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肠神经胶质细胞(enteric glial cells, EGCs)是肠神经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胃肠道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营养和支持胃肠神经元,参与胃肠道内神经活动的整合和调节以及参与肠道炎症反应,直接或间接调节胃肠道运动功能.研究肠神经胶质细胞对胃肠神经的影响以及在肠道炎症所致胃肠道运动障碍中的作用,有助于揭示肠神经胶质细胞对胃肠道动力影响的作用机制.在临床上, EGCs具有作为多种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治疗靶点的应用前景.本文将对EGCs对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常用胃肠动力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孟宪镛 《胃肠病学》2004,9(2):124-125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生与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ANS)、肠肌间神经丛(ENS)和胃肠道平滑肌等各个水平或相互间功能障碍有关。由于其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故应用胃肠动力药时,症状的好转往往不与生理参数的改善同步。理想的胃肠动力药应能纠正与症状有关的动力异常,并保留基本的正常胃肠运动功能.且不产生不良  相似文献   

3.
2005年5月,美国DDW(美国消化疾病周)在芝加哥召开神经胃肠病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会议,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对进一步解密功能性胃肠病及动力障碍性疾病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观点及思路,有关胃肠感知与动力的研究是备受关注的新领域。现将5羟色胺(5-HT)与胃肠运动及感知疾病的相关报告简述如下。15-HT的转归肠嗜铬细胞制造和储存5-HT,在肠腔刺激的作用下分泌5-HT,激活肠反射通路,并刺激外在的感觉神经向大脑传递信息。5-HT在肠嗜铬细胞中的合成需要色氨酸羟化酶(TpH1),在中枢和肠神经元的合成需要TpH2。一旦5-HT作用于胃肠道黏膜之后…  相似文献   

4.
胃肠动力药的进展和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建强  柯美云 《胃肠病学》2002,7(5):U001-U003
胃肠动力疾病的病理生理研究是临床药物研制的基础。近年研究证实,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CNS)、自主神经系统(ANS)、肠肌间伸经丛(ENS)、胃肠道平滑肌等每一水平或相互间的功能障碍有  相似文献   

5.
正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承办,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炎症性肠病学组、中国抗癌协会胰腺专业委员会神经内分泌肿瘤学组协办的2018广州国际消化高峰论坛(GIGIS)将于2018年5月11—12日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包含炎症性肠病、功能性胃肠病及动力障碍性疾病、酸相关性疾病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胃肠胰神经  相似文献   

6.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21,29(17):1020-1025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一类以胃肠动力异常为主要发病机制的临床常见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糖尿病胃轻瘫等.近十余年来随着微生物测序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对肠道菌群的了解日益深入,普遍发现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存在肠道菌群的紊乱.关于肠道菌群与胃肠动力的相关性研究也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就肠道菌群与胃肠动力的关系及二者相互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肠道神经系统对维持胃肠道功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针对肠神经元的自身抗体可导致胃肠道运动功能的异常,可能是一些肠道动力相关疾病发生的重要机制。本文主要针对抗Hu抗体、抗钾离子通道抗体、钙离子通道抗体和抗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抗体等与胃肠道运动功能障碍性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为提高国内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吸取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定于2005-11上旬在武汉召开全国第六届胃肠动力学术会议,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胃肠动力学专家就本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专题演讲,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征文内容(1)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3)胃肠神经系统功能与胃肠动力学基础研究;(4)胃肠动力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为提高国内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吸取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定于2005-11上旬在武汉召开全国第六届胃肠动力学术会议,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胃肠动力学专家就本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专题演讲,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现将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1征文内容(1)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2)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3)胃肠神经系统功能与胃肠动力学基础研究;(4)胃肠动力学检测方法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临床消化病杂志》2004,16(6):279-279
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是消化病学领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十分迅速。为提高国内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临床和基础研究水平,吸取国外最新研究成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胃肠动力学组定于2005年11月4日~7日在武汉召开全国第六届胃肠动力学术会议,届时将邀请国内外胃肠动力学专家就本学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作专题演讲,并进行广泛的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1.
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可独立调节胃肠道感觉、分泌和运动功能,ENS退行性变可导致胃肠道功能的异常,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其与胃肠动力性疾病和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病有关。本文就导致ENS退行性变的原因、肠神经元退行性变引起的功能异常及其与临床症状的关联性、可能的治疗靶点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存在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肠动力紊乱表现。Cajal间质细胞(ICC)是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治疗靶点之一,而自噬调节是多种疾病潜在的治疗措施。研究UC伴随的肠动力紊乱与ICC自噬之间可能的联系及其药物干预机制,对于控制UC病情、缓解动力紊乱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UC肠动力紊乱与ICC自噬间的联系以及通过调控ICC自噬治疗UC肠动力紊乱的可能性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IgG4相关性疾病(IgG4-related disease,IgGRD)是一种新近认识的,由IgG4淋巴细胞介导的系统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IgG4-RD最早于2001年由Hamano等~[1]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中报道;2003年Kamisawa等~[2]发现在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中,IgG4+浆细胞不仅存在于胰腺,也出现在胰周组织、胆管、胆囊、门脉区、胃肠黏膜、涎腺和淋巴结,因此,  相似文献   

14.
一氧化氮合酶(NOS)是体内生成一氧化氮(NO)的关键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随着对NOS的生化和分子学特征的研究深入,干预NOS-NO途径在胃肠动力障碍中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与胃肠动力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红霉素促胃肠动力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霉素具有明显促胃肠动力作用,能提高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促进胃和胆囊排空,增强胃肠蠕动,临床已用于治疗胃肠及胆道动力障碍相关性疾病。本文重点介绍红霉素对胃肠及胆道动力作用机理和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6.
Cajal间质细胞与胃肠动力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是胃肠慢波的起搏细胞,具有产生慢波、传导慢波电位、调节神经递质等功能,是调节胃肠动力的重要环节。ICC在维持正常胃肠动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其形态、数量及分布的改变会导致多种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一些以ICC为靶向治疗胃肠动力性疾病药物的研究也取得一定进展。本文就近年来ICC与胃肠动力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胃肠动力障碍相关性疾病的临床诊治现状。方法通过对中国17个省市700家医院有消化不良症状的35834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胃肠动力相关性疾病上消化道症状的发生率,与职业和医院等级等的关系以及各种胃肠动力相关疾病出现上消化道症状的可能趋势与进食关系。结果 (1)在来就诊的患者中最常见的症状为餐后饱胀不适和早饱感,有器质性疾病的伴有消化不良症状的被调查者中以心血管疾病居多,63.14%患者的主要症状与进食有关;(2)三级医院的消化道内镜使用率略高于低级别的医院,促动力药的使用量远高于其他种类药物。结论胃肠动力障碍广泛存在各级医院的患者中,单独或合并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促动力药物在三级医院的使用量最大,多潘立酮是临床首选的胃肠促动力药物。  相似文献   

18.
当前国际上对胃肠动力学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检测方法已获认可,通过大量动物实验,已开始应用于临床、食管、胃、肠等腔内压力曲线,各功能括约肌压力测定及肌电节律测定多数已获成功,食物、酸度、胄肠激素、药物对运动的影响等亦正在深入研究,为进一步阐明食管、胃肠疾病,特别是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病理生理,提供诊断方法及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1月12日,武汉协和医院携手美敦力成立胃肠动力学临床培训中心,旨在进一步促进两岸三地消化道动力检测技术应用的规范性,提高临床对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的诊疗水平,将胃肠功能性疾病的精准诊疗变为可能。临床培训中心聚焦胃肠功能性疾病的研究进展和临床诊疗技术,为临床医师提供包括理论知识、检测实际操作及技巧、数据分析等在内的相关课程。  相似文献   

20.
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胃动力障碍、内脏感觉异常、心理社会等诸多因素,缺乏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胃肠调节肽在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Nesfatin-1是新发现的厌食肽,可降低食欲,减少皮下脂肪[1].本研究拟通过观察Nesfatin-1对大鼠离体胃平滑肌条机械收缩活动和胃排空的调节作用,探讨其对胃动力的影响,为揭示胃动力障碍性疾病的发生机制及指导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