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正>国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脑出血发病率占脑卒中的17.1%55.4%,明显高于国外6.5%55.4%,明显高于国外6.5%19.6%。急性期脑出血病死率为30%19.6%。急性期脑出血病死率为30%40%,预后极差。引起脑出血的危险因素很多,其中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在脑出血的发生过程中占的比重较大。有研究证实,血压增高与脑出血的发生和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脑卒中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健康。根据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和《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显示,我国脑卒中负担呈爆发式增长趋势,防治工作面临巨大挑战。跌倒是脑卒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脑卒中后急性期,14%~65%的患者经历过跌倒,在出院后的6个月内该比例上升至73%[1]。脑卒中后跌倒会导致老年人恐惧行走[2]、骨折[3]、住院时间延长[4]、残疾、死亡等,严重影响老年人脑卒中后的生活独立性和生活质量,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医疗负担。  相似文献   

3.
郭静  闫祥云  陶莲德 《临床肺科杂志》2023,(7):1110-1113+1125
<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一种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进行性疾病[1],其患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对社会造成一定经济负担[2-3]。营养不良是COPD常见的肺外症状之一,国外研究显示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约为20%~60%[4-5];国内约为30%~80%[6-7],可见,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与COPD患者病情相关,  相似文献   

4.
<正>心源性休克(cardiogenic shock,CS)是一种心肌急性泵衰竭,心输出量降低的状态,会导致终末器官灌注不足和缺氧,最终危及生命[1]。CS原因居多,其中最常见原因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导致左心室功能障碍[2]。虽然目前针对CS患者的治疗中再灌注治疗和相关机械辅助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短期预后[3-5],但院内死亡率仍高达27%~51%[1]。一、流行病学CS是一个危及患者预后的急危重症,目前AMI仍是该病发病的主要原因[6],据研究显示心肌梗死合并CS患者发病率在7.5%,  相似文献   

5.
<正>众所周知,脑卒中是目前世界上第二大死亡原因和第三大致残原因[1-2]。脑卒中的发病与年龄密切相关,其主要发生于年龄超过65岁的老年人群[3]。因此,脑卒中的发病率也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而不断增加。脑卒中表现为缺血性脑卒中与出血性脑卒中,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68%,出血性脑卒中占32%[4]。研究发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在8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最高[5]。因此,对老年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有助于减轻脑卒中对社会的经济负担和医疗资源负担。  相似文献   

6.
<正>脑卒中在西方国家居民死亡原因中位列第三,在所有的脑卒中患者中,有87%是缺血性疾病,其中约有20%是由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所引起[1]。基于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试验和欧洲颈动脉外科手术试验,有症状的颅外段颈动脉闭塞性疾病目前行CEA是以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为指标。经药物治疗后,有症状的患者其5年发生脑卒中概率为22%,2年发生脑卒中概率为26%,而颈动脉狭窄患者则分别为50%69%和70%69%和70%99%。  相似文献   

7.
<正>目前结核病疫情仍未得到有效控制,其中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是新发结核最多的3个国家[1],约1/3的结核杆菌感染表现为结核性胸膜炎[2]。我国结核性胸膜炎引起的胸腔积液约占胸腔积液所有类型的45%~55%[3]。结核性胸膜炎确诊主要依赖胸膜或胸腔积液病原学检查结果和病理表现[4-5],胸腔穿刺及胸腔镜下病理活检阳性率分别为54%~63%和66%[6],但临床实践中胸膜活检操作难度大、对医师及设备要求高,限制了胸膜活检的应用。而由于胸腔积液的少菌性,病原学检查结果常为阴性,阳性率仅为15%~46%[7],且耗时长。目前临床诊断主要综合临床表现和胸腔积液细胞学及生化检查结果,本文就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探索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 NGS)在结核性胸膜炎中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偏瘫肩痛(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HSP)又称为卒中后肩痛,是指脑卒中病人出现的肩部疼痛症状。报道显示,HSP通常发生在卒中后2~3个月内,根据不同研究人群和不同的评估方法,其发病率为30%~65%[1]。长期疼痛使病人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严重影响康复进程,明显降低生活质量。研究显示,肩关节半脱位与肩痛具有高度相关性[2-3]。卒中后不同时期发生HSP的原因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9.
韦韬  高文  陈红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3,(24):6134-6137
<正>脑卒中是成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也是全世界第二死亡原因[1]。在我国,脑血管疾病是继恶性肿瘤和心脏病的第三大死亡原因[2],急性脑梗死属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种,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有数据表明,在全球范围内重型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约为115.61/10万和81.33/10万,急性脑梗死占比高达60%~80%[3,4]。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并未有突破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正>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乙肝病毒在患者体内不断复制会导致肝细胞损伤,持续性引发炎症,造成肝纤维化,若未能有效治疗,则会发展为肝硬化[1]。肝硬化难以逆转,在代偿期临床症状不明显,易随着病程进展为失代偿期,患者肝功能严重受损并引发各种并发症[2]。腹水是肝硬化失代偿期常见的并发症,研究显示,有腹水的肝硬化患者预后更差,5年病死率高达44%[3]。目前乙型肝炎肝硬化腹水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1.
<正>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占所有肺癌比例的80%~85%[1],鳞状细胞癌和腺癌是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2],NSCLC患者5年生存率仍然非常低,约为16%[3],是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的主要原因[4]。临床上,大部分NSCLC诊断时已为晚期疾病[5],故对参与NSCLC发生发展相关分子及其功能意义认识的提高,可能影响肺癌的预后及治疗。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重症监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hemor rhage ,SAH)约占脑卒中的 5 %~ 10 % ,发病率低于脑梗塞和脑出血 ,而病死率高达 32 %~ 6 7% ,明显高于后二者。SAH青壮年高发 ,起病急骤 ,病势凶险 ,8%~ 15 %的SAH患者在接受医疗机构诊治之前死亡 ,入院患者 3个月内病死率高达 2 5 % ,还有1/ 3的患者遗留颅神经麻痹、肢体瘫痪、失语、精神障碍、痴呆等后遗症状[1] 。由于急性期容易出现再出血、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等并发症和各种内科合并症 ,SAH病情复杂、变化快 ,诊断治疗是复杂和困难的 ,需要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介入、影像、重症…  相似文献   

13.
<正>根据全球恶性肿瘤状况报告(GLOBOCAN 2018)显示,全球肝癌新发病例84.1万例,位居恶性肿瘤发病谱的第6位,而我国新发病例数达到全球肝癌发病的46.6%[1],其病死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已位居第2位[2]。其中,肝细胞癌(HCC)是全世界最高发的肝癌类型,占原发性肝癌总数的75.0%~90.0%[3]。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肝癌公认的首选方式,但是绝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往往已属于中晚期,已经失去了手术机会[4]。所以,转化治疗就显得尤其重要,以下就本院近期收治的1例巨块型肝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4.
<正>心房颤动(房颤)导致的栓塞事件中85%是脑卒中[1]。研究表明,阵发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与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相当[2]。房颤患者脑卒中较非房颤相关脑卒中,其死亡率和致残率均严重[3]。根据美国2014 AHA/ACC/美国心律协会房颤管理指南,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是健康人群的5倍,年龄越大,脑卒中风险越大,房颤相关脑卒中较非房颤相关脑卒中严重,其30d内病死率较不合并房颤患者  相似文献   

15.
<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脑梗死重要的预警信号[1]。其发生率在TIA后1周内达12%,3个月内高达10%20%[2]。有效预测TIA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指导临床分层治疗显得尤为重要[3]。Johnston等于2007年提出ABCD2评分,已被AHA/ASA推荐用于评估TIA的预后及预测TIA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该评分提高了对TIA后脑梗死风险的预测价值,明显改善了TIA预后及降低TIA后脑梗死的发生风险[4]。由于该评分  相似文献   

16.
<正>脑出血是脑卒中相关致残和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其较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最初4周有更高的死亡率~([1-2])。流行病学调查指出,欧美国家脑出血发病率占全部脑卒中的10%~15%,而在亚洲国家则高达20%~30%。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危险因素,脑出血后也往往合并血压显著升高~([3-4])。有研究发现,中国脑出血患者较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更容易出现高血压,而白种人则无此差异~([5])。现有不同指南对脑出血  相似文献   

17.
<正>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群体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显著上升,≥75岁的老年房颤病人患病率>12%[1]。房颤可导致卒中及相关栓塞性疾病,因此需要预防性使用口服抗凝药物(oral anticoagulation,OAC)[2]。依据CHA2DS2-VASc栓塞风险评分[3],在≥75岁的老年房颤病人中,如无禁忌证,均应抗凝治疗。然而,其抗凝实际情况与指南推荐存在较大差距,老年房颤病人抗凝治疗率仅为14%~32%[4-5],明显低于非老年病人。既往研究多集中于探讨抗凝治疗不足的影响因素[5-6],对老年病人未使用OAC的直接原因研究较少[7],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诊治的年龄≥75岁且具有抗凝适应证的729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nonvalvular atrial fibrillation,NVAF)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高血压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尚不明确,受环境和遗传因素影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约占高血压患者的90%[1]。大量营养流行病学研究膳食营养素与高血压的关联,如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和膳食多酚均具有抗高血压的潜在作用[2-6]。饮食摄入对肠道菌群的改变具有重要作用,而肠道菌群又通过多种途径导致高血压的发展[7-12]。本文综述了膳食营养因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为预防和减少原发性高血压提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正>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治疗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技术已十分成熟[1-3]。目前我国自主研发的主动脉瓣介入器械层出不穷[4],国产瓣膜的优势在于其设计理念深度结合了中国患者主动脉瓣病变特点[5-6]。鉴于国际TAVR低危患者应用趋势[6-8],指南适应证的变迁[1,9-10]以及TAVR患者合并冠心病比例较高的现状[11],TAVR后期冠状动脉再次介入问题值得思考。目前已上市国产瓣膜均为自膨胀瓣膜,瓣架的花冠部分位于升主动脉,导管受瓣膜架体的干扰难以到位冠状动脉开口,因此TAVR后再次冠状动脉干预难度增大[12]。  相似文献   

20.
<正>心力衰竭(简称心衰,HF)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其症状和体征由心室充盈或射血的任何结构或功能损害所致[1]。HF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2]。HF的总粗患病率为1.18%,≥25岁人群中HF的全国标准化患病率为1.10%[3]。控制好慢性心力衰竭(CHF)能有效降低病死率和住院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