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原发性肝癌(PHC)患者中乙肝病毒(HBV)的感染状况,探讨HBV血清标志物(HBVM)、前S1抗原与HBV-DNA之间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FIBVM、前S1抗原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DNA载量. [结果]357例PHC患者中,HBV感染率94.96%(339/357),HBsAg阳性率83.75%(299/357);感染模式以HBsAg、抗HBe和抗HBc 3项阳性为多见,占52.94%(189/357);前S1抗原、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0.14%(179/357)、70.59%(252/357);以HBsAg、HBeAg和抗HBc 3项阳性模式中前S1抗原、HBV-DNA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3.3%、93.3%.HBV-DNA的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X2=31.19,P<0.001),随着血清HBV-DNA载量增加,前S1抗原阳性率增加. [结论]HB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关系密切,以HBsAg、抗HBe和抗HBc 3项阳性多见:HBV-DNA阳性率高于前S1抗原,检测肝癌患者血清中前S1抗原、HBV-DNA可更全面反映患者体内HBV的活动性复制程度,弥补HBV血清标志物在肝癌检测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肝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肝癌(HCC)高发区江苏启东各危险因素的作用大小及相关性,方法:对66对肝癌患者和对照进行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来分析以下13个变量的作用,肝炎史,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既往饮水类型,食用腌制品,饮酒,HBsAg,抗-HBc, 抗-HBe、抗-HBs、HBVDNA和抗-HCV。结果:单因素分析揭示肝炎史,肝硬化、肝癌家族史,既往饮水类型,饮酒,HBsAg,抗-HBc, 抗-HBe、抗-HBst HBV DNA有显著性差异,多因素分析得到三个有统计学意义的模型,结论:在肝癌高发区启东市,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既往饮水类型,肝癌家族史和饮酒是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丁型肝炎病毒(HD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120例入住医院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DV血清标记物HDAg、抗HD、抗HDIgM及HBV血清标记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HBcAg、抗HBc;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肝功能、HBV-DNA水平及肝硬化Child-Pugh评分.结果 120例HBV感染的患者中有20例患者同时存在HDV感染的影响,HDV感染的发生率为16.7%,8例为HDAg阳性,11例为抗HD阳性,1例为抗HDIgM阳性;HBV感染联合HDV感染的患者,其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为(178.9±8.6) U/L,总胆红素(TBil)为(61.9±9.2)μmol/L水平明显高于单独HBV感染组患者的(78.4±9.4)U/L、(41.4±9.1) μmol/L,而白蛋白(ALB)水平(26.7±7.6) g/L明显低于单独HBV感染组患者的(29.9±7.3) g/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BV感染联合HDV感染的患者,其肝硬化Child-Pugh评分(10.7±1.6)分明显高于单独HBV感染组患者(8.9±1.3)分,而HBV-DNA拷贝数(4.1±0.4)log10拷贝/ml低于单独HBV感染组患者(5.2±0.7) log10拷贝/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患者易并发HDV感染,进一步加重肝功能的损伤,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且HDV感染可以抑制HBV的复制,减低其水平,临床对于HBV联合HDV感染患者要积极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王宇  崔巍  刘沛 《中国医师杂志》2009,11(7):969-970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与血清AFP水平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74例PHC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血清AFP水平,并分析两者关系。结果174例PHC患者中男女比例5.44:1,平均年龄(57.05±12.00)岁,高峰年龄集中在40~70岁(75.86%)。肝炎病毒感染158例(90.80%),其中HBV—M阳性144例(82.76%),感染模式主要为HBsAg(+)及HBsAg、抗-HBe(+),分别为54例(37.50%)及39例(27.08%),抗-HCV(+)23例(13.22%),同时感染HBV和HCV9例(5.17%)。174例患者中,AFP〉20ng/ml者118例(67.82%),肝炎病毒感染组AFP升高比例(70.25%)明显高于未感染组(43.75%)(P〈0.05)。结论PHC与肝炎病毒感染有关,HBV和(或)HCV感染的40—70岁男性是高危人群,应提高对HBsAg(+)及HBsAg、抗-HBe(+)者的重视。AFP水平受肝炎病毒感染的影响,临床中应结合病因判断AFP在早期筛查及诊断PHC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与原发性肝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原发性肝齐(PHC)病人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血清学标志的分布状况。方法:选择全市40家医院收治住院确诊PHC患者100例,用ELISA法进行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和抗-HCV检测。结果:PHC组HBV和抗-HCV的感染率分别为89.0%和8.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两者的ARP(归因危险度百分比)分别为93.0%和88.0%。HBV血清学标志在PHC的分布较高的是HBsAg、抗-HBc和HBsAg、HBeAg、抗-HBc组合。协同作用分析结果显示HBsAg、抗-HCV同时阳性者的OR值为46.28,较单一指标阳性的OR为高,也高于两者单独阳性的OR值之和。结论:HBV和HCV感染均是PHC发生的主要病原学因素。HBV是肝癌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中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BV)和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HCV)感染及合并感染情况,为采取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用2种试剂检测出入境人员血清中的HBsAg和抗-HCV,2次检验结果均为阳性判定为肝炎病毒感染。[结果]在32448名受检人员中,HBsAg和抗-HCV的阳性率分别为5.93%和0.21%。HBsAg阳性者中的男女性别比约为20:1;30-49岁年龄段阳性者占阳性者总数的70.67%;境外人员中的阳性者以商务人员(48.37%)为主。在抗-HCV阳性者中,男性64例,女性3例;年龄分布在21~59岁之间;境外人员中的阳性者以商务人员(32-26%)和交通员工(22.58%)为主。HBsAg阳性者中检测出9例抗-HCV同时阳性者,HBsAg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抗-HC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03,P〈0.05)。[结论]应加强对深圳口岸出入境人员的HBsAg和抗-HCV感染的监测,并提供相应的卫生保健知识,采取积极措施防止HBV、HCV的合并感染及传播,保护人们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7.
11376例肿瘤患者HBsAg、抗-HCV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特别是原发性肝癌(PHc)患者HBV、HCV感染现况。方法用ELISA法测定11376例肿瘤患者血清HBsAg及抗-HCV。结果肿瘤患者血清HBsAg及抗-HCV阳性率分别为19.21%和1.34%,肝癌患者血清HBsAg及抗-HCV阳性率分别是82.31%和1.58%。结论HBV感染是广西原发性肝癌主要致病因素,HCV感染不是本地区原发性肝癌主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丙型肝炎孕妇分娩方式对其新生儿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影响,以降低新生儿HCV感染.方法 2010年1月-2011年12月行常规产前检查孕妇10 843例,筛查血清抗-HCV;凡抗-HCV阳性者列入研究对象,进行血清HCV-RNA检测,随访跟踪至产后,并对其新生儿抽取血样行HCV-RNA检测.结果 孕妇丙型肝炎感染率为1.42%,HCV-RNA阳性者66.88%,HCV母婴传播率为17.48%;HCV-RNA阴性者33.12%,无1例新生儿感染;抗-HCV阳性孕妇分娩方式与HCV母婴传播无关;HCV-RNA阳性孕妇剖宫产组HCV母婴传播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HCV高病毒载量(HVL,HCV-RNA≥2.5×109拷贝/L)孕妇HCV母婴传播率高于非HVL组孕妇(P<0.05),HVL孕妇分娩方式与新生儿HCy感染有关(P<0.05),非HVL丙型肝炎孕妇的分娩方式与新生儿HCV感染无关.结论 仅抗-HCV阳性的孕妇,分娩方式不影响HCV母婴传播率,HCV-RNA阳性的孕妇,特别是HVL的丙型肝炎孕妇,剖宫产能降低HCV母婴传播,可适当放宽剖宫产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9.
肝癌家庭成员HBV、HCV感染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调查HCC家庭成员HBV、HCV感染状况,探讨HCC的发生与HBV、HCV感染的关系。方法:应用ELISA法和PCR法,分别检测了HCC病例与对照家庭成员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抗-HCV 及HBV DNA。结果:病例组子女的HBsAg,抗-HBe,抗-HBc和HBV总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且病例组子女HBV DNA检测高于对照组(P<0.05),HBeAg和HBV DNA密切相关,HBeAg阳性血清HBV DNA检测均为阳性,抗-HCV在病例与对照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条件Logistic回归方程中的因素为HBsA抗-HBc,其OR值分别为27.96和4.77。结论:HCC家内有HBV感染的聚集性倾向,HBsAg和抗-HBc两项标记,在HCC家庭成员乙肝感染中更具代表性,密切生活接触也是HBV感染传播途径之一,丙肝感染不占主要地位。  相似文献   

10.
2372例慢性无症状HBV携带者血清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血清标记物(HBVM)模式的转变规律。方法 对2372例无症状HBV携带进行了2-11年(平均4.14年)血清HBVM模式的随访,随访期内不用任何抗病毒药。结果 最初HBVM模式为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简称“大三阳”)和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简称“小三阳”),随访终点时分别有62.1%和67.4%保持原模式不变;而最初模式为“大二阳”(HBsAg、HBeAg均阳性)、“小二阳”(HBsAg、抗-HBc均阳性)、“单抗-HBc阳性”(单项抗-HBc阳性,其余4项均阴性)、“单HBsAg阳性”(HBsAg阳性,其余4项均阴性),随访终点时保持原模式不变的比率较低(分别为39.3%、32.4%、8.7%、5.6%)。小三阳或小二阳随访期间仍可出现病毒复制(HBsAg阳转)。HBsAg、HBeAg平均每年阴转率分别为1.16%、7.1%,抗-HBs、抗-HBe平均每年阳转率分别为0.63%、4.8%;HBeAg阴转率明显高于HBsAg阴转率(P<0.01);抗-HBe阳转率明显高于抗-HBs转阳率(P<0.01)。在随访期出现ALT升高468例(19.7%),其中160例(6.7%)表现为急性肝炎发作。结论 慢性无症状HBV携带长期随访中不同的血清HBVM模式可相互转换,并可出现肝炎活动。HBsAg自然阴转率和抗-HBs的自然阳转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定量,同时探究其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和年龄的相关性.方法 将未经抗病毒治疗的77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按照临床特征分为六组:慢性HBV携带组(102例)、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211例)、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236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114例)、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2例)、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59例),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测定患者血清HBsAg定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患者血清中HBV DNA定量,血清HBsAg和HBV DNA需要经常用对数转换后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HBsAg定量由高到低分别为慢性HBV携带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非活动性HBsAg携带组、HBeAg阴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和HBeAg阳性乙型肝炎肝硬化组[7.80(6.69 ~ 8.32)、7.11(5.42~8.27)、6.57(5.66 ~ 7.53)、6.38(4.39~ 7.40)、6.22(4.84~ 6.91)、6.13 (5.48~7.01)].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组和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组HBsAg定量与HBV DNA呈正相关(r=0.714和0.390,P<0.01).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HBsAg的定量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6,P<0.01);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的血清HBsAg定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结论 慢性HBV感染后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HBsAg定量不同,血清HBsAg定量与患者HBV DNA水平和年龄相关,临床上应重点监测年龄≥40岁非活动性HBsAg携带患者血清HBsAg定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免疫阻断治疗后新生儿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方法193例乙肝病毒(HBV)携带孕妇分娩的193例新生儿于出生后12h内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U,同时在另一部位肌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HBVac)10μg。新生儿出生后即刻、6、12、18个月时采静脉血检测HBV标志物(HBVM)及HBVDNA。结果出生时新生儿乙肝表面抗体(HBsAg)阳性率16.6%,宫内感染率为3.6%。孕妇血清HBsAg、HBeAg、抗HBc均阳性,HBVDNA〉1500拷贝/ml分娩的非宫内感染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占13.3%,6月龄时均转阴;出生时抗HBs均阴性,12月龄时均转为阳性;出生时HBeAg阳性占95.2%,12月龄时均转阴;抗HBe始终为阴性;出生时抗HBc均为阳性,12、18月龄时阳性占31.3%和27.1%。孕妇血清HBsAg、抗HBe、抗HBc均阳性,HBVDNA≥500拷贝/m1分娩的非宫内感染婴儿出生时HBsAg阳性占5.0%,6月龄时转阴;出生时抗HBs均为阴性,12月龄时均转阳性;HBeAg始终为阴性;出生时抗HBe均阳性,12月龄时均转阴;出生时抗HBc均阳性,12、18月龄时阳性占65.0%和50.O%。出生时非宫内感染婴儿与母亲HBsAg阳性率(12.4%与1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抗HBs均阴性;抗HBc均阳性;HBeAg阳性、抗HBe阳性差异元统计学意义。结论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只要及时给予HBIG与HBVac免疫阻断,可降低HBV感染率。HBeAg、抗HBe或抗HBc阳性随着日龄增长,可逐步转阴,且HBeAg、抗HBe转阴比抗HBe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癌患者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旨在为临床制定精准治疗方案提供科学指导。方法 以2018年4月至2020年8月合肥市某医院首次诊断为肝癌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基本信息及疾病相关信息并进行肝炎病毒基因型和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检测。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经PCR法检测,296例肝癌患者中HBV基因型180例,占60.81%;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48例,占16.22%;甲型肝炎病毒(HAV)基因型14例,占4.73%。HBV基因型和HCV基因型在不同性别、年龄、BMI、居住地、病程、卡氏评分情况的肝癌患者中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HBV基因型和HCV基因型在不同户籍、输血史、献血史、侵入性检查史的肝癌患者中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BV基因型为C型的患者抗-HBs阳性率、抗-HBe阳性率、抗-HBc阳性率、HBV-DNA表达均高于HBV基因型为B型的患者(均P<0.01)。结论 肝癌患者可能存在多种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明确肝炎病毒基因型型别,对临床实现个体化用药及评估肝癌病情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吴伟慎 《职业与健康》2014,(19):2818-2820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全球约有3.5亿人(5%)为HBV慢性感染者,其中75%为亚洲人,而HCV的慢性感染者为1.5亿人(2%)。乙型和丙型肝炎是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的主要危险因素,肝硬化中的57%和原发性肝癌中的78%为HBV或HCV感染引起。作者将中国、亚洲和美国的HBV、HCV和HCC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综述比较,并分析当前危险因素等。在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HBV和HCV仍是HCC的主要危险因素,HBV疫苗的使用显著降低了HBV感染率,进而降低了HCC的患病率,而将来HCV可能取代HBV成为主要危险因素;乙醇作为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因素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
静脉注射毒品人群中HIV、HBV和HCV感染的现况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静脉注射毒品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情况。方法从四川、湖南、广西和新疆等地静脉注射毒品人群中采集血液样本2025份,应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检测抗-HIV、抗-HCV抗体和HBsAg。结果红静脉沣射毒品人群中,抗-HIV、抗-HCV及HBsAg的阳性率分别为14.7%~30.4%、60.7%~85.5%和6.6%~22.4%,其HIV/HBV、HIV/HCV、HCV/HBV和HIV/HCV/HBV合并感染率分别为0%~0.4%、11.6%~27.2%、2.3%~14.3%和1.6%~4.8%。结论静脉注射毒品人群中HIV、HBV和HCV的感染率均高于正常人群,其中HIV与HCV合并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为摸清延边农村地区朝鲜族人群乙,丙、丁型肝炎病毒(HBV,HCV,HDV)感染状况,用ELISA法对585名朝鲜族成年人进行了HBV,HCV和HDV感染标志物的检测,HBV,HCV及重经为2.56%,HZBV与HCV的感染相关无显著性,42例HBsAg阳性者中HDV感染率4.76%,HBV感染模式有15种,其中以单项抗-HBs阳性多见,人群中占31.97%,表明人群中HBV,HCV和HDV感染的流行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乙型肝炎疫苗(HepB)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孕妇子女的免疫效果.方法 326例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性HBV感染孕妇及其分娩的375例子女纳入本研究,记录母亲孕期HBIG使用情况、分娩方式、子女出生后免疫预防措施和喂养方式,并进行HBV标志物比较.结果 375例子女均在出生12h内使用了HBIG,352例(93.9%)出生24 h内接种了第1针HepB,23例(6.1%)均因存在各种新生儿疾病而延迟,但分别在出生后7 ~42 d进行补接种.236例行脐带血检测HBV标志物,39例(16.5%)HBsAg阳性,197例(83.5%)HBsAg阴性,脐带血HBsAg阳性与阴性子女抗-HBs阳性率及抗-HBs中位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使用HBIG与未使用HBIG母亲的子女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3.5%(47/74),59.8%(180/301);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子女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5.2%(103/158),57.1%(124/217),母乳喂养、混合喂养、人工喂养的子女抗-HBs阳性率分别为62.0%(119/192),58.9%(63/107),59.2%(45/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eAg阴性HBV感染孕妇的子女经正规的HBIG联合HepB免疫预防后,不同的分娩方式、喂养方式、孕晚期是否使用HBIG对子女HepB的免疫应答与HBV的母婴传播无影响.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与HBV、HCV感染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 研究东北地区原发性肝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尤其是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与原发性肝癌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0月~2007年4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的原发性肝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时期住院的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其血清HBV、HCV标志物和既往肝炎、肝硬化及家族史等情况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 原发性肝癌组222例,HBV感染率为68.92%,明显高于对照组7.49%(X2=200.1,P<0.0001),优势比OR=27.4(95%CI=16.0~46.9);HCV感染病例组(15.32%)也明显高于对照组(1.12%)X2=34.9,P<0.0001,OR=15.9.此外,原发性肝癌还与既往肝硬化史、家族肝癌史有关,且以男性高发.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受多种因素影响,尤其HBV和/或HCV慢性感染是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9.
郁建江  黄山清 《职业与健康》2009,25(22):2387-2388
目的检测并分析血站供合格血液中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物,探讨对献血员进行抗.HBc(IgM)筛查的必要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sM)。结果3757袋血液标本中,HBsAg均阴性;抗-HBs阳性1181袋,占31.43%;HBeAg阳性3袋,抗.HBe阳性6袋;抗.HBc(IgM)阳性218袋,占5.80%;其中抗.HBc(IgM)与抗-HBs双重阳性185袋,单项抗.HBc(IgM)阳性32袋,抗-HBc(IgM)与HBeAg双重阳性1袋,单项抗.HBe阳性5袋。结论采供血机构对献血者HBV血清标志物仅进行HBsAg检测,对于血液质量和安全输血存在隐患。应对献血员进行抗-HBc(IgM)项目筛查,尽可能降低HBV引起的输血风险,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在综合性医院科室分布,强调住院患者检测HBV和HCV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调查2003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89 492例,以了解HBV和HCV阳性患者分布率.结果 共28 984例患者进行HBV和HCV的检测,检验率32.39%;其中HBV阳性患者9348例,占32.25%,在HBV阳性患者中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者占3.33%;HBsAg、HBeAb、HBcAb同时阳性者占4.59%;HCV阳性患者975例,占被检测例数3.36%,其中单纯抗-HCV阳性者占被检测例数1.68%,HBV和HCV重叠感染者占被检测例数1.68%.结论 非手术患者HBV和HCV的检测率相对较低,使得这些阳性患者成为医院感染控制的“盲点”,为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对非手术科室患者HBV和HCV的检测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