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溶栓疗法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颅内血流动力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含量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静脉溶栓治疗,n=60)和对照组(非静脉溶栓治疗,n=6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大脑中动脉(MCA)血流动力学变化、NSE和S-100β蛋白含量、残障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3~28 d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治疗后7~28 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1 h两组MCA收缩期峰值流速(Vp)、舒张末期流速(Vd)和平均流速(Vm)均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3~28 d两组NSE及S-100β蛋白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治疗后14~28 d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经过3个月的治疗,观察组脑卒中专门化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可以明显增加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流速度,降低NSE及S-100β蛋白含量,有效缓解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一步降低患者残障水平,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动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脑卒中患者104例,分为两组,各52例,观察组采用rt-PA动脉溶栓联合丁苯酞,对照组单纯使用丁苯酞,随访90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并统计两组治疗安全性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0、90 d,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0、90 d,观察组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生再发脑出血和再发脑梗死的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恶变或死亡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rt-PA动脉溶栓结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且早期溶栓治疗后,能减少再发出血和再发梗死比例,提高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S-100B蛋白(S-100B)在急性脑梗死(ACI)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对ACI患者进行分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90例ACI患者(发病24 h内)及68例健康对照者血清H-FABP和S-100B水平,并分析其与脑梗死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FABP和S-100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H-FABP和S-100B水平随梗死体积增大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而逐渐升高,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I患者血清H-FABP、S-100B水平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FABP和S-100B水平能早期有效地反映ACI患者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以作为ACI早期诊断及评估病情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认识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血清肝细胞内的相关生长因子(HGF)和S-100β蛋白水平发生改变的含义。方法采用ELISA对72例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恢复期和45例对照组的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实行非静态检查,研究ACI患者在不同情况下,比如不是相同的病情、不是相同的梗死面积大小、不是相同的神经功能发生不同问题时的血清HGF、S-I00β蛋白水平的改变情况,采用Speannan法对他们实行一定的相关研究分解。结果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清HGF、S-100β蛋白水平非常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多,在不是相同的梗死面积、神经功能损坏多少之间比较更加具有统计学的含义。HGF与S-100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关的联系。结论 HGF与S-100β蛋白可以成为提前测定ACI患者病情是否会产生恶化的相关定性指标,然后对二者实行结合比较,最后再评定的含义更具有说服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符合入选条件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336例,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溶栓组);选取同期非溶栓常规治疗的超早期脑梗死患者306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治疗效果、24 h内及3个月并发症及预后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NIHSS分值均有下降,2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的总有效率为93.5%,明显高于非溶栓治疗的80.6%(P0.05);溶栓治疗组能显著改善患者3个月预后(P0.05)。24 h内病死率溶栓组高于对照组(P<0.05),3个月病死率溶栓组仍高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瑞舒伐他汀联合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AIS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57)、对照组(n=57)。对照组采取rt-PA静脉溶栓治疗,试验组采取瑞舒伐他汀联合rt-PA静脉溶栓治疗,在静脉溶栓后持续口服瑞舒伐他汀1个月。对比两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与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血清神经损伤因子[S100B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Th17、Treg、Th17/Treg水平。结果试验组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91.23%)较对照组(77.19%)明显增高(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Th17、Treg、Th17/Treg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个月后血清Th17、Th17/Tre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Tre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与对照组(5.26%)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瑞舒伐他汀与rt-PA静脉溶栓治疗老年AIS患者可提升疗效,减轻神经功能损伤,调节血清Th17/Treg水平,促进疾病转归,提升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病人有效治疗时间窗及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D-二聚体(D-D)、S-100β、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9月我院接诊的9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照发病至治疗时间不同分为两组,每组45例,A组发病至治疗时间在6h内,B组发病至治疗时间6h~12h。两组均在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解除血管痉挛、清除自由基等基础治疗上进行尿激酶静脉溶栓,连续治疗14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NF-α、D-D、S-100β、NO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Barthel指数的变化,并比较治疗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TNF-α、D-D、S-100β、NO及NIHSS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NF-α、D-D、S-100β、NO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A组TNF-α、D-D、S-100β、NO均低于B组(P0.0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A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B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B组(P0.05);A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95.56%vs 77.78%,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病人发病6h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效果显著,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可能和早期降低TNF-α、D-D、S-100β、NO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前列地尔对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脑钠肽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的影响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84例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比较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外周血脑钠肽(BNP)、NLR及预后等指标,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及HAMD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且降低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BNP及NLR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0.05),且两组治疗后血清BNP水平较治疗2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20 d及治疗后40 d BNP及NL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死亡组各时期BNP及NLR水平、NIHSS及HAMD评分均较生存组明显增高(P<0.05);观察组BNP及NLR与NIHSS评分和HAMD评分均呈正相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NP、NLR、NIHSS评分均为患者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用前列地尔有助于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外周血BNP及NRL,且BNP及NRL可作为老年急性脑梗死合并抑郁患者病情、抑郁程度及预后评估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初步评价尤瑞克林在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梗死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入选患者按1:1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22例,仅给予rt-PA(0.9 mg/kg);试验组22例,rt-PA(0.9 mg/kg)溶栓后静脉滴注尤瑞克林(0.15 PNAU/d,连续7 d).主要安全性评价指标是溶栓24 h内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次要评价指标为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 结果 溶栓24 h内,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对9.1%,X2=0.00,P>0.05),再梗死率有降低趋势(18.2%对31.8%,X2=1.091,P>0.05).溶栓治疗后1 d、21 d和90 d,试验组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119、2.913、2.187,均P<0.05),试验组90 d 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39,P<0.05). 结论 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情况下,尤瑞克林提高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老年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血清神经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S100β)的影响作用。方法 98例基本情况基本一致的老年ACI患者(起病至入院治疗时间4.5 h)随机分为溶栓组54例和非溶栓组44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溶栓组加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NSE、S100的影响。结果治疗后第1、2周溶栓组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IHSS)评分显著低于非溶栓组(P0.05);治疗后第1、2周溶栓组血清NSE、S100β水平显著低于非溶栓组(P0.05);治疗后溶栓组最大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平均流速(Vm)显著高于非溶栓组(P0.05),溶栓组血管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显著低于非溶栓组(P0.05);溶栓组治疗愈显率(74.07%)显著高于非溶栓组(54.55%)(P0.05)。结论 ACI老年患者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早期溶栓治疗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血清NSE、S100β水平,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椎基底动脉系统(VBA)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的疗效及预后情况分析。方法选取在该院进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71例VBA脑梗死患者,按照发病-溶栓治疗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将发病-溶栓治疗时间<3.0 h内的3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发病-溶栓治疗时间在3.0 h~4.5 h之间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溶栓治疗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前和治疗后7 d、15 d的NIHSS评分与Barthel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在治疗后90 d时观察组NIHSS评分显著小于对照组,且Barthel指数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溶栓治疗7 d后,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2.86%;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溶栓治疗7 d后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8,P=0.418);两组患者溶栓治疗7 d后脑出血率、m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7 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BA脑梗死患者rt-PA溶栓在时间窗3.0~4.5 h与时间窗<3.0 h近期效果相似,死亡风险相当,但时间窗<3.0 h患者可以降低脑出血的发生,远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溶栓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对氧磷酶(PON)-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相关磷酯酶(Lp-PL)A2、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及神经功能评分的影响。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82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机械取栓治疗。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血清PON-1、hs-CRP、Lp-PLA2、NSE水平,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0.49%;χ~2=6.12,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清PON-1明显高于对照组,hs-CRP、Lp-PLA2、NSE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RS评分、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7.32%)明显低于对照组(24.39%;χ~2=4.48,P=0.03)。结论机械介入取栓术联合rt-PA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且能有效改善血清PON-1、hs-CRP、Lp-PLA2、NSE水平及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RS评分和NIHSS评分对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对急性脑梗死(ACI)的评价价值。方法选取93例拟行溶栓治疗的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研究组(n=48)。对照组患者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研究组患者采用rt-PA溶栓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mRS评分、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7.92%)高于对照组(86.67%)(P0.05)。治疗前两组mR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14 d与治疗前比较仍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8 d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研究组治疗后24 h、7 d、14 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8.33%)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差异均有显著性(χ2=8.437,P0.05)。结论按照溶栓指南进行规范化操作和严格掌握溶栓适应证,发病4.5 h内给ACI患者进行rt-PA静脉溶栓可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mRS评分和NIHSS评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不同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时机对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临床疗效及出血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湖北省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107例,根据rt-PA静脉溶栓治疗时机不同分为A组57例和B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患者于发病后3.0~4.5 h、B组患者于发病后3.0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溶栓治疗后24 h、溶栓治疗后7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治疗后24 h、7 d溶栓有效率,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预后;记录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前和溶栓治疗后7 d 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 h、7 d溶栓有效率高于A组(P0.05)。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预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出血性梗死和症状性脑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随访期间脑实质出血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发病后3 h内和发病后3.0~4.5 h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伴心房颤动患者的预后相近,但发病后3 h内行rt-PA静脉溶栓治疗能更迅速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高溶栓有效率、减少脑实质出血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低剂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161例,分为4组:联合溶栓组44例,给予静脉rt-PA尿激酶;rt-PA组37例,尿激酶组32例,对照组48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90 d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同时观察再梗死率、脑出血率及病死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4组治疗后90 d NIHS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与对照组在90 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个溶栓组90 d有效率及疗效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溶栓组与rt-PA组和尿激酶组脑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υs 18.9%υs 18.7%,P<0.05)。结论 rt-PA联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远期疗效和单用rt-PA、单用尿激酶相当,但脑出血率降低,因此该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鼠神经生长因子(NGF)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单核细胞趋化和激活因子(MCAF)、同型半胱氨酸(HCY)及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NGF治疗组,每组45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NGF治疗组加用鼠NGF治疗。2组均治疗21 d。比较2组梗死灶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血清MCP-1、HCY和S100B蛋白水平。结果:(1)治疗后2组梗死灶体积较治疗前缩小,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且NGF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MCAF、HCY和S100B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均P0.05),且NGF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鼠NGF治疗可使脑梗死患者血清MCAF、HCY和S100B蛋白水平明显下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周血S-100B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月贵港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3例,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进展组(NIHSS评分≥4分)35例和非进展组(NIHSS评分<4分)48例。两组患者均于治疗第1天、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采集肘静脉血检测S-100B蛋白和NSE水平,并分析进展组患者NIHSS评分与外周血S-100B蛋白及NSE水平的关系。结果治疗第1天两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3天、第7天及第14天进展组患者血清S-100B蛋白及NSE水平高于非进展组(P<0.05)。进展组患者NIHSS评分与血清S-100B蛋白和NSE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73、0.384,P值分别为0.000、0.000)。结论外周血S-100B蛋白及NSE水平可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脑损伤程度,动态监测外周血S-100B蛋白及NSE水平有助于早期判断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脑梗死溶栓后24 h内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老年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200例,根据随机数字发分为对照组和丹参多酚酸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溶栓治疗,丹参多酚酸组给予常规溶栓治疗24 h内给予丹参多酚酸治疗。测定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丹参多酚酸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指数和美国国立卫一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丹参多酚酸组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炎性因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丹参多酚酸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老年急性脑梗死溶栓后24 h内使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安全有效,可通过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提高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和尿激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超早期脑梗死老年患者分为尿激酶组、rt-PA组和对照组治疗,采用脑梗死患者临床判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 d、7 d及14 d rt-PA组CSS评分低于尿激酶组和对照组,14 d和90 d BI 高于尿激酶组和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尿激酶组出血并发症高于rt-PA组和对照组,rt-PA组和对照组间无差异.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溶栓后出血性转化(HT)之间的相关。方法选择符合尿激酶溶栓适应证的ACI患者487例,均给予同样的尿激酶溶栓和基础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均进行血清MMP-9水平动态检测,30 d内有36例患者发生了溶栓后HT作为HT组;在未发生溶栓后HT的病例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非HT组;选择同期年龄和性别构成与两组患者相匹配的健康体检正常者50例作为健康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及临床预后。结果 HT组患者的男性、高龄、大面积梗死、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伴发因素显著高于非HT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的血清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组(P<0.01);在溶栓前、溶栓后12 h及溶栓后第3、5、7、14天HT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和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非HT组(P<0.01),HT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和NIHSS评分峰值在第3天;HT组患者12个月内的死亡率明显高于非HT组(χ2=4.219 7,P<0.05);HT组患者12个月后的Barthel指数(BI)明显低于非HT组(t=6.036 4,P<0.05)。结论血清MMP-9水平与脑梗死关系密切,溶栓前血清MMP-9高水平可有效预测溶栓后出血性转化,溶栓后中后期血清MMP-9高水平可以预测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