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2 毫秒
1.
输卵管妊娠与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与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CT-DNA)方法,检测57例输卵管妊娠之宫颈分泌物、输卵管组织及胚胎组织中的CT,同时取同期因卵巢囊肿行附件切除或输卵管结扎病例32例作为对照Ⅰ组,取正常早孕妇女29例作为对照组Ⅱ组。结果:输卵管妊娠组宫颈分泌物CT阳性检出率为40.4%,高于对照组Ⅰ组的12.5%和对照Ⅱ组17.2%(P<0.05);输卵管妊娠组输卵管组织CT阳性检出率为24.6%,高于对照Ⅰ组的6.3%(P<0.05);输卵管妊娠组胚胎组织CT阳性检出率为26.3%,高于对照组Ⅱ组的6.9%(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与生殖道CT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2.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子宫颈癌发病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应用多重引物人乳头状瘤病毒(HPV)6B/11、16、18 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99例不同宫颈病变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DNA(HPVDNA)。其中宫颈湿疣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2级(CIN_(1~2))18例,CIN3级(CIN_3)20例,宫颈癌23例和正常对照18例。结果:上述宫颈组织中HPVDNA总检出率分别为85.0%,83.3%,80.0%,87.0%和27.8%。宫颈各病变组中HPVDNA的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宫颈湿疣及CIN_(1~2)中HPV6B/11型检出率分别为85.0%和72.3%,CIN_3和宫颈癌中HPV6和(或)18型阳性率分别为50.0%和73.9%,两者HPV型别分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3例腺癌中HPV18型阳性2例,16型阳性1例。低分化宫颈癌中均为HPV16和(或)18型感染。提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发生与HPV感染高度相关。宫颈湿疣和CIN_(1~2)常与HPV6B/11型感染有关;CIN_3和宫颈癌的发生则与HPV16、18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阴道滴虫感染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感染及宫颈细胞学异常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唐山市妇幼保健院2004年3月至2010年3月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HR—HPV检测的39302例妇女的临床资料,比较滴虫感染组和无滴虫感染组患者HR—HPV感染和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检出率,以及HR—HPV与滴虫双重感染组和单纯HR-HPV感染组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检出率。结果在39302例妇女中,滴虫感染4163例(10.59%),HPV感染8636例(21.97%),滴虫和HPV双重感染927例(2.36%)。检出未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性鳞状细胞(ASCUS)2079例(5.29%),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52例(2.17%),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397例(1.01%)。并且滴虫感染和HR-HPV感染无相关性(r=O.001,P〉0.05);滴虫感染组和无滴虫感染组宫颈细胞学异常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重感染组和HR—HPV感染组不同级别宫颈细胞学异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滴虫感染不增加HR—HPV感染和宫颈细胞学异常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4.
输卵管妊娠患者沙眼衣原体及解脲脲原体检测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目的:探讨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原体(UU)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4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输卵管妊娠组)的宫颈分泌物、输卵管组织、盆腔液中CTDNA及UUDNA,同时选择28例输卵管结扎妇女(输卵管结扎组)和40例正常早孕妇女(正常早孕组)作为对照。结果:输卵管妊娠组宫颈分泌物CTDNA和UU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7.1%和55.9%,高于输卵管结扎组和正常早孕组(P<0.05);输卵管妊娠组患者的输卵管组织CTDNA阳性检出率为26.5%,高于输卵管结扎组(P<0.05);输卵管妊娠组与输卵管结扎组输卵管组织UUDNA及盆腔液CTDNA和UUDNA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输卵管妊娠与生殖道CT和UU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5.
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与性传播疾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间接过氧化物酶免疫法(IPA),检测99例宫颈病变患者血清中抗沙眼衣原体(CT)抗体,同时采用共有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其中40例CT阴性或CT阳性患者石蜡包埋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结果:(1)宫颈癌组CT感染率为61.5%,宫颈非典型增生组为83.3%,宫颈糜烂组为39.5%(P〈0.01)。(2)CT阳性病例,阴道镜下观察白色上皮发生率为28.6%,CT阴性病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computerasistedcytologictest,CCT)系统检测宫颈涂片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omavirus,HPV)感染的敏感性与准确性。方法对158例外阴尖锐湿疣患者的子宫颈涂片,采用CCT检测技术进行细胞病理学诊断,其诊断标准依据TheBethesdaSystem(TBS)分类法。同期行阴道镜指引下的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宫颈拭子中的HPVDNA。结果CCT诊断宫颈HPV感染的敏感性:与组织学检查对照,为7462%;与PCR检测对照,为6911%。准确性:与组织学检查对照,为6772%;与PCR检测对照,为7088%。结论CCT作为一种细胞病理学检测技术,用于诊断宫颈HPV感染或亚临床感染,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CCT)系统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95年3月15日至1996年3月15日妇科门诊筛查的子宫颈涂片3016例,行CCT检查初筛,细胞学专职人员进行最后诊断,对56例阳性病例行阴道镜下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异常涂片375例,占124%。其中子宫颈鳞癌5例;子宫内膜腺癌1例;子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9例(2.0%),其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占797%。CCT检查的敏感性为989%,特异性为909%。CCT与阴道镜检查符合率为836%。结论采用CCT初筛,阳性病例配合阴道镜病理做最后诊断,能及早发现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阴道镜检查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对宫颈早期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79例经阴道镜检查并经病理学确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阴道镜检查结果、宫颈刮片、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379例检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35例,宫颈鳞癌11例;阴道镜检出了95.25%宫颈病变.宫颈涂片检出了89.18%宫颈病变,细胞学与阴道镜下活检联合应用无漏诊。结论 阴道镜对宫颈疾病诊断尤其在宫颈癌前病变和早期宫颈癌的诊断中有着非常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孕妇沙眼衣原体感染与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发病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了解孕妇沙眼衣原体(CT)感染情况及感染后对孕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产前检查的273例孕妇取宫颈分泌物进行CT检测,同时进行有关因素的调查,并追踪随访孕妊娠结局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孕妇CT感染率为35.90%;孕妇CT阳性组异常妊娠结局发生率(24.72%)高于CT阴性组(12.20%),孕妇CT阳性组新生儿眼、肺部发病率(17.98%)高于CT阴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载量检测在宫颈细胞学异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宫颈细胞学诊断异常的患者872例,采用杂交捕获二代(Hybridization Capture Ⅱ,HC-Ⅱ)进行高危型HPV检测;按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无上皮内病变组(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 or malignancy,NILM);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1、2、3;宫颈鳞癌组(invasive cervical cancer,ICC)。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PV病毒载量与宫颈病变级别的关系。结果NILM组、CINl、CIN2、CIN3、ICC组HR—HPV阳性率分别为25.2%、53.4%、86.7%、96.4%、100%(P〈0.01);不同病理级别组HPV病毒载量有差异(P〈0.05),NILM组HPV病毒载量低于CIN各组以及宫颈癌组(P〈0.05),CIN以及宫颈癌组HPV病毒载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R—HPV病毒载量与CIN以及宫颈癌发生有关,但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11.
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检测子宫颈涂片4086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提高子宫颈病变的检出率.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CCT)检测子宫颈涂片4086例,并评价该系统检测结果与阴道镜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情况.结果在4086例子宫颈涂片中共发现异常涂片568例,占13.9%;78例行阴道镜病理检查患者中,CCT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者66例,符合率为84.6%.结论CCT检查可减少漏诊,提高细胞学检查的质量,对CCT检查异常的病例配合阴道镜病理检查,能及时发现宫颈早期病变,是防止宫颈癌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妊高征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妊高征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诱因及防治。方法:对20例妊高征并发MOF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均存在2个或2个以上器官或系统发生功能衰竭,诱因为:胎盘早剥(5例)、羊水栓塞(6例)、感染(2例)、产后出血性休克(7例);孕产妇抢救成功14例,6例死亡,病死率30%;围生儿21例,死亡12例,死亡率57.14%。结论:妊高征并发MOF处理关键是积极治疗原发病,有效地控制诱导的产生,是取得防治成功的前提;适时终止妊娠,保护相关脏器 功能和全身支持疗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子宫内膜IgG抗体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endometriosis,EMs)的临床价值。方法采集空腹血清91份,分三组,EMs组39例,正常对照组15例,良性疾病对照组37例,用酶联免吸附法对三组血清中子宫内膜IgG抗体进行测定。结果EMs组阳性率76.92%,正常对照组阳性率(33.33%)与EMs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5),疾病对照组阳性率(62.16%)与EMs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ELISA法测定血清子宫内膜IgG抗体诊断EMs敏感性76.92%,特异性46.15%。结论ELISA法虽敏感、有效、简单,但不能作为一种最有价值的诊断EMs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 (computer-assistedcytologicaltest,CCT)与传统光镜检查宫颈涂片相比的优越性。方法 将门诊宫颈病变 (含尖锐湿疣 )涂片 5 2 0例分别经CCT与传统光镜 (又分为A、B两组 )双盲检查 ,对其中 2 83例行病理检查。结果 CCT检查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 96 36 % ,传统光镜A组检查与CCT之一致率为 90 5 8% ,B组检查之一致率为 85 0 0 %。结论 CCT检查对发现宫颈异常细胞具有高度敏感性与准确性 ,明显优于传统光镜检查  相似文献   

15.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的诊断及治疗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术 (SSG)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  1996年 6月至 2 0 0 2年 10月对 74例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HSG)诊断的输卵管阻塞患者行SSG诊治。结果 经过SSG后希望妊娠且随访 1年以上者 6 4例中妊娠 2 4例 ,妊娠率 37 5 %。其中自然妊娠 18例 ,人工授精 (AIH) 5例 ,配子输卵管内移植 (GIFT) 1例。双侧阻塞组 2 0例中有 3例妊娠占 15 0 % ;单侧阻塞组 4 4例中有 2 1例妊娠占 4 7 7%。即单侧阻塞组妊娠率高 ,与双侧阻塞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SSG因操作简便 ,疗效确实 ,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He Y  Wang Y  Lang J 《中华妇产科杂志》1998,33(5):265-267
评价计算机辅助细胞检测系统配合阴道镜检查对子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95年3月15日至1996年3月15日妇科门诊筛查的子宫颈涂片3016例,行CCT检查初筛,组织学专职人员进行最后诊断,对56例阳性病全钎阴道镜下取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异常涂片375例,占12.4%。其中子宫颈鳞癌5例;子宫内膜腺癌1例;子宫颈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59例,其中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占79.7%。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血清胶原酶含量在妊娠及分娩中的变化与宫颈成熟的关系。方法 选择非孕、妊娠各期、分娩及产后期妇女共 2 80例 ,用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中多核白细胞分泌的胶原酶质量分数。结果 妊娠 37周开始血清胶原酶质量分数逐渐增加 ,至分娩的活跃期达到最高水平。胶原酶质量分数与宫颈之Bishop评分成正相关。结论 白细胞分泌之胶原酶在分娩中起重要作用 ,可以作为判定宫颈成熟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的细胞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细胞病理学变化。方法 分析1997年5月 ̄1998年5月人工智能电脑系统(PANET)辅助子宫颈细胞学检查,按照TBS诊断标准诊断的1183例ASCUS及其中84例涂片和阴道镜随访结果。结果ASCUS细胞理变化表现在4个方面:381例(32。3%)为成熟或不成熟化生细胞不典型改变;318例(26.8%)表现为中、表层细胞不典型改变和多形性角化不全;  相似文献   

19.
输卵管妊娠患者沙眼衣原体感染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之间的关系及其发病机制,并试图找到预防和降低IP发生的方法和途径。方法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测定TP患者宫颈,输卵管组织中的CTDNA及其血清中的特异性CTI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