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柳淑香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5):3544-3546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原因,以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方法:选择10年间剖宫产病例600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围产儿死亡率并不随剖宫产率的升高而有明显的改变;在剖宫产指征中,前8年难产及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近两年社会因素跃居第一或第二位。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不随之下降。做好孕期保健和宣教,提高产科医生的综合水平,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手术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的构成以及医生对剖宫产指征的掌握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盂县人民医院2005~2007年1293例剖宫产病例资料。结果:①剖宫产率为17.41%,主要指征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占18.48%、要求手术的占17.17%、臀位占14.15%、瘢痕子宫占9.98%、子痫前期占7.35%等。其中臀位的剖宫产率为69.06%,巨大儿剖宫产率为78.57%,新生儿窒息率为4.64%。②剖宫产率上升并未降低围产儿死亡率。③三年来以要求手术、臀位、瘢痕子宫为剖宫产指征的比率明显升高。④在要求手术的孕妇中,以担心产程疼痛、认为剖宫产安全、担心难产为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巨大儿的出生率,正确处理难产,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10年变化及与围产儿死亡率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对围产儿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1995~2004年间剖宫产病例共759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2000~2004年剖宫产率平均为45.60%,显著高于1995~1999年的32.33%,两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妊娠并发(合并)症与难产、胎儿窘迫持续在前3位,而社会因素上升为第4位;③围产儿死亡率逐年趋于稳定,1995~1999年为16.59‰,2000~2004年为15.63‰,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随着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不随之下降,因此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正确全面分析诊断,提高产科质量,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4.
12年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侯瑞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20-1821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了12年间剖宫产病例1958例。分析了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相关数据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前6年(1990~1995年)难产占第1位;其他因素、臀位占第2位;胎儿窘迫占第3位;社会因素占第4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占第5位;其他因素占第6位;③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逐年下降,只停留在一定范围内。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并没有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故研究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特别需要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产期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措施。方法:对松江分院2000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住院剖宫产分娩的8 88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社会因素位居第一,其次依次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疤痕子宫、臀位等。②10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呈快速上升趋势,在3个阶段的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分别为8.2%、54.4%和37.6%。第三阶段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较前明显下降,P<0.01,是总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P<0.01,但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10年来以疤痕子宫为指征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有逐年上升趋势,P<0.05或<0.01。③围产儿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其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剖宫产并发症的认识,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②剖宫产率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与剖宫产率上升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剖宫产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人民医院2010-2014年住院足月分娩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近5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剖宫产率逐年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0年为34.63%,2014年为51.68%;同期剖宫产占难产分娩比例逐年增高,而阴道助产率呈逐年下降;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胎儿窘迫、瘢痕子宫、社会因素;围生儿死亡率2010年(25.02/万)与2014年(25.06/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综合因素所致,尤其社会因素上升明显,过高剖宫产率并不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应合理掌握手术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与剖宫产指征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选择了12年间剖宫产病例1958例。分析了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相关数据与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前6年(1990年至1995年),难产占1位;其他因素2位;臂部3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4位;社会因素5位;胎儿窘迫6位。而后6年中剖宫产指征顺序发生了显著变化,难产1位;臂部2位;胎儿窘迫3位;社会因素4位;妊娠并发症(合并症)5位;其他因素6位;(3)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逐年下降,只停留在一定范围内。结论:剖宫产率升高,并没有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故研究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特别需要提高医务人员对剖宫产的认识,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加强孕产期保健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陈慈文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02-2604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构成及原因。方法:对宗汉医院2005~2009年1 750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6.10%,主要指征前五位依次为社会因素、胎儿宫内窘迫、头盆不称、臀横位、羊水过少,其中社会因素本地孕妇剖宫产率达89.61%,臀横位外地流动人口剖宫产率87.20%。社会因素的孕妇中,以害怕疼痛、担心难产而急诊剖宫产为主要原因。结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妊娠合并症,及时纠正臀横位,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9.
10年剖宫产率及相关社会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鲜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30):4260-4262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回顾10年间剖宫产病例2 706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各相关数据和围生儿病死率的关系。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变化中,难产因素、胎儿窘迫持续在第1、2位,社会因素占第3位,并显示逐年升高;③围生儿病死率逐年趋于稳定。结论:只要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剖宫产率是可以控制的,围生儿死亡率也可以稳定在正常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856例剖宫产指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剖宫产率的原因,分析各项手术指征的构成比及合理性,寻找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方案。方法:对该院1998年1月~2007年12月10年间856例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结果:剖宫产率为35.95%,明显高于WHO提出的不大于15%的目标。前5位指征排序依次为:胎儿宫内窘迫、头位难产、臀位、瘢痕子宫、社会因素。结论:高剖宫产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降低剖宫产率要从医患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1990与2002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 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及对策。方法: 选择1990年与2002年剖宫产病例,比较分析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1990年剖宫产率25 .36%, 2002年剖宫产率39. 64%, 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 .01)。剖宫产指征中难产一直居于首位, 社会因素上升到第2位, 胎儿宫内窘迫位居第3。结论: 提高对剖宫产的认识, 鼓励产妇阴道分娩, 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2.
金建萍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314-1316
目的分析无锡市惠山区6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方法。方法通过对该区2003年1月—2008年12月剖宫产病例782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6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 6年剖宫产率平均为33.50%,剖宫产指征顺位依次为:社会因素(26.39%)、难产(19.48%)、胎儿窘迫(14.23%)、其他(12.44%)、妊娠并发症(11.38%)、臀位(8.19%)、疤痕子宫(7.89%)。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只有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3.
近5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观察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和对围生儿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该院近5年来剖宫产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剖宫产率逐年上升;②在剖宫产指征中,难产因素始终处于第1位,胎儿宫内窘迫、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处在第2、3位,社会因素呈逐年上升趋势;③围生儿病死率趋于稳定。结论:剖宫产率逐年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并未随之呈一直下降趋势,必须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14.
闫红  张颖美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630-1633
目的: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因素,为降低剖宫率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方法:对抚顺市内5大爱婴医院1997~2004年中的15 874例足月分娩的剖宫产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8年平均剖宫产率为49.76%。剖宫产率逐年上升,阴道助产手术逐年减少。②头盆不称、胎儿窘迫、巨大儿、臀位、妊高征、脐带绕颈、胎膜早破等为历年来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社会因素由1997年的第7位跃居2004年的第2位。结论:近年来,人们观念的变化及医疗行为中诸多因素在剖宫产率升高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及分娩知识宣传,加强医疗保健综合服务能力,开展人性化服务产科新模式,健全医疗保障体系,合理把握剖宫产指征与时机。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The percentages of cesarean deliveries attributable to specific indications (breech, dystocia, fetal distress, and 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were computed for 1985 and 1994. METHODS: Data were derived from the 1985 and 1994 National Hospital Discharge Surveys. RESULTS: Dystocia was the leading indication for cesarean delivery in both years. In comparison with 1985, cesareans performed in 1994 that were attributable to dystocia and breech presentation increased, those attributable to fetal distress did not change significantly, and elective repeat cesareans declined. CONCLUSIONS: Studying indications for cesareans can be useful for hospitals, clinicians, and researchers in determining strategies to lower primary and repeat cesarean rates.  相似文献   

16.
李凤秋  李智  曹健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127-3129
目的:探讨近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以寻求降低剖宫产率着手点,保障母婴健康。方法:对近10年前(1993~1995年)后(2003~2005年)各3年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年后剖宫产率为42.55%,显著高于10年前26.09%,P<0.01。在剖宫产指征中胎儿窘迫处于第1位,近10年有下降,P<0.01,但仍是剖宫产的首要原因;另外因臀位、妊娠期高血压剖宫产有显著降低,P<0.01,而因巨大儿、妊娠期糖尿病、剖宫产再孕、羊水过少剖宫产显著增多,P<0.01。10年来虽剖宫产率增高,新生儿窒息率下降无显著性,P>0.05。结论:10年来剖宫产率升高,构成比有所变化,但新生儿窒息率并未降低,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减少妊娠期糖尿病和巨大儿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减少剖宫产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高剖宫产率的原因,为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2013年在江苏省金坛市中医医院分娩的2565例产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不同时期剖宫产率及其指征比率的变化。结果2010—2013年我院剖宫产率分别为57.43%、55.94%、56.71%、55.51%,平均剖宫产率为56.18%。剖宫产指征前五位分别为:社会因素、疤痕子宫、巨大儿、胎儿宫内窘迫、胎位异常。结论高剖宫产率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加强围产保健宣传力度,更新产科医生服务理念等可有效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近10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蔡圣芸  惠宁  费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13):1847-1849
目的:分析近10年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升高的原因,以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方法:对长海医院1993~1995年的剖宫产病例944例、2003~2005年间的剖宫产病例194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前后10年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结果:1993~1995年剖宫产率为39.95%,2003~2005年剖宫产率为73.69%,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两组前4位剖宫产指征均为胎儿宫内窘迫、相对性头盆不称、妊高征及臀位,但胎儿宫内窘迫所占比例有明显上升。结论:剖宫产率的升高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适当控制剖宫产率,选择最有利于母婴健康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9.
官晓梅 《现代保健》2010,(22):31-33
目的 通过对剖宫产手术指征的临床分析,探讨如何降低剖宫产率.方法 对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9年6月住院分娩的孕妇13 791例,其中剖宫产94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年来,笔者所在医院剖宫产率为68.3%,主要手术指征依次为社会因素占44.4%,胎儿窘迫占13.3%,羊水过少10.2%,ICP占7.8%,胎位异常占5.2%,巨大儿占3.5%,瘢痕子宫占3.2%,头位难产占2.9%.(2)5年来,以社会因素、胎儿窘迫、头位难产、巨大儿,臀位、癍痕子宫为剖宫产手术指征的比例明显增高,是笔者所在医院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结论 剖宫产率的上升不单纯是医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孕妇学校及多种媒体对孕妇及家属进行分娩宣教,减少妊娠合并症及巨大儿的发生率,正确处理头位难产,早期纠正胎位异常,指导孕期合理膳食及营养,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