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白大勇  吴倩  崔燕辉  于刚 《眼科》2010,19(6):418-421
目的 评价糖皮质激素治疗婴幼儿眼部毛细血管瘤的临床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2007年11月到2009年4月于北京儿童医院眼科就诊治疗的婴幼儿眼部毛细血管瘤患者33例,其中表层毛细血管瘤12例,深层毛细血管瘤16例,混合型毛细血管瘤5例.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取口服泼尼松或者瘤体局部注射复方倍他米松治疗.采用眼科多功能测量尺手工测量肿物大小,评价治疗前后血管瘤的大小变化及其有效率.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血管瘤形态.平均随访(7.42±3.22)个月.主要指标血管瘤的大小、治疗有效率.结果 到最后一次随访时,血管瘤的平均体积从治疗前的(2.55±0.35)cm3缩小到治疗后(1.31±0.22)cm3(t=3.705,P=0.001).表层、深层和混合毛细血管瘤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4%、87.5%和40.0%.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 局部注射必要时联合口服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阻止眼部毛细血管瘤的增大并不同程度地减小肿瘤.  相似文献   

2.
少年儿童眼眶血管瘤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儿童眼眶血管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特征,鉴别诊断要点,处理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3月至2003年3月武警总医院眼眶所经手术治疗并经病理检查证实的毛细血管瘤和静脉性血管瘤共26例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组织病理学分类,毛细血管瘤7例,静脉性血管瘤19例,均行手术切除,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儿童时期的眼眶血管瘤需尽早确诊,及时治疗。术中术后应警惕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发生于眶深部的血管瘤,需与其他儿童时期易发生的眶内肿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3.
眼眶血管瘤是最常见的眼眶原发性肿瘤,分为血管内皮瘤、血管外皮瘤、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蔓状血管瘤等。其中海绵状血管瘤比较多见,在我院收治的20例眼眶血管瘤中,经手术并组织病理学诊断海绵状血管瘤占18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儿童眼部血管瘤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儿童眼部血管瘤的发病及治疗特点。方法 对 1 1 0例儿童眼部血管瘤的患儿进行发病年龄、发生部位、形态特点、病理分类及治疗效果的回顾性分析。结果  1 1 0例血管瘤多发生在 2~ 3岁。其中毛细血管瘤 5 0例 ,海绵状血管瘤 4 7例 ,其它 1 3例。 5 0例毛细血管瘤中 4 5例经冷冻治疗后痊愈。结论 在各种血管瘤中以毛细血管瘤发病率较高 ,约占总数 4 5 5 %,发病年龄较小 ,对冷冻治疗敏感。海绵状血管瘤发病率次之 ,常侵及皮下组织深层、眶内及结膜 ,冷冻治疗效果差 ,激素局部注射及手术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视神经乳头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神经乳头肿瘤可以是原发的,也可来自邻近组织或由远处转移而来。原发性的肿瘤有血管瘤,如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和葡萄状血管瘤、星形细胞瘤、黑色素细胞瘤和髓上皮瘤。此等肿瘤可以局限于视盘组织,也可波及视乳头邻近组织。髓上皮瘤大多来自睫状体,但偶尔可发生于视盘。从邻近组织侵犯视盘的肿瘤包括:来自视乳头旁视网膜的有视网膜母细胞瘤、葡萄膜黑色素瘤;来自邻近脉络膜的有转移性癌、视神经鞘膜脑膜瘤等。从身体其他部位扩散至视盘的有转移性癌和白血病。  相似文献   

6.
标准化A超在眼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标准化A超在眼眶肿瘤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总医院眼科自1999年7月至2000年4月用标准化A超诊断眶内肿瘤80例。结果 炎性假瘤及淋巴瘤18例、海绵状血管瘤15例、静脉性血管瘤11例、神经鞘瘤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5例、静脉曲张6例、皮样囊肿、泪腺上皮性肿瘤各4例、副鼻窦恶性肿瘤、骨性肿瘤各2例、毛细血管瘤3例、其它肿瘤7例,其中除4例(3例炎性假瘤和1例婴儿型毛细血管瘤有典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verteporfin光动力疗法在治疗巨大视网膜毛细血管瘤中的功效方法:3例巨大视网膜毛细血管瘤verteporfin光动力治疗病例报道。给予标准的verteporfin剂量(6mg/m^2体表面积)。遵循标准的和修正的光动力学治疗方案。修正方案包括较短的verteporfin输液时间和较长的光暴露时间。结果:治疗前3只患眼的最佳矫正SneHen视力分别是20/100,20/50,和2/200。所有病例均合并累及黄斑的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病例1和2是标准的内生型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病例3是反应性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病例1接受了2次光动力疗法治疗。8个月后视力提高到20/40。开始光动力疗法两年后。视力为20/30,且无血管瘤再灌注。病例2接受了3次光动力疗法治疗。血管瘤发生了纤维变性。开始光动力疗法20个月后视力增进至20/30。例3接受了1次治疗。11周后视力提高到20/400。治疗4个月后。由于毛细血管瘤形成纤维组织使黄斑部受到牵拉隆起视力回退到数指,行玻璃体切割术。发现有脉络膜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玻璃体切割术后3个月,视力至20/400。在病例1和2毛细血管瘤最终退化,同时渗出性脱离消退。结论:verteporfin光动力疗法在实现巨大视网膜毛细血管瘤闭合方面是有效的。全部病例都经历了血管瘤的纤维变性,伴有由于视网膜的牵拉引起的黄斑皱褶。全部病例视力均有改善。  相似文献   

8.
我科自一九八五年初开展用液氮冷冻治疗眼睑及面部血管瘤89例现报告如下: 一、方法: 采用液氮冷冻器(北京产)。冷冻液用喷射法向血营瘤表面喷射直至血管瘤呈白色或灰白色,一般较薄的毛细血管瘤约喷射1一2分钟,均匀喷射在血管瘤面上,较厚的根据情况延长喷射时间约3分钟。  相似文献   

9.
我们用电灼法治疗眼睑及颜面的血管瘤、乳头状瘤和痣共154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治疗对象:眼睑血管瘤46例、乳头状瘤16例、痣18例,颜面血管瘤38例,痣(包括毛细血管痣、黑痣)36例。男性70例,女性84例。年龄最大55岁,最小2个月。病变范围最大8×6mm,最  相似文献   

10.
0引言睑缘赘生物多见于色素痣、血管瘤、丝状疣等先天或后天扁平或隆起的病变,界限较清,其色素痣由痣细胞构成,呈深黑色、棕色或两者结合在一起;丝状疣是由疣状病毒感染发病,成乳头瘤状;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构成。睑缘赘生物其生长部位多位于睑缘黏膜或睑结膜交界处,无恶性趋势,因生长部位属高风险区或治  相似文献   

11.
血管瘤可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及任何年龄,大多数发生在头、面、颈部,约占40%,其次为四肢、躯干等部位的皮肤,位置比较表浅,也有不少发生在黏膜、肌肉骨骼组织及内脏[1]。毛细血管瘤及血管内皮瘤主要发生于眼睑和结膜,少量发生于眼眶,多表现为局限隆起的红色肿物,发病年龄较小。海绵状血管瘤及静脉型血管瘤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荧光血管造影的早期征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关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最早的毛细血管改变存在着争论,因为要了解严重视网膜病变的早期毛细血管改变是困难的。用眼底镜检查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早期征象被认为是微血管瘤。为了阐明糖尿病的早期血管改变,作者为166例糖尿病患者的272眼作了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这些患者的眼底事先用眼底镜检查都未发现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272眼中有181眼(占66.5%)荧光血管造影发现有视网膜血管改变,这些改变包括荧光素渗漏、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充盈缺损、微血管瘤样点状扩张及微血管瘤。经统计分析及1~5年追踪观察得知此病的进展从荧光血管造影方面观察按下列顺序进行,即荧光素渗漏、毛细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充盈缺损、微血管瘤样点状扩张及微血管瘤。荧光素渗漏最多见,见于89.5%的患者,是糖尿病性视网  相似文献   

13.
婴幼儿眼附件血管瘤不仅影响美容,更重要的是危害眼功能,如造成斜视、弱视、屈光不正等严重并发症,应予高度重视,积极治疗。以往的治疗方法有的存在严重的副作用,使用受到限制。70年代采用皮质类固醇作瘤体内注射治疗,获得超越其它疗法的优点。本文就血管瘤的发生与发展,血管瘤对眼部的危害性;皮质类固醇对血管瘤的作用机理;治疗方法及效果,治疗的并发症以及瘤体内注射的优点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眼眶血管瘤的皮质类固醇疗法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王映芬,林晨本文报告应用皮质类固醇治疗眼眶毛细血管瘤及海绵状血管瘤8例,有效率100%。本疗法对婴幼儿患者疗效最佳,可以治愈;成人患者经治疗可使瘤体缩小,眼球突出减轻,但不能根治,停药后可复发。眼眶血管...  相似文献   

15.
视网膜血管瘤是视网膜血管局部形成圆形或囊状扩张,动脉、静脉、毛细血管均可发生,视网膜出现血管病,常可造成视功能严重损害。下面就临床中几种典型的血管瘤病变进行介绍。视网膜大动脉瘤视网膜大动脉瘤(Retinal macro-Aneurysm)是指发生在视网膜动脉主干及其第三分枝以内的血管瘤。病因不清,目前有两种学说,即先天性  相似文献   

16.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是原因不明的血管异常,可看到扩张的、不规则的毛细血管,其渗透性不正常。虽然有少数家族性的报告,但极大部分被认为属发育性或可能为先天性。此种毛细血管扩张症是不合并任何其他全身或眼部疾病的。这些原发性毛细血管扩张症应当与继发于许多视网膜血管病的相似改变鉴别:比如糖尿病、静脉阻塞、视网膜小动脉的大动脉瘤(macroaneurysm)、放射性视网膜病变、周边部血管阻塞病(镰状红细胞视网膜病变、肉样瘤病、Eales病,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海绵状血管瘤及毛细血管瘤。具有原发性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特做的视网膜病曾用过许多不同的名称来描述。根据视网膜受侵犯的范围及严重程度,临床上表现不同:有最严重的,Coats病,,有中  相似文献   

17.
516例眼部血管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眼部血管瘤的临床及其病理学分类。方法:采用石蜡切片、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1958~2000年经本院确诊及手术治疗的516例眼部血管瘤标本进行HE和组织化学染色,并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海绵状血管瘤237例(45.9%),静脉性血管瘤113例(21.9%),毛细血管瘤60例(11.6%),血管平滑肌瘤42例(8.1%),血管平滑肌肉瘤1例(0.2%),血管内皮瘤18例(3.5%),淋巴管血管瘤29例(5.6%),血管外皮瘤4例(0.8%),血管外皮肉瘤1例(0.2%),混合性血管瘤5例(1.0%),血管内皮肉瘤6例(1.2%)。结论:海绵状血管瘤为眼部最常见的血管瘤。不同类型的血管瘤其临床病理特点不同。  相似文献   

18.
皮质类固醇治疗婴幼儿眼附件血管瘤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婴幼儿眼附件血管瘤,常常引起屈光不正、弱视及斜视等多种并发症,应当积极治疗。过去曾用手术、放射、冷冻、注射硬化剂治疗过眼附件血管瘤,但都存在一些较严重的并发症,而受到一定的限制。手术可能引起严重的疤痕并容易复发,冷冻可引起皮肤萎缩,x线治疗可致白内障及皮肤疤痕;注射硬化剂的效果不能预测,且也可引起疤痕及疼痛。60年代末期用皮质类固醇口服治疗血管瘤获得了显著的效果,70年代末及80年代初,采用瘤体内注射皮质类固醇获得了超越其它疗法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病变阶段视网膜毛细血管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6例(16只眼)视网膜毛细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病变进展程度进行分期,总结不同病变阶段的眼底表现。结果 12例患者中,按眼底病变程度进行分期,其中早期者5例,出血渗出期者6例,视网膜脱离期者3例,晚期者2例。早期患者眼底仅见瘤体,无相关并发症。出血渗出期患者可见瘤体或瘤体周围渗出和出血。视网膜脱离期患者眼底表现为渗出性脱离或增生牵拉视网膜脱离。晚期患者眼底检查见:大量致密纤维膜增生,严重者存在整个视网膜表面,可见牵拉性视网膜裂孔、脱离,瘤体游离。结论视网膜毛细血管瘤患者早期可不发生相关并发症,若病变进展可能发生出血渗出,严重者玻璃体视网膜增生严重,引起牵拉性视网膜裂孔、脱离,预后不佳。  相似文献   

20.
复方平阳霉素治疗眼面部血管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海绵状血管瘤及毛细血管瘤均是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好发于眼面部,影响面容和视功能。临床治疗有冷冻、放疗、激光、注射硬化剂、手术等方法,效果不够理想;手术切除仅限于范围较小、部位安全的血管瘤,对于范围较大、部位特殊、边界不清的不宜手术。我们自1987年8月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