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比较视神经炎患者和正常人的视神经功能与视觉诱发电位.方法:本研究为2011年9月至2013年2月在马来西亚大学眼科医院进行的横断面研究.研究包含在检查前3mo至2y间发生特发性神经炎一次的视神经炎患者20例和10例正常人.眼科检查包括视力、色觉、视觉灵敏度、视野和视觉诱发电位.独立t检验用于比较视神经炎组与对照组视神经功能和VEP参数的差异.在参数非正态分布时,Mann-Whitney试验用于比较两组间的中位数.结果:视神经炎组的平均年龄为30.8岁.在视神经炎发作至评估期间的平均持续时间为6.6个月.视神经炎组视力较差,平均LogMAR值(0.52)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色觉下降,视神经炎组的平均值为63%(P=0.001).视神经炎患者的对比敏感度在四个空间频率上均有所下降 [3CPD(P=0.029),6CPD(P=0.026),12CPD(P=0.002)、18CPD(P=0.006)].视神经炎组的视野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对照组相比,视神经炎组的VEP P100潜伏期有轻微延长.但使用棋盘格模式1或2时,VEP潜伏期的差异不显著.视神经炎患者的VEP振幅较高,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神经炎急性发作,平均6mo后视神经功能(即视力、色觉、对比敏感度和视野)显著下降.视神经炎组和对照组的VEP振幅和潜伏期无显著差异.VEP可能不是理想的诊断视神经炎既往发作史的试验,尽管VEP参数在浮动后趋于正常.  相似文献   

2.
应用OPTEC 6500测量正常人对比敏感度影响因素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汤欣  邢晓杰 《眼科新进展》2011,31(2):150-153
目的对应用OPTEC6500测量正常人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方法选取在天津市眼科医院体检的正常人共214人(428眼),双眼裸眼远视力≥1.0,近距离时双眼矫正视力≥1.0。按照年龄将其分为少儿、青年、中年和老年4组。应用OPTEC6500视力检测仪分别测定单眼和双眼、昼无眩光和昼眩光、夜无眩光和夜眩光、远距离和近距离在5种空间频率(1.5c.d-1、3.0c.d-1、6.0c.d-1、12.0c.d-1和18.0c.d-1)下的CSF值,对比分析各组间的差异及其特点。结果昼无眩光和昼眩光状态下比较,各年龄组在各空间频率下,CS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夜无眩光和夜眩光状态下,中年组在12.0c.d-1和18.0c.d-1空间频率下、老年组在6.0c.d-1、12.0c.d-1、18.0c.d-1空间频率下CS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年龄组其余空间频率下的CS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昼和夜状态下,少儿组在12.0c.d-1、18.0c.d-1空间频率、中年组在1.5c.d-1、3.0c.d-1空间频率下单、双眼比较CSF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其余单、双眼比较CS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各年龄组在各空间频率下,远距离CSF值均高于近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结论眩光是影响正常人夜状态下CSF的重要因素,正常人远距离CSF优于近距离,青年人群双眼CSF值高于单眼,随着年龄增加,单、双眼CSF值差异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视力恢复良好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术后对比敏感度情况,并进一步分析其与有无累及黄斑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50例(50眼)术后最佳矫正视力达到或超过4.9的单纯性RRD患眼,根据术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分为黄斑脱离组(20眼)和黄斑未脱离组(30眼).另选30例(3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采用CSV- 1000E测定各组在眩光及无眩光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最佳矫正视力、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值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 t检验.结果 平均随访(12.2±5.3)个月,3组间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00,P>0.05).在有眩光和无眩光状态下,黄斑脱离组和黄斑未脱离组在各个空间频率下都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2.577~45.438,P均<0.01).黄斑脱离组和黄斑未脱离组在有眩光18.0 c/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分别为0.69±0.33、0.87±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8,P<0.05),其余空间频率黄斑脱离组和黄斑未脱离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管部分RRD患者视力可以恢复良好,但对比敏感度仍不能恢复至正常人水平.与术前黄斑未脱离者相比,术前黄斑脱离的患者术后有眩光18.0 c/d状态下的对比敏感度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植入AcrySof ReSTOR及Tecnis ZMB00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uhifocal intraocular lens,MIOL)术后患者的视觉质量.方法 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期间在我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MIOL植入术的患者32例(43眼),根据植入的MIOL不同分为两组,分别为植入AcrySof ReSTOR+4 D MIOL的A组,17例(22眼);植入TecnisZMB00 +4 D MIOL的T组,15例(21眼).术后随访3个月,使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测量裸眼远视力(5 m)及Colenbrander Mixed Contrast视力测试卡测量中距离视力(66 cm)及近视力(40 cm).术后3个月时测量明视、暗视和眩光状态时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同时对患者视觉干扰、满意度及脱镜率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术后3个月,两组间裸眼远视力、中距离视力及近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两组在明视及明视眩光状态时3c·d-1、6c·d-1、12 c·d-1、18 c·d-1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时,T组在6c·d-1、12 c·d-1、18c·d-1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要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在低空间频率(3 c·d-1)下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问卷调查示两组患者术后均极少出现影响正常生活的视觉干扰现象,术后满意度差异不明显.结论 AcrySofReSTOR +4 D阶梯渐进衍射型MIOL及Tecnis ZMB00+4 D全光学面衍射型MIOL均能为白内障患者提供满意的全程视力,尽管在暗视及暗视状态下眩光时的高空间频率下Tecnis ZMB00 MIOL对比敏感度要优于AcrySof ReSTOR MIOL,但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测试海军飞行员视觉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CSF),探讨对比敏感度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美国Stereo Optical Co.生产的OPTEC6500视觉检查仪对58例116眼飞行员进行明视、明视眩光、暮视、暮视眩光4种状态下5个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检查。结果:从均数曲线图中可见暮视和暮视眩光状态下CSF曲线的峰值在3c/d;明视和明视眩光状态下CSF曲线的峰值在6c/d;在各空间频率,双眼CSF值均高于单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在各空间频率下,远距离CSF值均高于近距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海军飞行员视觉对比敏感度远距离CSF优于近距离,双眼CSF值高于单眼,本调查客观反映了海军飞行员CSF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对比敏感度与眩光对比敏感度变化.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白内障患者45例(60眼),术后随访1~6个月,平均3.5个月.观察患者术前及术后随访末期BCVA,并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检测患者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结果 患者术后BCVA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视无眩光及明视眩光条件下,患者术后各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0.01).暗视无眩光及暗视眩光条件下,除高空间频率(18.0c·d-1)外,患者术后其他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较术前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1).明视及暗视条件下,眩光对于患者术前、术后高空间频率(12.0 c·d-1、18.0c·d-1)下的对比敏感度均无明显影响(P>0.05),但对术前、术后其他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均有明显影响(P<0.01).与暗视眩光条件相比,明视眩光条件下的患者术前、术后各空间频率对眩光比敏感度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对比敏感度检查可以作为白内障患者更客观有效的视功能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屈光参差的程度对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双眼屈光参差但矫正视力≥1.0的患者38例(76眼),平均年龄(29.61±8.78)岁(19~53岁),等效球镜值为(-6.57±3.64)D(0.25- -14.50D),双眼度数相差(-3.67±2.40)D(-1.50- -12.00D)。按屈光参差的程度将患者分成两组:A组44眼。双眼度数相差≥3.00D;B组32眼,双眼度数相差〈3.00D。使用Stereo Optical公司生产的OPTEC6500型眩光对比敏感度测试系统分别测试患者在最佳矫正视力下左右眼的对比敏感度。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配对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A组患者屈光度高的一眼较另一眼在中高频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下降,在空间频率为6.0c/d、12.0c/d和18.0c/d时,低屈光度眼与高屈光度眼的对比敏感度差值分别为6.54、12.04和6.27.P值分别为0.017、0.001和0.006.差异有显著性;而在低空间频率(1.5c/d和3.0c/d),双眼的对比敏感度差值分别为3.54和5.41,P值分别为0.266和0.254,双眼间的对比敏感度差异无显著性。B组患者左右眼的对比敏感度在各个空间频率(1.5c/d、3.0c/d、6.0c/d、12.0c/d和18.0c/d)中低屈光度眼与高屈光度眼的对比敏感度差值分别为-1.24、5.75、3.00、2.32和3.00,差异均无显著性.P值分别为0.824、0.327、0.789、0.419和0.062。结论3.00D以上的屈光参差影响中高频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3.00D以下的屈光参差不对对比敏感度产生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8.
视觉诱发电位在视神经病变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视觉诱发电位在初诊为视神经炎的急性视力下降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 列。研究对象 66例(115眼)初诊为视神经炎的急性视力下降患者。方法 比较66例不同病因急性视力下降患者的图形翻转 视觉诱发电位(P-VEP)异常。主要指标 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和振幅。结果 P-VEP在特发性脱髓鞘性视神经炎 (IDON)、其他类型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和压迫性视神经病中异常率分别为89.7%、93.7%、100.0%和60.0%;颅内疾病导 致的视盘水肿、心因性视力下降和原田氏病未发现VEP异常。P-VEP潜伏期延长在IDON、其他类型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 分别为64.1%、62.5%和16.7%。P-VEP振幅下降在该三组则分别为30.7%、68.7%和83.3%。IDON组P-VEP潜伏期(152.0ms± 18.5ms)与其他类型视神经炎组(136.0ms±20.2ms)相比有显著性差异(t=3.603,P=0.01)。结论 P-VEP有助于急性视力下降 患者的病因诊断,并对鉴别不同病因的视神经病变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角膜球面像差引导下个体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视觉质量,并探讨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方法 前瞻性病例研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折叠式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64例(82眼),术前1 d应用i-Trace视觉功能分析仪测量患者6.0 mm瞳孔直径下的角膜球面像差值,植入不同球面像差的IOL.根据全眼预测保留球面像差值将患者分为4组,A组:-0.15~-0.05 μm(12眼);B组:-0.05~0.05 μm(24眼);C组:0.05~0.15 μm(25眼);D组:0.15~0.5 μm(21眼).术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波前像差、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及对比敏感度的检查.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术后3个月4组之间像差值比较,B组及C组的全眼总像差及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A组与D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53、3.699,P<0.05).4组调制传递函数值比较,在低频5、10,高频25、30 c/d空间频率下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3.32、3.09、4.56,P<0.05).4组对比敏感度比较,在暗视无眩光状态下的中频6.0 c/d,高频12.0、18 c/d空间频率,明视眩光状态下的高频12.0、18.0 c/d空间频率,暗视眩光状态下的所有空间频率B组与A、D组,C组与A、D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暗视眩光状态下的中频6.0 c/d,高频12.0、18.0 c/d空间频率下C组对比敏感度值明显高于B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测量角膜球面像差可以为白内障患者IOL的选择提供良好的依据,角膜球面像差引导下个体化IOL的植入为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10.
背景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LASIK)是目前矫正近视和近视散光的主要手术方式之一,研究表明飞秒激光制瓣LASIK的安全性、精确性及可预测性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但飞秒激光制瓣LASIK对患者视觉质量的影响仍是关注的焦点. 目的 比较Intralase FS60飞秒激光和Moria M2微型角膜刀制瓣LASIK矫正屈光不正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视觉质量. 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纳入2012年3-8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拟行LASIK治疗近视及近视散光并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共102例204眼.根据自愿的原则将患者分为2个组,各组患者基线特征匹配.飞秒激光制瓣组50例100眼行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微型角膜刀制瓣组52例104眼行微型角膜刀制瓣的LASIK.分别于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采用波前像差仪分析6 mm瞳孔下Zernike系数及高阶像差的均方根值,采用Optec 6500视功能测试仪测定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1.5、3.0、6.0、12.0和18.0 c/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CS).结果 飞秒激光制瓣组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裸眼视力达到及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者分别占95.1%、94.2%和93.9%,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分别为94.2%、93.8%和93.2%.术前、术后3个月和术后1年,飞秒激光制瓣组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为(-6.37±2.12)、(-0.26±0.45)和(-0.45±0.51)D,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分别为(-6.25±2.05)、(-0.44±0.64)和(-0.35±0.59)D,术后3个月和1年2个组间SE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u=l.194、1.429,均P>0.05).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飞秒激光制瓣组总高阶像差(RMSh)及各项高阶像差均明显低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均P<0.05).术后3个月和6个月飞秒激光制瓣组术眼在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各空间频率的LogCS值均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2个组间术眼在暗视状态下1.5 c/d空间频率的Log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飞秒激光制瓣组术眼在暗视及暗视+眩光状态下12.0 c/d和18.0 c/d空间频率的LogCS值均明显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术后产生的高阶像差低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的LASIK,视觉质量优于微型角膜刀制瓣的LASIK.  相似文献   

11.
探讨Q值优化Micro-monovision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合并老视的安全性、有效性及预测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7 年8 月至2018 年5 月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行Q值优化Micro-monovision准分子激光手术的近视合并老视患者35例(70眼)。术后3个月观察单眼和双眼的远、近视力(logMAR视力)、屈光状态、对比敏感度(CS)及立体视,并进行近距离工作视觉疲劳问卷及满意度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对手术前后数据进行分析。结果:35例患者术前双眼视远最佳矫正视力(BCVA)为0.01±0.06,术后3个月为-0.04±0.21,且术后无一眼BCVA下降1行及以上。术后主视眼裸眼视力(UCVA)为-0.04±0.19,非主视眼UCVA为0.04±0.13。所有患者主视眼视近UCVA 均达20/25及以上,非主视眼均达20/20。所有术眼实际获得等效球镜度(SE)与预期切削SE的差值均在±1.00 D以内,而差值在±0.50 D以内为60眼(86%)。术后3个月CS在昼+周边眩光条件下18.0 c/d频段较术前显著提高(t=-2.504,P=0.017);在昼1.5、6.0、18.0 c/d频段,昼+周边眩光6 c/d频段,夜1.5 c/d频段,夜+周边眩光18.0 c/d频段CS均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其他各条件频段CS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立体视术后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近距离工作后头痛、恶心、阅读模糊及视近困难。所有患者对手术效果均表示满意,满意度为100%。结论:Q值优化Micro-monovision准分子激光手术矫正近视合并老视,可同时获得较好的双眼远、近视力及双眼视功能,是一种安全、有效且预测性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弱视患者治疗前后的对比敏感度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40例(80眼)健康体检儿童(视力≥1.0)为正常对照组,47(79眼)例弱视儿童为病人组。利用美国 STEREO 公司生产的 OPTEC 6500视功能测试仪分别测量正常对照组和病人组治疗前、综合治疗5个月时5种空间频率[1.5、3、6、12和18周/度(cycles/degree, c/d)]的对比敏感度(contrast sensitivity , CS)。所有检查对象在正常光线下,采用自然瞳孔测试,病人组先检查患者视力较好的眼,后检查视力较差的眼,将测试结果存储,通过相应软件处理,自动生成资料,即时呈现出对比敏感度函数(contrast sensitivity function, CSF)曲线图。用 SPSS17.0统计软件对比正常组、弱视组治疗前后不同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数值有无差异。结果(1)正常儿童的 CSF 曲线其峰值位于空间频率6 c/d 附近,在较低、较高空间频率,CSF均降低,曲线呈一倒“ U“字形。曲线向高空间频率端外推,得截止率为25c/d。(2)轻度弱视组:治疗前 CS 在高空间频率时,振幅比正常对照组降低明显,,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CS 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CS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中度弱视组:治疗前 CS 在中、高空间频率比正常对照组降低,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 CS 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CS 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重度弱视组:治疗前 CS 在低、中、高空间频率均比正常对照组降低,在中、高空间频率和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低空间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CS 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和正常对照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5)弱视程度与疗效:弱视越重,疗效  相似文献   

13.
LASIK手术前后高阶像差和对比、眩光敏感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手术前后高阶像差和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的关系,探讨LASIK手术前后高阶像差对视觉质量的影响。方法:对行LASIK手术的66例患者132眼(平均球镜度-5.57±2.30D,柱镜度-0.61±0.53D)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各期的高阶像差、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敏感度,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术前,球差对12.0c/d频段的对比敏感度(CS)、眩光敏感度(GS)有影响。(2)术后1wk,彗差对12.0c/d和18.0c/d频段的CS、GS有影响;三叶草像差对6.0c/d、12.0c/d频段的CS和全频段的GS有影响;球差对6.0c/d、12.0c/d和18.0c/d频段的CS、GS有影响;高阶散光对全频段的CS、GS均有影响。(3)术后1mo,彗差对12.0c/d和18.0c/d频段的CS、GS有影响;球差对12.0c/d频段的CS、GS有影响。(4)术后3mo,彗差对12.0c/d频段的CS和GS有影响。结论:(1)术前,高阶像差对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的影响以球差为主;术后中晚期则以彗差为主。(2)术前术后,高阶像差对对比敏感度、眩光敏感度的影响均以12.0c/d频段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早期双眼视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i HS  Ma XH  Li JH  Ji P 《中华眼科杂志》2007,43(5):407-411
目的研究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植入术后早期患者的双眼视觉恢复情况。方法31例(46只眼)白内障患者植入MIOL作为MIOL组,其中单眼手术16例,设为Ms组,双眼手术15例,设为Md组。32例(47只眼)白内障患者植入单焦点人工晶状体(SIOL)作为SIOL组,其中单眼手术17例,设为Ss组,双眼手术15例,设为Sd组。术后3周,观察患者的双眼视觉即同视功能、融合功能及远、近距离立体视功能及视力、视觉症状等。结果全部患者具有良好的同视功能及融合功能,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远距离立体视功能者MIOL组占38.7%(12/31),SIOL组占40.6%(13/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近距离立体视功能者MIOL组占41.9%(13/31),SIOE组占15.6%(5/3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与Md、Ss与Sd比较远、近距离立体视功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2例(6.5%)单眼植入MIOL患者诉夜间出现眩光症状,其他患者均无明显不适,满意程度较高。MIOL组80.6%(25/31)、SIOL组56.2%(18/32)患者诉用餐夹菜、冲热水壶、上下楼梯等立体视觉明显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OL植入术后早期患者立体视功能已达到老年人正常水平;且单眼与双眼植入立体视功能恢复相当。近距离立体视功能MIOL组较SIOL组恢复快。MIOL在为患者提供良好的全程视力及立体视功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5.
D Xin  L Wu  D Wu 《眼科学报》1990,6(3-4):80-3, 65
In this study the pattern-reversal stimulation was used for analysing the clinical VEP in 27 cases (37 eyes) of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 (ION), and combined uses of visual field (VF) and contrast sensitivity (CS) examinations were compared and observed, with 3 kinds of spatial frequencies (60', 30', 15' check size), VEP in the eyes of ION displayed decrease in amplitude as a dominant manifestation accompanied by the slight increase of latency period. The abnormal latency and amplitude were 83.5% and 81.3% respectively. The decreased CS in the ION eyes was appeared mainly in the stimulation of middle and high frequencies or all frequency bands.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VEP amplitude and CS in the patients with ION. The qundrant VF defect and bow-shaped scotoma were displayed in majority of the cases. Abnormal VEP was shown to be related to the central VF impaired. Among these patients, 7 cases (8 eyes) were followed up with VEP, however the VEP amplitude was shown decreasing somewhat compared with first exam.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ION was responsible for many visual function damages.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疾病伴发眼底病变患者的对比敏感度(CS)恢复情况。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对98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患者组)进行矫正视力、眼底、CS检查,随诊6个月,观察矫正视力、CS变化情况。选取同期在产科门诊就诊的50例无妊娠高血压孕妇作为正常对照组。2组的矫正视力和患者组的2种分娩方式下各空间频率CS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3个期别眼底病变各空间频率CS和随诊各时间段各空间频率的CS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秩和检验,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atterthwaite近似检验。结果首诊时及随访6个月后患者组矫正视力均比正常对照组差(t=13.67、2.27,P<0.05)。随着眼底病情的加重各空间频率CS值均下降(χ²=93.35、88.28、89.73、102.48、102.26,P<0.01)。随诊6个月,患者组各空间频率CS逐渐接近正常,至随访结束,除了空间频率6 c/d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外,其他各空间频率仍较正常对照组有所降低(t=2.74、-5.42、-8.67、-4.60,P<0.01)。随诊过程中,空间频率1.5 c/d的CS恢复最快,12 c/d恢复得最慢。患者组2种分娩方式下的各空间频率CS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眼底病情越重,CS下降越严重;低空间频率恢复最快,高空间频率恢复最慢;2种分娩方式对于患者CS的恢复没有影响。CS较视力检查可更好地反映妊娠高血压患者视网膜功能的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LASIK术后人群在低压缺氧环境中视功能变化情况,了解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眼在飞行特殊环境的适应性。方法自身前后对照研究。20名(40眼)健康志愿者,平均年龄为(23.8±1.2)岁,准分子激光近视矫正术后1年。低压舱上升前测量眼压、近立体视、色觉、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双眼明视、暗视眩光下空间频率3、6、12、18 c/d的对比敏感度值),低压舱以30 m/s速度上升至5 000 m高度,在此高度停留10 min后再次测量,此过程无供氧,测量后低压舱以10~15 m/s速度下降至地面。对相应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低压舱实验前后眼压未见明显变化[(右眼(13.0±1.7)mmHgvs. (13.0±2.1)mmHg,t=-0.56,P>0.05;左眼(13.0±2.0 mmHg vs. (13.0±2.0)mmHg,t=-0.81,P>0.05)];近立体视[(21.5±2.4)弧秒 vs. (27.6±8.3)弧秒,t=-3.39,P<0.05)及色觉(9.60±2.73 vs. 27.20±8.57,t=-2.81,P<0.05)]下降;等效球镜度[(右眼(-0.90±0.61)D vs. (-1.08±0.75)D,t=1.71,P>0.05,左眼(-1.21±0.61)D vs. (-1.06±0.54)D,t=-1.3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比敏感度(18 c/d暗视眩光环境对比敏感度降低P<0.05,其他情况均未见降低)。结论低压缺氧环境对准分子激光术后远期人群的眼压、屈光度、对比敏感度(除高频暗视眩光)均无影响;近立体视、色觉及高频暗视眩光条件的对比敏感度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设计的非球面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对比敏感度的改变.方法 选择连续入院并拟由同一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完成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患者63例(90只眼),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只眼.组A患者植入前表面非球面修饰的人工晶状体( AMO Tecnis ZA 9003型),组B植入后表面非球面修饰的人工晶状体(Alcon IQ SN60WF型),对照组植入单焦球面人工晶状体( AMO AR40e).术后6个月对三组患者进行不同照明条件下(3 cd/m2,85 cd/m2),四种不同空间频率下(3c/d,6 c/d,12 c/d,18 c/d)的对比敏感度(CS)测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非球面晶状体植入的患者术后对比敏感度较球面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更好,其中在低空间频率下( 3c/d 、6c/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眩光条件下,球面晶体植入患者在高空间频率( 18c/d)下的对比敏感度下降(P<0.05),而非球面晶状体组患者则耐受良好.结论 两种非球面人工晶状体都能获得良好地视功能,相比传统的球面型人工晶状体,新的非球面设计理念可以带来更好地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