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目的探讨情景模拟训练对眼科局麻手术患者手术耐受程度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4月眼科局麻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指导,观察组患者加入情景模拟训练内容。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和术前2 h的血压、心率,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以及借助视觉模拟评分(VAS)尺完成术中疼痛、恐惧和配合程度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评分在入院后第1天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2 h时,观察组的收缩压(P<0.05)、舒张压(P<0.01)、心率(P<0.01)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中疼痛和恐惧评分也明显小于对照组,而术中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讨论情景模拟训练应用于眼科局科手术患者,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生理和心理应激反应,提高其对手术的耐受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视网膜脱离(retinal detachment,RD)手术患者焦虑、抑郁及心率、血压的影响。方法:将入选住院58例视网膜脱离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给予2组患者常规视网膜脱离手术治疗,心理干预组同时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和放松训练等,观察治疗前后2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及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前焦虑情绪(41.16±4.37,46.72±6.64,t=3.81,P<0.01),术中收缩压(15.60±0.38,16.29±0.51,t=5.80,P<0.01),术中舒张压(9.88±0.49,10.67±0.40,t=6.60,P<0.01),有明显差异,统计学有显著意义。结论:心理干预可降低手术应激引起的视网膜脱离患者的焦虑情绪,缓解患者术中的紧张情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矫正重度近视性散光(柱镜>-2.00D)的临床疗效。方法:接受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手术的重度散光患者39例73眼作为试验组,同期行常规LASIK手术重度近视性散光患者37例70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术后3mo疗效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71眼(97%)术后裸眼视力≥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对照组57眼(81%),术后视力恢复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视力较术前BCVA提高≥1行分别为49眼(67%)和27眼(39%),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残余散光度≤±0.50D试验组47眼(64%),对照组23眼(33%),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术后3mo采用与术前瞳孔直径基本一致时测量数据,试验组和对照组总高阶像差(root mean square of high order aberration,RMSh)值分别为0.512±0.117和0.635±0.213,试验组RMSh值小于对照组(P<0.05)。两组RMSh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平均增高幅度分别为30.9%和65.7%,试验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对术后视觉质量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分别占71眼(97%)和64眼(91%),试验组术后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度散光,虹膜定位联合波前像差引导LASIK疗效优于常规LASIK手术,术后视力提高理想,残余散光较少、高阶像差增幅减小及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预见性护理指导对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指导对糖尿病自内障患者术前血糖的影响.方法 80例手术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对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指导,而对照组接受一般健康教育.观察术前焦虑及血糖值变化.结果 观察组术前焦虑及血糖值变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预见性护理指导能有效地缓解患者术前的焦虑情绪,使血糖值相对稳定,对保障手术进行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科各型白内障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该特定人群特定时期的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在我科2008-06/2009-06确诊的278名各型白内障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在术前和术后分别进行问卷调查,其结果与常模作比较;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B组为伴有青光眼,外伤或代谢性疾病的白内障患者,分别将这二组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各型白内障患者术前和术后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和恐惧因子的阳性得分高于常模,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躯体化因子(P<0.01)。B组的焦虑,躯体化,抑郁和恐惧因子阳性得分高于A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焦虑因子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各型白内障患者在术前和术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躯体化表现和抑郁,焦虑,恐惧情绪,尤以躯体化明显;合并有外伤,青光眼或者代谢性疾病的白内障患者的上述表现比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更加显著,尤其是焦虑。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在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围手术期应用的疗效。方法:将2011-01/2012-02的37例38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8例19眼),对照组(19例19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术前3d及术后第1d加用1g/L双氯芬酸钠滴眼液,4次/d。两组患者分别于术中记录患者的配合程度,术后1,3,7d;1,3mo观察眼部炎性反应。结果:术中配合程度试验组平均1.53±0.62,明显优于对照组(2.40±0.88),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d试验组局部症状评分为1.65±0.75,明显低于对照组(2.32±1.23),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短期应用双氯芬酸钠滴眼液,安全性可,能够减轻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刺激反应,提高患者手术中的配合程度,有效减轻患者的围手术期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术前电话访视对降低眼科医院日间手术取消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中心研究方法,比较分析两个时间段眼科医院日间手术当日取消手术的情况,对照组为2018-06/2019-06病例,仅实施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干预组为2019-10/2020-10病例,干预组增加了眼科手术室护士术前1d的电话访视环节。结果:取消手术的主要原因为上呼吸道感染、血糖异常、血压异常,其他原因为术前未遵医嘱点眼药水、眼压高、术前检查结果异常等。对照组预约安排日间手术16974例,实际实施手术16332例,手术取消率3.78%(取消642例);干预组预约日间手术17694例,实际实施手术17296例,手术取消率为2.25%(取消398例),两组手术取消率及取消手术的病种分布和取消原因均有差异(P<0.05)。结论:电话访视可以有效降低眼科日间手术当日手术取消率,为患者提供针对性、个性化的院前指导,提高患者及家属完成术前准备的依从性,减轻患者手术前的心理焦虑,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纤维蛋白胶运用于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60眼原发性鼻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纤维蛋白胶组)和对照组(缝线组)各30例30眼。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试验组采用纤维蛋白胶粘合固定植片,对照组采用10-0尼龙线缝合固定植片。术后随访6mo,观察手术时间、术后疼痛、异物感、并发症以及复发。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24.5±6.5min)较对照组(35.2±5.4min)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疼痛和异物感试验组较对照组减轻(P<0.05)。两组均未发生术后严重并发症,试验组结膜下出血发生率低于控制组(P<0.05),6mo时纤维蛋白胶组1例(3%)复发,缝线组3例(10%)复发。结论:纤维蛋白胶运用于翼状胬肉手术固定结膜植片能减轻患者术后不适,减少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焦虑、抑郁及眼内压的影响,探索将心理干预应用于PACG辅助治疗的具体方法。方法将48例PACG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除干预组给予心理干预及放松治疗外,其他术前准备、手术方式均相同。分别于入院时、术前1 d晚上、术后1 d和出院时检测汉密尔顿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评分,隔日测量眼内压,t检验分析组内及组间差异。结果两组入院时焦虑、抑郁评分及眼内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在术前1 d,术后1 d及出院前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焦虑值相比分别是24.85±4.22 vs 36.82±3.76(P〈0.01),24.23±4.73 vs 37.82±3.23(P〈0.01),22.27±4.16 vs 25.68±3.64(P〈0.01),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抑郁值相比分别是27.58±3.73 vs 29.86±4.35(P=0.02),27.62±4.59 vs 30.45±4.77(P=0.02),23.62±3.56 vs 26.5±3.6(P〈0.01),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干预组的眼内压仅在术前1d和出院前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是31.27±7.30 vs 34.95±6.00(P=0.032),18.23±2.32 vs 19.68±2.12(P=0.01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术前和术后的焦虑及抑郁情绪,维持术后平稳的眼内压。  相似文献   

10.
肖宏  伊兰  赵甜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7):1372-1374
目的:增加白内障手术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降低患者术前焦虑的情绪,提高患者手术时的自主配合能力,增强患者术后规避不良行为的自觉性,提高术后自护能力。 方法:将912例912眼择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按病区分为对照组424例424眼和试验组488例488眼。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试验组则采用多媒体制作幻灯片,通过宣教护士的讲解,图文并茂地向患者宣传白内障疾病的相关知识、正确的点眼方法、手术室的布局、手术的流程及步骤、术后的护理要点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结果:两组患者在对白内障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和掌握程度、术前焦虑心理程度和术前睡眠质量、遵医行为的依从程度、规避不良行为的自觉意识程度上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应用多媒体对白内障手术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大大提高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降低术前焦虑的心理状态,明显改善术前的睡眠质量;患者因对该疾病的了解,能够主动遵照医生要求,自觉避免不良行为,主动纠正不健康的行为方式和习惯,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术前干预对小梁切除术后眼表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于我院住院拟行小梁切除术治疗的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52例63眼,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从术前1周开始给予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对照组从术后1 d开始给予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均于术后1个月停药。术前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匹配,比较两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角膜荧光染色评分、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和泪液分泌试验结果。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干眼症状和体征。术后1周两组患者干眼症状均较术前加重,且以对照组症状加重更为显著,表现为OSDI评分和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均较术前增加,BUT较术前缩短(均为P<0.05);术后1个月干预组OSDI评分、角膜荧光染色评分和BUT分别为(14.43±5.33)分、(0.71±0.56)分、(8.65±3.01)s,均优于对照组的(22.08±6.71)分、(1.38±0.88)分、(7.12±2.98)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术后3个月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小梁切除术前应用3 g·L-1玻璃酸钠滴眼液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术后眼表损伤,缩短眼表恢复时间,改善患者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12.
Q值引导LASIK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比Q值引导的LASIK与常规LASIK治疗近视术后术眼对比敏感度的变化差异。方法:选择27例近视度数在-2.50~-9.25D,散光度<-2.00D,无屈光参差的患者做LASIK,每名患者随机选择1眼行Q值引导LASIK(F-CAT组),另眼行常规LASIK(对照组)。Q引导值取术眼角膜Q20的平均值加上-0.5。术后随访1mo,比较F-CAT组和对照组的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CS)的差异。结果:分别比较两组术后UCVA和残余的度数均无统计学差异。F-CAT组Q20的增加量比对照组增加量减少(P<0.05),并且术后球差增加量<对照眼(P<0.05)。两组术后各空间频率CS均无降低(P>0.05)。术后1mo,F-CAT组Q值引导眼在3c/d时对比敏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用Q值引导的LASIK矫正近视,在提高术后CS方面比常规LASIK有优势。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2型患者眼表状态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眼表状态的改变。方法:107例(107眼)2型糖尿病患者(DM组)及100例100只正常眼(对照组),观察分析两组患者主观感觉,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I test,SI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ing up time,BUT)测定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结膜印迹细胞学状态改变。结果:DM组患者发生干眼的几率(54.2%)较对照组(17.0%)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DM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8.48±4.34mm)较对照组(13.73±4.79mm)降低,BUT(6.78±4.08s)较对照组(14.31±4.78s)明显缩短,角膜荧光素着色点(19.6%)较对照组(6.0%)明显增多,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DM组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平均值(80.03±40.38/mm2)较对照组(132.14±33.01/mm2)明显降低,结膜鳞状化生级别较对照组增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可引起角膜、结膜状态的改变。对于糖尿病患者尤其是在各种手术时要充分考虑眼表的改变,给予恰当的治疗。  相似文献   

14.
复明片联合人工泪液局部滴眼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明片配合人工泪液局部滴眼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肝肾阴虚型干眼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复明片和局部滴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滴用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根据临床症状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钠染色等检查进行评分。随机抽取干眼症患者60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60眼,治疗观察2mo。结果:两组治疗后BU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明片联合人工泪液局部点眼治疗干眼症疗效较单纯使用人工泪液滴眼疗效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近视眼LASIK矫正前后优势眼的分布以及术后优势眼的变化情况。方法:325例接受LASIK手术近视患者,按照双眼屈光参差的程度分为非屈光参差组与屈光参差组。采用卡洞法判别双眼术前和术后1,3mo和6mo的优势眼眼别。结果:对于所有个体,优势眼眼别与双眼中近视性屈光程度较高眼眼别显著相关(P<0.01)。LASIK手术前后优势眼眼别没有改变。结论:优势眼眼别与双眼中近视性屈光程度较高眼眼别显著相关,LASIK手术前后优势眼眼别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青光眼患者术前的焦虑状况。方法对50例青光眼依据焦虑自评表按分组分别进行焦虑状况的评价。结果总平均分都超过临界标准分,尤其是术前2h明显。不同病例中,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虑程度要高于开角型青光眼和继发性青光眼患者;不同年龄组中,60岁以上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要高于30~60岁组患者;不同性别组中,女性患者要高于男性患者;不同学历组中,焦虑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光眼手术患者的焦虑自评表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证明青光眼患者与一般人群相比,存在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观察长期应用噻码洛尔后炎性标记物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human leukocyte antigen-DR,HLA-DR)在结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长期应用抗青光眼滴眼液对结膜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根据抗青光眼药物治疗的种类分为3组:应用2种青光眼药物治疗(5g·L-1噻吗洛尔与2g·L-1阿法根)即联合用药组30例,1种抗青光眼药物治疗(5g·L-1噻吗洛尔)即单一用药组30例,无抗青光眼药物治疗即未用药组30例。另选择单纯白内障患者30例作为空白对照组。按抗青光眼药物治疗时间及白内障患病时间分为3个时相(0~6个月、7~12个月、13~18个月)组,每组1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膜组织中ICAM-1和HLA-DR的表达。结果单一用药组与联合用药组在13~18个月时结膜组织中ICAM-1阳性细胞数分别是22.59±1.85和32.61±1.53,与空白对照组(5.12±1.14)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联合用药组与单一用药组在13~18个月时结膜组织中ICAM-1阳性细胞数较0~6个月(6.27±1.39、6.21±1.45)、7~12个月(7.07±1.32、6.89±1.31)明显增多,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HLA-DR的表达同ICAM-1表达结果一致。结论长期联合应用抗青光眼药物可致结膜组织发生炎性反应,结膜组织中ICAM-1和HLA-DR表达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视网膜挫伤的动物模型,观察视网膜损伤后的形态特点。方法:选取40只健康成年无眼疾青紫蓝兔,随机分为挫伤后1,3h;1,3,7,14,30d及正常对照共8组,每组5只,选取右眼为致伤眼,以改良Allen重击法制备兔单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挫伤后获取兔眼标本,以光镜及电镜观察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的病理变化,目镜测微尺(0.01mm)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层(nerve fiber layer,NFL)厚度、内核层(inner nucler layer,INL)厚度进行测量,并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ganglion cell,GC)计数。结果:挫伤后1,3h组和1d组NFL明显增厚(P<0.05),而7d组和14d组NFL明显变薄(P<0.05),3d组和30d组NFL厚度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挫伤组GC计数明显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电镜显示挫伤后3h组;1,3d组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均出现较多的,具有凋亡形态学与生化改变特征的凋亡细胞,其中在3d组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凋亡细胞数量达到高峰,7d组显著下降。结论:视网膜水肿和神经感觉层细胞凋亡是挫伤性视网膜病变的一个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减少瞬目频率建立蒸发过强型兔干眼模型。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A,B和对照组C,每组4只。两实验组模拟荧屏终端(video display termi-nals,VDT)操作者的瞬目特点,用铁夹固定兔眼睑将其瞬目频率减少为实验前的1/3,8h/d。造模前和造模后3,7,10,14d行Schirmer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检查,造模前后自身对照。对照组置于相同环境下不进行干预。14d处死A,C组兔取结膜、角膜和泪腺组织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及杯状细胞计数对照;B组停止干预,于17,21,28d观察指标,28d处死取相同组织行光学显微镜观察及杯状细胞计数。结果:除A组7d和B组3d外,两实验组其余时间点Schirmer试验值与实验前相比都无明显改变(P>0.05)。从3d起,两实验组的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显著升高,BUT显著减少(P<0.05),随着时间推移变化程度逐渐加重。14dB组停止干预后上述差异仍存在。光镜下两实验组的角结膜上皮层以增生性改变为主,泪腺组织无明显变化。14dA组4个方位球结膜的杯状细胞数量都比对照组C组少,差异显著(P<0.01),以鼻侧和颞侧球结膜差别更明显。28dB组各方位球结膜杯状细胞数量仍明显低于对照组C组(P<0.01)。结论:减少瞬目频率能成功地建立蒸发过强型兔干眼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