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了解玉林市城区学龄前儿童斜视患病状况,为斜视儿童及时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玉林市城区幼儿园1535名儿童进行斜视筛查,并对筛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535名儿童中,共筛查出斜视患儿48名,患病率为3.13%.男童862名,查出斜视患儿27名,患病率为3.13%;女童673名,查出斜视21名,患病率3.12%.斜视类型分布,内斜视患儿28名,占58.33%;外斜视患儿19名,占39.58%;垂直性斜视1名,占2.08%.结论 深入社区幼儿园进行斜视筛查是早期发现斜视儿童的有效方法,有利于斜视儿童的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2.
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斜视与立体视锐度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海口市学龄前儿童斜视患病率及立体视发育情况,以便对斜视及立体视异常及时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海口市3~6岁8326名儿童进行远视力、眼位、近立体视等检查,双眼视力低于1.0或眼位异常者行阿托品散瞳验光.结果斜视患病率2.0%,其中89.7%为本次普查中首次发现.内斜视患者中93.5%发生于远视眼,外斜视及垂直性斜视患者中远视眼及近视眼构成比无明显差别.立体视锐度≤60"者占72.5%,≥100"者占27.5%.双眼视力及眼位正常者立体视锐度正常率为75.5%.随着视力的下降,立体视锐度下降;随着年龄增,加视力正常儿童立体视锐度正常者也呈增加趋势.影响立体视的常见病因是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等,而以斜视性弱视影响最大.结论本次调查显示,海口市3~6岁儿童斜视患病率、立体视锐度正常率与国内他人报告一致,但漏诊漏治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3.
弱视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弱视的流行病学主要研究弱视的患病率和危险因素。文献报道弱视的患病率为 0.14%-4.32%,主要危险因素有屈光参差、斜视、屈光不正、形觉剥夺等。弱视在儿童时期若不及时治疗,可造成终身视觉损害。因此,早期对弱视及其危险因素的筛查和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天水市少年儿童屈光不正、斜视、弱视的患病、防治现状。方法对15所学校及幼儿园的7499名儿童进行眼科调查,年龄3-15岁。结果视力低常率为25.70%,弱视患病率3.43%,斜视患病率为 2.20%。弱视首次检出率为88.72%。视力低常者中近视、远视的患病率分别为34.56%和52.21%。结论家庭和学校对少年儿童视力低常及其原因不够重视,需进一步宣传教育,使儿童屈光不正、斜视、弱视能够早发现、早检查、早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63例平均随访12.3(6~35)个月的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患者,按年龄、双眼视觉、斜视类型分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经统计学处理,观察各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术后眼位:正位48例(76.19%);过矫3例(4.76%);欠矫12例(19.05%)。术后眼位正位率与手术年龄、斜视类型无相关性;与术前有无融合功能、斜视是否为间歇性有关。学龄前手术组的立体视功能恢复率较高。结论儿童共同性外斜视在斜视仍为间歇性、融合功能未丢失之前手术疗效较好。早期手术有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斜视的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07/2015-12在武警重庆总队医院眼科就诊的学龄前儿童1926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斜视儿童纳入斜视组(n=186)和正常视力儿童纳入正常组(n=1740),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及孕龄均是学龄前儿童斜视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Apgar评分的风险最高[OR(95%CI):6.336(2.180~18.416)]。结论:出生体质量、Apgar评分及孕龄均是学龄前儿童斜视的独立危险因素,孕妇需注意产前的安胎保健工作,尽量足月分娩,以避免儿童斜视的危险因素,同时定期加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筛查并做好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评价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后的双眼视觉改变,以讨论发生单眼注视综合征的可能性。方法对35例儿童间歇性外斜视矫正术前后双眼注视状态及双眼单视功能的改变进行分析。结果在部分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过矫的儿童中,其双眼单视功能有改变并发生单眼注视、立体视降低,有少数病例术后视力下降并不能矫正。结论在视力尚未发育成熟的间歇性外斜视的儿童中,由于手术过矫,术后存在出现抑制性暗点的可能性,故尔有发生单眼注视综合征的危险。手术过矫的原则取决于儿童的年龄及视功能发育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8.
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治疗59例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对59例平均随访17.7(3~64)mo的儿童共同性外斜视术后患者,按年龄、双眼视觉、斜视类型、术式分组进行回顾性研究,经统计学处理,观察各因素对疗效的影响。结果:眼位:正位43例(73%);内斜3例(5%);外斜13例(22%)。眼位正位率与手术年龄、斜视类型无相关性;与术前有无融合功能、斜视是否为间歇性、术式有关。学龄前手术组的立体视功能恢复率较高。结论:儿童共同性外斜视在斜视仍为间歇性、融合功能未丢失之前手术疗效较好。术式对术后眼位有较大影响。早期手术有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状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Jin H  Yi JL  Xie H  Xiao F  Wang WJ  Shu XM  Xu YL  Chen SL  Ye WX 《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2):1102-1106
目的 了解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状况及斜弱视患病率.方法 对4610名城乡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项目包括视力、屈光状态、眼位、斜视弱视等.用x2检验城乡及不同年龄视力分布差异.结果 3岁、4岁、5岁和6岁组儿童视力1.0以上检出率分别为28.4%、39.3%、46.2%、76.5%,各年龄组视力主要分布3岁(0.63±0.19)、4岁(0 69±0.16)、5岁(0.71±0.22)、6岁(0.79±0.29),乡镇较城市儿童视力好.屈光状态以远视为主;显性斜视检出率为2.21%,外斜视多见于内斜视;隐性斜视检出率为33.52%,主要是外隐斜;弱视患病率以现行诊断标准为6岁组2.93%,5岁组4.81%,4岁组16.21%,3岁组33.33%.结论 学龄前儿童视力随年龄增长而上升;国内弱视诊断中视力标准偏高,应尽快制定各年龄组弱视诊断视力标准.屈光不正、斜视和弱视是影响学龄前儿童正常视功能的主要因素,依然是儿童时期防盲治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儿童斜视矫正术后的立体视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168例儿童斜视术后有60例获得立体视觉,功能治愈率达35.7%。结果表明:斜视儿童术后立体视恢复与手术年龄、斜视度大小和术后眼位矫正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P<0.01)。作者认为,手术时机的最佳选择取决于斜视类型和儿童初诊年龄。手术正位率是立体视重建和恢复的必不可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儿童IXT手术后再次手术临床特征以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IXT再手术组25例及对照组100例患儿临床资料。比较再手术与对照组危险因素的差异,分析评估相关因素对再次手术的影响。结果 在再手术的患者中,有20人因复发性外斜视再次手术,5例因连续内斜视再次手术。手术年龄,斜视度,术前I视功能及近距离立体视与儿童IXT再手术有关。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术前斜视度数>40PD的再手术风险高(OR=3.105,P=0.032)。与7~12岁患儿相比,3~6岁接受IXT手术再手术风险较高(OR=4.009,P=0.006)。结论 在接受IXT手术的儿童中,手术年龄小及斜视度数大再手术的风险更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SpotTM在儿童斜视筛查中的可配合性及在斜视性弱视危险因素筛查中的筛查效率。方法:横断面研究。2015 年7-10 月在天津和平新世纪妇儿医院保健科体检的389 例儿童先后进行SpotTM及小儿眼科医师检查,依据SpotTM内设眼位异常推荐值确定出需要转诊的儿童,小儿眼科医师依据2013 年美国斜视与小儿眼科协会规定的视觉筛查转诊指南确定出具有斜视性弱视危险因素的儿童,最终评估SpotTM在斜视性弱视危险因素筛查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389 例儿童入组,平均年龄(6.0±2.3)岁。97.4%的儿童能配合SpotTM检查,无法配合SpotTM检查直接转诊的10例儿童中7例患有眼部疾病。小儿眼科医师确定38例(9.8%)具有斜视性弱视危险因素;经SpotTM筛查,确定需转诊的眼位异常者49 例(12.6%)。SpotTM在斜视性弱视危险因素筛查中敏感度71.0%,特异度93.7%,阳性预测值55.3%,阴性预测值96.8%。结论:大多数儿童可配合SpotTM的检查,SpotTM在斜视性弱视危险因素的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儿童共同性斜视 ,多数因调节因素、屈光不正和双眼屈光参差所引起的斜视。因此儿童屈光不正与斜视有着密切关系 ,现将我院眼肌科近几年来对 6 82例儿童屈光不正与斜视的关系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我院眼肌科诊治儿童共同性斜视患儿共 6 82例。检查前对所有患儿用 10 g· L- 1 阿托品眼膏散瞳 ,每日 2次 ,连续 3~ 5 d,充分散瞳后 ,进行检影验光 ,并以最高度数划分屈光程度 ,屈光度 <3.0 0 D为轻度 ,3.0 0~ 6 .0 0 D为中度 ,>6 .0 0 D为高度。近视及远视均包括散光。对调节性内斜视患者我们保持连续几年观察屈光度与斜视的变化 ,并每…  相似文献   

14.
计算机辅助儿童斜视客观定量检查及其可靠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目的传统斜视检查法有赖于被检者的合作,使获得年幼儿童的斜视度非常困难.为解决这一困难,我们研究客观诊断儿童斜视的方法,并对其可靠性进行研究.方法通过数码照相电脑分析的"儿童斜视客观诊断方法",客观检查儿童斜视度数,并将此检查方法与三棱镜检查方法进行对比,研究"儿童斜视客观诊断方法"的可靠性.结果对于中轻度斜视,两种检查方法结果接近,而对于大度数斜视,"儿童斜视客观诊断方法"与传统的三棱镜检查方法偏离较大."儿童斜视客观诊断方法"获得的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结论 客观斜视定量诊断斜视患者的斜视度数方法是必要和可行的.(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2006,6:89~91)  相似文献   

15.
儿童间歇性外斜视是儿童斜弱视门诊的常见病,约占外斜视的80%,发病于幼年。多数自幼被其家长发现,少数是在临床检查中发现。由于其融合功能不稳定,斜视角经常发生改变,严重影响儿童视觉功能的发育。如何掌握该病的手术最佳时机及减少对视觉功能的影响,一直是眼科学者关注的问题。本文对我院自1998年以来,86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年龄儿童弱视斜视的检查方法、调查患病率及治疗情况。方法对入托2~4岁群体儿童用日本尼康屈光检查仪查屈光状态,用角膜映光及遮盖去遮盖法查眼位。屈光异常及显斜者均散瞳验光,显斜者进一步行三棱镜及同视机检查。弱视患儿采用综合治疗,包括戴镜、遮盖健眼、精细作业;斜视者戴镜或手术; 治疗时间6个月至18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弱视患病率为2.9%。斜视患病率为0.8%,其中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7例,占斜视的22.6%。弱视基本治愈率在2、3、4岁组分别为95%、78%、53%。屈光调节性内斜视治愈率为100%。结论3组间弱视治愈率比较,P值均<0.05,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说明年龄愈小,疗效愈高。尚未认知视力表的2岁儿童即可开始弱视斜视的筛查及治疗,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7.

连续性外斜视在临床中并不少见,但国内对该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研究报道鲜见。本文旨在对内斜视术后继发外斜视的危险因素进行综述,同时讨论了连续性外斜视的治疗,为临床内斜视的术前检查,尤其是连续性外斜视危险因素的评估、降低内斜视过矫的发生率提供重要依据,以期指导内斜视的手术设计和连续性外斜视的诊疗。  相似文献   


18.
斜视、弱视是儿童视觉发育期的常见眼病.其疾病本身和各种治疗方法均明显限制患儿的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从而影响患儿的生存质量.本文力图就目前斜视、弱视患儿生存质量的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本地区五个县九所哈萨克族小学学生共计4125人进行了斜视、弱视的调查。调查对象全部为4—14岁哈萨克儿童。在受检儿童中发现斜视者48例,患病率为1.1%。外斜视32例占66.67%,内斜视16例占33.33%,斜视并有弱视者15例占31.25%。斜视而视力正常者33例占68.75%。在4125例受检儿童中发现弱视139例(209只眼),其患病率为3.37%,双眼弱视70例,单眼弱视69例,二者无显著差异。139例弱视中男性患者73例,女性患者66例,二者亦无差异。209例只弱视眼中轻度弱视84只眼占40.19%,中度弱视104只眼占49.76%,重度弱视21只眼共占10.05%。调查中笔者发现哈萨克族儿童弱视眼尤以屈光不正为多,209例眼中有106只为单纯性远视眼,因此笔者提出如何早期发现屈光不正并予以纠正将有可能防止许多弱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重视儿童眼病手术后的双眼视功能重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Yin ZQ 《中华眼科杂志》2006,42(10):865-867
在各类常见儿童眼病,如斜视、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等手术后进行屈光矫正、弱视治疗和双眼视功能训练,是患儿获得良好手术效果不可或缺的途径,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双眼视功能发育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儿童眼病手术后重建双眼视功能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在提高视力的同时。关注术后双眼视功能重建,减少立体盲,才能使儿童获得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良好视觉功能。(中华眼科杂志.2006,42:865-86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