中不仅有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参与,而且有特异性免疫反应参与.另外泡球蚴通过免疫逃避而在体内发育、繁殖、生存.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泡球蚴病免疫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多房棘球绦虫重组双歧杆菌(Bb)-EmⅡ/3-Em14-3-3疫苗对原头蚴攻击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分别通过皮下注射、肌肉注射、鼻腔粘膜接种以及口服接种免疫BALB/c小鼠12周后,用50个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腹腔注射进行攻击,攻击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检获泡球蚴组织,称取重量,计算减蚴率;分离脾细胞,用ConA刺激培养16~18h,然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细胞凋亡。结果疫苗免疫组小鼠检获泡球蚴质量均明显低于PBS对照组;小鼠脾细胞原液组和ConA刺激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PBS对照组(P<0.05或P<0.01),每个ConA刺激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显著高于相应的原液组(P<0.05或P<0.01),皮下注射组脾细胞凋亡发生率最低。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b-EmⅡ/3-Em14-3-3疫苗可抑制感染小鼠脾细胞发生凋亡,增加CD4+T细胞亚群的数量,诱导宿主产生一定的保护力,对抗Em原头节攻击。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多房棘球绦虫(Em)重组BCG-Em14-3-3疫苗对原头蚴攻击小鼠脾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重组BCG-Em14-3-3疫苗免疫Balb/c小鼠8周后,用50个多房棘球绦虫原头蚴腹腔注射进行攻击,攻击感染后18周剖杀小鼠,分离脾细胞,用刀豆素A(ConA)刺激培养16~18h,然后用Annexin V-FITC染色法检测脾细胞凋亡。结果小鼠脾细胞原液组和ConA刺激组细胞凋亡发生率均显著低于磷酸缓冲液(PBS)对照组(P<0.05或<0.01);鼻腔黏膜接种组脾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皮下注射组(P<0.01);重组BCG疫苗组脾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pCD-Em10 DNA疫苗肌肉注射组(P<0.01)。结论多房棘球绦虫重组BCG-Em14-3-3疫苗可抑制感染鼠脾细胞发生凋亡,增加CD4~ T细胞亚群的数量,加强宿主抗多房棘球绦虫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重离子对肿瘤放疗比常规放疗更具优势,因为重离子放疗具有极佳的生物效应和剂量一致性。多房棘球蚴病具有肿瘤特性,本研究主要目的是用重离子放疗作为多房棘球蚴病的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通过LD50来评价原头蚴的死亡情况,应用光镜和投射电镜研究多房棘球蚴经X射线和碳离子电离辐射照射后形态结构变化。结果电离辐射使多房棘球蚴细胞质减少,生发层细胞深入到角质层内的绒毛消失。细胞器混乱并聚集,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等细胞器大量消失,生发层细胞内出现大液泡。与X线相比,碳离子辐射对多房棘球蚴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结论多房棘球蚴经电离辐射后细胞结构和超微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提示电离辐射可抑制多房棘球蚴生长。碳离子电离辐射对多房棘球蚴的抑制作用比X线辐射照射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8.
人类先天性免疫系统在防御细菌病原体损害时依赖于巨噬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PMNs)的协调作用。单核吞噬细胞(如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能产生炎性细胞因子,并能通过MHCⅡ类分子提呈抗原给CD4’T细胞从而通过特异性免疫清除病原体口]。然而细菌为了能在宿主细胞中生存,诱发专职吞噬细胞凋亡对细菌而言是极为有利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不同时间及浓度多房棘球蚴源性外泌体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从60只造模BALB/c小鼠中随机选取4只,应用7.0T MRI观察腹腔病灶生长情况;解剖造模小鼠,通过腹腔病灶提取原头节进行体外培养,超速离心法从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透射电镜及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鉴定外泌体表征。将未加外泌体处理的巨噬细胞单独培养组设为对照组,不同浓度多房棘球蚴来源外泌体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组设为实验组(10μg/mL组、50μg/mL组),分别共培养48 h和72 h,显微镜下观察巨噬细胞形态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术和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极化状态。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7.0T MRI显示小鼠腹腔内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病灶形成;多房棘球蚴源性外泌体直径100 nm左右,呈杯型或茶托型,其表面标志物CD9、TSG101和CD63表达阳性。共培养后,实验组大部分细胞拉长,形态不规则,主要呈多角形;流式细胞术检测发现,共培养48 h,对照组CD16/32、CD206、CD369阳性率分别为(99.53±0.06)%、(90.27...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EdU(5-ethynyl-2'-deoxyuridine)标记多房棘球蚴体内成体干细胞(neoblasts)的方法,用于观察其细胞形态和分布特点。方法采用0.25%胰蛋白酶消化法从多房棘球蚴包囊中分离原代细胞,分别对原代细胞和多房棘球蚴进行EdU染色,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EdU阳性细胞。结果用建立的EdU标记方法检查多房棘球蚴体内成体干细胞,EdU阳性细胞体积较小,细胞核较大,呈球形或近球形。在成熟的原头节头节中,E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其中后端,呈分散分布,且原头节头节是否外翻在EdU阳性细胞数量上无明显不同。同时,大多数EdU阳性细胞也表达磷酸化组蛋白H3。结论建立的EdU标记多房棘球蚴成体干细胞的方法可靠,简单,易操作,为该细胞的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1.
越来越多研究显示晚期糖化终产物受体(RAGE)与其配体反应在炎症及免疫反应中起重要作用。RAGE作为一种模式识别受体表达于树突状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等多种细胞表面,介导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参与多种炎症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本文就RAGE对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成熟及其功能的影响,探讨RAGE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脾脏细胞中辅助性T细胞17比例,转录因子RORγτ和IL-17因子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用6~8周龄BALB/c小鼠共30只,随机分为多房棘球蚴感染组(Em)、多房棘球蚴感染阿苯达唑治疗组(Em+Albendazole,Em+ABZ)和健康对照组(healthy controls,HC),每组10只。通过腹腔注射法建立泡型包虫病小鼠模型。Em+ABZ治疗组给予灌胃阿苯达唑治疗(100μl/d,35d)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细胞中辅助性T17细胞(CD4+IL-17+Th17细胞/CD4+T细胞)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脾脏细胞中维甲酸孤独受体(retinoid acid orphan receptor-γτ,RORγτ)mRNA的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17水平。结果 CD4+IL-17+Th17细胞/CD4+T细胞比例,Em组为(2.10±1.00)%,与HC组(0.85±0.7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t=2.66,P<0.01)。Em+ABZ组为(1.54±1.19)%,与HC组和Em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07,P>0.05);脾脏细胞RORγτmRNA在Em组中的表达(6.1×10-4±5.8×10-4)高于在Em+ABZ组(6.0×10-4±3.5×10-4)和HC组(3.4×10-4±2.4×10-4)中的表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6,P>0.05)。Em+ABZ组与HC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F=0.66,P>0.05)。脾脏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17A,Em组为(10.71±1.85)ng/ml,明显高于Em+ABZ组[(5.58±3.56)ng/ml]和HC组[(7.31±1.22)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2,t1=3.12,t2=5.57,P<0.01)。Em+ABZ组与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9.82,t=0.84,P>0.05)。结论 Th17细胞参与BALB/c小鼠多房棘球蚴感染免疫和炎性应答过程,阿苯达唑治疗能够减轻免疫损伤和炎症反应。Th17细胞及IL-17A可能是潜在的多房棘球蚴病新的分子免疫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13.
尽管有关脓毒症基础和临床研究均取得一定进展,脓毒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临床脓毒症的诊治面临极大的困难,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十年来,大量有关脓毒症病理生理过程中细胞凋亡的研究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等免疫效应细胞过度凋亡是导致脓毒症免疫功能紊乱的关键环节,抑制上述细胞凋亡能够显著改善机体免疫状态,提高脓毒症动物的生存率.因此,明确脓毒症状态下,免疫细胞发生凋亡的诱导因素和信号传导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免疫细胞凋亡在脓毒症发病机制中的地位及新的干预手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为了确定多房棘球蚴病(AE)在供血者中的分布和流行情况,以及探讨早期诊断方法,对来自瑞士北部多房棘球蚴病流行区10个洲的两批共17166名供血者进行AE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对其中9000名供血者的分析表明,男性占65%,女性占35%;90%供血者居住在近郊或远郊,所有调查对象年龄在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引发人类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和多系统/多器官肺外并发症的常见病原体。它侵入宿主与免疫活性细胞相互作用,可多克隆刺激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激活巨噬细胞、NK细胞及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溶细胞能力,诱导炎性细胞因子和化学毒素,引起机体组织损伤,产生免疫病理变化。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炎支原体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Ф)的激活作用。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彭丹  王洪武 《临床肺科杂志》2012,17(8):1475-1477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免疫功能改变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对免疫功能机制研究的深入,发现抗原提呈细胞(APC)能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在机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抗原提呈细胞多指的是单核-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等能表达MHCⅡ类分子的细胞,即所谓的专职性的抗原提呈细  相似文献   

17.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s,APC),是免疫应答和免疫耐受的重要调节者,在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既往研究表明,棘球蚴在宿主体内长期寄生的原因与DCs诱导机体免疫耐受密切相关。本文旨在总结DCs在棘球蚴感染导致的免疫耐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棘球蚴感染防治及棘球蚴病免疫治疗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免疫机制和炎症反应在心力衰竭诊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免疫系统中固有免疫(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适应性免疫(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都参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其中免疫介导的T淋巴细胞亚群激活在心肌肥大,细胞凋亡和纤维化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总结了T淋巴细胞亚群在心力衰竭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机体免疫系统进行性减退是人体衰老的生理变化之一,它涉及免疫系统的各个成分,例如T细胞、B细胞、NK细胞、单核细胞、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和红细胞等.而这种变化很可能增加老年人群的感染性疾病、恶性肿瘤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0.
目前研究显示机体的免疫功能降低或紊乱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执行非特异性免疫的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特异性免疫主要有T细胞和B细胞介导.参与免疫功能的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