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阳  汪昱  秦环龙 《山东医药》2009,49(7):68-69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手术对患者肠道屏障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测定30例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8天外周血细菌DNA片段(PCR法),分光光度法检测其血浆D-乳酸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观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及感染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外周血细菌DNA片段均为阴性;术后第1、8天阳性率分别为43.3%(13/30)、23.3%(7/30);术后第1、8天血浆D-乳酸水平和尿L/M值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术后SIRS发生率为63.3%(19/30),感染发生率为23.3%(7/30)。结论结直肠癌手术可引起肠道黏膜屏障受损,导致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2.
郑佳  黄智铭 《山东医药》2006,46(31):7-8
目的评价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52例未经放化疗结直肠癌患者及12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MIC-1、癌胚抗原(CEA)及糖链抗原19—9(CA19—9)zk平。结果结直肠癌患者血清MIC-1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MIC-1水平与Dukes分期、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转移、远处转移相关(P〈0.01),与年龄、组织类型无关。MIC-1表达与CEA呈正相关(r=0.514;P〈0.01),联合CEA及CA19-9检测可提高结直肠癌诊断的敏感性和准确率。结论血清MIC-1联合CEA及CA19-9对结直肠癌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梁海珊  陈海花  李瑛强 《山东医药》2007,47(32):109-110
用琼脂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食管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纤维结合蛋白(Fn)的含量。发现上述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Fn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所有转移癌组血清Fn水平均低于未转移癌组(P〈0.01)。提示消化道肿瘤患者血清Fn因参与调理作用而降低,其可能参与肿瘤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4.
左武 《山东医药》2010,50(6):63-64
目的比较腹腔镜、开腹结直肠根治术后患者应激及能量代谢情况。方法45例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20例(腹腔镜组),行开腹结直肠癌根治术25例(开腹组)。检测两组患者术前1天和术后第1~3天晨6时血清皮质醇(CS)、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氧耗量、二氧化碳产量,根据间接测热理论,用计算机算出静息能量消耗(REE)水平。结果腹腔镜组CS、REE术后第1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术后第2天与术前相比P均〉0.05。开腹组术后第1、2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腹腔镜组CRP术后第1、2天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术后第3天与术前相比P均〉0.05。开腹组术后第1、2、3天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结论与开腹结直肠根治术相比,腹腔镜结直肠根治术后患者应激反应轻能量代谢水平恢复快。  相似文献   

5.
张煜  顾伟齐  张林  冉志华 《胃肠病学》2007,12(8):465-468
肿瘤型M2丙酮酸激酶(M2-PK)是近年发现的一种新型肿瘤标志物。目的:评价粪便肿瘤型M2-PK在胃肠道肿瘤和癌前状态的检测以及肿瘤分期中的意义。方法: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34例胃癌、31例结直肠癌、19例胃肠道息肉、2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19例对照者的粪便肿瘤型M2-PK值,胃癌和结直肠癌患者同时行传统外周血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和CA24-2水平检测。结果:胃癌组和结直肠癌组的粪便肿瘤型M2-PK检测值和阳性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胃肠道息肉组的检测值亦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随着肿瘤临床病理分期的进展和转移的发生,粪便肿瘤型M2-PK检测值逐渐增高(胃癌组:P〈0.05;结直肠癌组:P〈0.01)。胃癌组和结直肠癌组粪便肿瘤型M2-PK检测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血清CEA、CA19.9和CA24.2(P〈0.01)。结论:粪便肿瘤型M2-PK对胃肠道肿瘤和癌前状态之一的胃肠道息肉的诊断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与老年人恶性肿瘤的关系,并观察其在肿瘤化疗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方法采用CA-500 SERIES全自动血栓止血测定仪测定58例老年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FIB水平,及其化疗后的FIB水平,行相关性分析。并以40例健康体检老年人为对照组。结果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不同类型肿瘤患者FIB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缓解的患者血浆FIB含量较前明显降低(P〈0.01),未缓解者治疗前后FIB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浆FIB水平在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覆疗效判断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晓勇  刘少平 《山东医药》2010,50(25):31-3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含量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185例结直肠癌患者、46例结直肠腺瘤息肉患者、3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65例肠道良性病变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Ang-2、癌胚抗原(CEA)含量,并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各随访组及肿瘤复发组血清Ang-2、CEA含量,分析血清Ang-2含量与结直肠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及肿瘤复发组Ang-2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和肠道良性病变组,结直肠腺瘤息肉组及炎症性肠病组Ang-2含量亦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而CEA含量无明显升高(P〉0.05)。术后各随访组Ang-2与CEA含量较术前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直肠癌组血清Ang-2含量与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P〈0.05或0.01)。结论血清Ang-2含量可作为一种新的结直肠癌肿瘤标志物,有助于结直肠癌的临床诊断与评价、术后复发及高危对象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前后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a(TNF-a)、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行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58例,分别于术前和术后24h检测患者外周血TNF-a、hs-CRP及APN水平,与35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对照组)进行对比,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再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①冠心病患者术前外周血TNF-a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术后外周血TNF-a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APN水平显著低于术前(P〈0.05);②术后发生再狭窄患者与未发生再狭窄患者相比,术前外周血TNF-a、hs-CRP及APN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外周血TNF-a、hs-CRP及APN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冠心病患者外周血TNF-a水平与hs-CRP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611,P〈0.01),与APN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529,P〈0.01)。外周血hs-CRP水平与APN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499,P〈0.01)。结论外周血TNF-a、hs-CRP及APN水平是反映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后早期炎症反应及评估病情的敏感指标,其可能在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发生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臧健  俞林 《山东医药》2013,(43):84-85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水平与结直肠癌分期及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结直肠癌患者456例,术前检测血清CEA,术后标本接受病理检查并确定肿瘤TNM分期及分化程度,分析术前血清CEA水平与肿瘤TNM分期及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血清CEA水平随结直肠癌分期增加而升高(P<0.05);血清CEA水平与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CEA水平与结直肠癌TNM分期有关,对结直肠癌术前分期的判断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血清CEA水平不能用于判断结直肠癌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变化的意义.方法以流式细胞仪对26例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表达进行免疫荧光检测,通过自身对照分析术前、术后变化,并与正常人(n=20)及大肠良性肿瘤患者(n=17)进行对比研究,t检验处理数据.结果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细胞(205%±45%)明显高于正常人(18%±11%)及大肠良性肿瘤患者(24%±14%,P<001),后二者差别不明显(P>005),已发生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外周血CD44含量(229%±48%)较无转移者(161%±33%)明显增高(P<001),无转移组根治手术后外周血CD44含量迅速下降(29%±18%)至正常人水平,已有转移者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CD44水平可作为大肠恶性肿瘤负荷及转移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冠心病(CHD)患者冠脉循环中血浆线粒体偶联因子-6(MCF-6)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冠心病患者64例(冠心病组),根据冠脉病变程度分为单支、双支、多支病变组;另选冠脉正常者2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用放免方法分别测定各组外周、冠状窦、冠状窦与主动脉根部血浆MCF-6浓度,并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分析冠脉循环血浆MCF-6含量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患者外周、主动脉根部、冠状窦血浆MCF-6浓度较正常对照组均显著升高(P〈0.05);冠心病组冠状窦血浆MCF-6浓度较主动脉根部及外周血的均显著升高[(402±56)pg/ml比(348±48)pg/ml比(340±51)pg/ml,P〈0.01];多支病变组的血浆MCF-6浓度较单支、双支病变组的显著升高(P〈0.05~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冠状窦及主动脉根部血浆MCF-6浓度与Gensini积分均呈明显正相关(r=0.650,P〈0.01;r=0.711,P〈0.01)。结论:线粒体偶联因子-6参与了冠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在冠心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是一种较为重要的血管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2例结直肠癌病例术后标本巾TGF-β1表达水平与血管内皮生长凶子(VEGF)及临床病理特征间的相关性,Log-rank时序检验TGF61蛋白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TGF-β1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分别有11例和41例,而VEGF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分别有14例和38例,两者间有显著相关性(X^2=0.633,P〈0.01),TGF-β1表达与Dukes分期(X^2=19.866,P〈0.01)、淋巴结转移情况(X^2=13.152,P〈0.01)也显著相关。本组病例总的3年生存率为49.1%,而TGF61表达为阴性和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9.2%和20.5%(X^2=11.64,P〈0.01)。结论TGF-β1表达水平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临床上作为判断患者预后指标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Endostatin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胃癌患者(胃癌组)术前及术后2周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并与慢性胃炎患者(胃炎组)和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①胃癌组术前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均显著高于胃炎组及对照组(P均〈0.01)。②胃癌组术前血清VEGF、Endostatin水平与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P均〈0.05),与性别、肿瘤部位等因素无关(P〉0.05)。③胃癌组术后2周血清VEGF水平较术前显著下降,而血清Endostatin水平较术前升高(P均〈0.01)。结论血清VEGF和Endostatin水平是评价胃癌恶性行为、预测浸润和转移程度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14.
余健  王琰  俞叶军 《心电学杂志》2013,(6):489-490,49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Adropin水平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108例AMI患者(AMI组)及6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使用Killip心功能分级标准评价AMI患者的心功能,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AMI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使用ELISA法测定两组的血浆Adropin水平。结果AMI组患者血浆Adropin水平(11.46±159)ng/mI,较对照组(628±072)ng/ml明显增高(P〈0.01)。血浆Adropin水平随Killip心功能分级的增加而增高(r=0318,P〈005),而与LVEF值呈负相关(r=-0.225,P〈0.01)。结论血浆Adropin水平越高的AMI患者心功能越差,Adropin是预测AMI患者心功能的一个潜在的生物学标记物。  相似文献   

15.
徐勇 《山东医药》2010,50(51):94-95
目的探讨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116例同期行结肠癌根治术、术后检取12个以上淋巴结均无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观察1、3、5 a生存率,并对可能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指标采用Kaplan-Meier法行单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组织分化程度与预后有显著相关性(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癌胚抗原(CEA)水平、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为结直肠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术前CEA水平和浸润深度可影响淋巴结转移阴性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据此制定规范化个体治疗方案有望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结肠癌及其早期病变不同分期之间血浆游离DNA水平的差异及结直肠癌病变特性与血浆游离DNA水平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6年10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结肠息肉、结肠癌、直肠癌患者血浆样本共72例。采用磁珠法提取患者血浆游离DNA,采用Qubit 3.0荧光计定量血浆游离DNA的浓度,分析血浆游离DNA含量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患者血浆游离DNA(439.4±218.8)ng/ml水平显著高于结肠息肉组(307.6±215.4)ng/ml(P0.05),也显著高于直肠癌组(256.7±123.2)ng/ml(P0.01),结肠息肉患者血浆游离DNA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息肉病理类型、数量、大小无显著相关性,结直肠癌患者血浆游离DNA水平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分期、大体类型无显著相关性,与肿瘤体积的对数呈正相关(r=0.477,P0.01)。结论血浆游离DNA水平可有助于诊断结肠癌,并可间接反映结直肠癌患者体内的肿瘤负荷。  相似文献   

17.
常颖  袁庆鑫 《山东医药》2009,49(2):91-92
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PCR(FQ-RT-PCR)法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其邻近正常黏膜组织中活化T细胞核因子NFATmRNA及其蛋白,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结直肠癌组织NFATmRNA的转录水平和NFAT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邻近正常黏膜组织(P均〈0.05),二者均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结直肠癌组织及邻近正常黏膜组织NFATmRNA转录水平和NFAT蛋白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240、0.219,P均〈0.05)。认为NFAT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及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检测结直肠癌中NFAT表达有助于结直肠癌的恶性程度及生物学行为的判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术前循环肿瘤DNA(ctDNA)含量对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6年3月行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78例患者,采用磁珠分离法提取受试者血浆ctDNA,荧光定量仪检测ctDNA的含量;随访至2019年3月31日,记录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存活患者和死亡患者血浆ctDNA含量,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血浆ctDNA含量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3年生存情况的预测价值,并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78例患者血浆ctDNA含量为(85.37±9.31)ng/mL,不同性别、年龄、肿瘤部位、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患者血浆ct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至2019年3月31日,存活患者56例,死亡22例,存活组患者血浆ctDNA含量明显低于死亡组(P<0.05);当血浆ctDNA≥85.91 ng/mL时,AUC为0.788,灵敏度为76.80%,特异度为72.70%,95%CI为0.674~0.901;低表达组患者3年总生存率为83.72%,显著高于高表达者(57.14%)(P<0.05)。[结论]术前血浆ctDNA含量的检测对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3年生存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ctDNA含量越高的患者3年总生存率越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偶联因子6(CF6)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将冠心病患者根据临床情况进行配对,分为单纯冠脉造影组(对照组)和冠脉造影加介入治疗组(试验组),分别取手术当13及术后次日空腹肘静脉血,用放免法检测血浆CF6的含量。结果试验组术前CF6水平为(203.13±61.99)pg/ml,术后为(243.57±36.97)pg/ml,儿较术前明显升高(P〈0.01),且CF6浓度变化与手术持续时间(r=0.435,P〈0.05)、球囊扩张总时间(r=0.617,P〈0.01)、球囊扩张总次数(r=0.575,P〈0.01)、置入支架数目(r=0.674,P〈0.01)及术中心电图ST段改变(r=0.567,P〈0.01)等呈正相关。对照组手术前CF6水平为(192.90±52.68)pg/ml,术后为(201.06±63.33)pg/ml,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介入治疗可能造成冠状动脉机械损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边支受累或慢血流状态而导致心肌缺血损伤,以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而导致的切应力改变等情况,这些情况均可使得CF6表达和释放增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自拟益心汤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B型钠尿肽(BNP)的含量变化。方法将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心汤治疗。检测CHF患者治疗前后BNP的血浆含量,详细记录每位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程度。另选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CHF患者血浆BNP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随着心力衰竭的不断加重,BNP的血浆含量逐渐升高(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BNP含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治疗后两组患者BNP含量仍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BNP含量较对照组降低更为显著(P〈O.05)。结论CHF患者血浆BNP含量明显升高,且随心力衰竭的加重而不断增高;中药益心汤与西药常规治疗配合使用,疗效明显优于西药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