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脂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8月江西省广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TIA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氯吡格雷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血脂水平[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血小板计数(PLT)]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TG、TC、PT、P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TG(1.03±0.42)mmol/L、TC(4.81±0.98)mmol/L,均低于对照组的(1.65±0.49)mmol/L、(5.62±1.13)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仅出现轻微胃肠道不适,无须干预自行缓解。结论 TIA患者接受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是安全可行的,有利于降低其血脂水平,抑制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佛山市顺德区大良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为(3.4±1.4)分,Batherel指数为(60.7±12.4)分,优于对照组的(5.8±2.1)分和(51.5±10.8)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8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有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升生活能力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脂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1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每组70例.阿托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瑞舒伐他汀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20 mg,每晚1次口服,疗程均为3个月.分别测定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绞痛发作次数.结果 治疗后阿托伐他汀组和瑞舒伐他汀组TC、TG、LDL-C、hs-CRP、LVEF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阿托伐他汀组:(4.3 ±0.4) mmol/L比(5.6±0.8) mmol/L、(2.2±0.5) mmol/L比(2.8±0.8) mmol/L、(2.6±0.3)mmol/L比(3.2±0.6) mmol/L、(18.4±2.2) mg/L比(24.3±2.6) mg/L、(39.8±6.4)%比(34.6±6.2)%;瑞舒伐他汀组:(3.6t0.6) mmol/L比(5.4±1.2) mmol/L、(1.8±0.4) mmol/L比(2.6±0.6) mmol/L、(1.9±0.4) mmol/L比(3.4±0.8) mmol/L、(12.4±2.6) mg/L比(22.8±2.4) mg/L、(44.6±5.2)%比(32.8±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瑞舒伐他汀组治疗后均明显优于阿托伐他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组心绞痛发作次数明显少于阿托伐他汀组[(2.1±0.8)次比(4.2±1.4)次],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阿托伐他汀组[95.7%(67/70)比81.4% (57/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均可以有效降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血脂及血清hs-CRP水平,且瑞舒伐他汀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收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均49例。对照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观察组为95.9%,对照组为77.6%,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相比较治疗前,治疗后所有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均改善,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患者改善效果更明显,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以及阿托伐他汀效果更显著,更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应用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于患者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照组给于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凝血相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7.79%,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比其他药物治疗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好,降低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118例脑梗死患者分组,对照组59例给予氯吡格雷口服,观察组59例增加阿托伐他汀,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变化,及神经功能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斑块厚度1.37±0.20mm、斑块面积15.02±9.53mm2、NIHSS10.29±1.41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55±0.29mm、18.44±10.36mm2及13.96±2.21分,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降低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厚度、斑块面积效果确切,显著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匹伐他汀钙治疗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入选78例年龄≥80岁的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匹伐他汀钙组(2 mg/d),普伐他汀钠组(20 mg/d),每组39例,疗程为8周.分别于服药前、服药第8周检测两组血脂、磷酸肌酸激酶、肝功能,并进行比较.结果 匹伐他汀钙组和普伐他汀钠组服药第8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服药前明显降低[(4.38±0.73) mmol/L比(6.65±1.13) mmol/L、(1.95±0.67) mmol/L比(3.84±1.16) mmol/L和(5.09±0.81) mmol/L比(6.73±1.22) mmol/L、(2.57±0.62) mmol/L比(3.89±1.21) 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服药前与服药第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匹伐他汀钙组服药第8周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普伐他汀钠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服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肝功能及磷酸肌酸激酶无明显变化.结论 匹伐他汀钙对老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8.
《现代医院》2017,(4):576-578
目的探索负荷剂量氢氯格雷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80例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第1天口服氯吡格雷300 mg,以后每天口服75 mg,同时口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 mg/d、阿托伐他汀20 mg/d,两组连用14天,治疗前、治疗72 h、7 d、14 d,分别进行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治疗组及观察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治疗后72 h、7 d、14 d治疗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I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负荷剂量氢氯格雷联合大剂量阿托伐他汀能有效的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改善预后,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殷淑娟 《现代保健》2010,(32):35-37
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8年1月~2009年11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4例,随机将上述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司匹林、美托洛尔、硝酸甘油、钙拮抗剂和低分子肝素等常规抗心绞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方法 88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阿司匹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和氯吡格雷.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均为95.5%(42/44),高于对照组的75.0%(33/44)、72.7%(32/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是一组治疗UAP有效、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140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150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总有效率、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心肌缺血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低于对照组的18.6%(P <0.05)。结论 不同剂量氯吡格雷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均具有一定效果,但75 mg/d氯吡格雷联合用药方案的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应用血栓弹力图评价抗血小板药物的抑制率,来评价氯吡格雷低反应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397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栓弹力图结果分为氯吡格雷低反应组(137例)和氯吡格雷高反应组(2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生化指标,Logistic回归分析氯吡格雷低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氯吡格雷低反应组伴阿司匹林低反应26例(19.0%,26/137);氯吡格雷高反应组伴阿司匹林低反应16例(6.2%,16/2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氯吡格雷低反应组女性比例高、吸烟比例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小板计数高,与氯吡格雷高反应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0.05);两组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高脂血症病史、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三酰甘油、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氯吡格雷低反应的危险因素为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低下(P=0.001,OR=3.253,95%CI:1.614~ 6.557)、女性(P=0.001,OR=0.370,95% CI:0.202~0.678)、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 mmol/L(P=0.028,OR=1.878,95% CI:1.070~3.298).结论 女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可能是氯吡格雷低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氯吡格雷低反应可同时伴阿司匹林低反应.  相似文献   

17.
黄迎秋 《工企医刊》2014,27(5):1040-1041
目的 探索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进展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进展性脑卒中患者86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案随机均分对照组(n=43)、观察组(n=43).对照组单纯用阿司匹林,观察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两组进行为期30天的临床疗效判定,主要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对照组的基本治疗率为43.3%,总有效率为70.0%,观察组的基本治疗率73.3%,总有效率为9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后hs-CRP水平,对照组由(7.32±4.52) mg/L降低至(6.53±6.31)mg/L,观察组有治疗前(8.14±4.25) mg/L降低至(3.21±2.56) mg/L,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阿司匹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在治疗脑梗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脑梗死患者为试验对象,所有病例均来自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按照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35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35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和阿托伐他汀治疗,就其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MMSE、ADL评分均较之对照组更高,组间对比P 0.05。结论:对脑梗死患者应用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治疗可取得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其认知功能,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10 mg和辛伐他汀20 mg对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藏族患者降脂疗效和对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合并血脂异常的藏族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托伐他汀10 mg组和辛伐他汀20mg组,每组35例。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分别测定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三酰甘油(TG)、载脂蛋白B(ApoB)、白细胞(WBC)计数、空腹血糖(FBG)和hs-CRP水平,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4周,两组TC、LDL-C、ApoB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阿托伐他汀10 mg组治疗后4周TG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1.39±0.63) mmol/L比(1.95±1.62) mmol/L,P<0.05],而辛伐他汀20 mg组治疗后4周TG水平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2±0.32)nnol/L比(1.93±0.83) mmol/L,P>0.05]。两组治疗后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阿托伐他汀10mg组hs-CRP水平降低幅度大于辛伐他汀20mg组(40.51%比3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逐步回归分析表明,hs-CRP水平的降低独立于降脂效果,仅与他汀种类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0.384,P=0.022)。结论 辛伐他汀20 mg对于血清TC和LDL-C水平的降低作用与阿托伐他汀10 mg相当,两种他汀类药物均可降低藏族2型糖尿病患者hs-CRP水平,阿托伐他汀疗效略优于辛伐他汀。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5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治疗,对照组2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仅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脂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分别为(0.52±0.17) cm2、(2.61 ±0.39) mm,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斑块面积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分别为(5.62±0.69)、( 1.86±0.52)、(3.85±0.58)、(1.47±0.36)mmol/L,观察组分别为(4.57±0.52)、( 1.48±0.43)、(3.17±0.42)、(1.82±0.44) mmol/L,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治疗后TC、TG、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HDL-C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疗效显著,能够稳定斑块,降低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