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方法对132例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随访6个月~8 a,分析临床疗效及起搏器相关并发症发生原因,总结防治策略。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起搏器相关并发症18例,主要为囊袋积血、感染、电极脱位、断裂、静脉血栓形成、起搏器介导性心动过速、起搏器综合征及心功能不全等。经积极治疗及处理均改善。结论了解起搏器常见并发症,加强术后随访,及时发现及正确处理是防治起搏器相关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当传统心脏起搏器引起并发症或需要重置、更换时,转用无导线起搏器治疗的可行性。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传统心脏起搏器改用无导线起搏器的8例患者,其中4例为传统起搏器囊袋感染,1例为电极导线断裂,3例为电量耗竭,收集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并记录转用起搏器后新发并发症情况。结果:8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5个月,转用无导线起搏器后1例出现慢性心包填塞。无新发感染,无导线起搏器(微)脱位及工作故障。结论:传统心脏起搏器转用无导线起搏器可行;对于心腔内遗留有传统电极导线的患者,再植入无导线起搏器存在一定远期并发症的风险,需要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3.
心脏起搏器远程随访系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入心脏起搏器的患者必须定期随访 ,以了解起搏器的工作状态 ,必要时调整起搏器的参数 ,以保证起搏器发挥其功能。发现电池耗竭时 ,应及时更换起搏器 ,以保证患者的安全。然而 ,定期到医院随诊 ,对外地患者很不方便 ,还需花费交通、住宿等额外费用 ,给患者增加负担。我院于 1 998年在国内率先应用了心脏起搏器远程随访系统 ,介绍如下。  资料与方法   35例患者 ,男 2 5例 ,女 1 0例 ,平均年龄 63岁。植入双腔DDD/R起搏器 2 7例 ,单腔起搏器 8例。患者植入起搏器后自愿加入心脏起搏器远程随访系统 (美国Paceart起搏器远程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囊袋相关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收集2008年10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69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囊袋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原因及预防措施。结果 69例患者中,8例(11.5%)发生并发症,其中1例(1.4%)起搏器囊袋感染合并脉冲器外露、2例(2.9%)囊袋感染、5例(7.2%)囊袋积血。结论对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加强术前评估、提高术中操作水平及术后病情观察,有利于预防并减少相关并发症,促进病情康复。  相似文献   

5.
永久起搏器植入目前已经成为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常规治疗手段之一.据统计[1],我国起搏器植入总数年平均增长11%左右,其中老年患者所占比例超过所有起搏器植入患者总数的76%.迄今为止,传统右室心尖起搏在临床上仍广泛应用[2].由于高龄患者基础疾病较多,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致使死亡率增高.本实验通过对VVI心脏起搏器植入后发生心力衰竭的高龄患者伴发疾病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心力衰竭发生的相关因素以指导其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6.
陈娇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05,11(3):201-201,204,208
近年来,人工心脏起搏器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起搏器体积较以前小,功能更齐全,更符合人体各项生理要求.因此不少儿童患者也安装了起搏器。我科从1996—2004年共为25例小儿进行了永久心脏起搏器置人术。现将术后的观察及护理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核磁共振成像(MRI)环境可严重影响起搏器功能,从而植入心脏起搏器患者接受MRI检查成为禁忌.为了解决MRI对心脏起搏器产生的危害,MRI兼容性起搏器应运而生 现对MRI与心脏起搏器相互作用、心脏起搏器的改进及MRI兼容性起搏器的类型等方面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8.
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策略。方法:对2004年6月~2009年12月在我院安装永久心脏起搏器的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12例(12.6%),其中起搏器囊袋血肿3例,术中严重心律失常3例,起搏器感知不良2例,起搏综合征5例,囊袋感染2例。结论:提高起搏器并发症识别能力,术前认真准备,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格管理,重视患者术后定期随访及起搏器知识的宣教,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可降低其发生率,避免严重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及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早期出现囊袋相关并发症的原因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86例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及ICD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一般情况(年龄、性别、合并全身疾病、术前抗凝药物、术前合并感染,术前临时起搏,电极数量,手术时长),术后早期感染和囊袋相关并发症(血肿、感染、破溃),并针对可能的诱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出现囊袋血肿28例(5.7%),囊袋破溃3例(0.6%),感染69例(14.2%)。多因素分析显示,血肿的发生与术前使用抗凝药物及临时起搏应用呈正相关(P0.05)。起搏器围术期发热与术前抗凝药物使用及术前是否合并感染有明显相关(P0.05)。虽然二次手术(尤其是临时起搏患者中)与起搏器术后血肿无明显相关性,但是二次手术后的血肿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结论起搏器术前抗凝药物使用是起搏器术后早期出现感染及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70岁患者与≥70岁患者起搏器植入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评估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安全性。方法选择237例于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行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分为<70岁组178例,≥70岁组59例,随访2年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发生起搏器并发症25例(10.55%),其中囊袋出血/血肿11例,囊袋破溃/感染4例,起搏器介导心动过速5例,起搏综合征4例,电极脱位/断裂1例,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并未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采用护理干预的方法与体会。方法护理对象118例,皆为我院1998年~2013年接诊的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术患者,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临床护理干预的方法与体会。结果 118例患者经过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治疗与护理干预后,手术成功率为99.15%(117/118),并发症发生率仅为3.39%(4/118)。结论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术患者临床护理中采用护理干预策略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同时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2.
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是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可逆的心脏起搏与传导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方法。起搏器一旦植入必将伴随患者终生,成为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重要工具。至2006年全国心脏起搏器植入已超过23000台。近几年我国起搏器植入者中中年患者人数每年递增。他们对起搏器植入术的疑虑及心理压力反映特别强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并发症的护理问题.方法 对2007-07~2009-12共68例行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7例术后发生出血、血肿、起搏器囊袋感染、电极移位等并发症,经妥善的护理,取得较好效果.结论 进行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不可避免发生相关的并发症,加强护理可预防和减轻血肿、起搏器囊袋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自1958年瑞典胸外科医生Ake senning植入第一台全埋植式心脏起搏器以来,此项技术至今已挽救了近千万患者的生命,并使患者恢复了正常的生活。人工心脏起搏器成为心动过缓治疗的惟一有效方法。我科自2003年12月~2006年2月共安装永久起搏器52例,均获成功。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永久心脏起搏器装置感染患者经内科外科途径拔除起搏器电极导线的适应证及外科处理z点。方法:选择我院从2002-01至2014-04住院治疗的起搏器装置感染病例共59例。其中,10例患者行外科开胸手术取出起搏器心内电极导线及永久起搏器装置(开胸组),49例选择经静脉拔除起搏器心内电极导线(经静脉组),清除心外起搏器装置。回顾性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结果:开胸组和经静脉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未见明显差异。经静脉组以单纯囊袋感染为主(41/49例),开胸组以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赘生物形成为主(7/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胸组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时间较经静脉组患者长[(12.1±7.3)年比(9.2±6.9)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6/10例)患者同期行其它心外科手术,2例同期行心外膜永久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术。两组患者均无手术死亡,开胸组手术并发症及术后三尖瓣反流均低于经静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经静脉途径已能有效地拔除多数起搏器电极导线,首选内科途径。外科开胸手术拔除起搏器电极导线适用于下列患者:①赘生物过大,易导致肺栓塞者;②经静脉途径拔除起搏器电极导线困难者;③合并其它心脏疾病,需要同期行心脏外科手术;④由于感染性心内膜炎造成三尖瓣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25例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起搏相关的并发症包括囊袋血肿8例,电极穿孔2例,电极导线脱位4例,起搏器综合征3例,深静脉血栓3例,BackupVVI起搏1例,导线断裂1例.结论 充分认识起搏相关的各种并发症,重视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措施。方法对21例植入或更换起搏器出现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囊袋血肿8例,电极脱位7例,切口和(或)囊袋感染3例,感知不良3例。结论应加强对植入起搏器常见并发症的认识,严格术中规范操作,加强术后随访,尽可能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18.
心脏起搏器更换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家利  王苏加 《山东医药》2005,45(13):34-35
1981年5月至2004年7月,我院对159例患者安装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累计更换起搏器196例次.现将起搏器更换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当前随着人均寿命逐渐增加,选择植入永久型心脏起搏器治疗严重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患者日益增多,因此了解起搏器系统安全性及有效性十分必要。本文选择植入时间≥24个月的381例患者,对其远期与起搏器系统相关并发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负压创面治疗技术(NPWT)用于治疗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3年1月至2016年5月收治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患者15例,根据NPWT原理,一期清创后囊袋内放置负压引流系统,封闭创面后持续负压(300~400mmHg)引流5~7d,二期将起搏器重置深埋于胸大肌后间隙并闭合创面,保留原心脏起搏器系统。结果术后随访5~3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2个月,其中14例起搏器囊袋感染治愈,伤口愈合良好,随访期内未发现感染复发。1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前后经过3个疗程的NPWT治疗,感染仍无法控制,最终移除感染侧整套起搏器装置,并在对侧植入新的起搏器系统后治愈。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证的前提下,NPWT是一种可行的治疗血培养阴性、非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单纯心脏起搏器囊袋感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