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基孔肯亚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裂谷热病毒核酸液相芯片检测方法。方法建立探针偶联至荧光微球、多重PCR扩增方法、杂交检测方法,并对所建立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进行评价。结果建立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能对基孔肯亚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裂谷热病毒中的任意1种、任意2种或者3种同时进行筛查检测,基孔肯亚热病毒检测的灵敏度为1×104copies/PCR,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检测的灵敏度为1×105copies/PCR,裂谷热病毒检测的灵敏度为1×103 copies/PCR。该方法对汉坦病毒、埃博拉病毒、黄热病毒、西尼罗病毒、马尔堡病毒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该方法具有高通量、多重检测、快速、敏感、特异的特点,为基孔肯亚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裂谷热病毒的筛查检测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含有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特征序列的克隆载体。方法设计RT-PCR引物及反应体系,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RNA中扩增获得目的序列,进行分离纯化和回收,将纯化的扩增片段与pMD18-T载体进行连接,进行酶切鉴定与测序鉴定。结果确定检测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一步法RT-PCR的反应条件及体系,引物终浓度为400 nmol/L,反应条件为:50℃30 min,94℃4 min,94℃30s,57℃30 s,72℃30 s,35cycles.成功将CCHF的特征序列片段克隆,pMD18-T载体经DNA测序鉴定正确。结论构建的pMD18-CCHF质粒,可用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RT-PCR实验的阳性对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二连浩特羊寄生蜱种类及蜱携带病原情况。方法对蜱进行形态学种类鉴定,然后提取单只蜱DNA基因组及总RNA,使用PCR技术对莱姆病螺旋体、Q热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等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共采集羊寄生蜱439只,包括亚东璃眼蜱、森林革蜱、草原血蜱。从森林革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立克次体1例,检出率为0.227 8%,其他病原未检出。结论在二连浩特口岸地区蜱种中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感染。  相似文献   

4.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的流行病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是由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引起的急性烈性传染病,以发热、出血为典型特征,病死率极高。CCHFV属于布尼亚病毒科内罗病毒属,是分节段单负链RNA虫媒(蜱传播)病毒。世界许多地区的动物和人群中有CCHFV抗体,表明病毒已不限于发病地区。本文综述了该病的分布特点和流行环节,特别指出硬蜱、鸟类迁徙及人类的活动(如旅游、动物贸易)等因素对CCHFV扩散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是布尼亚病毒科内罗病毒属中的同一种病毒引起的人类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我国以节肢动物亚洲璃眼蜱作为主要传播媒介。该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出血性休克,病死率高。但也有轻型病例,发病多见于青壮年,对进入疫源地的人群威胁很大。本病主要分布在半森林、半草原或半荒漠地带。1944年首先发现于俄国克里米亚地区,1956年发现于刚果,1965年发现于我国新疆巴楚地区。我国云南西双版纳亦存在XHF自然疫源地。根据我省自然景观特征,对6县市牛血清进行了CCHF病毒IgG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解中蒙边境蜱传疾病病原体携带情况,对2010年中蒙联合监测小组在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地区采集的162只亚东璃眼蜱进行病原体检测。方法采用RT-PCR法检测蜱标本中的森林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PCR方法检测蜱标本中的伯氏疏螺旋体、西伯利亚立克次体、贝氏柯克斯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结果森林脑炎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布尼亚病毒、嗜吞噬细胞无形体检测结果均为阴性,PCR方法检出5例伯氏疏螺旋体、3例西伯利亚立克次体、16例贝氏柯克斯体,检出率分别为3.7%、2.2%和11.9%,并发现2例伯氏疏螺旋体和贝氏柯克斯体复合感染的情况。结论中蒙边境地区蜱携带伯氏疏螺旋体、贝氏柯克斯体和西伯利亚立克次体等病原体,应有针对性地加强当地蜱类和蜱传疾病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7.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是一种典型的蜱传自然疫源性疾病,是在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由病原体(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宿主媒介、动物(蜱类、大型草食动物和啮齿动物)构成的不依赖于人类而在自然界中可独立存在的传染性疾病,广泛分布于非洲、欧洲、亚洲和中东地区的30多个国家[1,2].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二连浩特口岸鼠体寄生蜱种群组成及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方法 从捕获的鼠体上收集寄生蜱,提取单只蜱DNA基因组及总RNA,采用PCR或RT-PCR方法检测莱姆病螺旋体、Q热立克次体、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立克次体、无形体、森林脑炎病毒、布尼亚病毒、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结果 共采集鼠体寄生蜱152只,分别为草原血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其中草原血蜱为优势种,占捕获总数的98.03%.从草原血蜱、银盾革蜱和亚东璃眼蜱中检测到斑点热立克次体19份,检出率为12.50%,其他病原体检测均为阴性.结论 二连浩特口岸地区存在斑点热立克次体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9.
新疆出血热因感染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病毒引起,是中国目前已经发现的四种虫媒病毒性传染病之一.CCHF病毒经蜱传播,人被带病毒蜱叮咬、接触感染动物内脏和皮毛、密切接触患者及其分泌物和排泄物等而感染本病.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使物流、人流通过国境口岸在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流动更加频繁,蜱传疾病跨境传播风险加大。本文就媒介昆虫蜱病原体的检测方法及目前世界范围内的蜱传疾病及病原体种类进行综述。目前,蜱传病原体检测方法主要有培养法、特异引物PCR、16S r RNA基因文库法、变性梯度凝胶电泳、高通量测序。我国流行的蜱传疾病种类繁多,有蜱传脑炎、蜱传回归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兔热病、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人单核细胞埃里克体病、莱姆病、Q热、北亚蜱传斑点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落基山斑点热、南非蜱咬热、科萨努尔森林病、鄂木斯克出血热、波瓦森脑炎和科罗拉多蜱热在我国尚未发现。提高口岸查验技术,建立综合防控体系,对于保卫国门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0年前对病毒性出血热的全面情况仍很模糊,今天即使还有一些病毒的奥秘尚未阐明,但已能肯定地说,某些病毒可引起出血热,如沙粒病毒引起阿根廷出血热、玻利维亚出血热和拉沙热;本杨病毒(bunyavirus)引起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披盖病毒引起登革出血热、Kyasanur森林病、鄂木斯克出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首次发现人群感染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省首次发现人群感染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初报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任次早,王以根,刘红,罗兆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rimeanCongoHemorrhagicFever,CCHF)是一种以蜱为主要传播媒介的出血热。该病广泛分布于亚洲、...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基于多重PCR技术结合液相芯片技术同时检测汉坦病毒(HTV)、裂谷热病毒(RVFV)、黄热病毒(YFV)、西尼罗病毒(WNV)、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CHFV)、拉沙热[下同]病毒(LFV)、埃博拉病毒(EBV)和马尔堡病毒(MBV)的方法。方法建立8种病毒同时扩增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分别用各种病毒特异的核酸探针偶联不同编码的微球,将获得的PCR产物与偶联核酸探针的微球混合物进行杂交,建立液相芯片检测方法,并对建立的液相芯片检测方法进行灵敏度及特异性检测评价。结果建立的8种重大烈性传染病病毒的液相芯片筛查方法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对8种病毒进行特异的检测。灵敏性实验结果表明,RVFV为10 ng/PCR、WNV为1 ng/PCR、EBV为10 ng/PCR、CCHFV为10 pg/PCR、MBV为1 ng/PCR、HTV为100 pg/PCR、LFV为1 ng/PCR、YFV为10 pg/PCR。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病毒液相芯片筛查方法能快速、敏感、特异地同时检测8种重大烈性传染病病毒,对口岸入境人员是否携带重大烈性传染病病毒的快速筛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发热和出血的疾病.病原体为人兽共患及节肢动物携带传播的RNA病毒,包括丝状病毒科(如埃博拉出血热、马尔堡出血热)、沙粒病毒科(拉沙热)、黄病毒科(如登革出血热、黄热病)和布尼亚病毒科(如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  相似文献   

15.
蜱传病原体(Tickborne agents)是指由蜱传播的某些种类的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我国分布的主要蜱传病毒有蜱传脑炎病毒(Tick-borne encephalitis virus,TBEV;我国称森林脑炎病毒)[1]、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Crimean-Congo hemorrhagic fever viruses,CCHFV;我国称新疆出血热病毒)[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bunyavirus,SFTSV)[2];蜱传细菌有立克次体[3-4]、伯氏疏螺旋体[5-6];蜱传寄生虫有巴贝西原虫。由于我国的疾病防控主要以行政区为单位,因此,结合行政区域图对上述蜱传病原体进行分类标注。蜱传病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首次发现人群感染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任次早,王以银,刘红,罗兆庄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在我国主要流行于新疆,现已证实西南、西北地区的云南、青海、四川亦存在CCHF自然疫源地。我们选择1992~1993年收集的皖南山区、大别山区5个县(区...  相似文献   

17.
罗勤 《家庭医学》2016,(9):54-54
正2015年12月8日,WHO发布预测8种可能全球突然暴发的烈性传染病。这8种致命疾病有埃博拉病毒感染、马尔堡病毒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中东呼吸综合征、尼帕病毒感染、拉沙热、裂谷热和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这些疾病有些可能我们从未听说过,但并不意味着它就不会在我们身边出现,因此不能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18.
我国从节肢动物中新分离的虫媒病毒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20世E80年代以来在我国不同地区先后分离到14种虫媒病毒,其中甲病毒6种(辛德毕斯、基孔肯雅、盖塔、西方马脑炎、东方马脑炎和罗斯河病毒)、黄病毒3种(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和蜱传脑炎病毒)、布尼安病毒3种(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巴泰和阿卡斑病毒)和呼肠孤病毒2种(东南亚十二节段RNA病毒和环状病毒),并有数十株病毒未确定种类。现就我国近几年新分离的虫媒病毒及其分布、媒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我国虫媒病及其防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虫媒传染病主要有蚊传登革热、乙型脑炎、疟疾和淋巴丝虫病;白蛉传黑热病;虱传流行性斑疹伤寒;蚤传鼠疫和鼠型斑疹伤寒;蜱传森林脑炎、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莱姆病、蜱传回归热、北亚斑点热和埃立克体病;以及螨传恙虫病和肾综合征出血热。这些虫媒传染病通过多年的防治,有的得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次报告海南省从本土2~3月龄羊羔血清中检出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CCHF)病毒IgG抗体,阳性率1.08%(2/186);人和其它动物未检出阳性。表明海南省低山丘陵地带的澄迈县永发镇、儋州市峨蔓乡存在着CCHF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