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剥离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16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行常规经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气-液交换、裂孔区注射透明质酸钠、吲哚菁绿染色、液-气交换、内界膜剥离、再次气-液交换、14?F8填充玻璃体腔,术后保持头低位,随访1~6个月。结果16眼中,13眼黄斑裂孔愈合,视网膜复位,3眼裂孔未闭,其中1眼复发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提高14眼,不变1眼,下降1眼。结论剥离内界膜的玻璃体切除术能有效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并能促进黄斑裂孔的愈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黄斑加固联合内界膜剥离、注气治疗早期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10例10只眼早期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进行了黄斑加固、玻璃体切除、内界膜剥离、玻璃体腔注气治疗.均有黄斑部视网膜脱离,眼轴长度均超过27.0 mm,均有黄斑全层破孔.视网膜已僵硬者排除在外.术后随访6~18个月.结果 10只眼初次手术后,视网膜全部复位.但1只眼1月后视网膜再次脱离,再次行玻璃体腔注气术后视网膜复位,黄斑孔未闭合.10只眼中有5只眼黄斑孔闭合;5只眼黄斑孔部分区域闭合,部分组织缺损(1个月后黄斑孔周围行激光封闭).术中未见医源性裂孔形成,术后1只眼玻璃体积血,2周后自行吸收.余术后无眼内出血或眼内炎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黄斑加固联合内界膜剥离注气术是治疗早期高度近视黄斑孔性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能提高视网膜解剖复位率、黄斑孔闭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无染色剂辅助下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ILMP)及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 对2011年7月至2013年7月在我院就诊的一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病变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ILMP及硅油填充术的14例(14只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后随访1~6个月,观察手术后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及裂孔闭合形式.结果 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14只眼(100%)(其中1只眼为单纯注入C3F8复发后再次手术的).术后视力提高11只眼(78.6%),无变化3只眼.结论 玻璃体切除联合ILMP及硅油填充是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式.术中不使用染色剂辅助,减少了视网膜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扩大的内界膜剥离手术治疗高度近视伴后葡萄肿的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效果.方法 在玻璃体切除手术中采用扩大的内界膜剥离手术(即剥离范围达到后葡萄肿边缘)治疗30只眼高度近视伴后葡萄肿的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其中12只眼(40%)注C3F8,18只眼(60%)注硅油.结果 27只眼(90%)视网膜复位,3只眼(10%)经再次手术后复位(P<0.05);视力改善16只眼(53.4%),不变10只眼(33.3%),下降4只眼(13.3%)(P>0.05).结论 扩大的内界膜剥离手术可有效复位高度近视伴后葡萄肿的黄斑白孔性视网膜脱离,但视力提高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界膜剥除对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15例(15眼)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行玻璃体手术,吲哚青绿染色内界膜剥除,长效气体填充。观察术后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视力等情况。结果平均随访13月。14眼1次手术视网膜复位,一次手术的成功率93.33%,OCT检查13眼黄斑裂孔完全闭合;1眼黄斑与脉络膜贴服紧密,黄斑孔完全闭合率86.67%。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并发症有一过性高眼压、白内障等。结论内界膜剥除治疗周边裂孔合并黄斑孔的视网膜脱离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吲哚靛青绿(indocyanine green,ICG)染色下行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离术治疗老年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手术效果。方法:对老年特发性黄斑裂孔伴视网膜脱离者16眼行玻璃体切割及ICG染色下内界膜剥离术,术中明确剥离着染成绿色的视网膜内界膜(inner limiting membrane,ILM),并使视网膜复位。结果:ILM剥暾顺利,术中未见明显并发症,随访3-18个月,视网膜均复位,14眼黄斑裂孔闭锁,闭锁率87.5%,3眼视力无变化,余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提高,视物变形改善。结论:ICG染色下行内界膜剥离术治疗老年特发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目前未见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治疗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收集我院2009-09/2011-12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住院患者22例22眼。均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手术方式。随访观察术后1,2,3d;1wk;1mo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眼压。并对患者年龄和患病病程与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行气体填充13例,行硅油填充9例。患者术后黄斑裂孔封闭率100%,视网膜均解剖复位。术后最佳矫正视力随术后恢复时间逐渐提高。眼压在术后1,2,3d有升高,7d后下降逐步恢复正常。患病病程<6mo的患者较病程>6mo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好。黄斑裂孔患者的术后1mo最佳矫正视力与患者年龄无相关性。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术是治疗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有效手术方式,可提高术后视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内界膜翻转填塞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初步疗效。方法接受23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的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患者37例(38只眼)纳入研究。其中,成功施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及内界膜翻转填塞16只眼(内界膜填塞组),其余21例(22只眼)行常规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手术(内界膜剥除组)。两组患者均行硅油填充。手术后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眼黄斑裂孔闭合率、最佳矫正视力(Log MAR视力)、视网膜复位情况。结果内界膜剥除组,术后3个月视网膜复位者20只眼占90.91%,黄斑裂孔闭合者7只眼占31.82%。内界膜填塞组,术后3个月视网膜复位者16只眼占100%,黄斑裂孔闭合者16只眼占100%;内界膜剥除组术眼Log MAR视力由术前的1.95±0.44增加到术后的1.57±0.46,内界膜填塞组由术前的1.98±0.39增加到术后的1.48±0.33。两组术后视网膜复位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06,P<0.05)。两组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1,P<0.05)。内界膜剥除组及内界膜填塞组手术后Log MAR视力均较手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4.43,P<0.05)。两组手术后Log 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P>0.05)。结论高度近视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行内界膜反转填塞手术较单纯内界膜剥除,黄斑裂孔闭合率及视网膜复位率均高,但术后两组视力恢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再次手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需再次手术的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17例17眼,其中11例是第1次经玻璃体切割联合膨胀气体填充后黄斑裂孔未闭合,6例是黄斑裂孔闭合后晚期复发的患者行玻璃体切割,彻底黄斑前膜剥离,2例行视网膜内界膜剥离,全部病例联合硅油内填充,11例术后补充氩激光光凝。结果 17例17眼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全部复位,最终视力较术前提高。随访3—24个月,视网膜复位良好,无1眼复发。结论 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再次手术中彻底剥离黄斑前膜,剥离视网膜内界膜,硅油填充和激光光凝可有效封闭黄斑裂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内界膜剥离治疗黄斑部病变的疗效.方法 我院2007年7月至10月收治的黄斑部病变患者6例(6只眼),均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离(ILMP)手术方式,随访观察术前及术后1、2周,1、3个月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孔闭合、黄斑水肿消退的情况.结果 术中内界膜剥离后黄斑区点状出血3只眼.3只眼术前有视网膜脱离病例达到视网膜解剖复位,其余病例无医源性裂孔和视网膜脱离发生.4只眼黄斑裂孔中3只眼裂孔闭合,1只眼缩小,2只眼黄斑水肿中1只眼黄斑水肿明显消退,1只眼完全消失,1只眼黄斑前膜无复发,经眼底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证实.术后最低视力0.08,最高视力0.6,与术前视力相比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1者1只眼,0.1~0.3者3只眼,0.3以上者2只眼.除5例(1只眼)外全部病例术后视物变形均有改善.结论 内界膜剥离是治疗黄斑部病变的有效手段之一,可改善术后视力及视物变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