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宛经股动脉、桡动脉和尺动脉三种不同路径对冠状动脉介入的诊治方法,探讨经尺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284倒,其中经尺动脉途径32例,经桡动脉途径168例,经股动脉途径91例,观察其手术成功率、失败原因和并发症.结果 冠状动脉介入诊治成功率,股动脉组100.0%,桡动脉组6.4%,尺动脉组96.9%.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股动脉组为(8.425±6.395)%,桡动脉组为(2.282±1.971)%,尺动脉组为(3.125±1.975)%.失败原因:3倒是因经桡动脉穿刺失败改尺动脉径路成功,3例桡动脉痉挛改尺动脉径路成功,1例尺动脉痉挛穿刺失败改股动脉穿刺成功.结论 经尺动脉路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和经桡动脉径路一样是一种安全可行的介入诊疗路径.不仅可作为部分患者的首选穿刺血管,也可作为经桡动脉或股动脉途径的补充.  相似文献   

2.
<正>自1951年Bierman等首次报道经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以来,股动脉入路一直被认为是脑血管造影的常规入路。作为脑血管病介入的经典入路方式,股动脉入路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穿刺处血肿、动静脉漏、术后需较长时间卧床等不足[1-4]。因此,许多学者开始尝试其他的入路方式如经桡动脉入路。经桡动脉入路心脏造影,最早在1989年被引入,并作为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及增加患者舒适度而被使用[4-7]。自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83例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病历资料,记录操作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等资料.结果 83例患者中80例顺利完成操作,其中超选颈内动脉造影38次、颈外动脉造影5次、椎动脉造影49次,成功率96.4%.3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9.6%,包括桡动脉痉挛(2例)、上肢胀痛(4例)、皮下血肿(1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脉搏减弱(1例)等.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敬锐  林文华 《山东医药》2012,52(47):86-87
桡动脉入路目前已成为国内主流冠脉造影血管入路。但临床上因该路径部分甚至全程血管迂曲而放弃,临时改为股动脉入路的情况并不少见。2011~2012年,我们收治了2例心脏疾病患者,利用肘关节动脉网完成经桡动脉冠脉造影。现报告如下。例1:患者男,58岁。因"二尖瓣脱垂"入院,经心脏外科会诊,存在瓣膜置换指征,术前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穿刺右桡动脉,置入5 F鞘管,超滑导丝前行至肱动脉遭遇阻力,造影显示肱动脉远心段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桡动脉径路对行选择性冠状动脉和脑动脉联合造影(心脑动脉联合造影)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9年1月重庆市涪陵中心医院老年科行心脑动脉联合造影的老年患者482例,按不同入路随机分为经桡动脉径路组(桡动脉组)241例和经股动脉径路组(股动脉组)241例。比较2组穿刺成功率、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导管超选到位成功例数、穿刺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此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全部穿刺成功,桡动脉组有3例因右侧桡动脉环至径路严重纡曲,改穿刺左侧桡动脉成功。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造影剂用量、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有增加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导管超选到位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3%vs 99.2%,P0.05)。桡动脉组血管穿刺总并发症比例较股动脉组明显减少(2.5%vs 12.9%,P0.01)。桡动脉组DSA检查临床满意率明显高于股动脉组(81.3%vs 64,3%,χ~2=20.418,P0.01)。结论经桡动脉径路对老年患者行选择性心脑动脉联合造影安全可行,并能提高患者行DSA检查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入路(TRA)在脑血管介入诊疗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连续收治的48例采用TRA行脑血管介入诊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脑血管造影25例(52.1%),颅内动脉瘤治疗19例(39.6%),脑血管畸形4例(8.3%)。TRA行脑血管介入诊疗过程中,使用6 F桡动脉鞘及6 F Envoy导引导管或5 F Simmons导管。观察记录TRA行脑血管介入诊疗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X线摄影时间、手术相关卒中并发症、穿刺点局部并发症及术后患者桡动脉通畅性。结果 48例患者TRA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0%;经桡动脉穿刺置鞘时间为(5.8±2.8) min, 25例局部麻醉造影诊断患者术中X线摄影时间为(7.5±2.6) min, 23例全身麻醉手术治疗患者术中X线摄影时间为(32.8±5.6) min。无患者出现手术相关的卒中并发症。3例患者出现穿刺相关并发症,其中2例出现穿刺点血肿,1例出现皮下淤血。出院前48例患者桡动脉通畅性评估显示桡动脉血流皆通畅。结论 TRA行脑血管介入诊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建立方法,评价该途径用于左侧房室旁道消融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桡动脉直径大于2.5 mm的26例A型预激综合征(左侧旁道)为研究对象;采用桡动脉穿刺置入7F动脉鞘,用一冠脉BMW导丝做路标把7F消融导管送至左心室二尖瓣环标测和消融;经锁骨下或颈内静脉穿刺置入两个6F动脉鞘并插入冠状窦和右心室电极导管,用于心房和心室局部记录和刺激。结果 26例患者中2例出现桡动脉痉挛,均改为股动脉途径成功,余24例均成功地经桡动脉途径完成了射频消融术,平均随访(6±1.6)个月无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桡动脉途径配合锁骨下或颈内静脉插管可安全有效地消融左侧房室旁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389例的临床和手术情况,根据Allen试验结果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记录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为95.4%,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为92.6%,2例经桡动脉手术失败患者改股动脉入路手术成功,1例因病变复杂,需要较大支持力而改股动脉途径。术后局部出血2例,桡动脉痉挛2例,桡动脉闭塞1例又自发再通,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不影响术后患者活动,降低住院费用,可在基层医院开展。但手术医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和预防处理血管痉挛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Allen试验在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选取2010年8月~2014年1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1332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669例为未行Allen试验而直接穿刺桡动脉者,对照组663例,其中Allen试验阳性者591例,Allen试验阴性者72例。记录2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桡动脉置管成功率、造影总成功率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桡动脉穿刺成功率(99.25%vs 98.94%)、桡动脉置管成功率(98.95%vs 98.64%)、桡动脉造影总成功率(98.51%vs98.94%)无显著差异(P0.05)。2组术后相关并发症(桡动脉闭塞、假性动脉瘤、皮下出血、血肿、前臂肿胀、手部缺血症状、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主要并发症的转归:对照组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外科手术治愈;观察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超声引导下瘤内注射凝血酶后治愈。2例脑梗死均系股动脉途径导致,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1例完全康复,1例病情明显好转;前臂严重肿胀1例,考虑系导丝致桡动脉中段穿孔可能,经压迫肱动脉及应用止血药物后完全恢复。结论 Allen试验在冠状动脉造影中的临床意义有限,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前Allen试验阴性不能作为绝对禁忌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导管室行全脑DSA的患者138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69例。桡动脉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DSA,而股动脉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全脑DSA。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低于股动脉组,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DSA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全脑DSA手术时间较短、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但穿刺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中评估经桡动脉穿刺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脑血管病患者200例,按血管入路随机分为桡动脉组100例和股动脉组100例,对比分析2组穿刺成功率、选择性造影成功率、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93.0%vs 100.0%,4.0%vs 10.0%,P<0.05),曝光时间明显长于股动脉组[(10.26±2.23)min vs(4.57±1.07)min,P<0.01],2组造影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可以在老年脑血管病患者中开展,但是其操作难度及时间增大。  相似文献   

12.
经桡动脉穿刺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116例冠心病患者(男96例,女20例,平均年龄57.44±9.40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结果5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2例桡动脉穿刺虽成功但试行球囊扩张失败,其余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共扩张病变血管135支(前降支69支,回旋支26支,右冠状动脉39支,静脉桥血管1支),治疗病变148处(A型15处,B型106处,C型27处).98例患者的105支血管植入支架共110个,1例行旋磨术,1例行冠状动脉内超声检查.25例患者术中须更换导引导管.术后穿刺局部大量出血需输血者1例,局部较大血肿2例,肘动脉分支穿孔1例.结论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临床上可行,但穿刺较困难,导引导管支撑力较差,应警惕局部血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 llen′s试验阳性患者1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造影成功142例,成功率94.7%,失败8例,其中7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1例,急诊患者血压低1例),1例因造影管打折不能松解经动脉切开术取管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5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48例成功置入支架73枚,成功率9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6例发生手臂肿胀,12例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患者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llen‘s试验阳性患者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造影成功47例,成功率94%,失败3例,其中1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1例桡动脉斑块狭窄导管无法通行,1例因先天性动脉迂曲造影管打折无法通行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3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均成功置入支架35枚,成功率100%。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未发生手臂肿胀,未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疗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冠脉造影指征并Allen’s试验阳性患者150例,以右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对符合介入指征者行介入治疗。结果造影成功142例,成功率94.7%,失败8例,其中7例为穿刺不成功(桡动脉痉挛5例,桡动脉斑块狭窄1例,急诊患者血压低1例),1例因造影管打折不能松解经动脉切开术取管后改股动脉途径。造影成功者中对50例患者行介入治疗,经桡动脉途径48例成功置入支架73枚,成功率96%,失败2例均因痉挛指引导管无法到位。造影及介入治疗不成功者改股动脉途径均获成功。术后6例发生手臂肿胀,12例出现伤口局部水泡,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发生。结论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安全可行,创伤小,并发症小,病人易于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术中,上肢血管异常时PTCA导丝的应用价值。方法 我院近3年行桡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2000例,如果 0.035"J型导丝和亲水超滑导丝在右上肢血管推送过程中遇到阻力,遂撤出导丝,进行上肢局部血管造影,如果疑似桡动脉痉挛的,局部推注维拉帕米100~200ug后再次复查血管造影。结果仍有40例未能成功,其中桡动脉环9例、严重桡动脉狭窄18例、桡动脉发育细小8例、桡动脉痉挛5例,随机分成PTCA导丝组和改股动脉组。PTCA导丝组改用PTCA导丝,最终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改股动脉组直接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及局部出血、血肿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完成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95%比100%,P=0.746),PTCA导丝组操作时间长于改股动脉组[(950.0±125.3)s比(710.0±98.3)s, P=0.032],两组造影剂用量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50.0±6.3)ml比(47.0±5.9)ml,P=0.18],改股动脉组出血、血肿并发症多于PTCA组(20%比0%,P=0.035 )。结论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术中,当上肢血管发生异常,常规导丝不能完成时,换用PTCA导丝,操作轻柔,并发症发生率低,是安全有效的,特别对于不适合经股动脉造影的患者尤为适合。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是脑血管病的重要检查手段。目前国内主要采取股动脉入路。桡动脉位置表浅易于压迫止血,恢复快,无须卧床,缩短了观察时间,降低了并发症。现将2006年10月~2007年8月我科经桡动脉入路行选择性全脑血管造影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急诊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97例冠心病患者男性66例,女性31例,平均年龄(76.44±6.20)岁。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治疗。结果:93例患者均取得穿刺和介入治疗成功。1例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3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但头臂干迂曲、升主动脉扩张,在造影后改行股动脉途径经皮腔内冠状动脉动脉介入术(PCI)成功。扩张病变血管包括右冠状动脉32支,前降支52支,回旋支13支。97例患者靶血管植入支架共221个。21例患者术中须更换导引导管。术后股动脉穿刺局部较大血肿2例,桡动脉闭塞2例,前臂皮下淤血2例  相似文献   

19.
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超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血管超声对经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152例拟行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造影或介入治疗的患者,应用血管超声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量其右侧桡动脉舒张期内径并结合血流频谱评价有无血管狭窄并发症。结果152例患者中148例(98%)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无动脉血肿、假性动脉瘤或动静脉漏,所有患者均无手部缺血症状。术后出现桡动脉血管并发症21例(局限性狭窄18例,占12·2%;弥漫性狭窄3例,占2·0%)。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前后桡动脉内径无明显差别(2·51±0·56mm对2·47±0·60mm,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个月出现桡动脉局限性或弥漫性狭窄的危险因素为桡动脉内径与动脉鞘管外径之差、操作时间和糖尿病。结论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介入安全可靠。应用高频超声对桡动脉进行检查,术前有利于导管和动脉鞘的选择,特别是对合并糖尿病的患者更有意义;术后有利于血管并发症的发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ro-Glide血管闭合装置在再次经股动脉途径行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患者中的临床使用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1日~2021年1月1日入解放军西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外科的53例经股动脉入路血管内修复术患者,设为实验组。根据是否有经股动脉介入手术史,将患者分为既往无经股动脉入路手术史患者(A组,n=31)和既往有经股动脉入路手术史的患者组(B组,n=22)。同时以201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采用腹股沟切口经股动脉入路手术患者为对照组(C组,n=33)。 结果 两个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年龄、性别构成等临床特征对比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A组和B组各有1例术中转为切开缝合血管穿刺点。三组间术后穿刺处股动脉直径(mm)、术中使用穿刺鞘直径(F)、手术时间(min)、住院时间(d)的数据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对需再次进行股动脉入路的患者来说,Pro-Glide装置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血管闭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