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了解无锡太湖水域不同水体微囊藻类毒素(MC)污染现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无锡太湖水域不同水样中MC含量。结果:7种水体中有6种检出MC,检出率为85.1%;20l份水样中,MC阳性58份,阳性率28.9%。阳性水样中MC含量均值为1437.8pg/L。所有阳性水样中以太湖水阳性率最高,为l00.0%。结论:无锡太湖水域MC污染严重,常规水处理不能将毒素完全去除,对人群健康己构成一定威胁。  相似文献   

2.
太湖水域及鱼类体内微囊藻毒素的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了解太湖水中微囊藻毒素(MC)的污染情况.方法 于2001年7、11月采集太湖水样12件,每件50ml,装入灭菌的塑料瓶中;捕捉鲤形目和鲶形目的主要鱼种7属,共计28尾.用ELISA法对太湖源水的水样和鱼样进行MC含量的检测.结果 太湖水样均检出MC.7月水样MC含量均值为9874.8pg/ml,高于11月(142.8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05,P=0.003).主要鱼类体内均检出MC.其中,肝脏中MC的含量均值为27.84ng/g,高于肌肉中MC的含量均值(3.97n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33,P=0.001).结论 太湖水域中的自然水体和鱼体内已不同程度地含有MC.  相似文献   

3.
太湖流域水中微囊藻毒素含量调查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了解有毒蓝藻水华频繁暴发的太湖流域周边城市水源水和饮用水中微囊藻毒素(MC)的含量。方法:采用50ng/L检出限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于2001年7月对江苏无锡10个调查点的水样MC含量进行测定。共收集水样90份,其中以太湖水或深井水为源水的7个自来水厂的水源厂、出厂水合11份,末梢水48份,浅井水17份,河水3份。结果:太湖水来源的8份水源水中均检出高浓度MC,其范围在2699-14188ng/L之间,源水处理后仍检出微量毒素(<100ng/L);深井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均末检出毒素;浅井水MC检出率为29.4%,其浓度范围在64-323ng/L之间;仅1份河水检出MC。结论:采用常规饮水处理措施不足以完全去除水华时期水体中的MC,需进一步对该地区饮水MC污染危险性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饮用水微囊藻毒素(MC)与消化道主要恶性肿瘤死亡率的关系。方法 在无锡市选取l0个饮水类型不同的乡镇或街道作为调查点,收集l992—2000年各调查点恶性肿瘤的死亡资料,同时采集不同类型水样,综合评价各调查点MC的暴露水平,分析饮用水MC暴露等级与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相关关系。结果 饮用水MC暴露等级与男性胃癌和男性各部位合计恶性肿瘤的标化死亡率呈现正相关;与男性肠癌的标化死亡率呈现负相关(P<0.05)。结论 饮水MC污染可能与男性消化道恶性肿瘤死亡率,尤其是胃癌死亡率的上升有关。  相似文献   

5.
030 0 70 富砷饮水对居民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任先云…∥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 0 0 1,16 ( 4) 2 16~ 2 170 30 0 71 微囊藻毒素对小学生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穆丽娜…∥中国公共卫生 2 0 0 1,17( 9) 799~ 80 1探讨饮用污染微囊藻毒素 (Microcystin ,MC)的水是否对人体肝脏有损伤作用。在江苏太湖滨农村进行一次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 ,应用高度敏感的ELISA法对该地饮用水中MC进行检测 ,并对 3个不同暴露组研究对象的肝脏酶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SGPT和γ GT的分布在 3组研究对象中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变化与乙肝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6.
微囊藻毒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微囊藻毒素对人体肝脏的损伤作用。方法 :采集不同程度污染微囊藻毒素的饮用水 ,以横断面调查方法 ,比较不同暴露组人群肝脏酶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3组不同暴露人群的 SGPT和 γ- GT的水平不同 ,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 (P<0 .0 5 )。 结论 :长期饮用受微囊藻毒素污染的沟、塘、河水可能造成肝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赣江流域源水及鄱阳湖水质微囊藻毒素(MC)污染状况。方法利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赣江及鄱阳湖采样点水样中MC的含量。结果春夏两季赣江源水MC检出结果呈阳性,水样MC浓度7月高于4月;鄱阳湖水域样品(MC)浓度变化不大。测出赣江水样MC浓度范围在0.04~1.36μg/L之间,水厂未检出MC。结论赣江流域均受到不同程度MC污染。应采取预防措施,控制赣江流域和鄱阳湖湖区MC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微囊藻毒素对小学生健康影响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饮用污染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的水是否对人体肝脏有损伤作用。方法:在江苏太湖滨农村进行一次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应用高度敏感的ELISA法对该地饮用水中MC进行检测,并对3个不同暴露组研究对象的肝脏酶学指标进行比较。结果:SGPT和γ-GT的分布在3组研究对象中有明显的不同,这种变化与乙肝病毒感染和游泳关系不大。结论:长期饮用含MC的河、沟、塘水对肝脏、SG-PT和γ-GT水平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饮用水源藻类及其毒素污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分析江苏省饮用水源富营养化现状,探讨藻类及其毒素污染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方法 对近期江苏省水源水质评价的监测资料和公开发表的论资料进行整理和再分析。理化指标检测按“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85进行。藻类数量种群和叶绿素分级评价按(湖泊富营养化调查规范)进行。藻类毒素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进行测定。结果 水源水中藻类种届主要为蓝藻门、隐藻门、硅藻门、绿藻门。富营养化严重程度依次为太湖、骆马湖、北山水库、如东内河和运河,最低是长江(贫营养)。不同饮用水源类型中藻毒素含量阳性率高低顺序是:太湖水源水、沟塘水、河水、浅井,而深井水为0,太湖水为水源的水厂其出厂水有阳性。饮用不同水源的肝癌死亡串高低顺序为沟塘水、河水和浅井水,这与藻毒素污染程度一致。全省9个消化道肿瘤高发县均为太湖、洪泽湖流域和水网地区,而低发地区为非水网地区或多山地区。结论 江苏省饮用水源藻类及藻毒素污染已成为水源水质普遍恶化的重要因素。藻类污染的优势种群突出,富营养化程度比较严重。藻类及藻毒素污染与人群消化道肿瘤有联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绍兴市三大水域富营养化程度及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的污染水平。方法 2016年9月-2017年9月对绍兴萧绍河网、曹娥江、浦阳江三大流域设置15个点进行水样采集,共采集水样135份,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微囊藻毒素(MC-LR)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消耗量、氨氮、p H值、溶解氧、叶绿素a、透明度共8个环境因子指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35份水样中,MC-LR的检出率为16. 3%,超标率为3. 70%,三大水域均有检出,检出浓度在0μg/L~4. 28μg/L,所有阳性水样均集中在第三季度。三大水域的营养状况为中营养化到轻度富营养化水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MC-LR含量与叶绿素a和耗氧量值有相关性。结论绍兴市三大水域呈一定的富营养化,且第三季度存在微囊藻毒素的污染。  相似文献   

11.
同安水环境藻类及藻类毒素分布调查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厦门市同安区是肝癌高发区,1987-1989年肝癌标化死亡率为40-45/10万,为弄清同安居民饮用水灌类毒素污染与肝癌高发关系,1998年8月对同安饮用水及水源环境样本藻类及微囊灌毒素污染进行了调查。采用ELISA法检测微囊藻毒素,显微镜镜检进行藻类计数,分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沙颍(以下简称“SY”)河污染区及对照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探索环境污染对恶性肿瘤发病率可能存在的影响。[方法]在sY河流经的某县境内,依据该县以往水质监测报告数据,对报告进行分析后,设定水质状况较好的某乡镇为对照区,较差的某乡镇为污染区,运用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调查方法,对2007-2009年间两区人群死亡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污染区恶性肿瘤标化死亡率为178.7/10万,高于对照区109.5/10万(X^2=30.906,P=0.000)。两区男性肿瘤发病率高于女性。污染区居民肺癌、肝癌、直肠癌死亡率均高于对照区(分别为X^2=15.645,P=0.000;X^2=10.582,P=0.001;X^2==4.321,P=0.038)。0-及20-年龄组的肿瘤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5~年龄组污染区肿瘤死亡率高于对照区(X^2=38.992,P=0.000)。[结论]SY河污染可能致使当地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率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交通污染对雄性小鼠的生殖毒性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昆明系小鼠随机分为重度污染暴露组、轻度污染暴露组和清洁环境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进行现场暴露染毒,每日持续暴露10h。持续暴露35d后,观察交通污染对各组实验小鼠生殖器官发育、精子数量和质量、睾丸和附睾组织病理学变化以及睾丸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小鼠相比,重度暴露组小鼠体重、睾丸和附睾重、睾丸脏器系数下降,睾丸细胞DNA损伤率增加;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轻度和重度暴露组小鼠精子数量下降,精子畸形率上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轻度和重度暴露组小鼠睾丸和附睾组织有不同程度损伤。[结论]交通污染对雄性小鼠生殖系统会造成一定程度损伤。  相似文献   

14.
土壤中砷含量与非砷职业暴露人群肺癌发病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土壤中砷含量与非砷职业暴露人群肺癌发病率的关系。[方法]测定污染区与对照区土壤中砷含量,收集其非砷职业暴露人群与砷职业暴露人群肺组织中砷含量及其肺癌发病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污染区土壤砷含量是对照区的14.3-19.7倍。[结论]土壤中砷含量与非砷职业暴露人群肺癌发病呈显著及非常显著的正相关(r=0.9281-0.963,P<0.05-0.01)。  相似文献   

15.
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关联性和地区聚集性的对应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 探讨4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关联性和地区聚集性。方法 应用对应分析对福建省67个县市的4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死亡率进行分析。结果 4种消化道恶性肿瘤在因子负荷图上的点均相距较远,中部地区的胃癌死亡率要高于其他地区,东南地区的肝癌死亡率较高,西北地区的肠癌死亡率较高,西南地区的食管癌死亡率较高。结论 4种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未见有明显的相关关系。但都具有明显的地区聚集性。对应分析应用于多种疾病的地区聚集性分析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 探讨社区老年人群糖尿病的防治对策。 [方法 ] 对上海南市区社区≥ 6 0岁的老年人群的糖尿病死亡、患病与糖尿病防治的KAP进行了三维监测、分析。 [结果 ]  2 0年来社区老年人群糖尿病死亡率每 5年递增率达 36 .0 4% ,1996年老年人群死亡率高达 172 .71/ 10万 ,患病率为 2 1.94% ,女性高于男性 ,且随年龄增长 ,死亡率与患病率增高 ;老年人群对糖尿病防治的KAP正确率均较低 ,并受到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的影响。 [结论 ] 与以往单项监测相比 ,“三维”监测可改变以往单项监测的不足 ,为社区老年人群糖尿病预防干预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与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建立污染水中的吡虫啉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方法样品经0.45μm滤膜过滤,高效液相色谱仪测定。流动相为乙腈-水(40+60),检测波长、270nm。结果最小检出量为6.4×10^-3ng/ml,平均回收率为105.44%,RSD为5.66%,回归曲线Y=7×10^7X,r=0.9991。结论该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004-2007年万州全人群死亡状况。方法通过全国统一回顾性调查及全国疾病监测点全人群常规死因报告系统收集死亡个案,并按ICD-10编码;利用本区及全国2000年人口构成分别推算各年龄组人口和计算粗死亡率与标准化死亡率。结果万州区全人群年均死亡率608.55/10万、标化死亡率454.69/10万;男性死亡率700.35/10万,女性死亡率512.08/10万;城市人群死亡率536.71/10万,农村人群死亡率635.27/10万,农村肿瘤死亡率(158.13/10万)明显低于城市的(172.24/10万),农村内分泌代谢病(2.85/10万)明显低于城市的(11.90/10万);男、女性及城乡前5位死因与总的死因顺位一致,依次为循环疾病、肿瘤、呼吸疾病、损伤中毒、消化疾病,传染病死亡在全区及农村均位居第6位;4年中呈上升趋势的主要有肿瘤、内分泌代谢病,呈下降趋势的有呼吸系疾病、传染病及寄生虫病;0岁死亡以新生儿婴儿死亡为主,1~39岁以损伤中毒死亡最高,40~69岁以肿瘤死亡最高,70岁以后以循环系统病死亡最高。结论目前万州区面临肿瘤、内分泌代谢病等慢性病逐年上升,传染病死亡高居的双重压力,相关部门应与予高度关注,采取相应对策开展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杨文敏  周永华  黄蓉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34-2135
目的了解广西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接触人群的分布情况,探讨职业病防治对策。方法对2007年广西卫生监督信息年报表及卫生监督工作总结,按照单位类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接触职业病危害人员等进行归类,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广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主要是粉尘、物理因素、化学物质因素、医用辐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接触人数占其职工总人数中的35.37%,主要分布在金属、轻工、建材、化工、机械、纺织、煤炭、医疗机构等8类行业。结论应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现状及其接触人群分布特点,指导开展有效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0.
陆志荣 《职业与健康》2005,21(4):494-495
目的了解运河水受污染状况,为保证周围居民、农作业用水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GDX-102型网状树脂浓集水中有机物,利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对运河水中的有机浓集物的致突变性进行研究。结果小鼠微核试验显示样品均呈阳性,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试验5个样品有4个呈阳性。结论运河水中有机物具有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