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但有研究证明这个习惯可能会对个体的睡眠产生影响。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可能会通过屏幕光、高唤起、电磁辐射以及睡眠置换等理论机制对睡眠产生影响。减少睡前电子设备使用时间以及添加防蓝光膜等干预可能会减少睡前使用电子设备对睡眠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医药与保健》2011,18(2):26-27
电磁辐射不仅会引起心悸、失眠、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等症状;长期处于高辐射环境中,会使血液、淋巴液和细胞原生质发生改变,影响人体循环系统、免疫、生殖和代谢功能,严重时还会诱发癌症。卧室是人们休息的主要场所,而且睡眠时生理机能减缓,人体抵抗力下降,这时如果处于电磁辐射之下,危害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前,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损伤效应尚未有确切定论,相关流行病学研究结论尚存争议,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所采用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存在缺陷.开展电磁辐射流行病学研究通常会受到混杂因素和各种偏倚的影响,使得研究调查并不能得到真实可信的结果.因此,该文从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就近年来国内外主要的电磁辐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更好地进行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电磁辐射对妊娠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和实验研究。电磁辐射对妊娠及子代的影响主要有自发性流产、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及儿童肿瘤等,但由于现有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性,关于电磁辐射对妊娠及子代的影响还在很多方面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探讨。该文综述了国内外电磁辐射与各种异常妊娠结局之间关系的研究结果 。  相似文献   

5.
微波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医疗、科研、通讯等各个领域,甚至进入家庭生活中(如理疗、微波炉等),接触电磁辐射的人数和空间及辐射强度已逐渐增加。近年来,电磁辐射已被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列为“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其危害、防护和生物效应问题,已在国内外引起广泛重视。研究表明电磁辐射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均有影响,对血液、免疫功能、胸腔、腹腔内脏、睾丸、生殖系统、妊娠胚胎发育和遗传、晶体和视网膜等都会造成损伤。、电磁作用症”或“微波症”主要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嗜睡、失眠、记忆力减…  相似文献   

6.
人们对电器设备的使用量日益增加造成生活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由此对人体的健康造成的影响和危害,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不同频段、不同强度电磁辐射长期暴露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影响.该文对极低频(ELF,3 Hz~3 kHz)电磁场和射频(RF,100kHz~300GHz)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包括神经系统、心...  相似文献   

7.
王莉 《现代保健》2009,(27):184-184
人体的免疫力除了受制于遗传基因,还受生活方式及环境的影响。增强人体免疫力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均衡营养,加强锻炼,保证睡眠,情绪乐观。  相似文献   

8.
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1.不良生活方式: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造成很多问题;营养不良、营养不均衡、饮食结构不科学、暴饮暴食或无节制减肥、酒精过量、吸烟、缺少睡眠等。2.环境污染:人居环境、大气、水源、噪声、辐射等污染影响着人体的健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探讨矿井电磁环境对人体的作用,保护井下矿工的身体健康。方法 对矿井内主要的电磁辐射源进行分类,分析电磁辐射对人体的生物学效应可能对井下矿工身体的影响,结合国内外电磁辐射作业的有关安全标准。结果 给出了矿井内的电磁辐射安全防护措施。结论 应重视矿井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918MHz的微波辐射对小鼠的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科技的发展,微波被愈来愈广泛地应用于生活之中,各种大型的微波站也日趋增多,遍布于周围环境中。为了解微量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我们研究了918MHz的电磁辐射对中枢神经递质的影响。现报告如下。内容及方法(1)暴露环境条件和受照动物:用北京医科大学提...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射频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 ,在创造巨大效益的同时 ,对周围环境及作业人员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它会破坏生物体内电的自然生理平衡 ,使生物钟失衡 ,节奏发生紊乱 ,从而减弱人体抵抗力 ,影响身体健康 ,患所谓“电磁病”。另外 ,电磁辐射还会干扰广播电视收听收看 ,影响仪器仪表的正常工作等。因此 ,电磁辐射对生产和生活环境的污染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1 基本物理学知识1 1 电磁辐射的性质及特点 电磁辐射以电磁波的形式在空间向四周传播 ,具有波的一般特征[1] ,其波谱很宽 ,按其生物学作用的…  相似文献   

12.
儿童虐待作为当今社会普遍发生的公共健康问题,可严重影响个体的睡眠,导致睡眠结构紊乱、睡眠模式改变及睡眠障碍。睡眠不佳可对个体生理、心理、认知及行为功能发展造成一定的损害,降低生活质量。通过总结儿童虐待的定义、分类和流行现状,对儿童期虐待经历者的睡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述。旨在为儿童期受虐者睡眠问题的预防和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进而改善儿童期虐待经历者的睡眠状况,提高睡眠质量,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Jane 《健康世界》2007,(4):74-75
电磁辐射是一种复合电磁波,人体的生命活动包含一系列的生物电活动,这些生物电对环境的电磁波非常敏感,因此,电磁辐射可以对人体造成影响和损害。当人体长期受到电磁辐射时,会引起中枢神经和精神系统的功能障碍,表现为头晕、疲乏无力、记忆力衰退、食欲减退、失眠、健忘等亚健康症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热环境与健康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热环境与健康的研究主要探索热环境条件下机体的生理、生化表现 ,揭示热物理环境对机体的健康影响 ,以指导人们科学地安排各项生产和生活活动 ,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避免热环境对机体的负面作用。近些年来 ,我国主要围绕热环境的疲劳、损伤机理、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变化展开相关研究 ,同时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生活条件下热环境变化对机体的健康影响问题。1 人体对热环境的生理表现在炎热环境中 ,人体对体温的生理调节方式主要以散热为主 ,遇高温时机体会出现心率增加和血压降低等一系列心血管系统的生理反应。有文献报道 ,高温环境下 ,皮…  相似文献   

15.
陈洁瑜    赵晓山    王嘉莉  梁国骏  孙晓敏  杨乐斌    姬彦兆    罗仁   《现代预防医学》2016,(11):1987-1990
亚健康状态是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健康低质量状态,现代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处于这种状态。目前认为,亚健康状态具有既可回归健康,又可进展为疾病的双向性转化特点,但亚健康的发生及其进展机制尚不清楚。因此,研究亚健康状态相关影响因素,可以识别高危群体或个体,对亚健康的预防、促进健康,预防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行为和生活方式因素(吸烟、饮酒、营养不良、压力及应激性生活事件、运动锻炼不足或久坐、睡眠问题等)、环境因素(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生物因素(年龄、性别、学历、体重、中医体质)等方面对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因素进行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移动电话手机对睡眠质量及抑郁影响调查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研究移动电话手机电磁辐射对使用者睡眠质量及抑郁的影响。方法 对拥有移动电话手机的88名公司职员和77名无移动电话手机的公司职员进行调查。以问卷方式对其一般及健康状况、日常生活习惯、精神压力、移和机使用情况、居住及工作环境状况、想情况、睡眠情况、抑郁等进行调查。资料用卡方检验。多元逐步回归、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和协方差分析。结果 移动电话使用组失眠率增高(P〈0.05),其OR值为3  相似文献   

17.
居室环境与健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居室环境质量优劣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关系,如果居室通风不良、室温调控不当、采光不佳、装潢污染、电磁辐射污染、噪声污染、生物污染、生活污染等都会影响人体健康,导致亚健康,乃至疾病。  相似文献   

18.
都市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心电图和外周血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阐明电磁波同时混合存在于一个环境内是否会对青少年的心电活动和外周血细胞产生影响。方法采用心电图仪和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对106例青少年心电图和血常规进行检查。结果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心率、PR间期、QRS波时间、QT间期、外周血血红蛋白含量和血小板数量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性,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低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005)。从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来看,高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外周血单核细胞数量和男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明显高于低背景环境电磁辐射组(P<005)。结论大都市现有环境电磁辐射对青少年(14~18岁)心电活动无明显影响,对外周血白细胞可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降,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相对增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对抑郁的影响因素从个体自身、环境和应对方式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展性评价,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及将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失眠症的现状进行分析,综述了大学生失眠症的相关因素,主要包括:心理社会因素、生活方式、体质、睡眠卫生与睡眠环境等。提出采取心理干预、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与提高社会支持度等对策可以有效提高大学生睡眠质量,预防和减少失眠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