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
目的: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对照评价砂苯地平控释片和依那普利缓释片的降压疗效及其对代谢指标及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剂量30mg ̄90mg一日一次,对照组30例服用依那普利缓释片,剂量10mg ̄40mg一日一次,治疗6周。治疗前后均查24小时动态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尿白蛋白指数。结果:硝苯地平控释片和依那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对照评价硝苯地平控释片和依那普利缓释片的降压疗效及其对代谢指标及尿白蛋白的影响. 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剂量30 mg~90 mg一日一次,对照组30例服用依那普利缓释片,剂量10 mg~40 mg一日一次,治疗6周.治疗前后均查24小时动态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尿白蛋白指数. 结果:硝苯地平控释片和依那普利缓释片组均有降压作用,但硝苯地平控释片组较依那普利缓释片组能明显降低24hSBP、dSBP、夜间血压、血压负荷值(P<0.05),其中血压负荷值降低更明显(P<0.01);能明显恢复昼夜血压节律;具有高T/P比值;能明显降低尿白蛋白指数(P<0.05);能降低血尿酸. 结论:硝苯地平控释片是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一种理想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采用 2 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方法对照评价硝苯地平控释片和依那普利缓释片的降压疗效及其对代谢指标及尿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6 0例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0例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 ,剂量 30 mg~ 90 mg一日一次 ,对照组30例服用依那普利缓释片 ,剂量 1 0 m g~ 40 mg一日一次 ,治疗 6周。治疗前后均查 2 4小时动态血压、血糖、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尿白蛋白指数。结果 :硝苯地平控释片和依那普利缓释片组均有降压作用 ,但硝苯地平控释片组较依那普利缓释片组能明显降低 2 4hSBP、d SBP、夜间血压、血压负荷值 (P<0 .0 5 ) ,其中血压负荷值降低更明显 (P<0 .0 1 ) ;能明显恢复昼夜血压节律 ;具有高T/ P比值 ;能明显降低尿白蛋白指数 (P<0 .0 5 ) ;能降低血尿酸。结论 :硝苯地平控释片是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一种理想降压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前瞻性研究小剂量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及合理性。方法120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苯那普利5mg/d+缬沙坦80mg/d)、苯那普利组(苯那普利10mg/d)和缬沙坦组(缬沙坦80mg/d)各40例,观察期24周。治疗前后检测平均动脉压、尿白蛋白排泄率、内生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氨、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钾及血脂。结果3组治疗前后血压、血糖、血脂、血清钾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各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尿白蛋白排泄率下降最明显(P〈0.05),缬沙坦组与苯那普利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小剂量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老年早期糖尿病肾病疗效显著,安全合理,其肾脏保护作用独立于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5.
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治疗高血压左室肥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并观察治疗中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与 LVH关系.方法 入选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11例随机分成服用缬沙坦组(36例)或苯那普利组(39例)或非洛地平组(36例),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服药10~14周、20~26周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变化,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3组均能有效降压,效果相当(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均能逆转LVH.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P>0.05),舒张功能改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流速比值(E/A)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非洛地平组虽有LVM下降(P<0.05),但LVMI、E/A无明显变化(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Ang Ⅱ显著上升(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10~14周Ang Ⅱ明显下降(P<0.01),20~26周Ald升高,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与10~14周比较明显升高(P<0.01);非洛地平组Ang Ⅱ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Ald浓度明显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Ald逃逸发生率36%,有逃逸者LVH逆转较差.结论 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降压效果相当.3组对LVH均有逆转作用.缬沙坦、苯那普利作用优于非洛地平.缬沙坦长期应用无Ald逃逸.非洛地平治疗期间对血浆Al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的降压效果,对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逆转作用并观察治疗中的醛固酮(Ald)逃逸现象与LVH关系。方法入选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111例随机分成服用缬沙坦组(36例)或苯那普利组(39例)或非洛地平组(36例),监测治疗过程中的血压变化及服药10~14周、20~26周时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变化,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检查及检测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检查,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结果3组均能有效降压,效果相当(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缬沙坦组、苯那普利组均能逆转LVH。左室质量(LVM)、左室质量指数(LVMI)下降(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P>0.05),舒张功能改善,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与晚期最大流速比值(E/A)升高(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0.01;组间比较,P>0.05);非洛地平组虽有LVM下降(P<0.05),但LVMI、E/A无明显变化(P>0.05)。缬沙坦组治疗后AngⅡ显著上升(P<0.01);苯那普利组治疗10~14周AngⅡ明显下降(P<0.01),20~26周Ald升高,接近治疗前水平(P>0.05),与10~14周比较明显升高(P<0.01);非洛地平组AngⅡ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1)。缬沙坦组治疗后Ald浓度明显下降(P<0.01)。苯那普利组Ald逃逸发生率36%,有逃逸者LVH逆转较差。结论缬沙坦、苯那普利、非洛地平降压效果相当。3组对LVH均有逆转作用。缬沙坦、苯那普利作用优于非洛地平。缬沙坦长期应用无Ald逃逸。非洛地平治疗期间对血浆Ald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和苯那普利联用与应用其中任一单药治疗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患者疗效的差异.方法:95例临床确诊的高血压伴微量白蛋白尿的患者随机分成3组,服用苯那普利10~20 mg/d为苯那普利组(n=31);服用坎地沙坦4~8 mg/d为坎地沙坦组(n=32);服用苯那普利10 mg/d+坎地沙坦4 mg/d为苯那普利+坎地沙坦组(n=32).疗程8周,治疗前后检测尿微量白蛋白/肌酐(A/C)、收缩压、舒张压、血浆内皮素-1(ET-1)、血浆一氧化氮(NO)、血肌酐、血钾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在治疗8周后A/C值、血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血浆NO增加、血浆ET-1水平均降低(P<0.05),治疗8周后苯那普利+坎地沙坦组A/C、ET-1水平较苯那普利组或坎地沙坦组降低更明显(P<0.05),而NO则增加更明显(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组治疗后血肌酐、血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那普利和坎地沙坦联合治疗比单药治疗更能减少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有益作用可能与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本那普利对Ⅰ~Ⅱ期原发性高血压病人早期肾功能变化的影响,测定了35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人在经苯那普利治疗前后的尿N-乙酸葡萄糖胺、β2-微球蛋白、白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经苯那普利治疗后,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降低,与血压降低呈同步改变。说明苯那普利能明显改善原发性高血压病人的肾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与硝苯地平缓释片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疗效.方法 将72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依那普利组(对照组)与依那普利联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组(治疗组).观察2个月,对服药前后的血压、血糖、血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作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血压较治疗前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血压下降明显;两组治疗后血尿素氮、肌酐、尿微量白蛋白、血糖较治疗前下降.结论 两药联用能有效降压,并改善血糖、肾功能.  相似文献   

10.
大黄酸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db/db糖尿病小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大黄酸和苯那普利对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二者疗效的差别,同时探讨大黄酸联合苯那普利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8周龄的db/db和db/m小鼠分为五组:A:db/m正常小鼠对照组;B:db/db糖尿病小鼠对照组;C:db/db糖尿病小鼠大黄酸[150mg/(kg·d)]治疗组;D:db/db糖尿病小鼠苯那普利[10mg/(kg·d)]治疗组;E:大黄酸[150mg/(kg·d)]联合苯那普利[10mg/(kg·d)]治疗组。于不同治疗时间(4周、8周、12周)测定各组体重、血糖、血脂(胆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24h尿白蛋白水平。肾组织病理切片行HE、PAS染色,采用图像分析软件对肾小球病理形态学改变进行定量分析。免疫病理观察肾组织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TGF-β)以及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的表达,并行半定量评分。结果:大黄酸组在治疗8周时体重、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24h尿白蛋白排泄较糖尿病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5),治疗12周时肾小球肥大、基质增生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改善,TGF-β、FN在肾小球中表达下调;苯那普利组治疗8周时24h尿白蛋白排泄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12周同样可减轻肾组织病变;大黄酸联合苯那普利组治疗第4周就能明显降低胆固醇、减轻尿白蛋白排泄,并且在治疗12周时血肌酐水平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肾小球肥大以及基质增生较糖尿病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同时TGF-β以及FN的表达下调更为显著。结论:大黄酸可改善db/db小鼠的肥胖程度、降低血糖、脂代谢紊乱,同时能降低尿白蛋白的排泄、改善肾功能,明显减轻db/db小鼠的肾脏病变;苯那普利同样可降低尿白蛋白排泄,改善肾功能,减轻肾组织病理改变。大黄酸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较单独用药更早的降低尿白蛋白排泄和改善血脂水平,同时改善肾功能和减轻肾组织病变的疗效也更加明显,大黄酸和苯那普利联合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二者单独用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苯那普利、氯沙坦联合治疗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s)靶器官的保护作用.方法 13月龄SHRs作为实验组,同龄WKY大鼠作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组分别予以苯那普利、氯沙坦及苯那普利 氯沙坦联合治疗12 w.实验前及实验开始后4、8、12 w测量各组血压、24 h尿白蛋白排泄;比较实验结束时各组心脏重量、血浆及心脏、肾脏组织AngⅡ、TGF-β1水平.结果苯那普利、氯沙坦及苯那普利 氯沙坦都可以明显降低SHRs血压、24 h尿白蛋白排泄,减轻心肌肥厚,但以苯那普利 氯沙坦效果最好.3组中血浆、心肌及肾脏组织中的AngⅡ水平在氯沙坦组升高,在氯沙坦以及苯那普利 氯沙坦组下降.3组中循环和组织的TGF-β1水平都有显著降低,以合用药组降低的程度最大.结论联合应用苯那普利和氯沙坦与单药治疗相比,对于降低SHRs的血压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对心脏、肾脏等靶器官有更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确定多沙唑嗪 (doxazosin)控释片对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的降压疗效及耐受性。方法 :选取 41例坐位舒张压 95~ 115mmHg( 1mmHg =0 133kPa)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随机分为多沙唑嗪控释片组 ( 4mg/d)与苯那普利 (benazepril)组 ( 10mg/d)。于安慰剂期末及治疗 2、4、6、8周测诊室血压、心率并记录症状、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 :8周治疗总有效率 :多沙唑嗪控释片组 6 1 9% ,苯那普利组 6 5 0 %。 2组坐位血压较基础血压均明显下降 ,2组下降幅度相似。不良反应多沙唑嗪控释片组较苯那普利组少 ( 14 3%vs .45 0 % ,P <0 0 5 )。 2组均无体位性低血压发生。结论 :多沙唑嗪控释片 4mg ,每日 1次 ,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疗效肯定 ,耐受性好 ,不良反应少的特点 ;经过 8周的治疗证明 ,服用 4mg多沙唑嗪控释片的降压效果与服用 10mg的苯那普利片相同  相似文献   

13.
非洛地平缓释片并缬沙坦治疗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洛地平缓释片联用缬沙坦治疗老年性高血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4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非洛地平缓释片联用缬沙坦治疗,42例;B组:单用非洛地平缓释片,42例,观察降压疗效及对心率、血脂、血糖及肾功能的影响。结果:A组:显效19例,有效2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24%;B组:显效10例,有效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1.43%。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心率、血脂、血糖、肾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非洛地平缓释片与缬沙坦合用降压效果明显,同时对心率、血脂、血糖、肾功能无明显影响.可用于治疗老年性高血压,尤其是有合并症的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对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联合缬沙坦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65例/组,对照组服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实验组加用缬沙坦分散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的血压,血糖变化情况,治疗后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凝血酶调节蛋白(TM)、血清膀胱抑素C(CysC)、尿微量白蛋白(mALB)、同型半胱氨酸(Hcy)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压及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实验组改善程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UAER、TM、CysC、mALB、Hcy等指标改善程度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时使用硝苯地平控释片和缬沙坦可有效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肾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糖与血压水平,对于患者常见肾功能生化指标改善显著,具有极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低分子肝素、苯那普利联合治疗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效果。方法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苯那普利治疗组、低分子肝素治疗组及联合治疗组,分别测定治疗前及治疗后0、4、8、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尿白蛋白排泄率(AER)、血肌酐(Cr)等。结果对照组随观察时间延长,AER略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苯那普利组、低分子肝素组治疗后4、8、12周AER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联合治疗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1),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较同期低分子肝素组或苯那普利组也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苯那普利联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明显减少尿白蛋白排泄,保护肾功能,较单一用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内皮素-1(ET-1)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在老年人Ⅱ型糖尿病性肾病(NIDDN)患中的变化及苯那普利对其影响.方法对55例老年入Ⅱ型糖尿病(NIDDM)患和20例正常老年人对照进行研究,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其血浆ET—1和ATⅡ.结果老年人NIDDM患血浆ET—1和ATⅡ明显高于正常老年人(P<0.01),老年人NIDDN组血浆ET-1和ATⅡ明显轰于老年人NIDDM组(P<0.05或0.01)。老年人NⅡDDN组ET-1和ATⅡ、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呈正相关.AToⅡ与UAER呈正相关。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ET—1、ATⅡ及UAER明显下降(P<0.05或0.01).结论ET-1和ATⅡ在老年人NIDDN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苯那普利对肾脏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病人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病人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方法对93例伴或不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病人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同时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血糖,血脂等,分析其相互关系,以是否有微量白蛋白尿为因变量,拟合Logistic回归。结果 血压昼夜节律和血压水平增高是2型糖尿病病人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甘油三酯水平升高,体重指数的增加也有增加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西拉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轻一中度高血压患者,观察其降压疗效,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比较研究。方法选择Ⅱ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符合1978年WHO诊断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80例,随机分为西拉普利和依那普利组各4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情、病程均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入选病例进入治疗前均停用降压药物两周,血糖控制稳定2周;服用降压药前和服药8周后分别查空腹血糖、胰岛素和75g葡萄糖耐量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及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测定;治疗方法根据随机分组分别服用由罗氏集团制药厂生产的西拉普利(商品名一平苏,每片2.5mg)和由常州制药厂生产的依那普利(怡那林,每片10mg)。每日1次,每次1片。若4周后未达理想疗效,自第5周开始改服每日2片,一次顿服,总疗程8周。结果西拉普利每日2.5~5mg治疗Ⅱ型糖尿病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具有持续时间更长,服用剂量小,降压总有效率达9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下降幅度和下降百分率高于依那普利组,而且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μg/min)的影响,西拉普利组较依那普利组明显减少,且治疗后血肌酐浓度降低(P<0.001)。结论西拉普利既可降低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血压,又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和降低血肌酐浓度,从而起到特殊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糖尿病与高血压的关系,观察341例Ⅱ型糖尿病患的年龄、病程、血糖、血浆胰岛素、血脂与血压等情况,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血糖明显高于血压正常组,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也表明,高血压组收缩压和舒张压最主要相关因素均为血糖,支持高血糖与血压的相关性胜于其他因素。  相似文献   

20.
西拉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Ⅱ型糖尿病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斯碧  李俐 《高血压杂志》2001,9(2):119-122
目的 探讨西拉普利与依那普利治疗Ⅱ型糖尿病合并轻一中度高压患者,观察其降压疗效,微量白蛋白排泄量,糖代谢的影响,及其比较研究,方法 选择Ⅱ型糖尿病并高血压患者符合1978年WHO诊断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80例,随机分为西拉普利和依那普利组各40例,两组性别、病情、病程均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入选病例进入治疗前均停用降压药物两周,血糖控制稳定2周;服用降压药前和服药8周后分别查空腹血糖、胰岛素和75g葡萄糖耐量后2小时血糖、胰岛素及治疗前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测定;治疗方法根据随机分组分别服用由罗氏集团制药厂生产的西拉普利(商品名一平苏,每片2.5mg)和由常州制药厂生产的依那普利(怡那林,每片10mg)。每日1次,每次1片。若4周后未达理想疗效,自第5周开始改服每日2片,一次顿服,总疗程8周。结果 西拉普利每日2.5-5mg治疗Ⅱ型糖尿病并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具有持续时间更长,服用剂量小,降压总有效率达95%,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下降幅度和下降百分率高于依那普利组,而且副作用发生率较低,对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μg/min)的影响,西拉普利组较依那普利组明显减少,且治疗后血肌酐浓度降低(P<0.001)。结论 西拉普利可降低Ⅱ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血压,又能降低尿微量白蛋白排泄量和降低血肌杆浓度,从而起到特殊的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