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北京在校中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笔者于2019年5月17—31日,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北京市丰台区2所中学的867名中学生开展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调查。结果发现:调查对象对结核病防治8条核心信息的总知晓率为66.41%(4606/6936),全部知晓率为16.03%(139/867),全部不知晓率为10.96%(95/867)。在学校结核病防治8条核心信息中,调查对象对“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的知晓率最高[82.47%(715/867)],对“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的知晓率最低[43.94%(381/867)]。高中学生的总知晓率明显高于初中学生[68.12%(3259/4784) vs. 62.59%(1347/2152)],全部不知晓率明显低于初中学生[9.53%(57/598) vs.14.13%(38/2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3.020和4.014,P值分别为<0.001和0.045)。女生总知晓率高于男生[69.03%(2380/3448) vs.63.82%(2226/3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0, P<0.001)。1.85%(16/867)的调查对象选择不和身边患结核病的邻居或同学来往;77.51%(672/867)的调查对象表示愿意参加预防结核病的宣传活动;接受过结核病宣传教育者仅占35.29%(306/867);学校(包括宣传栏、墙报、黑板报等)、网络和广播电视途径是调查对象最受欢迎的宣传途径[均占87.08%(755/867)]。可见,北京市中学生对学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不高,对不同核心知识掌握程度不均衡;应有针对性开展不同目标人群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健康促进及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2.
《内科》2021,(3)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对新8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分析影响大学新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达标"的因素。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西某医学院校2019年新入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通过现场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对影响他们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达标"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大学新生对新8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3.3%,其中对"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可以减低肺结核的发生"的知晓率最高,达88.8%);对"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症状,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的知晓率最低,仅47.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生源地、是否听说过结核病、是否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的医学院校入校新生的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达标"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生源地、是否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是否听说过结核病是大学新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大学新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的总知晓率较低,生源地、是否接受过结核病健康教育、是否听说过结核病是大学新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高校需加强对大学新生的结核病防治理论和实践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结核病患者老年密切接触者对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为制定其结核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6—12月于湖南省胸科医院住院的结核病患者老年密切接触者(年龄≥60岁)作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调查对象一般情况、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及获得知识的途径。共发出问卷199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回收193份,有效率97.0%。对调查对象的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93名调查对象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47.2%(91/193)],职业以农民为主[62.2%(120/193)];对7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56.3%(760/1351)。7条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中,以“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及“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怀疑得了肺结核”的单一知晓率较高,分别为74.1%(143/193)和60.1%(116/193);以“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及“结核病防治定点医疗机构检查治疗结核病是否有减免政策”的单一知晓率最低,均为47.7%(92/193)。单因素分析显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得分[中位数(四分位数)]为85.7(74.9,85.7),明显高于小学文化程度者[57.1(28.5,85.7)];经宣传活动获得知识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得分为85.7(67.8,100.0),明显高于未经宣传活动获得知识者[57.1(28.5,8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9.87,P=0.020;Z=-3.70,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小学文化程度者,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高[OR(95%CI)=7.44(1.81~30.58)];经宣传活动获得知识者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水平高[OR(95%CI)=3.71(1.68~8.19)]。结论 结核病患者老年密切接触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低,文化程度及知识获取途径是其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水平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合肥市实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在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方面的效果.方法 采用“合肥市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项目季度报表”及“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对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发现的流动人口275例.结核病患者登记和来源、跨区域患者治疗和转归信息进行分析,同时与同期登记的户籍人口5 019 461名(来源于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结核病患者信息进行对比分析,采用x2检验比较差异并探讨其原因,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两年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共发现流动人口结核病患者275例,登记率40.26/10万(275/683 005).其中涂阳登记率17.42/10万(119/683 005),涂阴登记率21.52/10万(147/683 005).与同期户籍人口发现结核病患者登记率[151.77/10万(7618/5 019 46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0.8,P<0.01).流动人口患者来源以转诊为主,占73.45%(202/275);其中健康体检发现患者占6.55%(18/275),明显高于户籍人口的3.29%(251/76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29,P<0.01).合肥市的流动人口患者主要来源于合肥市郊县[38.46%(106/275)]和安徽省内其他县(区)[34.07%(94/275)].跨区域患者管理显示,流动人口患者转出率达到23.64%(65/275),转入率8.73%(24/275),转出、转入患者到位率分别为89.23%(58/65)和95.83%(23/24),差异元统计学意义(x2=0.3013,P>0.05).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治疗转归,在本地治疗和转到外地治疗的成功治疗率分别为91.71%(199/217)和58.62%(3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713,P<0.01).结论 合肥市实施全球基金流动人口项目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初步掌握了流动人口肺结核患病特征及来源,为下一步更好地治疗管理流动人口患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居民对大骨节病的认知情况.方法 2009年,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四川省阿坝州大骨节病病区抽取13个村作为调查点,调查居民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大骨节病患病情况、认知情况.结果 共计调查了1007名居民,大骨节病知识回答正确率为36.7%(7361/20 080),女性[40.2%(4427/11012)]高于男性[32.3%(2934/9084),x2=134.80,P<0.05];50年龄组[42.5%(2789/6562)],藏族[42.8%(6775/15829)],半农半牧区居民[47.2%(5777/12239)],务农[42.6%(4585/10762)]、丧失劳动力[42.7%(1487/3482)]、无业[42.8%(941/2199)],已婚[41.6%(6067/14584)],大骨节病患者[47.6%(4585/9632)]回答正确率相对较高(x2值分别为92.41、148.04、578.56、116.35、36.96、371.29,P均<0.05).63.9%(978/1530)通过医疗卫生人员获取大骨节病相关知识.结论 阿坝州病区居民对大骨节病的认知现况不容乐观,不同人口学特征人群其认知率差异明显.应针对不同特征人群制订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江苏省地方性氟中毒健康教育效果,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根据江苏省的地方性氟中毒的历史病情,选择10个县(区),在每个县(区)选择3个乡,每个乡在中心小学校4~6年级学生开展地方性氟中毒的健康教育活动;在上述乡,每乡选择3个村,开展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在每个乡的中心小学校抽取来自1个班级的5年级学生30名,在每所学校所在地抽取15名家庭主妇,进行饮水型氟中毒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问卷调查.结果 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与家庭主妇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为95.90% (2946/3072)和92.85%( 1752/1887),均较干预前[71.53%(2015/2817)和77.40%(1384/1788)]显著提高(x2值分别为657.337、174.894,P均<0.01).健康教育干预前,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低于家庭主妇(x2=6.120,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小学生防治知识知晓率高于家庭主妇(x2=21.847,P< 0.01).结论 实施健康教育干预后,病区小学生及家庭主妇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加强了病区群众参与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病区群众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新疆南疆居民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现状,为今后有效开展麻风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8-2019年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开展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的一般人群和密切接触者的问卷调查,了解3个地区人群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情况.结果 共调查居民1 412人,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总知晓率为68.99%,2018年为67.27%,2019年为74.62%,其中密切接触者288人、总知晓率为70.54%,总知晓率从高到低依次是和田、阿克苏和喀什,不同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1.659,P<0.001);居民对麻风病的可治愈性、传染性、人群免疫力、早期症状、防治机构、防残疾措施和免费治疗政策7个问题的知晓率分别为45.53%,60.77%,70.11%,72.31%,73.02%,85.76%和75.42%;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基本知晓1 175人、知晓率83.22%,不同地区(x2=46.266)、年龄组(x2=27.430)、性别(x2=6.637)、文化程度(x2=58.048)和职业(x2=30.285)人群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新疆应开展针对性的麻风病健康教育,加强密切接触者的宣传教育工作,如期完成公众麻风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福建省南平市中小学学生传染病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情况及传染病知识获得途径,为进一步制定传染病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2020年10月在延平区和建瓯市12所中小学校学生开展了3478名学生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和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 南平市中小学学生传染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70.0%,知晓率城区学生(73.7%)高于郊县(6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823,P<0.05);中学生(72.1%)高于小学生(6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2.023,P<0.05)、女生(71.2%)高于男生(6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271,P<0.05).健康行为总体形成率73.4%,形成率城区学生(76.1%)高于郊县(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5.081,P<0.05);小学生(79.0%)高于中学生(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148,P<0.05);女生(74.4%)高于男生(7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77,P<0.05).学生获得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前三位途径分别为浏览网页及手机微信(78.2%)、课堂讲座(65.0%)和老师讲授(62.3%).结论 南平市中小学学生传染病防控知识认知水平与健康相关行为有待提高;应针对学校传染病防控知识和行为的薄弱环节加强健康教育,更加注重郊县男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督促中学生形成健康行为,建议采用学生乐意接受的形式开展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甘肃省某高校大一新生性知识及艾滋病知晓率,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性观念、科学有效地预防艾滋病提供新思路.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从甘肃省某高校2019级大一新生中随机抽取1 000人开展性知识及艾滋病知晓问卷调查,统计总体情况,并按照高中时学习文科和理科分成两组,分析比较结果.结果 大一新生的性知识及艾滋病知晓率低,对于简单的问题,如共同办公、握手、就餐会感染艾滋病,文科生知晓率33.5%、理科生知晓率34.4%(x2 =0.072,P>0.05);咳嗽、打喷嚏可以传播艾滋病,文科生知晓率75.4%、理科生知晓率81.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657,P>0.05).但较专业、深刻的问题,如拥抱、礼节性接吻可以传染艾滋病(知晓率文科生3.8%、理科生42.6%,x2=6.806),注射抗生素可以预防艾滋病(知晓率文科生32.3%、理科生48.3%,x2=22.5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校新生性知识及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文科生较理科生低,可能与理科生高中学习生物,其中有许多医学知识及老师上课时的宣传教育有关;应利用各种活动以及新媒体,开展多渠道宣传,提高大学生防"艾"意识,减少高危行为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 +869T/C和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1525 G/A的基因多态性在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的分布及其相关性.方法 选择2007年9月至2009年9月于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确诊的结节性甲状腺疾病患者544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13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结甲组),132例甲状腺瘤患者(腺瘤组),146例Graves病患者(GD组),13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HT组),同时另选择13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清晨空腹采2ml静脉血,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PCR-SSCP)、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TGF-β1+869 T/C和TRAIL+ 1525A/G基因多态性.结果 ①TGF-β1+869T/C:结甲组的CC基因型[47.0% (64/136)]、C等位基因频率[63.2%(172/272)]均高于对照组[16.3%(22/135)、45.2%(122/2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0.76、17.79,P均<0.05).腺瘤组CC基因型[42.4%(56/132)]、C等位基因频率[59.1%(156/264)]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0、10.34,P均<0.05).携带C等位基因的人群患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风险是携带T等位基因的2.086倍[比值比(OR)=2.086;95%可信区间(CI):1.480~2.943];携带C等位基因的人群患腺瘤的风险是携带T等位基因的1.752倍(OR=1.752;95%CI:1.244~2.469).②TRAIL+1525G/A:结甲组GG基因型[40.4%(55/136)]、G等位基因频率[62.9%(171/272)]均高于对照组[11.9%(16/135)、48.5%(131/27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76、11.307,P均<0.05).腺瘤组GG基因型[53.0%(70/132)]及等位基因频率[73.1%(193/264)]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06、33.82,P均<0.05).携带G等位基因的人群患结节性甲状腺肿的风险是携带A等位基因的1.796倍(OR=1.796,95%CI:1.275~ 2.531);携带G等位基因的人群患腺瘤的风险是携带A等位基因的2.884倍(OR=2.884,95%CI:2.009 ~ 4.142).结论 TGF-β1+869T/C、TRAIL+1525G/A多态性可能与结节性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有关,TGF-β1的C等位基因和TRAIL的G等位基因可能是结节甲状腺疾病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