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病历摘要患者,43岁,因宫颈原位癌术后18+月,发现阴道病变6+月于2014年9月3日入院。18+月前患者因"宫颈原位癌"于外院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双侧输卵管切除术+盆腔粘连松解术,术前检查及术中情况不详。术后病理检查示宫颈原位鳞状细胞癌累及腺体,部分区域呈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级,累及腺体,阴道切缘阴性。6+月前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色白,有时似小便样,无异味,无外阴瘙痒,无性交后出血,于外院  相似文献   

2.
宫颈鳞癌、阴道鳞状上皮原位癌合并阴道腺病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病例简介患者43岁,因“外院行宫颈涂片发现异型细胞”1个月来我院就诊,行TCT检查结果示“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于阴道镜下取宫颈及阴道组织活检,病理示:宫颈1点、7点、10点、12点处C INⅢ伴鳞状细胞早期浸润,宫颈3点及阴道右侧壁鳞状上皮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患者平素月经规律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阴道流血5个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例介绍:患者56岁,已婚,G3P2。因绝经后7年,反复阴道少量流血5个月于2005-06-25入院。患者既往月经规则,49岁绝经,绝经后无阴道流血、流液。但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阴道淡血性流液,量时多时少,多时需用护垫,但仍少于月经,伴有异味,无外阴瘙痒,偶有下腹隐痛,无发热及尿频、尿急、尿痛,大便无异常,曾在当地医院就诊,拟“老年性阴道炎”、“附件炎”进行对症治疗,治疗时症状似略有好转。因反复阴道少量流血,遂来我院门诊就诊,予以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y test,TCT):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和恶性细胞(NILM);超声提示宫…  相似文献   

4.
正1病例简介病例1,37岁,G2P1,因"高级别阴道鳞状上皮内病变"于2014年10月就诊于我院。患者曾因宫颈细胞学检查为低度病变于2014年5月在外院行宫颈环形电切术,术后病理为CINI级。2014年10月复查,阴道镜下发现阴道后穹窿处病变,活检病理并经我院会诊为高级别阴道鳞状上皮内病变,遂就诊于我院。阴道镜检查:阴道后穹窿处厚醋白上皮,呈多灶性分布,范围约3cm×4cm(图1A)。2014年11月3日行  相似文献   

5.
<正>1病历摘要患者,36岁,因阴道流血20天,发现子宫颈异常1周,于2022年5月22日于本院住院治疗。20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阴道流血,量少,呈鲜红色,无腹痛、腹胀,无尿频、尿急,无腰痛,7天前因症状无好转,遂于当地医院就诊,妇科检查子宫颈中度糜烂,三合诊子宫颈呈桶状,触及直径约4 cm质硬肿块,行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病理检查示:(子宫颈3、9点)慢性炎伴间质局灶腺体增生异型增生;(子宫颈6、12点)浸润性腺癌;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简介患者,37岁,G_4P_1。因"接触性阴道出血1年,发现宫颈病变2+月"于2016年1月22日收入院。患者曾于外院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提示:非典型鳞状细胞,HPV阴性;行宫颈活检提示:宫颈组织慢性炎伴急性活动及淋巴组织高度增生。入院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肝脾肋下未及,心肺(-)。妇检:外阴发育正常,阴道通畅,少量暗红色分泌物;阴道穹窿未见异常,宫颈稍肥大,周边光滑,宫颈口中央  相似文献   

7.
<正>1 病例报告患者,40岁,因体检发现子宫颈病变1+月,不规则阴道流血10+天于2022年10月8日入院。1+月前患者于本院体检,发现子宫颈赘生物,子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技术(TCT)检查提示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门诊阴道镜下见子宫颈12点可见约0.3 cm大小新生物,进一步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子宫颈新生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提示:①慢性子宫颈炎及子宫颈管内膜炎,伴鳞状上皮增生,灶性糜烂: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2(AQP2)在人宫颈阴道上皮细胞(hECE)的表达和定位。方法:因良性病变行子宫全切术患者45例,年龄34~67岁,按其月经状况分为3组:(1)正常月经组18例;(2)围绝经组14例;(3)绝经组13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hECE中AQP2蛋白的分布,分析不同生育时期hECE中AQP2表达的变化及与E2、年龄等的相关性。结果:hECE中存在AQP2蛋白,主要定位于鳞状上皮的中层和副基底层细胞膜上,hECE中的AQP2蛋白量以正常月经组最高,围绝经组次之,绝经组最低,3组有显著差异(P<0.05),随年龄增长,宫颈阴道黏膜AQP2蛋白表达下降。宫颈阴道上皮AQP2蛋白表达与E2水平呈正相关(r=0.393,P<0.05),与FSH呈负相关(r=-0.466,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r=-0.436,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调节中AQP2可能是一种重要的通道蛋白。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宫颈阴道上皮中蛋白表达下降,可能参与了导致阴道分泌物减少的调节。  相似文献   

9.
<正>1病例报告患者,63岁,绝经20年,因阴道分泌物增多伴性交后阴道流血19月,于2014年9月19日入院。19月前患者出现阴道分泌物增多伴同房后阴道流血,10月前于我院就诊,专科查体发现阴道壁上1/2增厚,无弹性,阴道镜活检示:重度慢性炎伴溃疡形成,肉芽组织增生伴机化。予外用药治疗无好转。患病以来无发热、盗汗,体质量无明显减轻。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小三阳)20年;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包括乳酸脱氢酶、β2  相似文献   

10.
王丹  邓姗  贾丛伟  游燕  田秦杰   《实用妇产科杂志》2017,33(11):819-821
<正>1 病历摘要患者,G2P1,47岁,因阴道持续流液8+年于2017年3月6日入院。2008年因"宫颈糜烂"当地医院行环形电切术(LEEP),手术后逐渐出现阴道流液,呈水样、透明,不黏稠,无异味,无外阴瘙痒,无腹痛或腹胀,无明显腰酸,近两年逐渐加重,至当地医院就诊。2015年4月B超检查提示宫腔积液,宫颈多发囊肿。同年7月当地医院宫腔镜检查及诊刮提示子宫内膜息肉(病理切片会诊符合上述诊断),手术后仍阴道排  相似文献   

11.
<正>1 病例报告患者,45岁,因高级别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部分阴道壁切除术后1年,第2次复发1月于2020年3月10日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妇产科。1年前患者因阴道流液1+月就诊本院妇科门诊,妇科查体见阴道分泌物多,色白,阴道壁9~10点处可见1 cm×1 cm充血面。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示:HPV16、HPV18、12HR HPV均阳性。液基细胞学(TCT)检查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阴道镜检查示:  相似文献   

12.
正一、病例摘要患者44岁,因"同房出血2次"于2015年7月24日收入江西省妇幼保健院。患者平素身体健康,1994年行剖宫产1次。末次月经2015年7月20日,月经规律:(3/23~27)d,B超提示内膜厚5 mm,子宫小肌瘤,行分段诊刮提示(宫腔)增生期宫内膜;(宫颈管)颈管黏膜显慢性炎。考虑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于7月27日行宫颈锥切术。术后病理提示: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阴道前壁膨出(AVP)患者阴道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α、β亚型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与盆腔器官脱垂(POP)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取1999年7月-2004年7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AVP患者40例(AVP组),其中绝经前7例,绝经后33例。对照组为同时期手术的Ⅰb1~Ⅱb期宫颈鳞癌患者17例(无盆腔器官膨出症状),其中绝经前9例,绝经后8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阴道前壁组织中鳞状上皮、黏膜固有层、肌层3个部位的ERa和ERβ表达水平(以阳性细胞率及阳性染色强度的评分判断ER的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分析及统计学检验。结果 (1)ERα、ERβ在AVP组患者阴道组织中鳞状上皮、黏膜固有层、肌层均有表达。(2)AVP组绝经前患者阴道组织中ERα表达水平分别为:鳞状上皮(5.3±0.8)分、黏膜固有层(3.2±2.1)分、肌层(3.0±1.5)分,绝经后患者分别为(4.6±1.2)、(4.1±1.2)、(3.7±1.4)分,绝经前、后患者不同部位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阴道组织中ERα表达水平在绝经前、后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3)ERβ表达水平在绝经前、后AVP组患者阴道组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绝经前患者阴道组织中ERB表达水平分别为:鳞状上皮(4.2±0.5)分、黏膜固有层(2.6±1.4)分、肌层(2.4±0.8)分,绝经后患者分别为(2.6±1.3)、(1.1±0.7)、(1.4±0.9)分,对照组绝经后患者阴道组织中ERB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4)AVP组绝经后患者阴道组织中ERB表达水平分别为:鳞状上皮(4.1±1.6)分、黏膜固有层(3.4±1.7)分、肌层(3.3±112)分,绝经后AVP组患者阴道组织各部位ERβ的表达水平高于绝经后对照组患者相应部位(P〈0.05);而绝经后患者ERα在阴道组织中的表达水平,AVP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论绝经前、绝经后AVP患者,阴道组织都存在ERα、ERβ的表达。AVP患者阴道组织中ERβ表达在绝经后未下降,且较对照组绝经后患者表达增加,而ERα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9岁,主因“阴道不规则流血1年半,加重4个月余”于2004年11月9日入院。1年半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阴道流血,经止血治疗后好转。1年前行妇科检查时曾诊断为“宫颈中度糜烂”,未处理。4个月前再次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于我院门诊就诊,行阴道镜检查。病理回报:宫颈多点鳞状上皮重度非典型增生,原位癌,伴有累腺,局部可见浸润。2个月前,患者因“发现白细胞升高”于我院行骨髓活检,诊断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准备行骨髓移植治疗,  相似文献   

15.
阴道上皮内瘤变1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刎顾性分析浙江省肿瘤医院2002年3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13例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为VAINⅡ、11例为VAINⅡ~Ⅲ或VAINⅢ.结果 13例VAIN患者中,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检测12例,其阳性率为92%(11/12).VAIN临床表现无特异性,1例阴道分泌物增多;4例阴道局部糜烂充血或呈乳头状增生,2例小结节状改变.13例VAIN患者中,合并宫颈癌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4例外阴上皮内瘤变(VIN)3例;与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癌和CIN)同时确诊5例、与外阴病变(即VIN)同时确诊3例,其余5例均在复查这些疾病时确诊.与宫颈病变或外阴病变同时确诊的8例VAIN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其中l例VAIN合并CIN因病变广泛术后补充氩气刀治疗,1例VAIN合并VIN因术后切缘阳性补充氩气刀治疗;1例中晚期宫颈癌行同步放化疗后随访时发现的VAIN患者行根治性放疗;3例术后随访时发现的VAIN(VAINⅡ、VAINⅡ~Ⅲ、VAINⅢ各1例)行氩气刀治疗;1例官颈癌Ⅲb期合并VAINⅢ患者治疗.本组患者的平均随访时间为25.6个月(6~87个月),2例患者因官颈癌发生远处转移而死亡,11例活检或阴道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无异常,随访期内无一例进展为浸润癌.结论 HPV感染是VAIN发病的主要原因;VAIN的临床表现隐匿,多在治疗或复查宫颈病变、外阴病变时确诊;治疗以手术为主;VAIN很少进展为浸润癌,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阴道上皮内瘤变六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0-2006年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6例VAIN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VAIN患者(5/6)发生于子宫全切除术后,其中2例因宫颈癌和(或)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切除子宫.4例患者检测过人乳头状瘤病毒,结果均为阳性.6例患者均无特异的临床症状,均是在细胞学涂片检查发现异常后经阴道镜活检确诊为VAIN,其病变部位均位于阴道上1/3.6例VAIN患者均行阴道病灶切除术治疗,1例因切缘有病变累及行二次手术.2例患者术后随诊1年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结果无异常;3例术后随诊6个月时TCT结果有异常;1例术后6个月时TCT结果异常而1年时TCT结果正常.结论 CIN病史是VAIN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因CIN而切除子宫的患者需定期进行阴道细胞学检查;发现阴道细胞学异常后行阴道镜活检是诊断VAIN的主要方法;对于VAINⅡ~Ⅲ患者常首选手术治疗;VAIN治疗后易复发.  相似文献   

17.
阴道腺病     
阴道黏膜由非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被覆,正常情况下不存在腺上皮。阴道腺病(vaginal adenosis)是指阴道壁的表面或黏膜下结缔组织内出现副中肾管系统的腺体组织或腺囊肿,故又称阴道腺瘤病(adenomatosis vaginae)。本文就阴道腺病的病因、病理、诊断及治疗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上段黏膜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形术后阴道下段鳞状上皮化生的黏膜细胞中,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部分阴道下段黏膜发生了鳞状上皮化生;成形术后阴道上段及下段未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的黏膜细胞中,闭锁蛋白及ZO-1阳性表达率下降;化生的鳞状上皮细胞中,两种蛋白的表达与原位的乙状结肠黏膜相似,可能对加强人工阴道的防御功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1 病例报告患者,29岁,因阴道分泌物增多伴阴道壁持续溃疡5+月,于2018年8月1日我院就诊。5+月前,患者阴道分泌物明显增多,无色水样、稍粘稠、有异味,自购"阴道冲洗液"治疗1周未见好转。就诊于当地三甲医院,妇科检查:阴道壁溃疡及子宫颈糜烂;病理检查(4月24日)示:送检组织坏死、炎细胞浸润,符合溃疡改变;予"抗炎"等对症处理1周症状无改善,后入院治疗。输血免疫等检查未见异常,妇科检查:阴道分泌物异味明显,余同前;阴道分泌物培养  相似文献   

20.
/15)],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其上段黏膜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成形术后阴道下段鳞状上皮化生的黏膜细胞中,两种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状结肠代阴道成形术后,部分阴道下段黏膜发生了鳞状上皮化生;成形术后阴道上段及下段未发生鳞状上皮化生的黏膜细胞中,闭锁蛋白及ZO-1阳性表达率下降;化生的鳞状上皮细胞中,两种蛋白的表达与原位的乙状结肠黏膜相似,可能对加强人工阴道的防御功能起到了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