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最近几年,阿尔茨海默氏病的分子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很快,已发现导致此症的致病基因特征及其产物与本病最主要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初步揭示了此症形成的机理。本文就近几年来从分子水平上对淀粉样前蛋白、β/A_4、T形物蛋白、致病基因定位以及动物模型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一种遗传性心肌病,常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目前已发现多个基因位点与本病有关,尤其是桥粒蛋白编码基因;Wnt/β-catenin通路的抑制可能是导致本病的重要机制。该文拟对本病的致病基因及可能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弥漫性甲状腺肿伴甲亢(GD)与北方汉族人MHC-D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和顺序特异性引物(PCR-SSP)基因分析方法,对31例GD患者及30例无血缘关系的健康人的人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Ⅱ类)DR各等位基因及亚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并将该方法与其它检测MHC-Ⅱ类基因的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1)MHC-DRB1*0301(RR=4.28P<0.01)基因与GD病呈正相关;(2)其它MHC-DRB1*其它各等位基因未见异常。结论MHC-DRB1*0301基因可能为北方汉族人GD病的致病易感基因,尽管目前基因分型方法已有多种,但本文所采用的方法(PCR-SSP)具有快速、简便、敏感、准确和可靠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大骨节病发病机制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骨节病是一种患病率和致残率很高的地方性、畸形性骨关节病,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我国、俄罗斯和朝鲜北部。自1849年发现大骨节病以来.其病因发病机制与防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我国多次组织医学、生物学和环境地理学等多学科协同攻关,重点研究了本病的疾病流行规律、临床、放射线与病理学诊断、环境致病因素及其预防措施,取得了丰硕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然而,目前大骨节病的发病机制仍然有许多关键问题尚未明确.特别是围绕环境致病因素如何与易感基因或环境反应基因相互作用,选择性地损害深层软骨细胞坏死的分子机制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5.
前 言自1990年和1995年分别发现心肌病和离子通道病第一个致病基因以来,对疑有遗传性心脏疾病的基因检测经历了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发展过程.目前,离子通道病或心肌病的基因检测在国外临床上主要用于辅助诊断,国内尚未用于临床.其发展成熟需要临床医生对遗传知识的理解或与遗传学专家的联合攻关.对临床医生来说,目前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是:心脏离子通道病与心肌病基因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基因分析在这类疾病危险分层中的价值如何?何时需要进行家族成员基因筛查?如何根据基因筛查结果进行干预和治疗?就这些学术问题,目前观点尚不统一.  相似文献   

6.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是一种以铜代谢障碍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目前研究表明其铜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胆汁排铜减少和铜蓝蛋白合成障碍。前者与大分子量铜结合蛋白缺乏或金属巯基蛋白异常有关,后者由铜蓝蛋白的基因转录水平降低等原因所致。WD致病基因造成上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Ⅰ类、Ⅱ类和Ⅳ类整合子及Ⅰ类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盒在霍乱弧菌临床菌株中的分布,分析整合子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方法纸片扩散法行药物敏感试验,PCR法检测50株临床菌株Ⅰ类、Ⅱ类和Ⅳ类整合酶基因(intⅠ)阳性菌株,并对intⅠ1阳性菌株整合的耐药基因行序列分析。结果全部菌株至少对一种抗生素耐药。3株Ⅰ类整合酶基因阳性菌株的耐药基因盒PCR扩增得到1009bp的产物。序列分析表明,1009bp序列与已知的aadA 1c 100%同源,为对壮观霉素、链霉素产生耐药的基因盒;未检测到Ⅱ类整合子阳性菌株;50株临床菌株均含有第Ⅳ类整合酶基因,2株菌株第Ⅳ整合酶基因扩增得到2200bp产物,序列分析表明,在第Ⅳ类整合酶基因序列中含有一个插入片段IS1359转座酶基因。结论第Ⅰ类整合子存在于孟加拉国的临床致病弧菌中,第Ⅳ类整合子在霍乱弧菌临床菌株中分布广泛,整合子在细菌耐药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Fabry病的致病基因突变位点,分析基因型与临床表现型的关系。方法临床诊断的Fabry病先证者两例,分别收集各先证者及其家系成员的DNA样本。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DNA样本的7个外显子及其相邻序列,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对基因改变阳性者,分析其临床表现与基因改变的关系。结果在两个先证者的5’非蛋白质编码区分别发现G1168A、G1170A突变,而正常对照在该位点未发现异常。在一先证者的家族成员中,发现了3个致病突变携带者。而在另一先证者的家系成员中,未发现致病突变携带者,故该先证者为一散发病例。女性杂合子有一定程度的酶活性残留,其临床症状轻于男性患者。结论GLA基因的5’非蛋白质编码区参与了该病的发生。性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病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9.
湿热是引起慢性胃脘痛的重要致病因素,其产生原因、症状及治疗都有别于通常意义上的脾胃湿热,本文就慢性胃脘痛的湿热病机做一探讨。1 湿热致病的依据1.1 生理病理基础脾为湿脏,喜燥恶湿,胃为燥腑,喜湿恶燥,这决定了脾胃对湿热之邪的易感性,表现为脾病多兼湿象,胃病每多热征。慢性胃脘痛病虽在胃,但与脾胃皆有关系,因此湿热致病自在情理之中。1.2 临床观察湿热主要引起消化道疾病,研究表明在湿热所涉及中医的43例疾病中,胃脘痛所占比例最高[1]。综合运用国内通行的胃脘痛诊断标准,对7315例本病患者进行的系…  相似文献   

10.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责任基因的定位和致病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志立 《心脏杂志》2000,12(1):50-52
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 ,单一责任等位基因突变即可致病。近十年来使用微卫星基因标记技术 ,在该病家系中发现了 7种致病责任基因 ,致病机制有“肽类毒剂”和“无效等位基因”两种学说。作者对责任基因的定位、肌原纤维节中突变蛋白的致病机制作一综述 ,并分析突变基因型与其表型的关系 ,以利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囊性纤维化     
囊性纤维化是白种人中最常见的致命性遗传性疾病,它可累及多系统、多器官的外分泌腺,如肺、胰腺、汗腺、唾液腺、小肠、胆道、子宫颈及睾丸等,其中以肺部病变最为严重和多见。由于本病主要因多种脏器的外分泌腺分泌的粘液异常粘稠而致病,故又名粘液粘稠病。本病系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当父母均为囊性纤维化基因携带者时,每次妊娠可有25%的机率娩出该病患儿,50%的机率娩出囊性纤维化基因携  相似文献   

12.
克山病是我国缺硒地区特有的地方性扩张型心肌病,病因至今未明.硒缺乏是主要的条件致病因子,但并不是惟一的致病因子.同样处在低硒环境下个体的克山病患病风险存在很大差异,提示病区个体可能存在遗传背景差异.本研究旨在筛选与克山病相关的GPx-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针对相关的基因位点进行深入的功能研究,以最终明确GPx-1基因多态性位点在克山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家族性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症一家系临床与基因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一个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家系的临床特征,并对已知致病基因进行筛查。方法:调查1个中国汉族人FSGS家系,筛查其中78名成员后对可疑成员进行仔细临床检查。采集家系中67名成员的外周血样抽提基因组DNA,采用PCR扩增先证者NPHS2,ACTN4和TRPC6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寻找突变的方法对已知的家族性FSGS致病基因进行筛查。结果:该家系共有4代,103名成员,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78名被调查家系成员中有11例患者和3例疑似患者迟发起病,平均发病年龄35.9岁。两例患者经肾活检证实为FSGS,其余患者均有不同程度蛋白尿,部分伴镜下血尿。家系先证者基因组DNA进行PCR逐个外显子扩增测序,未发现NPHS2、ACTN4、TRPC6三个已知的致病基因存在突变,发现SNP7个。结论:本家系是已报道最大的一个中国汉族人FSGS家系,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迟发起病型,家系内患者间临床表现存在明显差异。已知基因NPHS2、ACTN4、TRPC6不是该家系的致病基因。  相似文献   

14.
急型克山病患者的临床经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克山病是一种迄今病因未明的地方病。其临床类型有四种 :1急型 ;2亚急型 ;3慢型 ;4潜在型。大部分急型克山病患者可能是在亚急型或慢型克山病的基础上 ,经又一次遭受致病因素打击后 ,所致的急型克山病的发作。严重急型克山病可发生群体性并且较同步地在 1~ 2 d或 2~ 3d较短时间内突然暴死的后果。急型克山病在我国解放前敌伪统治期间曾多次大流行 ,解放初期亦还不断时有发生。直至近三四十年来经党和国家大力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组织全国性的临床及科研人员对本病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及医疗救治 ,制订了有效的防治措施 ,本病才基本上停止大…  相似文献   

15.
咪唑类驱虫药致迟发性脑病与散发性脑炎的鉴别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咪唑类驱虫药迟发性脑病是一种新发现的药源性疾病,既往大多数被误诊为散发性脑炎(散脑)。为探讨两病的鉴别,作者回顾,总结了本病202例的临床特点;提出了7条诊断标准;从6方面与散脑进行了比较与区别。指出:本病的临床特点是诊断的重要依据;CSF、EEG、CT或MRI(磁共振成像)检测应列为常规辅助诊断;初期无发热等感染征象与第一类散脑迥异;病前驱虫药接触史是确诊的首要条件,应多阶段反复查询和认证,借此可资与第二类散脑及其他的急性脱髓鞘脑病鉴别;202例中致病的咪唑类驱虫药以左旋咪唑片最多(58.9%);四咪唑片次之(36.1%)。本病80.7%有中枢神经功能缺损。CSF呈轻度炎症反应,异常率63.3%;CSF和血清免疫球蛋白增加,分别为40.4%和44.2%。EEG出现弥漫性慢波,异常率93.5%。头颅CT显示急性脱髓鞘性脑病,异常率9l.5%。病理特征是多灶性出血性白质脑病。  相似文献   

16.
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是以心室内大量突出的肌小梁和深陷的小梁隐窝为特征的一种原发性心肌病。本病有家族遗传倾向,遗传学研究呈非单一性遗传特点,其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表现多样。现将左室心肌致密化不全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因型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的致病力及对药物的敏感性等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运用PCR衍生技术对不同弓形虫株进行基因鉴定和分型,可为弓形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本文就PCR衍生技术在弓形虫基因鉴定及分型中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是一种病因复杂的遗传性心肌病,临床上甚至导致致命性心律失常,尤其在年轻人和运动员。该病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是右心肌被纤维化组织取代,以至于发生早期室性心律失常和晚期心力收缩减弱和心衰。目前已经发现了7个致病基因与本病相关,其中有5个是桥粒蛋白编码基因(PG,PKP2,DP,DSG2,DSC2),表明桥粒蛋白基因突变越来越被关注和认识。对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与桥粒基因突变的基因表型及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全外显子测序寻找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 DCM)家系的致病基因,分析临床特点及基因突变位点。方法:收集在本院就诊的1例DCM患儿的临床资料,采集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抽提血液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寻找致病基因,Sanger测序验证可能的致病基因突变,对其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基因突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将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多个生物数据库筛选、过滤,发现桥粒斑蛋白(desmoplakin,DSP)基因c.939+1GA和c.4198CT位点发生突变。DSP可能是该家系DCM的致病基因,并且DSP基因第1 400位精氨酸残基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高度保守性。患儿左心房、左心室显著增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为15%,左心室缩短分数为7%)。心电图提示窦性心动过速、心房肥大、T波改变(Ⅰ、V6导联T波倒置)。结论:DSP基因复合杂合突变(c.939+1GA和c.4198CT)与DCM紧密相关。分析临床特点与基因突变,对临床诊断心肌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分析1例线粒体神经胃肠脑肌病病人临床资料、肌肉活检结果及基因检测结果发现,其临床表现为脑白质病变、呼吸衰竭、听力下降、眼外肌麻痹、腹泻及恶液质,基因检测结果提示RRM2B基因c.420GC纯合突变,该变异可致140号氨基酸由亮氨酸变为苯丙氨酸。构建含RRM2B基因c.420GC突变的细胞模型发现,在正常培养情况下,含c.420GC突变的细胞RRM2B基因蛋白表达量下降,并导致细胞内线粒体DNA含量下降,从而初步验证了RRM2B基因c.420GC的致病性。检索了有关RRM2B基因变异致病的报道,总结了该基因变异致病的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